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规范性文件2泄漏量计算A1液体泄漏速率

来源:好土汽车网
(规范性文件)

附录A.2 泄漏量计算 A2.1 液体泄漏速率

液体泄漏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2(PP0)QCA2ghLd

式中:

 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 A——裂口面积,m2;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 g ——重力加速度。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 本法的限制条件:液体在喷口内不应有急剧蒸发。 A2.2 气体泄漏速率

当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

kk12 PP0

当气体流速在亚音速范围(次临界流):

P20Pkk1

式中: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

κ——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

Cp与定容热容CV之比。

假定气体的特性是理想气体,气体泄漏速度QG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M21QGYCdAPRTG1

QG——气体泄漏速度,kg/s; P——容器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

当裂口形状位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

A——裂口面积,m2; M——分子量;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K;

Y ——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12112 P0p021111Y1p12P

A2.3 两相流泄漏

假定液相和气相是均匀的,且互相平衡,两相流泄漏计算按下式:

C  P Q LG  2  m P  dAC式中:

QLG——两相流泄漏速度,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0.8;

A ——裂口面积,m2;

P ——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Pa; PC ——临界压力,Pa,可取PC=0.55P; 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由下式计算:

式中:

mFV11FV12P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kg/m3;

P2——液体密度,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由下式计算;

Cp(TLGTC)FV H 式中: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J/(kg·K); TLG——两相混合物的温度,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K; H——液体的气化热,J/kg。

当FV>1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这时应按气体泄漏计算;如果FV很小,则可近似地按液体泄漏公式计算。 A2.4 泄漏液体蒸发量

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 A2.4.1 闪蒸量的估算

过热液体闪蒸量可按下式估算

Q1=F·WT /t 1 式中:

Q1——闪蒸量,kg/S;

WT——液体泄漏总量,kg; t1——闪蒸蒸发时间,s;

F ——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 式中:

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 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 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 H ——液体的气化热,J/kg。 A2.4.2 热量蒸发估算

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称为热量蒸发。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Q2按下式计算:

Q2FCpTLTbHST0Tb H  t

式中:

Q2——热量蒸发速度,kg/s; T0——环境温度,k; Tb——沸点温度;k; S ——液池面积,m2; H——液体气化热,J/kg;

λ——表面热导系数(见表A2-1),W/m·k; α——表面热扩散系数(见表A2-1),m2/s; t——蒸发时间,s。

表A2-1某些地面的热传递性质 地面情况 水泥 土地(含水8%) 干阔土地 湿地 砂砾地 λ(w/m·k) 1.1 0.9 0.3 0.6 2.5 α(m2/s) 1.29×10-7 4.3×10-7 2.3×10-7 3.3×10-7 11.0×10-7 A2.4.3质量蒸发估算

当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

质量蒸发速度Q3按下

(2n)/(2n)(4n)/(2n) a Q 3  p  M / R  T 0   u  r

式中:

Q3——质量蒸发速度,kg/s; a,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A2-2; p——液体表面蒸气压,Pa; R——气体常数;J/mol·k; T0——环境温度,k; u——风速,m/s; r——液池半径,m。

表A2-2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不稳定(A,B) 中性(D) n 0.2 0.25 α 3.846×10-3 4.685×10-3 稳定(E,F)

0.3 5.285×10-3 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无围堰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池等效半径。

A2.4.4 液体蒸发总量的计算

Wp=Q1t1+Q2t2+Q3t3

式中: Wp——液体蒸发总量,kg; Q1——闪蒸蒸发液体量,kg; Q2——热量蒸发速率,kg/s;

t1——闪蒸蒸发时间,s;

t2——热量蒸发时间,s; Q3——质量蒸发速率,kg/s;

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