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藤野先生导学案

来源:好土汽车网
1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一)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绯 ( )红 如( )宛 驿( )站

解剖( ) 畸( )形 凄( )然 教诲(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 )痛疾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2.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了解文体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提示: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划分。 (二)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 1.找出涉及藤野先生的部分

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3. 从哪几个方面写藤野先生?

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5.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交流点拨】1.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这种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刻画人物时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

2.读了本文,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诚恳,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全然是一位负责任、明道理的老师。

四、本文围绕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开叙述,说说你对本文叙事线索的理解。

【交流点拨】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二)细读课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3.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三)细读36——38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5.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请找出文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

(四)概括文章主题。

方法链接:

6、概括主题的格式:通过 (内容、情节),表达了 (情感、思想)。

(五)品味下面的句子。

7.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注意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8.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伟大”与“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矛不矛盾?为什么?)

(六)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拓展延伸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 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课堂小结:盘点新知识:1.反语修辞 2.语文学习小方法3.目标回扣 达标检测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感情。“这样” 指代 ,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学习心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