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羊膜腔灌注对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治疗的分析研究

来源:好土汽车网
医学信息201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Medical Information.Dec.2011.V01.24.N0.12 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值差异性分析 马勇跃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资料分析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人体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浓度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经化学发光法测定 筛选的一定农度值的HBsAg呈阳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80例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下测得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经酶 联免疫法检测,低浓度血清样本中66例呈HBsAg阳性,其检测:6-效率为82 50%,电"I-L学发光法检测为77例呈HBsAg阳性,其检测有效率为96.25%,当血清样本 HBsAg浓度低于O 351U/ml时,酶联免疫法检测呈HBsAg阴性,其检测临界浓度值为O.35IU/ml,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临界浓度值为0.05IU/m1.其对乙肝表面 抗原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酶联免疫法在低浓度乙肝抗原测定下有较高的漏检率,在临床使用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提高 HBsAg阳性确诊率。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乙肝表面抗原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重点防治乙类流行性传染 表1 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灵敏度的比较结果 病,乙肝的预防工作开展范围广泛,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人 数约为60%,在感染人群中的病毒携带者约有15%,为防治乙肝病毒的传染, HbsAg浓度(IU/m1)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Iu,Tn1) 多采用接种乙肝疫苗的方式使未感人群获得主动免疫,在接种疫苗前,需要对 接种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的标志物即HBV—M,确 定机体是否具有对乙肝病毒HBV的抗感染免疫能力…,并以此判断乙肝疫苗 接种的必要性,评估疫苗的接种效果。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方 法是近年来的新的检测手段,其自动化的检测能够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文 通过比较电化学发光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在低浓度值下对乙肝表面抗原的 测定比较两者的差异,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质的残留以及血红细胞的不完全分离【 都会产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造成其检 1.1临床资料本样本共8O例,血清来源均为我院自2010年3月到2010年 测率的下降。因为其检测范围不明晰,也造成其在低浓度值的检测上误诊漏诊 lO月收治的乙肝患者,在对患者静脉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测定后,根据血清 的情况产生。 中HBsAg的测定浓度值选取低浓度值的为血清样本,其中样本浓度值最低为 在本文中,当血清样本HBsAg浓度低于O.35Iu,ml时,酶联免疫法检测 0.05IU/ml,最高为0.50IU/ml。用于测定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灵敏度的 呈HBsAg阴性,其检测I临界浓度值为0.35IU/ml,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临界 定值血清和标准品均为罗氏公司原装配套。 浓度值为O.05IU/ml,其对乙肝表面抗原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法。当浓度值低 1.2方法 于0.35IU/ml时,酶联免疫法无法检测出乙肝表面的抗原。这也导致了其检测 1.2.1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进口罗氏E一170,根据提供的相关配套电化学发 准确率的下降。经酶联免疫法检测,低浓度血清样本中66例呈HBsAg阳性, 光免疫试剂对血清进行直接的定量检测,并记录数据。 其检测有效率为82.5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为77例呈HBsAg阳性,其检测 1.2.2酶联免疫法采用国产试剂盒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进行诊断测定,测定 有效率为96.25%。后者的检测准确率要高于前者。 过程及步骤按照公司提供配备的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 电化学发光法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手段,其检测过程采用全自动化系 1.2.3灵敏度检测采用健康无感染血清对定值参比的HbsAg血清进行抗原 统,其配套的试剂和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为因素的误差,且在检测结果上能 浓度的倍比稀释,并分别用化学分光法和酶联法对其进行检测。 够准确灵敏的检测出人体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值,从而在治疗乙肝和进 2结果 行乙肝抗病毒疗效评估上能够帮助医生更好进行判断。其高的灵敏度能够定 2.1两种方法的测定检出结果 经酶联免疫法检测,低浓度血清样本中66例 性定量的反应机体的抗原水平,从而在乙肝病毒的早期治疗上有重要的临床 呈HBsAg阳性,其检测有效率为82.5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为77例呈HB— 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处于窗口期的乙肝患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3],将整个 sAg阳性,其检测有效率为96.25%,其中对检测结果的判断标准为酶联免疫 乙肝的治疗提前,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和发展。但是电化学发光法的费用较 法检测样本OD值和试剂盒临界值之比(S/CO)≥1其检测结果即为呈HBsAg 高,因此在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临床检测还是以酶联免疫法为主。 阳性,当(S/CO)≤1时,其检测结果即为呈HBsAg阴性。对于电化学发光检测 因此在临床上当抗原浓度值达到酶联免疫法的临界值时,可采用酶联免 法,根据仪器测得的数值计算,结果≥1其检测结果即为呈HBsAg阳性,当结 疫法进行乙肝病毒的定性,当浓度值偏低时,要结合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分 果<1时,其检测结果即为呈HbsAg阴性。 析,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两种方法的合理利用能够更有利于乙肝检测的水 2.2两种方法灵敏度的比较 当血清样本HBsAg浓度低于O.35IU/ml时,酶 平的提高。 联免疫法检测呈HBsAg阴性,其检测临界浓度值为O.35IU/rn/,而电化学发光 参考文献: 法检测的临界浓度值为0.051U/ml,其对乙肝表面抗原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 f11朱平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初步评价Ⅱ】中国 法。数值可见表1: 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4(01):16-17 3讨论 .21陈莉,李绪黎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11.国际检验医 酶联免疫法又称ELISA,是临床上常用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法,因为价格 学杂志,2010,1(04):377—378. 优势和操作方便,成为传统的乙肝抗原检测手段,一般的ELISA试剂盒经过 [3】张继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比 半小时到1小时不等即可得出测试结果,但因为其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操作进 RIJ]中国全科医学,2008,7(01):1299—1300 行结果的检测,不可避免会出现人为因素的误差,在操作过程中,血液颗粒物 编辑/杜苏利 收稿日期:201l_09一l5 羊膜腔灌注对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治疗的分析研究 宋玮钕 (浙江省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浙江诸暨3118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羊膜腔灌注对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57例孕期在32周至36周间的孕妇,3O例为治疗组,27例为对照组,通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娩时AFI值、分娩时孕周、剖官产率以厦产后胎儿情况分析羊膜腔灌注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孕期的延长、剖宫产率 以反对产后胎儿5 minApgar评分情况和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研究显示羊膜腔灌注术对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妊娠中晚期;羊膜腔灌注: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过去认为羊水过少的发生率为0.1%左右, 羊膜腔灌注术使胎心得到改善。几十年来,羊膜腔灌注术对羊水过少的处理得 近年来随着B超的应用和技术提高,羊水过少检出率达到了O.5%一4%,羊水 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近年来,羊膜腔灌注术在我院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回 过少常分为胎膜早破所致和未破膜的羊水过少,后者以胎盘功能下降、胎儿畸 顾性分析了羊膜腔灌注术的治疗效果。 形、胎儿慢性缺氧等因素有关,而妊娠晚期的羊水过少使得剖宫产率明显提 1资料与方法 高。1983年Miyazaki等 首次描述了一种向羊膜腔内滴注生理盐水的技术一 1.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9月一2011年5月在诸暨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 羊膜腔内灌注。Fisk等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羊水丢失与胎心减速有关,并应用 查并住院至分娩的57例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的孕妇,怀孕32周至36周。其中. 收稿日期:2011—09—15 30例进行了羊膜腔灌注治疗,设为治疗组,27例进行静脉输液及抑制子宫收 医学信息201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Medical Information.Dec.2011.Vo1.24.No.12 缩治疗,设为对照组。羊水过少的诊断标准为B超检查提示羊水指数(AFI≤ 功能下降和胎盘的有效面积减少。目前多认为孕妇血容量相对不足是胎盘血 5c m1。57例孕妇中已排除胎儿畸形及多胎清况。孕妇年龄、妊娠时间及治疗前 液供应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正是本文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后,羊水过少得 AFI值见表1。 到一定改善及孕期得到延长的原因。随着孕期时间的延长,胎盘母儿屏障可能 表1孕妇年龄、孕周及治疗前AFI值 出现水肿、血栓形成、纤维化或钙化,导致胎盘功能下降,胎儿与母体间物质交 换下降,最后导致羊水生成下降。 Fisk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羊膜腔灌注术在治疗羊水过少的动物模型 时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羊膜腔灌注术在羊水过少的处理上得到越来越多 的应用。通过羊膜腔灌注术向羊膜腔内滴注生理盐水,使羊水量得到迅速恢 1.2方法 采用Phasar二维超声仪作为羊膜腔灌注术过程中的监视仪器,本 复,重新建立了羊水的保护功能,改善了胎儿的生存环境,对延长孕期、减少剖 研究均采用经腹羊膜腔灌注,穿刺前30min口服沙丁胺醇4.8mg抑制子宫肌 宫产率、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在滴注替代液的同时可滴注抑制宫 收缩,在B超引导下选择胎儿四肢部位作为腹壁穿刺点,避开脐带及胎盘。常 缩、促进胎儿肺成熟及抗感染药物进行辅助治疗。Pitt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规消毒铺巾后,局部穿刺处行浸润麻醉,用硬膜外穿刺针与腹壁垂直进针,穿 上,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荟萃研究发现羊膜腔灌注术可以减少胎儿酸中毒及 透腹壁各层及宫壁,进入羊膜腔,拔出针芯可见羊水流出,以硬膜外导管作为 剖宫产率。Turban等 对孕周在23周一35周伴有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研究发 羊膜腔灌注导管,从穿刺针处置人,其末端连接输液器,灌注液为预先加热至 现羊水灌注可以延长孕周并改善围产儿结局。本组研究在实行羊膜腔灌注干 37℃的生理盐水,每次灌注量为250—500ml,灌注速度2-3m ̄min,灌注过程B 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FI值、孕周及孕妇年龄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 超监测,以AFI>8cm作为停止输液的指标。其中,22例进行过2次羊膜腔灌 异。通过干预治疗后,治疗组的孕期得到了明显的延长,平均延长3.0-+0.92 注术,5例进行过3次羊膜腔灌注术,3例进行过1次羊膜腔灌注术。每次灌 周,而对照组平均延长时间为1.0 ̄0.53周,这一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注时,灌注液中均加入地塞米松10mg及氨卞青霉素2,0g促进胎儿肺成熟及 在剖宫产率上,两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为37%,对照组为80%。本组 预防感染。对照组27例行静脉输液及抑制宫缩治疗。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胎儿窘迫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和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1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 均有不同。羊水过少情况下,胎儿容易受到子宫的压迫,影响胸壁及肺的膨胀, 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且羊水过少时使胎儿呼吸时吸人与呼出的液体减少,阻碍了肺的发育成熟。而 2结果 羊膜腔灌注术使羊水量得到迅速恢复,改善了宫内环境,并使孕期延长,为胎 通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娩时AFI值、分娩时孕周、剖宫产率以及 儿各脏器的发育成熟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在替代液中加入的地塞米松更 产后胎儿情况,分析两种不同治疗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的不同影响。分别见表2 进一步促进了胎肺的发育成熟。因此,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 和表3。 组,而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羊膜腔灌注和期待治疗对孕妇的影响 从本组研究可观察到羊膜腔灌注术明显延长了孕期,并降低剖宫产率,且 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而羊膜腔灌注术操作简单,通过B超 监测联合对胎心及孕妇临床表现的观察,羊膜腔灌注术的风险容易控制。本组 研究显示羊膜腔灌注术对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i】Miyazaki FS,Taylor NA Saline amnioinfusion for rebel of variable or pro— longed deceler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1983,146:670 【2]Fisk NM,Giussani DA,Parkes^ ,et al Amnioinfusion increase amniotic pressure in pregnant sheep but does not alter fetal acid—base Am J Obstet Gy— necol,1991,165:1459. 3讨论 【31 Pitt C,Sanchez ILL,Kaunitz AIVl,et al Prophylactic amnioinfusion for intra— 羊水是维持胎儿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成熟及 partum ohgoh ̄rdramno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bstet 维持子宫内压力稳定产生巨大作用。胎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羊水的来源不 Gynecol,2000,96(4):57l一574 同,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来自胚胎的血浆成分,随着胎儿器官的发育,胎儿尿液 [4]Turhan NO,Atacan N.Prot)yblactic transabdominal amnioinfusion in preteml 以及呼吸系统和胃肠道逐渐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本文收集的57例孕妇羊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oligohydramnios 水过少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经B超检查未发现有胎儿畸形,考虑羊水过少与 编辑/杜苏利 胎盘功能下降有关,胎盘功能降低包括胎盘血液供应下降,胎盘母儿屏障渗透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苏兴华 (白山市中心医院,吉林长白134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 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低血糖再发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 评分高、低血糖再发率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 低血糖再发率,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低血糖;护理干预;糖尿病:生活质量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疾病,我国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 再发率。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二大国,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 1.2.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反复出现低血糖,可使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及情绪受到 临厨 症状、发病机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熟悉低血糖发生的表现, 影响 I,严重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因此临床对糖尿 了解低血糖的危害,让患者能自觉遵守进餐、医嘱、运动、服药,并定期进行糖 病低血糖的护理干预不可忽视,本文介绍我院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干 尿病重点指标的监测。 预,现报告如下。 1.2.2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结合饮食偏好,与营养师制 1资料和方法 定低血糖饮食计划,在两餐之间加餐,如水果、豆制品、纯奶等,防止在餐前发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8O例糖尿病并发 生低血糖,让患者自己掌握目标血糖,正确的时机进行加餐,正确掌握事物交 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 换方法、进食水果的原则等。 性26例,女性l6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62.5 ̄6.7岁;对照组男性28 1.2.3定期观测血糖 注意观察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血糖 例,女性12例,年龄在42~8O岁之间,平均63.3 ̄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 变化情况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根据病情 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变化而定,在精神波动剧烈、更换药物、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密切观察,直到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 情稳定后再逐渐放宽。 理,治疗组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糖尿病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SF一 l-2.4低血糖的处理及时发现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表现为大汗淋 36)记录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低血糖 漓、面色苍白、心悸、震颤、四肢元力以及神经异常等症状,轻中度患者通过摄 人葡萄糖、糖果、果汁等可有效纠正低血糖反应,对于严重低血糖患者应该迅 收稿日期:2011-09—15 速静脉注射25%葡萄糖,病情清醒后可嘱其进食,如不能清醒,应持续输注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