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氢能的发展及展望 朱艳丽 f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青海格尔木816000)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2—0084—01 摘要 在环 境.污.染和 能源危机双重压力下 氢能作为■种高效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关键谰:氢能特。最 储存技术。 ll≯一譬 誓 一一 一 曩 l。 。。“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 分解反应产生氢气 生物质制氢适合于民用燃料.大规模制氢不 化石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已经导致化石资源严重 经济.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短缺、温室效应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人 4)光催化制氢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光催化来制氢.特点是效 类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人类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新型能 率不高,原因是太阳光利用不高、光量子产率不高、能量不匹配 源代替即将殆尽的化石能源.并且保证这种能源对生存环境不 等.因此.目前的技术关键是研究新型的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产生破坏。氢能由于具有资源无穷无尽,燃烧热值大,并且对环 2.储氢材料储氢材料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 境无污染等优点,当然作为首选替代品。而氢能能否得到推广, 料。它不仅决定了氢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决定了氢能运 与目前的制氢技术和储氢技术密切相关。而储氢技术的关键是 输和应用的经济性。作为储氢材料必须具备:①吸氢能力高,即 储氢材料.这直接影响了氢能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能吸尽量多的氢;②储氢时生成热应尽量小,释氢时温度不能太 氧化碳和水等杂质的抵抗力要大:⑥化学稳定性好.经久耐用 不 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全球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 易产生破碎粉化;⑦使用与运输时安全、可靠;⑧来源广、价廉物 热量还大9 000倍。氢发热值高,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 美等 因此开发出性能优越的储氢材料.必将推动氢能使用的快 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达到121 061 J/g,是 速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很多的新型储氢材料.根据储氢 物理储氢技术和化学储氢技术 汽油的三倍 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氢气在 原理主要有两类:燃烧中产生氮氧化物.比石油基燃料低80%。氢能利用形式多, 1 活性炭吸附储氢氢气在碳基材料上的物理吸附.是基于 没有联结原子的化学键的打开与生成 既可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又可做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氢可以 作用力弱得多的范德华力.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 过程,因此吸释氢条件温和,吸附热效应相对较小。活性炭具有 环境的不同要求 较高的比表面积(2000m2/g).利用低温和高压条件.可吸附大量 二、氢的储存 的氢气。在一120%,5.5MPa下,储氢量可达4.O%(质量分数),活 投资费用比较低。20世 般条件下氢以气态形式存在,贮存困难。常用贮存方法 性炭储氢材料易得.储氢脱氢操作简单.有:常压高压气态贮存、低温液氢贮存和金属氢化物贮存。 纪.科学家发现C60和纳米碳管对氢气有较强吸附能力.其吸附 量可达5—10%.特别是碳纳米管.多壁纳米碳管电极经过100次 1.高压气态贮存 气态氢可贮存在地下库里。也可装入钢瓶中。为提高贮氢 充放电后.可保持其最大容量的70%.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 量.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微孔结构的储氢装置,它是一种微型球 100次后,可保持最大容量的80%。但是纳米碳管材料不易获得, 床。微型球系薄壁(1 p,m~10 m),充满微孔(10 p,m~100 m),氢 成本较高.机理不清 气贮存在微孔中。微型球可用塑料、玻璃和陶瓷或金属制造。 2)金属氢化物储氢其机理是其特殊晶格结构.在一定条件 下.氢原子较容易进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中.形成 2.低温液氢贮存 将氢气冷却到一253℃变为液态。然后将其贮存在高真空的 金属氢化物.可储存其体积1000—3000倍的氢。钛铁系典型代 TiFe,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发明,特点:价格低,室 绝热容器中 生产液氢一般采用膨胀剂.氨制冷和节流循环这三 表:种液化循环。液氢贮存工艺最早用于宇航中,其成本较高,安全 温下可逆储放氢.易被氧化.但活化困难,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 技术也比较复杂。高度绝热的贮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差.实际使用时需对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镁系典型代表: Mg2Ni.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报道.储氢容量高,资源丰 3.金属氢化物贮存 一氢的特点 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推算.如果把海水中的氢 一 高。③储氢和释氢的速度要求快;④导热性能优良;⑤对氧气、一 现在已研究成功的多种贮氢合金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稀 富,价格低廉,放氢温度高(250—300 ̄C),且动力学性能较差;钛锆 土镧镍等,二是铁一钛系,三是镁系,四是钒、铌、锆等多元素系。 系:具有Laves相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原子间隙由四面体构成, 目前在金属氢化物贮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贮氢量低、成本 间隙多.有利于氢原子的吸附.活性好。四、氢能应用前景展望 高及释氢温度高 三、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制氢成本和储氢成本 探索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 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降低氢能应用成本的关键.这是氢能能否 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 1.制氢技术 1)化石燃料制氢这是目前人类获取氢能的最主要方法,此 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资源短缺,过程中对环境会产生污染,目 前还未彻底解决 2)水分解制氢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光化反应,热化学反应和 电化学反应制氢气。光化学反应中太阳能的收集,热化学反应和 电化学反应中需要的热能和电能,这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生物质制氢生物制氢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方法主要 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甲烷等主要气体,然后通过加工成为氢气;第 二种方法是通过某些微生物(如绿藻)的代谢功能,通过光化学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十多年来引起发达国家高 度重视.中国近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据了解, 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 相信在 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型的储氢材料的不断开发,氢能的应用会越 来越广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肖明珠.高密度储氢材料研究现状[N1.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 (2). 『2]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A].第 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 论文集[C].2007. f31陈秀娟,刘学龙,等.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fJ].材料开发与应 用.2004(06).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