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在教学中

来源:好土汽车网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并要常抓不懈。有些学生往往表现在懒于记忆,经常跟不上课堂节奏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和兴趣。作为老师,一方面要优化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尤其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技巧。在提问时,一定要让学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赞扬。在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可以走到他身边,给他一个期待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他一定会勇敢地站起来。此时要为他们暂时的落后加油,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而鼓掌。

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有一次,当我走进一个刚上完体育课的班级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教室里大部分同学拿着书本作扇子不停地扇动着,有几个同学竟然围成一堆挥舞着小扑克,正战得难分难解,看到我来了,才恋恋不舍地停了下来,我等同学们都坐端正以后才站到讲台前。这时,全班同学都神色紧张,等待我的严厉批评。可是我却稍稍微笑了一下,说:“同学们,看到你们牌场上那股争强好胜的精神,我很感动。我也很喜欢玩扑克牌,那么好,我现在想和你们来研究扑克牌,可以吗?”然后再利用扑克牌引入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使学一个很简单的新知识也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加深了对我知识渊博,语言风趣的良好印象,也对我增加了几分佩服。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在听的基础上多说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每节课后都布置说的任务,让学生把这节所学的知识说给家人听。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解的习惯,每节课都尽量让每个学生回答一次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利用常用谚语如:不劳则无获,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熟能生巧等等。我把这些谚语教给学生,一方面传授给学生知识,甚至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是对学生的一种德育熏陶。因此,我以“每周一句谚语”的形式,让学生记录,教学生拼读写,并让他们理解意思,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发现学生们都很会说,在他们说的过程中,一方面说的同学自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称之为“直接教育”;另一方面其它听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我称之为“间接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

总之,我觉得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点滴积累,点滴经验。我愿意用我的辛勤和汗水播下浓荫片片,我愿意用我的真诚和智慧奏响课堂教学的德育乐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