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4.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5.暑假期间,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7.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C.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D.东周、战国
第 1 页 共 10 页
8.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A.元谋人时期 C.河姆渡时期
B.北京人时期 D.尧舜禹时期
9.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 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10.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12.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13.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⑤半坡彩纹陶盆 A.④①③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①③⑤
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③河姆渡人骨耜 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14.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二、综合探究题
15.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
第 2 页 共 10 页
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用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完事,都不刨光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
材料二: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鱼,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关规又耐用。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 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
材料三:禹率领百姓开山劈石,治水十分艰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尧、舜、禹的身上各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当时出现了哪种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为什么说在当今社会这三位古代贤人的美德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17.如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最早是在1921年被发现的,正式发掘从1927年开始,1 929年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并于当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后陆续出土了 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的骨化石,近10万件石器,以及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着重大意义。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根据科学测定,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之间,这说明什么历史问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说明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北京人遗址为什么会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第 4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C项符合题意;A项生活在黄河流域,但没有进入农耕时代;B项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但生活在黄河流域;D项生活在黄河流域,但没有进入农耕时代;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最早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是解题的关键,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有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符合题意;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因此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经分析ABC不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依据课本所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步。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手脚分工明显;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开始种植水稻,出现了原始农耕;比建筑技术进步,开始建造干栏式的房子,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观察①②③④,①在周口店龙骨山,说明我国这种远古人类的生活地点,②能够直立
第 5 页 共 10 页
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一些特征,说明那时的人类还保留着某些古猿的特征,③会用火烧烤食物,说明这时候的人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④过群居生活,说明这时候的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综上判断,这是我国远古人类,而且是更高级点的北京人,A,C项是迄今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D项比起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答案选B。 5.C 【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彩陶和半地穴式的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AB项原始人类居住的是山洞;D项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制作的陶器是黑陶。故选C。 6.C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居住着半地穴房子,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并且开始种植蔬菜,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C项符合题意;元煤人遗址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在南方。B项不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靠打猎和采摘生活,还没有农耕。B项不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干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不属于黄河流域北方,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北方”“原始农耕文化”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南方原始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农作物是水稻;北方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至汉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先后为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选项A少了一个战国,选项B少了一个西周,选项D少了一个春秋。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C 【解析】 【分析】
第 6 页 共 10 页
【详解】
通过材料中的“磨制石器和玉器”、“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我们可判断出盐阜先民们生活的时期和河姆渡远古居民生活的时期大体相当,所以答案是C。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环境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期,迁都到殷,历史称殷商时代;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与之相关的是文化遗址是河姆渡遗址,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聚落文明
点评:关于河姆渡聚落文明,学生还要知道,距今约7000年,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会挖掘水井。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原始人,距今约70-20万年,会打制石器,会保留火种,使用天然火,北京人不会使用磨制石器,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 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B项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初步推广;D项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所以ABD项都不符合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时期的特征。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种植农业、饲养家畜,开会制造陶器。故选C。 13.D 【解析】
第 7 页 共 10 页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②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③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⑤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所以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⑤,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可知,题干中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他们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下肢较上肢略长,已经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B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170万年;C项距今约6000年;D项距今约7000年。由此可知ACD三项与题干“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时间不符。故选B。 15.【寻找证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3 【进行解释】
“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解析】 【分析】 【详解】
【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第 8 页 共 10 页
因此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和图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和图5;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16.(1)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2)禅让制;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领导的制度。
(3)三位贤人的美德如勤俭自律、品行仁厚、为人谦让、爱护百姓、以身作则等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 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治水十分艰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可知,)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有德的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领导的制度。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三位贤人的美德如勤俭自律、品行仁厚、为人谦让、爱护百姓、以身作则等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
17.(1)A半地穴式;B杆栏式(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解析】 【详解】
第 9 页 共 10 页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图A是半地穴式房屋,B房屋是干栏式房屋。(2)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居民,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18.(1)说明北京人在这里的主活延续了五十万年左右。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烧烤食物。 (2)①北京人遗址的出土内容十分丰富且有价值,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②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分布范围广泛;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数量众多等。(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的年代,根据科学测定,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之间, 说明北京人在这里的生活延续了五十万年左右。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烧烤食物。
(2)根据材料一“陆续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的骨化石,10万多件石器,以及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的出土内容十分丰富且有价值,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所以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人类分布范围广泛;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数量众多等。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