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调查法与实验法 1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 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它综合运用历史法、 观察法 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 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 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 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 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 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 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 发现其中的 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 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 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 求根据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种方法技术, 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 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 因果性。实验以发现、 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
第二类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 础。
1 、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 提出一 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 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 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 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 规范研究方法, 就是从价值判断出发来 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上述标准。
2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 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 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 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 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 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 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
(1) 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 相互关系
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
设定假设条件。 在研究的过程中, 研究对象的行为是有其特
征所决定, 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 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 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当然,假设的条 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 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运用实 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 (3)
提出理论假说。 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
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结论。 假说对研究对象现象的经验性概 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4)
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 用事实检验
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动发展进行预测。
第三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1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 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2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 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 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