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室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填空)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3.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4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二章 9、大脑皮层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10、视觉性语言中枢——枕叶
11、脑的活动基本方式——反射。无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12、神经活动基本过程: 兴奋与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2)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第三章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4、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15、注意的分类(填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16、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
17、 物之间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
(2) 人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A需要和兴趣B心境和情绪C精神状态 18注意的品质(填空):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9注意的分配的条件:首先,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地;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第四章
2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1
27.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 28.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存在反比的关系
29.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类感觉之间或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0.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 第五章 1、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2、记忆的分类
(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填空) (根据时间分) (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 (四)情景记忆与语词记忆(根据记忆性质分)
3记忆表象是指人的感知过或想象过,或体验过,或操作过的事物在脑中留下的印象。 4记忆方法:1意义记忆,2机械记忆(案例) 5一篇文章开头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则容易遗忘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率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7重现;有意重现(有目的的)和无意重现(没有目的的) 8、简答: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
1). 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适量;3).复习计划要科学;4)适当的超额学习5). 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
9所谓超额学习是指记忆一种资料的学习次数超过了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序的次数。学习程度以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0良好的记忆品质(填空)
(一)识记的敏捷性: (二)记忆的精确性: (三) 保持的持久性: (四)记忆的准备性:
第六章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介物分)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2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
4、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创造性思维是指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想象是在头脑中巴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145(案例)
4、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5、(简答)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1,要有强烈的创造动机,2要有创造项目相应的知识,3灵感和毅力
6、 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发现和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定势: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7、(了解)什么是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8简答: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好奇心 (二)丰富想象力 (三)训练发散思维 (四)鼓励直接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好奇心、冒险精神、自信心) 习题:
9案例分析——发散思维 第七章
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种类:1心境2激情3应激 3、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4、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5、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1教师要保持高涨的情绪2要热爱学生3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4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堂情绪5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6、203
7、情感的品质:1、倾向2、深刻性 3、稳定性4、效果性(重点) 第八章
1、意识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之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3
2、(填空)意志的强弱,主要以克服困难的大小来衡量。
3、(填空)根据动机冲突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对动机冲突进行分类,主要有下列三类: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双趋冲突。 4、另一分类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如何应对挫折() (答题步骤:1、什么是挫折感。2、引起挫折的原因。3、挫
折后的不良表现。4、如何战胜挫折。)
1)挫折感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映。 2)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及其挫折感的强弱 A与他们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
B挫折的频度和解决困境的希望也影响一个人的对挫折的感受性, C个人挫折耐受力不同,对挫折体验的强度也不同 3)挫折感常会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 A挫折感可以使人产生攻击行为
B还会使人与攻击行为另一个极端行为,那就是过度抑郁 C还有的可能会出现自欺欺人的反应,即不敢正视现实 4)应对方法:
A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B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D学会控制情绪
5、意志的基本特征:1自觉性2坚定性3果断性(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4自制力
第九章
1(判断)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2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需要也是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3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顺序不可颠倒) 由低到高层级式分布 波浪式演进
1、 2、 3、 4、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4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4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5学习动机的类型(了解)
1求得赞许的动机 2成就动机 3求知欲 6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竞赛
7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8(选择)兴趣的有效性是指兴趣对活动能够产生的效果的大小
第十章
1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2学会识别能力,技能,知识 3(了解)能力的种类
(一)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为大多数活动所必需的并对活动效率有制约性性的能力,也称智
力。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并对该种活动效率有制约性的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是相对的,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的特殊化表现。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积极地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思考:中小学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哪类能力? (二) 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能顺利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提供的式样进行某种
活动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东西的能力。
(三) 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4一般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种水平:超常、常态、低常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5
5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理解)
1、少年早慧 2、
大器晚成
6智商的差异及其分布的状态
90~110 (智商) 50(人口比例) 中高(类别) 80~90 16.1 中下(迟钝) 7能力形成的条件(论述一) (一)素质(遗传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二)早期经验 (三)教育与环境 (四)个人的努力 青少年能力的培养(论述)
(一) 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 (二)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 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促进能力发展 (四) 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十一章
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了解)
1)多血质, 耐受性高,感受性低,能忍耐较强的刺激 2)胆汁质, 耐受性高,感受性低,兴奋性强而不均衡 3)粘液质, 耐受性高,感受性低,动作反应慢,不灵活 4)抑郁质 耐受性低,感受性高,情绪发生慢而强烈
第十二章
1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社会价值 道德) 3 A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C 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 B 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6
D. 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 4教育方法(填空)(案例)
A民主型 B 专题型 C 溺爱型D 放任型 E暴虐型 案例 P67
P72最后一段 P96~97
P118~119 记忆规律 如何看待错一罚十 P179 发散思维
P318~319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的教育方法 P
莫雷心理学复习 各章知识点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