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来源:好土汽车网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卧床者多见。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类似于幽门梗阻,本病突出的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梗阻严重时可伴有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

症状轻微者应控制饮食、卧床休息,最好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恶心呕吐明显者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经对症处理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和时可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或Treitz韧带松解术,疗效满意。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Wilke综合征及十二指肠淤滞症,较为少见,多发于瘦长体型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突发症状是长期发作的餐后上腹部慢性绞样疼痛,有时也有急性发作伴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嗳气、恶心、呕吐。呕吐常发生在餐后、2~3小时或夜间。病人进餐后站立位、坐位易呕吐,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声像图典型特征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变小,一般<20°(正常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为40°~60°)。既往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X线检查,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超声技术人员对血管超声认识的提高,使本病在超声检查中得以首先发现,对诊断本病有很大帮助,直观显示血管之间关系,而以往本病主要靠X线钡餐检查诊断。显示血管压迫的继发改变:胃十二指肠扩张,十二指肠内见到频繁的蠕动和

逆蠕动,而引起十二指肠淤带症还可以有其他原因(如腹腔内肠系膜粘连等)。超声能从另一角度提供诊断信息,简便快捷,直接针对本病。超声检查结合X线检查,互补长短,可确定诊断本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