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问题实证研究

来源:好土汽车网
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问题实证研究

———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分析

常宝宁

摘要:农村儿童辍学一直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免费政策的实施对儿童辍学的影响并不明显。利用来自西部3省9县儿童和家长的数据,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年龄越大,辍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少数民族相对汉族儿童更容易辍学。母亲受教育年限、兄弟姐妹个数、学习用品数量对儿童辍学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学业成绩是影响儿童辍学最为主要的因素,家庭经济可能是影响儿童辍学的重要潜在变量,上学距离对儿童辍学的影响并不明显,过早寄宿会增加儿童辍学的风险。

关键词:免费政策

中小学生

辍学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论是从《德里宣言》承诺到蒙特雷中国之声;从2000

年“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到2年实现“两基”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9“两基”人口覆盖率达0099.5%,到9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还是从2年农村9.7%,9.4%,9%②;006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年实现了全国性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又称“新机制”),都体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08现了中国政府对教育的空前重视。尤其是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了“上不起学”的问题,使中国基础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普及、巩固与提高”义务教育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儿童辍学一直是影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容易造成教育资源巨大浪费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在中国每年因中小学生辍学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就达1多亿人民币(蔡国英,)。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502004关注,形成了关于儿童辍学问题的系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据教育部对6个县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的监测显示,一些县的初中辍学率高于7个别县甚至高达0%,

全国的平均数往往掩盖了一些地区,尤其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10%③。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地区辍学率较高的现象。免费政策的实施,似乎对儿童失辍学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还在个)。另外,随着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部分地区由于布局调别地方出现了反弹(常宝宁,2010整失当,辍学率也出现了反弹(于海波,)。这些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迫使我们重新思考2009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的辍学问题。

二、文献回顾

辍学问题是一个历史性话题,国内外的研究相对较多,也较为集中,主要是集中在儿童辍学原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免费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教育部,,《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20102009http??www.moe.edu.cn

周济,,《义务教育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新华网,。20062006-04-28

(项目批准号为B)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学术科研基金资助。GA070049

②③

39

《青年研究》

因的分析上,这其中既有基于个体的定性分析,也有通过大样本的模型建构。(一)家庭背景与儿童辍学

·20106

洛姆贝戈(,)认为家庭背景和儿童的在校经历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辍学,在Rumberger1983?1987

贫困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完成学业的可能性一般都比较小,家庭背景的差异也决定着辍学中的种族差异,男孩更多的是因为工作辍学,女孩更多的是因为怀孕或结婚辍学;卡瑞斯和莱克曼(Carinsand,)使用美国1年期间的数据,调查了4个样本(个女孩、个男孩)Neckerman1989982-198475248227后发现,有1而这些儿童的社会经济背景、种族、早期父4%的儿童在完成十一年级的学业之前辍学,母的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辍学有显著影响;戴维科(,)的调查发现,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Davico1990庭较低的社会经济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导致了学生辍学;佩罗塔和帕斯托尔(Carlos,)的研究印证了家庭背景在西班牙儿童辍学中的影响,研究指出,绝PeraitaandMargaritaPastor2000

大部分辍学儿童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对贫困家庭而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相对有,限。早年参加工作在儿童辍学行为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布朗和朴之水(PhilipBrownandAlbertPark)通过对中国6个省贫困县的家庭和学校调查认为,家庭背景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在校的就2002读时间,家庭在决定儿童辍学上存在性别偏好;刘泽云()的研究也指出,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2007儿童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另外,爱斯顿和麦克纳汉(,)发现,父母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影响儿童AstoneandMclanahan1991的学业成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单亲家庭儿童的辍学率是一般儿童的2倍。(二)学业成绩与儿童辍学

埃克斯特等人(,)的研究指出,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一Ekstrometal.1987定程度的正面效果,但是辍学学生和在校学生相比,辍学学生的学业成绩通常更差,他们很少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更不遵守学校纪律。世界银行(,)的研究也指出,基础教育的质量对WorldBank2006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家庭对孩子辍学的选择;王嘉毅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入学年龄偏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业成绩不良是影响儿童辍学2002)认为,教育供给和儿童在校表现显著影响儿童失学,家庭教育支持对儿的主要原因。吕国光(2008童失学不存在直接影响。(三)学校教育与儿童辍学

维纳格和卢特()的研究表明,尽管学校、教师不能改变学生的社会背景WehlageandRutter1986和家庭状况,但是学校的纪律和公平程度对学生辍学行为有显著影响,而且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因此是影响学生辍学的重要因素。杨润勇和王颖()认为,差生群体是一个大“温床”,一旦没有了差生或者现阶段大量减少差2004生的数量,辍学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袁桂林()指出,教师素质低、办学条件差、课程缺2004乏适应性、学校布局不合理、初中后出口小、家庭经济困难、学校生活单一、学校管理模式僵化等是造成我国农村学校缺乏吸引力、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巩固率低的直接原因。

另外,也有学者从社会文化资本的视角入手,探讨了社会文化资本对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认为,学生辍学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文化因素,学生辍学现象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略低,人文发展水平对中小学生辍学的影响较大(蔡国英,;孙百才,)。20042009

和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也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更多的是现象描述,缺乏对辍学现象的深层剖析;二是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大部分调查都是在2年之前进行的,此后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和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免费义务005教育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了“上不起学”的问题。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的进行,有可能拉大学生的上学距离,使学生过早寄宿。这些政策的变化都会对学40

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问题实证研究

生的辍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免费政策实施后家庭经济在影响儿童辍学中是否仍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没有,那么影响儿童辍学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家庭经济对儿童的辍学还有着怎样的作用?因布局调整产生的上学距离增大、学生寄宿等对儿童的辍学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考虑到辍学儿童样本容量的限制,复学儿童与辍学儿童有最为相似的特点,并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儿童的复学在各县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因此,本研究将以复学儿童为例展开对辍学儿童的讨论。调查过程中,我们在3个省选择3个县,共9个县。在每个县选择2个乡,在县内所辖2个乡镇选择4所学校(所中学、所中心小学、所寄宿制小学或村级完全小学、个教学点)。考虑到1111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样本主要以四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为主,每个年级各1个班,班级的选择在每个学校都是随机选取。共获得学生样本1个(另外获得与学生匹配的家长样本1个),其中88380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复学学生总数的6女生占6复学儿童1022.7%,0.8%。(二)模型选择

对儿童辍学问题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研究将因变量划分为二分变量,用p或l模型进robitogistic行分析,该模型除对样本量有较大的需求外,只能识别辍学儿童与非辍学儿童,并不能反映儿童上学持续的时间。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家庭和儿童面临的不是上不上学的问题,而是上多少年学的问题,这种情况被称为数据截尾问题,是p或l模型所不能解决的。而C比例风险模型既robitogisticox允许截尾数据的存在,也考虑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还考虑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分析儿童上学持续时间较为理想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量e,用于表明辍学是否属于删截。eventvent=1表示儿童曾辍过学,表示辍学没有发生过。C模型的一般形式为:event=0ox

(,)()(…+b)htx=htexpbx01x1+b2x2+ii

()1

其中,为解释变量,包括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等变量,为所要估计的参数,xbh0

()表示所有协变量取值为0时的基线风险函数。设h()表示在不受危险因素x的影响下,在时tt0的风险率,显然h()()。对于任意时刻t,都有:刻tt=ht0

i(,)htx

()=expbx∑ii

()htt=10

()2

比例风险模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估计基线风险函数h(),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比例风CoxtCox0

险模型是一种半参数模型,即个体在任何时刻的风险率都正比于基准风险率,风险率的大小只取决于解释变量x而与时间t无关。(三)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个体特征变量1.

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种族”与“年龄”。在总体样本中,男性占4汉族占6男女8.8%,6%,比例基本持平,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符合社会总体情况(详见表1)。

家庭背景变量2.

主要包括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家庭人口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家庭收入指2年家庭纯收入,由于2年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因此不再考虑学校收005006费的情况。在研究中还列举了包括钢笔、字词典、复读机等二十余种学习用品供学生选择,研究假定,学习用品的数量可以有效反映家庭的教育决策能力和教育投入。人口特征指儿童的兄弟姐妹个数。

41

《青年研究》·20106

学校变量3.

主要包括学生上学前班的年限、家庭到学校的距离、学生是否住校、学生的在校成绩等。学生上学前班的年限反映学生学习的背景,家庭到学校的距离和学生是否住校主要反映布局调整对儿童辍学的影响。一般来说,上学距离越远,辍学的概率越大,住校儿童较其他儿童而言,更容易辍学。表1

性别

个体特征

民族年龄

兄弟姐妹个数父亲受教育年限

家庭背景

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纯收入学习用品数量家庭到学校距离

学校特征

是否住校上学前班的年限

辍学儿童与在校儿童基本情况对比

均值0.490.6613.902.628.145.743737.3132.883.780.250.820.88

标准差0.500.471.971.083.2513.665973.0319.988.760.430.380.99

,女=男=10汉族=,少数民族=10

年个年年个千米住校=,否则=10

中等及以上=,偏下=10

在校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偏下=10

四、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模型的设定和对变量的界定,本研究使用C比例风险模型来测定各因素对儿童辍ox学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民族

个体特征

性别年龄

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

家庭背景

兄弟姐妹个数家庭纯收入学习用品数量家庭到学校距离

学校特征

是否住校在校学习成绩上学前班的年限

儿童辍学的C比例风险函数回归ox

风险比0.5330.6560.6590.9600.9101.2851.0000.9681.0172.0040.5540.784

标准误0.2690.3070.0850.0430.0410.1020.0000.0120.0100.3140.3000.178

显著性0.0200.1700.0000.3370.0230.0140.5180.0080.1110.0270.0480.173

(一)学生个体特征

回归结果表明,尽管辍学儿童中女生多于男生,但是在统计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很Cox

多研究一致(刘泽云,;吕国光,),而且我们的访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几乎所有的校长20072008和教师认为,失辍学在性别上差别不大。可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传42

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问题实证研究

统“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民族方面,少数民族辍学儿童占辍学儿童总数的6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从回归的结果来看,汉族儿童辍学的风险要比少2.7%,P<0.05说明免费政策的实施对儿童辍学在民族上的差异作用有限。“(我们)开学初统数民族儿童低53%,计的数字中,未入学的女生有1名,其中回民1名,汉族只有1人,男的也有1名,在这3名里8786名”(宁夏某学区主任访谈,)。少数民族儿童辍学,除了与当地经济、教边,回族就有292006?11?15育发展相对滞后有关外,还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譬如在某学区辍学的6名儿童中,就有3名当和尚,人们常常以一家有一个和尚感到荣幸。此外,部分少数民族女孩结婚早也是影响儿童辍学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岁左右结婚的女孩为数不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所教授的18知识也是以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为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实际生活需要,这种文化差异造成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学生学业的失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导致辍学(孙百才,)。年龄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说明延迟儿童的上学年龄,就会2009增加儿童辍学的风险,每延迟一岁,儿童辍学的风险就增加6初中阶段,从初二开始就有辍学6%。“的学生了,初三辍学的就更多了。辍学的儿童大部分是自己学习差,考高中没有什么希望并且高中学费贵,感到上学没前途,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点钱”(宁夏某学区主任访谈,)。可2006-11-13见,这些儿童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升学无望,就外出打工去了;二是大部分辍学儿童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上不起私立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更不用说是“高价生①”和“条子生②”了。(二)家庭特征

在农村地区,除在家务农外,父亲外出打工的占2而母亲外出打工的仅为1父亲外9%,0.1%,出打工的概率约为母亲的3倍,在这种“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模式的影响下,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关照较少,因此,和父亲相比,母亲对儿童掇学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说明在同等条件下增加母亲的受教育年限更有助于降低儿童辍学的风险。因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提高女性的受教育年限,不仅是提高其社会地位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提升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这些思想和观念诸如母亲的教育决策能力、对学习的态度和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业辅导(如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帮助)等会对减少儿童的辍学产生重要影响(,PhilipH.BrownandAlbertPark)。2002

兄弟姐妹的个数会对儿童的辍学产生显著影响,兄弟姐妹个数越多,辍学的风险越大。这是因为单位家庭内个体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儿童的个数越多,个体对资源的拥有量就越少,辍学的概率就会进一步加大。调查也显示,如果家庭经济出现困难,有10.2%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辍学,有1“男尊女卑”的3.6%的家长可能会选择让孩子辍学。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就会进一步体现。“像有些女孩,主要是兄弟姊妹多、家庭负担重、家务活多上不了学”(青海某中心小学校长访谈,)。“没想过(让孩子复学),上学去的话,家里就没有人了,现在叫2006-11-11娃给牛割草、喂牛,一方面可能考不上高中,(另一方面)叫娃回来学学针线”(某辍学儿童家长访谈,)。2006-11-13

家庭经济对儿童辍学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不起学”的现象已经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包括因择校而产生的借读费)。然而学习用品数量的多少对儿童的辍学有显著影响。儿童的学习用品数量越多,辍学的风险就越小,这与国外部分研究相一致③。因为学习用品作为儿童学习的辅助材料,会对儿童的学业成

高价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对未达到录取分数线,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收取学费的学生,学费一般比较昂贵。指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其家长利用某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使孩子获得入学资格。

①②③

,,“’”(:EmilyHannumandAlbertPark2003ChildrensEducationalEngagementinRuralChinahttp??www.ssc.up

)。enn.edu?china

43

《青年研究》·20106

绩产生重要影响,而学业成绩又是影响儿童辍学的最直接因素。学习用品的数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经济,免费政策的实施虽然从根本上解决了儿童“上不起学”的现象,但是学习用品的数量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收入较低的家庭其子女的r=0.138P=0.000学习用品数量相对较少;二是学习用品数量也是家长各种投资理念互相博弈的结果,在经济同等条件下,有的家长不一定把钱花在学生的学习上。(三)学校特征

从家庭到学校的距离来看,辍学儿童离家稍远(千米,千X辍学儿童=4.57X在校儿童=3.60米),但在统计上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新一轮的布局调整并不能引起部分学者所担心的因加大家庭到学校的距离而使儿童辍学的现象,因为当家长觉得学校离家较远时,便选择让孩子寄宿。但是寄宿会增加儿童辍学的风险。这种现象可以从两方面去解释,一是住校儿童往往年龄较小。调查显示,寄宿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岁,其中1岁及其以下的就有6名,占住校生总数的4.524这就意味着这些儿童从小学开始住宿,由于年龄过小,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住校常常会使14.2%,

儿童产生诸多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会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也会对辍学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寄宿条件往往较差,没有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不规范,生活设施不健全,给学生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如小学生寄宿面临就餐、洗衣服、洗澡、晚间上厕所等难题,但许多学校相关设施并不完善,一些学校甚至连热水都无法提供(于海波,)。这些不仅2009直接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儿童和家长产生畏惧心理,甚至进一步影响儿童的辍学。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儿童辍学的关系最密切,而且也很显著,其回归系数为0。这就意味着学.70生的学业成绩越好,辍学发生的风险就越低。失辍学的原因与家庭的经济条件基本没有关系,主要是由于学生自己不愿意读书(甘肃某学区主任访谈,)。关于学生学业成绩对儿童辍学2006-11-11的影响在国内外基本达到了共识,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上学前班的年限对儿童辍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与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缓慢,幼儿教育未受到家长的重视有关,因为不管辍学儿童还是非辍学儿童,其接受幼儿教育的年限均不足1年(X辍年,年)。学儿童=0.42X在校儿童=0.9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2年西部3省9县1名儿童和1名学生家长的截面数据,与以往不同的006883809是,本文使用了一个优势较为明显的数据库,特别关注了免费政策和布局调整实施后家庭经济、上学距离、在校寄宿等因素对儿童辍学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在学生个体特征中,入学年龄和民族对儿童辍学有显著影响,儿童在辍学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儿童入学年龄越大,辍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少数民族儿童相对汉族儿童更容易辍学。

第二,在家庭背景特征中,母亲受教育年限、兄弟姐妹个数、学习用品数量对儿童辍学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家庭纯收入和父亲受教育年限对儿童辍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家庭经济已不是影响儿童辍学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但家庭经济仍可能是影响儿童辍学的重要潜在变量,主要通过父母的教育决策和学生学习用品数量起作用。

第三,在学校诸因素中,在校学习成绩和是否住校对儿童辍学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家庭到学校的距离对儿童辍学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说明新一轮的布局调整并不会因加大家庭到学校的距离而使儿童辍学,但是过早寄宿会增加儿童辍学的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实施倾斜政策,诸如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提供热水,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待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等合理规划44

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问题实证研究

学校布局,适当发展校车产业,改变评价模式,适当减少考试次数,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实行公平的录取政策,改进高中招生录取方式,能够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进而减少农村儿童辍学现象的再发生。参考文献: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2004常宝宁,,《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第2期。2010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求是》第1期。20096刘泽云,,《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2007,《中欧甘肃基础教育调查》,西北师范大学。王嘉毅等,2002

,《结构方程与中国农村儿童入学的决定的因素》,《教育科学》第2期。吕国光,2008

杨润勇、王颖,,《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2004,《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中国教育学刊》第2期。袁桂林等,2004孙百才,,《从文化的视角看少数民族儿童入学问题》,《中国民族教育》第1期。2009

,,“:T,s,a”,ARussellW.Rumberg1983Droppingoutofhighschoolheinfluenceofraceexndfamilybackgroundmerican

,Vol.20.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

,,“”,RussellW.Rumberg1987Theimpactofsurplusschoolingonproductivityandearnings.JournalofHumanResourcesVol.22.,,,E:C,RobertB.CarinsBeverleyDCarinsandHollyJNeckerman1989arlyschooldropoutonfigurationsanddeterminants

,V,NChildDevelopmentol.60o.6

,,“:AS”,vDavico1990TheRepeatandDrop-outProblemtudyinBrazilontheRoleoftheTeacher.Prospectsol.20.,,“:tCarlosPeraita&MargaritaPastor2000ThePrimaryschooldropoutinSpainheinfluenceoffamilybackground

”E,ducationEconomicVol.8.andLabormarketconditions.

,,“”,2002EducationandpovertyinruralChina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Vol.21.PhilipH.Brown&AlbertPark,,“,P”AstoneNanMarie&SaraS.McLanahan1991FamilyStructurearentalPracticesandHighSchoolCompletion.American

,SociologicalReview.Vol.56No.3.

,“”:Ekstrom.RB.&MargaretE.GoertzWhoDropsOutofHighSchoolandWhy.FindingsfromaNationalStudy.http??

www.tcrecord.org?Content.asp.

,,“:”,,W,WorldBank2006WdrldDevelopmentReport2007DevelopmentandTheNextGenerationTheWorldBankashingtonD.

C.

,G,T,,“D:”,TWehlage.G.&Rutter.A1986roppingoutHowmuchdoschoolscontributetotheproblemeachersCollege

,()Recordvol87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责任编辑:陈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