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35期 V0I.10 NO.35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nculture 2016年12月 Dec.2016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许田斌,李文领,杨麒励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率下降、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污染日益严重,而在经济侧结构改革的 推进中,农业改革也进入了深度开展的阶段,从无人机测量耕地、山地、水田等土地资源的面积到有机种植、 无污染农药的研发与喷洒,无一不彰显着人们在传统的农耕文化底蕴上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土地资源中最重要 的部分,土壤的质地、污染程度、微生物的生态效应等因素都关系着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分 析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质量等内容,来探讨微生物在土壤中所起的生态效应,为农业及其经 济的生态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土壤性质;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微生物与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s154.36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55 在生态农业与农林经济的大力推进下,除了重新部 署与战略规划土地资源、林地资源、农林科学技术,还 将土壤的性质及其质量的治理、改善纳入了战略重点内 容,同时在土壤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也逐渐进入了 人们的视线。微生物不仅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 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和灰钙土等类型,不同的 土壤有不同的特征。其中红壤因易溶性无机养分流失残 留铁铝而发红,质地黏重、土层深厚、肥力差,多为酸 性甚至强酸性;黄壤因有机质来源丰富,但易分解而形 成氧化铁水化、富铝化作用强的特点,弱酸性,肥力较 治理土地污染环节中的生态技术之一,因其在不同的土 壤中有不同的生态效应而被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微生 物的分类与生态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农业的生态发展重 点,从而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为社会经济 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减少经济发 展、国际竞争的成本与顾虑。 高;棕壤的土层厚且质地黏重,但是表层的有机质含量 丰富,弱酸性;褐土的淋溶程度不高,有机质与矿物质 易于储存,肥力效果好,中性或微碱性;黑钙土的腐殖 质层深厚,肥力丰富,无极养分也多,中性、微碱性; 荒漠土大多土层薄、其发育程度弱,细土较少且石砾 多,碱性,肥力极差【l J。 1土壤的概述 1.1我国土壤的分布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土 壤成因的复杂性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其类型较多、分 布较散,既有垂直分布规律又有水平地带的分布规律, 纵横交错、别具一格。土壤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即 淮河、秦岭以南的地区)的分布,受到季风影响较大, 其性质基本自南而北地分布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 黄壤、红壤和黄棕壤。其中,湘鄂山地地势主要分布黄 2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 2.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内涵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主要是对其中体积小于50 IX m 的生物总量的总称,是植物与土壤有机部分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转化土壤养分(N、S、P、C等)的重要力 量,更是土壤养分的“移动储存卡”,形成土壤、有机 质、腐殖质之间循环转换的生化过程,有助于提高土壤 的自我修复能力、自然肥力增长等能力,也是生态环境 保护的重要工具与屏障。 壤,云贵高原的分布较为复杂,黔中高原分布的是黄 2.2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的因素 壤,滇中高原是红壤,往西向下关逐渐过渡为褐红壤, 随着人们对农业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其种植制度、 向南则呈现为砖红壤性红壤。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地 有机残体、轮作措施、施肥的技术与种类对土壤中的微 方,由北向南逐渐为灰化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 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其中辽东半岛与山东半 岛多为棕壤,松辽平原有白浆土、黑土,大兴安岭有灰 化土。土壤在东西方向发育中,呈现出从东部的褐土到 西北的黑垆土逐渐过渡,在半荒漠地带形成灰钙土,到 了干旱中心则为棕漠土。 生物生物量都有严重的影响。例如在施肥环节,若使用 绿肥、秸秆、农家肥等肥料,将会提高微生物生物量; 而使用城市污泥或泥炭施肥,将会严重阻碍微生物的分 解与利用,同时也会使得微生物生物量的锐减,特别是 使用硼肥,其所导致的微生物生物量减少这一结果并不 能与pH值变化带来的结果区分开来 ]。全年种植或轮作 种植的种植制度,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也很大,如小 1_2土壤的性质 在我国土壤多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黄壤、黄 收稿日期:2016-10—14 麦的休闲轮作与全年种植,前者的微生物生物量改变、 有机残体都是微生物生物量增加的助力,但是后者恰恰 相反,有机残体不仅不能在实质上提高微生物生物量, 作者简介:许田斌(1996),男,河南新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 为微生物。 (下转第95页) 93 胡光威:测土配方施肥现状与前景探讨 2.1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建议 而节约了能源,这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 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强化宣传培训,或采取引进来 3结语 和送出去的办法,扩大实施范围,加快农业信息化复合 在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劣的形势下,测土配方施 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农民对测土配方的认识度在一定程 肥推广有特殊的意义。一般的施肥方容易造成土壤结构 度上有所提高,但还会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通过对农 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此推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测 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使 土配方施肥是通过了解土壤中各种肥料含量,基于农作 其自觉形成科学施肥意识,真正享受测土施肥带来的便 物生长所需养分,根据对土壤的诊断和测试,就能清楚 利。要想合理测土配方施肥,还需要很强的技术,在实 地了解土壤所缺养分,合理地配置肥料,施肥,促进农 际的操作中有时需要运用科学的仪器监测,所以很有必 作物良好生长。在未来积极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体 要建立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相关体系。 系,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根据农作物所需肥料的种类和用 2.2测土配方施肥发展趋势 量,使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和土壤的供肥性达到一种平 切实解决科技人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选聘 衡,逐步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非常有意义。 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不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 专业人员水平。对于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专家 参考文献 [1]郭启辉.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问题分析 给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而且服务能力强的科技人 员也很重要,以乡镇为基础单位,借助行政指导等手段, 农技服务,2014(5):74—75. 相互整合、借鉴技术成果,将测土施肥技术形成一整套的 【2]岳红闪.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卟河南农业,2014(13):1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与服务p]。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能够 【3]赵艳萍,马友华,王强,等.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整理测土配方施肥的相关数据和资 运用『J1_中国农学通报,2006(10):446—450. 料,制订出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肥料施用方案,从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接第93页) 进水分与养分的供应。 还对其有着负面影响。 3结语 2.3微生物生物量的生态效应 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性质、肥力、酸碱程度的改善 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生物量包括了微生物生物量 过程中有着活跃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土壤养分、水分 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等类型,其中微 供应的源泉,其在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之间转换中呈现着 生物磷是土壤中转化、利用磷元素最多的部分,其原理采 纽带的作用。这些都给生态农林经济的深入改革中提供了 用的是自身的新陈代谢,进行固定磷之间的有机循环,促 新的方向与希望,通过施农家肥、绿肥等施肥方式、休闲 进有机磷与无机磷之间的转换与利用。同时微生物磷的含 轮种的种植制度、有机植被的种植等等方式,来改善土壤 量相差较大,其变化值浮动范围大致为10~100 kg/hm , 中的腐殖质、有机质,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进而 甚至可能超过最大值。相关的实验表明。微生物生物量 促进农林经济的绿色、健康、有机的循环发展。 磷的变化是土壤中有机磷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其减少可 参考文献 以导致有机磷的流失、下降;而不同植被之间的微生物 [1】曹慧,杨浩,孙波,等.不同种植时间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 生物量磷的作用是乔木>草本>农田>灌木>弃耕地。 量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卟土壤,2002,34(4):197-200. 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土壤的有机质转换、利用过程中较为 [2】曹志平,胡诚,叶钟年,等.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 活跃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土壤养分的源头,更是土壤肥 高产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生态学 力改善的重点。虽然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土壤中的含量不 报,2006,26(5):1487—1492. 高,但其与土壤有机质之间总是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3]吴建国,艾丽.祁连山3种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活性 因此农业上将其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指标 1。在 和生物量碳氮含量f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465— 不同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森林山地 476 >干草原,大针茅草鱼>羊草草原>退化冷蒿草原。同 时,其能够促进次生林的根系发达生长、密度增加,促 (责任编辑:刘昀)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