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

来源:好土汽车网
Q:垄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论语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用法探微 陈龙国 刘馨芳 (潍坊科技学院文法系 山东寿光 262700) 摘要:《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思想学说的精华。本文结合《说文解字》,《马氏文通》,《汉语史稿》对《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作简要的 分析。 关键词:第一人称 主次 宾次 吾 我 中图分类号:Hl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z0lo)o9(a)-O23 2--02 对“吾、我”分析比较详尽的王力先生 的Ⅸ汉语史稿》。《史稿》的 语法的发 史稿 中所谓代词。在Ⅸ文通》的指名代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 “吾”、 二之三中,马氏把指代名字分为两种:一指所 语者,一指前文者。指所语者,当前对语,不呼 “我”的解释如下: 本名,惟取公共之字,以代人己之称。己者,发 吾,我自称也,从口五声,五乎切。 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 语者也,其代字为吾、我、余、予诸字。人 从戈从锻}镊或说古垂字,一日古毅字,凡我之 者,或为与语者,其代字为尔、汝、而、若诸  属皆从我。徐锴日:“从戈者,取戈自持也。 字……发语者“吾”字,按古籍中用于主次,偏次者,其常至外动后之宾次,惟弗辞之句则 五可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对 问用焉,以其先手动字也。若介字后宾次,用 者馑也。“我、予两字,几次皆用焉。”马氏 “吾”、“我”的简述如下: 吾,我自偶也。傅,各本作称,误。释诂 所指主次、偏次、宾次,在王力先生的《汉语 史稿》中称为主格、领格、宾格,黎锦熙先生 日:“吾,我也,从口五声,五乎切。”  我,施身自谓也。不但云自谓,而云施身 的《新著国语文法 则称之为主位、领位、自谓者,取施于我,古为叠韵。施,读施拾之 宾位。在Ⅸ暂拟系统》和后起的语法著作中  施,谓用己则于众中,而自称则为我也。施者, 成为主语、定语、宾语等。在《马氏文通》中,马氏将我、吾、余、等称为代字之所语者 旗貌也,引申为施拾者,取义于旗流下垂也。 释诂日:卯、吾、台、予、朕 、身、甫、 的发语者也,将尔,女,而,若等成为代字之所 余、言我也。又日:朕、予、躬身也。又日: 语者之与语者或所为语者,并且指明吾字古籍 台、朕、赉、畀、 、阳,予也。或以赉、 中常用语主次、偏次,而在外动词之后则用于 畀、 、予不同义,愚谓有我则必及人,故 宾次,而介词后的宾次,用得较少,并且指出 赉、畀、 ,亦在施身自谓之内也。口部日: 我、予两字,也是常用于主次、偏次和宾次 吾,我自称也;女部日:炔、女人自称。殃,我 的。马氏以次的概念对第一人称代词中的 也。毛诗传日:言,我也;卯,我也。《论语》 “吾”、“我”等进行了用法的讲述(但对于 二句而“吾”、“我”互用,毛诗一句而 两者的区别却没有系统的讲析),并且列举了较 多的例子加以说明。 “卯”、“我”杂称,盖同 《孟子・公孙丑》:吾甚惭于孟子。吾在 我义而语音轻重缓急不同,施之于文若 主次。 自IZl出,或说我,顷顿也,谓倾侧也。 Ⅸ孟子・梁惠王上》:王日何以利吾国, 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倾侧 之意。宾筵,侧弁之俄也。笺云:俄,倾也。人 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三 部日:俄,顷也。然则古文以我为俄也。古文 吾皆偏次也。 Ⅸ左襄十一年》:“楚弱于晋,晋不吾疾 假借如此,从戈从锻,合二成字不能定其会意,  形声者,以锻字不定为何字也,五可切,十七 也”。犹云“晋不疾吾也”。此外弗辞之句,吾,代字,止词在宾次。 部。 “我对日,无违”此主次也。 论语・为 无论是许慎的《说文解字 ,还是段玉裁 一的《说文解字注》,对于“吾”的解释都很简 要,“吾,我自称也。”而对于“我”的解释, 《说文解字注》中用了三百五十三个字,并且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第一人称代词做了辨析。 “吾”,“我”虽同为第一人称代词,且“吾, 我自称也,”但二者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下 这个规则已经不严格遵守了,到了汉代,也 面结合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王力先生的 的区分和定义中,把“我”归之为实体词中的 代, 代名词(是代替名词的),在后面的叙述中,黎氏 有“吾”字用于宾语的情况。到了中古时期,《汉语史稿》等著作简要的分析。 这种情形的产生,应该是 把实体词分为“七位”,即在主位、在宾位、 这种情况更为常见。Zl语里已经消失,否则在语法上 在补位、在领位、在副位、在同位、在呼位, 由于“吾”在I 在代名词细目一章中,作者 没法解释第一人称代词为什么会用两个代词,马氏文通》界说三:“凡实字用以指名 并举例予以说明。 一 指示代名词,疑问 以“吾”代“我”纯然是仿古。者,日代字,事物有在当前者,不必各也,以 把代名词分为称谓代名词,关于第一人称代词以及其中吾我的用法 尔、我、彼、此诸字指之,其不在当前而其名 代名词,联结代名词四大类,“我”是称谓代 及差异,在其他诸语法学家的著作中也有叙 也即第一人称中的自称代词。 称已称之于前者,以后可以其、之、是此诸字 名词中的自称,述,仅举出上述三家著述予以参阅。 指之,以免重复……故代字者,不变之各也,用 作为新著国语文法,文章中没有“吾”的地位  于名词。”马氏所谓代字,即王力先生《汉语 和分析。展 部分中的人称代词的发展中,对“吾”、 “我”的分别及用法作了分析: “除此之外,余(予)、吾、我、卯相互间 的界限,汝(女)、尔、若、戎相互间的界限,还 没有人能划分清楚……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 数的情况看来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 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 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 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与动词后的宾 格。例如: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Ⅸ论语・雍 也 )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 语・述而》)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Ⅸ论语-阳 货》) “吾”字起源较晚,甲古文中还不见,书 经中只一见…… 可见,吾我虽同为第一人称代词,但吾和 我的用法是有区别的。在上古,人称代词的单 复数没有明确的界限,当然,有些人称代词是 专用于单数的,如朕、予(余)、台、卯、但是 我、吾、尔、汝(女)则可兼用单数和复数。有 人设想,我字在殷代表示复数,余字表示单 数。到了西周,主宾格第一人称的余、我有混 同的趋向,但是“余”仍表达单数,而“我” 兼表示单复数,达种假设是有考虑的价值的, 从语音的对应看来,在原始时代,“汝”、 “而”也应该是单复数的分别,“吾”和 “余”同韵部在原始时代也应该是属于单 数。 在中古时期,关于人称代词的发展,有两 件重要的事实,第一,原来人称代词的“变 政》 逐渐消失了,吾与我在语法作用上已经没 “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偏次也。《孟 格”有分别了;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了新形 子・梁惠王上》 “愿夫子明以教我”,此动词后之宾次 式。 “吾”字除了在否定句(不吾知)的情况 也。《孟子・梁惠王上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二章的词类 下,在先秦一般不用于宾语,但是到了战国时 ①作者简介:陈龙国(1966一),男,山东滨州人,潍坊科技学院文法系教师,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232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Q: Science and Techn0Iogy Innovation Herald 学术论坛  在参阅诸家著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略知 例,并且受到了条件的限制,即,用于否定句,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但诸家 “吾”字放在动词前。 第四,“我”字用于主语,作“我,我们” 的著述中其名称分类及称谓不尽相同,我们采 用王力先生的称谓,即“吾”、“我”为第一 解。 人称代词。关于其主次、偏次、主格、宾格 “我”对日,无违。(为政) 等我们采用暂拟系统的名称,即主语、宾语、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里仁) 我非生而知之者。(述而) 定语等。以下我们进一步就《论语 中吾我 唯我与尔有是夫。(述而) 的用例分析《论语》中吾我的用法。 在《论语》中,“吾”、“我”的用例共 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l 5 9句,其中“吾”字ll 3句,“我”字46句。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吾”、“我”的用法及区别如下: 我待贾者也。(子罕) 第一、“吾”字用于主语,做“我”、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颜渊) “我们”解。例: 夫我则不暇。(宪问)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有鄙夫问于我。(子罕) 关于“我”的用法,在《论语》中还有一 例特殊的用法,它不是用作代词,而是由代词 “我”的意义引申而成的“自以为是”的意 义。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 通过“吾…我”二字在《论语》中的 用力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吾…我”用作主语是最常见的。两者都 有单数和复数的用例;“吾”字在《论语 中 作定语也较多,“我”字用于定语较少见; “吾”字限用否定句中提前的宾语,“我”字 则不限;“吾”字偶用于介词后的宾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为政) 我之不贤与,于人何所不容。(子张) “我”字则常用于介后的宾语。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定徽也。(八佾) 第五,“我”字用于定语,作“我的” 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 解。《论语》中此用法比较少见。例如: 参考文献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1】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 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公冶长) 第六,“我”字用于宾语。 【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 吾未见刚者。(公冶长) (1)、用于动词后的宾语,例如: 年9月版.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3】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9 吾不得而见之矣。(述而)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雍也) 月版 吾不知之矣。(泰伯)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 【4】许慎.说文解字.天津古籍书店,1991年6 吾有知手哉?无知也。(子罕) 回也非助我者也。(先进) 月版. 吾与点也。(先进)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子路) 【5】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l980 作“我们 解的例子是:“夫子欲之,吾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宪问) 年l2月版. 二臣者皆不欲也。”(卫灵公)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阳货) [6】陈戍国(点校).四书五经.岳麓书社,l991 第二,“吾”字用作定语,作“我的”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年7月版. “我们的”解。例: 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7】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4期. 犹吾大夫崔子也。(公冶长) “我”字用于动词后的宾语,在《论语》 【8】段玉裁.说文解字住.上海古籍出版社, 是吾忧也。(述而) 中还有两个特殊的例子,即否定句中,代词 l981年l0月版. 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我”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非吾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莫我知也夫。(宪问)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子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 无忧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 (2)、用于介词后的宾语 第三.“吾”字用于宾语。例如: 孟孙问考于我。(为政) 居则日,不吾知也。(先进) 从我者,其由与?(公冶长) “吾”字用于宾语,在《论语》中仅此一 何有于我哉?(述而) (上接231页)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分析也锻炼了学生的科 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的本科教学体系中,学校可为参加实验项目的 技论文撰写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工作奠定 2009(31):142—143. 学生制订培养方案,配备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 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创新性实验也激发了学 [2】綦盛健,陆树良.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学生主 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以考查 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创新实验计划可以 体地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促使学生提高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拟课题或选择研究 2009,12(26):29--31. 创新能力。第二,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建 课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实 【3】陈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具有创 验中学生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 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 新能力的学生,关键是教师,因此必须把提高学 宽视野和知识面,从而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 (17):l2一l3. 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 研究兴趣,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4】黄阿霁.在校本科生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 准,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向开发学生的创新 和创新愿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划项目的认可度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 潜能倾斜1]1。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于学生 育科学学报,2009,2(8):1l3—115. 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学习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5开展创新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 这项计划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多数学生的肯 学生根据创新实验项目指南组成的学生 定。但如何安排、指导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实 团队,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查阅资料,设计了相 验计划的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何提高 应的研究方案,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方案 该项目实施的效果,让更多大学生认可它并从 不断地完善,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中受益,最终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从实验仪器的准备、试 的创新教育环境或模式,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 剂的购买、试剂的配制开始,到指标的测定、 管理者和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 数据的记录、结论的得出,到测试结果的评价 深入探讨。 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 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 参考文献 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 【1】李敏,李坚斌,梁兴泉.浅谈大学生创新实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