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过:“聪明的⼈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个⼈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楚⽂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王被迫接受。楚⽂王伏在席⼦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起,跪着放在⽂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了鞭刑。⽂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要使他们⼼⾥感到羞耻;对于⼩⼈,要让他们⽪⾁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有何⽤处?”楚⽂王听后深深⾃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了楚国疆⼟。
⽂王因改过⽽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的错误,刚愎⾃⽤,最终落得个乌江⾃刎的下场。
⼀次错误就是⼀次教训,改过⾃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
法国伟⼤的思想家卢梭写过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个⼈真实的⾯⽬⾚**地暴露在世⼈⾯前,这个⼈就是我”。因此在《属性录》中,他直⾯⾃⼰的隐私,痛责⾃⼰的过错。他曾写道,⾃⼰少年当仆⼈,偷过主⼈家⼀条⽤旧的丝带,主⼈发现后,他在众⽬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偷东西还嫁祸于⼈,但后来他仍受⼈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不是掩饰⾃⼰的错误。
⼈⾮圣贤,孰能⽆过?过⽽能改,善莫⼤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个⼈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不再固执,这种⼈并不失为聪明之⼈。”承认错误并不是⾃卑,也不是⾃弃,⽽是⼀种诚实的态度,⼀种锐意的智慧。
【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