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方日光温室气象灾害研究进展

来源:好土汽车网
农业工程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0期 北方日光温室气象灾害研究进展 李琳琳 苗静 徐亚琪 李雨鸿1 王莹 马林 王若男 刘焕莉 刘青6 (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盘锦市气象局; 盖州市气象局; 辽宁省气象装备中心; 河北省气象局; 沈阳市气象局) 摘要 日光温室是我国特有的设施,其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北方地区低温、大风、寡照及大雪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对 日光温室生产影响较大。因此,系统评价日光温室气象灾害能为合理布局设施作物生产做好科学依据。本文对日光温室的发展现状、农业 气象灾害风险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阐述了日光温室农业气象灾害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 究梳理思路。 关键词 日光温室;发展现状;气象灾害;研究进展;北方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20—0150—01 1日光温室的发展现状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 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明确了一些重要灾害的种类 和发生规律,也储备了一些技术措施和防控策略,为农业增 产稳产、农民增收创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保障。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的温室类型,它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气候资源,从而提高农产 品的品质和质量,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 菜淡季供应,为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lJ。日 光温室的发展最初为20世纪初,辽宁海城开始利用目光温 室种植蔬菜等,初期主要是土木结构玻璃温室;20世纪80 年代初期至末期,这个时期日光温室主要采用竹木结构,目 光温室已发展为设施农业的重要主体并形成较大规模:20 世纪90年代初期,此时期推广了节能型日光温室;21世纪 初,日光温室开始进入现代化发展闭,结合计算机自动控制 技术,能够有效自动监控光、温、水、肥等,该技术的研究也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3-6]。 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进展 目光温室的迅速发展和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这一农业气象服务的新领域。目前存在 的问题如下:温室大棚虽然为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小气候 环境,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对棚内作物的栽培、生长、品质 及病虫害发生等仍具有显著的影响。调控温室大棚小气候 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生产安排的计划性和精准 性低,常伴有较大随意性。由于目前的技术有限,农业气象 灾害的预见性差、调控能力较低等原因,使气象灾害及其引 发的病害常有发生。因此,未来可以更好地根据天气变化及 其对温室大棚的影响,提前防御调控,应该可以实现更为合 理的生产安排,以及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减少和防止 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 在系统评价日光温室气象灾害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北方地 区低温、大风、寡照及大雪等不利条件,结合日光温室的特 农业气象灾害通常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导致作物显 著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异常的总称。包括由温度因子引 起的热害、冻害、霜冻,由水分因子引起的干旱、洪涝、暴雪, 风害以及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不利灾害等。农业气 象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效益[7-8]。因 此。准确、定量评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于农业防灾减灾 技术措施的的制定、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以及进一步优 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20世纪5O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点,以达到合理布局设施作物生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4参考文献 [1]白义奎,李天来,王铁良,等.辽宁日光温室结构研究进展叫.设施园 艺,2011(1):62-67 [2】李天来.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fJ1_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36(2):131-138 【3]李元哲,吴德让,于竹.日光温室微气候的模拟与实验研究[J】.农业工 程学报,1994,10(1):130—136. [4】孟力力,杨其长,GerardRAB,等.日光温室热环境模拟模型的构建 工作的实践和探讨,期间主要针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等 进行研究和防控。9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以 及对作物增产的深入研究,洪水、低温冷害以及台风等农业 气象灾害的评估也逐渐得到重 坷。谭宗琨【“】对春旱、春寒、 秋旱等影响广西粮食产量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 [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64—170. 【5]伊宝山,董立新.温室小气候调控及CO 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J].青 海科技,1999,6(1):10—14. [6】辛本胜,乔晓军,滕光辉.目光温室环境预测模型构建【J】.农机化研 并对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陈怀亮等针对河南省小麦生产 中存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 青枯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并定量其对小麦 产量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概率,并对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区划。 最近,谢佰承等【・21对湖南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 风险评估。他们采用了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灾害损失 究,2006(4):96—100. 【7]程纯枢.中国的气候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542-543. 【8]李世奎,霍治国,王道龙,等.中国农业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M].北 京:气象出版社,1999:271—275. [9]娄伟平,吴利红,邱新法,等.柑桔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农业保险 产品设计们.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31—1040. 【1O]于飞,谷晓平,罗字翔,等.贵州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267—270. 【11]谭宗琨.广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风险区划[J].广西气象, 1997,18(1):44—5O. 率等指标,同时也分析了湖南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综 上可见,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150 李琳琳(1985一),女,辽宁凤城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 农业气象服务与研究工作。 2015—09—02 [12】谢佰承,罗伯良,帅细强,等.湖南洪涝灾害农业风险评估研究【JJ.中 国农业气象,2009,30(增刊2):307—3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