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毕业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
中文题目: 太原市某住宅楼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设计 英文题目: 学 院: 工程学院 姓 名: 范冰冰 学 号: 100807041120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12建环一班 指导教师: 武晔秋 职 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6 年 6 月 4 日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范冰冰 武晔秋 学号 职称 100807041120 教授 所选题目名称: 选题性质: ( )A.理论研究 ( )B.应用研究 ( )C.应用理论研究 ( )D.产品设计 ( )E.工程技术开发 ( )F.软件开发与应用 ( )G.其它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专业: 论文题目 论文类型 指导教师 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应用理论研究;D产品设计;E工程技术开发;F软件开发与应有;G其它 职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一、研究现状、目标、意义综述 二、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三、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号 职称 综述学生在设计完成过程中的研究态度、与指导教师联系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情况。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评 价 项 目 写作 过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写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 写作过程中,进度掌握情况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情况 选题体现专业特点情况 选题体现三基的要求情况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结构、方案设计、应用价值 写作规范情况 A B C D E 学 号 职 称 选题 质量 论文 质量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毕业设计分工情况:(多人合作时填写,包括本人研究的内容及其在课题中所占比例)
评定成绩参考:优-7项A,另一项为B;良-6项B或A,其它至少为B;中-5
项B或A,其它至少为C;及格-4项B或A,其它至少为D;不及格-4项为E。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评阅人评分表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学 号 职 称 职 称 评阅人评鉴 评审项目 01 选题质量 02 03 能力水平 04 05 06 论文水平 07 08 选题体现专业特点情况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运用资料文献能力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 论点论据、语言表达 整体结构、应用价值 写作规范情况 指 标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情况 A B C D E 评阅人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评定成绩参考:优-7项A,另一项为B;良-6项B或A,其它至少为B;中-5项B或A,其它至少为C;及格-四项B或A,其它至少为D;不及格-4项为E。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
学院:煤炭工程学院 系别: 专业: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姓 名 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名单 学 号 职 称 性 别 职 称 指导教师评分 评阅人评分 学 位 C D 答辩小组职务 E 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评鉴) 评审项目 指标 A B 0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情况 02 选题体现专业特点情况 0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论文评价 04 运用资料文献能力 05 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06 论点论据、语言表达 07 整体结构、应用价值 08 写作规范情况 答辩表现 09 自述情况 10 答辩过程 答辩委员会综合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毕业设计(设计)最终得分: 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成绩参考:优-9项A,另一项为B;良-8项B或A,其它至少为B;中-7项B或A,其它至少为C;及格-6项B或A,其它至少为D;不及格-5项为E。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设计答辩记录表
煤炭工程 学院 专业 级 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 答辩委员会 主席(或组长) 答辩委员会 成 员 职称 答辩委员会 秘 书
答辩记录(包含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情况等) 记录人签字: 答辩委员会主任(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摘 要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太原市某住宅楼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住宅楼热负荷的确定、采暖水系统的设计、管径的确定、分户热计量
及产品选择等,从而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热环境。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供暖方法。它在减少热能消耗的同时,提高了热舒适程度,而且热稳定性好,美观、节省使用面积,在声环境、光环境及室内空气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这些有点使它得到了用户们高度的赞扬,推广的速度非常快,现已成为各城市集中供暖及部分乡镇地区新建住宅采暖的主要方式。
本工程的建筑面积为8034.10m2,采暖设计热负荷为 304764.06W,利用市政管网提供的热水供热,其的设计参数为45/35℃;供回水形式为异程式下供下回共用立管,加热盘管敷设以回折式为主,采用分户热计量。
关键词:太原市;地板辐射;加热盘管;分户热计量;舒适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 is a low-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system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aiyuan city. It includes heat load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ting water system design, diameter determination, household heat metering and product selection, which provides a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laying of low-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system and more comfortable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people's daily life.
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is ver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It reduces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s the thermal comfort, and offer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It has a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can save the use of space, otherwise,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light environm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These points make it liked by users and promoted very fast. It has now became the main mode of the city central heating and part of the township area of new residential heating.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this project is 8034.10m2, heating design load is 304764.06W with household heat metering. It uses the municipal pipe network to provide hot water heating with the design parameters for 45/35 ℃. Its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forms are different programs for the next time under the common riser and its heating coil pipe is return type.
Keyword: Taiyuan ;floor radiant;heating coil pipe; household heat metering;
comfortable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在供暖方面也出现了各种新型方式,其中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以其室内温度均匀性好,无吹风感,舒适型好,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以及不影响室内使用面积等优点被人们广为接受,推广的速度非常快。现已成为各城市集中供暖及部分乡镇地区新建住宅采暖的主要方式。
目前,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主要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低温热水地板供暖和发热电缆地板供暖。前者将低温水(30~60℃)通入埋置于构造层中的加热盘管(地暖专用管),与充当蓄热体的构造层进行热交换,并经过构造层的热量传递,由地板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同时在冷热空气的比重差作用下,产生了空气的自然对流现象,从而创造出具有理想温度分布的室内热空气,使室内环境达到人体感官最舒适的状态,达到供暖的目的。后者与前者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热媒不同,其将发热电缆埋设在地面下,利用电力加热地面垫层而实现供暖。由于低温水地板供暖与发热电缆地板供暖相比,具有升温快、稳定性好,无电磁辐射,安全经济等优点,它的使用更加广泛。
与传统的散热器供暖方式相比,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具有的以下特点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减少热能消耗的同时,热舒适程度得到提高。传统的散热器供暖方式,室温在竖向形成梯度,房间中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容易造成人在室内产生头热脚冷的感觉,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这种效果不太理想。而低温水地板辐射供暖室内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向上递减,比较接近理论上的理想采暖方式,即“温足而凉顶”的理想供暖概念,实现“暖从足下起”。因此,在建立同样舒适条件的前体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房间的设计温度可以比散热器供暖时降低2~3℃。由于室内温度分布较均匀,竖向温度梯度很小,无效热损失可大大减小,低温传送时温差也比较小,在输送热媒过程中热量损失小,可节省能耗15%左右。从而在热能消耗减少的同时,热舒适程度得到提高。
(2)热稳定性好。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具有近10cm的地暖层,在建筑物内部形成了一个大的蓄热体,有较高的蓄热量,充分利用了具有周期波动性的“自由热”,且能起到蓄热体对室温的调节作用,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
(3)室内的空气品质得以改善。对于传统散热器供暖的住宅,主要通过对流传热,室内空气在较大范围内流动,会产生扬尘和加强细菌的传播,还会产生以为影响空气清新;而低温地板供暖主要是低温辐射传热,室内空气不产生明显的对流,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4)声环境、光环境及室内空气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
1)声环境: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增加了保温层,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有效减少了上层住户的地面活动对下层住户的噪声干扰。
2)光环境: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有条件让住宅开启矮窗式落地窗,这样可以把阳光和自然景物引进室内,比传统散热器供暖住宅有着更好的室内光环境。
(5)热源选择范围广,可实现分室控温。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热源选择范围较广,锅炉房集中供暖、燃气燃电炉单独供暖、地源热泵及太阳能等均可作为该系统的热源。由于系统中设置了集、分水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室内温度,满足不同居住环境的要求。如在分水器前设置电磁阀,可实现出门“关暖”,明显降低采暖费,解决多年来供暖系统无法按户正确计量收费的难题。
(6)美观、节省使用面积。传统的对流散热供暖,室内需设置散热器及与其连接的管道,有的为使室内美观,还需加设散热器装饰罩。散热器、装饰罩及管道不仅占用室内一定的空间和面积,且要考虑散热空间的预留,会影响室内的装饰和家具的布置,它所带来的室内有效使用面积的减少,远不止散热器、装饰罩和管道本身所占的面积。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其加热盘管均埋设于地板下,地面以上除与分-集水器连接的进出户热水管道外,没有设置任何散热设备和支管,节省了使用面积。
(7)使用寿命长。传统散热器使用寿命一般在15~20年,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散热管为PP-R管或PEX管,此两种管材具有耐酸耐碱性,而且耐久性,耐热性也特别好。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锈蚀、水垢,所以长期使用内壁仍然光滑无水垢,热
循环好,长期使用也不会降低散热效果,可连续使用50年以上,基本与一般建筑物寿命相同。并且系统采用盘管回路技术,暗敷管道系统中无接头,不易产生渗漏。
本次的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毕业设计正是为了与实践相跟进而进行的,它可以促进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得以更好的发展。
1 设计概况
1.1设计题目
太原市某住宅楼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设计
1.2设计目的
本次毕业设计作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在自主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室内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的设计步骤、内容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1.3设计步骤
1.计算热负荷,确定各房间的实际需热量; 2.供回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3.加热盘管管材的选择以及管间距的确定 4.分水器,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5.系统加热管的水力计算
1.4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普通多层住宅建筑,住宅户数60户,拟建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兴华街九封路。
此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8034.10m2,建筑总高为53.7m,体形系数S=0.29。地上住宅共计16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库房及设备用房,顶层带跃层。基本户型为A1型,房间布置及结构尺寸详见建筑平面图、立体图和剖面图。
住宅部分采用分户热计量的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热源为由热电厂提供130℃/70℃的一次热水、经小区换热站换出45℃/35℃的低温热水。未给出外网资用压力。
1.5设计资料
1.5.1气象资料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得太原市室外气象参数如下:
表1-1 太原市室外气象参数
单单数
项目1 数值 项目2
位 位 值
北纬37°
--地理位置 --- 47′ 东冬季最多风向 C、N
-
经112°33′
冬季最多风向30、
海拔 m 778.3 %
频率 13 冬季室外最多m/
年平均温度 ℃ 10.0 2.6
风向平均风速 s
冬季供暖室外冬季日照百分
℃ -10.1 % 57
计算温度 率 冬季通风室外
℃ -5.5 最大冻土深度 cm 72
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室外平均冬季室外大气hP933
m/s 2.0
风速 压力 a .5 设计计算用供暖期天数及其平均温度 日平均温度≤
d 141(11.06~03.26)
+5℃的天数
日平均温度≤+5℃的期间的平
均温度 累年最低日平均
温度
1.5.2室内设计资料
℃ ℃
-0.9 -21.4
查《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得设集中采暖系统的高级住宅、公寓的室内计算温度如下:
表1-2 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
高级住宅、公寓
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
18~20
无沐浴设备的卫生间 有沐浴设备的卫生间 25
厨房 15~16
门厅、楼梯间、走廊 14~15
由“A1户型放大平面图”得知:
1.位于主卧和客厅内的卫生间带有沐浴设备,其室内温度应为25℃。
2.开敞厨房与餐厅、客厅(起居室)相通,其室内温度以餐厅和客厅为主要决定对象,应为18~20℃,取18℃。
3.取卧室、与客厅相接大阳台温度与客厅温度相同,为18℃。 由“十五层顶层平面图”得知:
1.多功能厅与十五层的客厅、餐厅和开敞厨房由楼梯连接,取其实内温度与客厅相同为18℃。
2.取主人房、私人书房温度与多功能厅温度相同,为18℃。 3.由于主卫带有沐浴设备,其室内温度应为25℃。
其中,取露天小阳台、地下室、楼梯间、露台为非采暖房间。 综上所述,得室内设计温度,详见表3。
表1-3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房间名称
带沐浴设备卫生间 卧室、开敞厨房、餐厅、客厅、大阳台、不带沐浴设备卫生间、多功能厅、主人房、私人书房
1.5.3建筑物围护结构资料
1.屋顶
屋顶的防水等级为Ⅱ级,二道设防。其构造为 (1)预制细石混凝土板25mm,表面喷白色水泥浆 (2)通风层≥200mm (3)卷材防水层
(4)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 (5)100mm厚憎水膨胀珍珠岩板 (6)隔气层
(7)现浇7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8)内刷粉
2.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K=0.55 W/(㎡·℃)
温度(℃)
25
18
与非采暖房间相邻的楼板,K=0.59 W/(㎡·℃)
3.外墙:2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K=0.767 W/(㎡·℃) 4.内墙:200mm厚空心砖墙,K=1.97W/(㎡·℃) 与非采暖房间相邻的内墙,K=0.96 W/(㎡·℃) 5.外窗:(6+9+6)mm厚的塑钢中空玻璃,K=2.7 W/(㎡·℃) 飘窗K=0.996 W/(㎡·℃),其具体型号和尺寸见下表:
表1-4 飘窗型号和尺寸
型号 GC1 GC2 SGC1 SGC2 SGC3 TC-1 PC-1 PC-2
尺寸(mm×缝隙长度
面积(㎡)
mm) (m) 900×1500 1.35 4.8 900×1800 1.62 5.4 1500×1800 2.7 6.6 1200×1800 2.16 6 2700×1800 4.86 9 1500×1800 2.7 6.6 1700×2100 3.57 7.6 2200×2100 4.62 8.6 表1-5 外门型号及尺寸
型号 FM丙1
MM2 SM1 MM3
尺寸(mm×
面积(㎡)
mm) 1000×2100 2.1 800×2100 1.68 800×2100 1.68 900×2100 1.89
缝隙长度
(m) 6.2 5.8 5.8 6
6.外门:保温密闭防火门,K=1.76 W/(㎡·℃),其具体型号和尺寸见下表:
2 围护结构传热热阻校核
2.1围护结构最小传热热阻校核
利用公式
式中 阻,(㎡·℃)/W 阻,(㎡·℃)/W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
-----围护结构内表面的传热
由《暖通空调(第二版)》表1-1可知,取0.115 (㎡·℃)/W α-----温差修正系数,取1.0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与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的允许温差,℃,按表2.1选用
温度,℃,按表2.2选用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
表2-1 允许温差
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值(℃) 外
屋顶 墙
6.0 4.5 6.0 4.5
居住建筑、医院和幼儿园等 办公建筑、学校和门诊部等 公共建筑(上述指明者除外)和工业
企业
辅助建筑物(潮湿的房间除外) 7.0 5.5
10.
室内空气干燥的生产厂房 8.0
0
室内空气湿度正产的生产厂房 8.0 7.0 室内空气潮湿的公共建筑、生产厂房
及辅助建筑物
0.8(
当不允许墙和顶棚内表面结露时
)
0.9(
当仅不允许顶棚内表面结露时
7.0
)
室内空气潮湿且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厂房
室内散热量大于23W/m3,且计算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生产厂房
12
12
表2-2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类
型
Ⅰ
的取值(℃)
=
=0.6
Ⅱ
+0.4
=0.3
Ⅲ
+0.4
Ⅳ
=
注
:
表
中
、
分别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
均温度
2.1.1屋顶最小传热热阻校核
根据屋顶的构造,查《 暖通空调(第二版)》附录2-2得,此屋面为Ⅱ型,传热系数为K=0.68 W/(㎡·℃),并由表2.1,2.2得知
=4.5℃,=0.6+0.4。
代入得 ×(-21.4)=-14.62℃
(18+14.62)/0.45×0.115=0.83(㎡·℃)/W
<1/K=1/0.68=1.47(㎡·℃)/W 满足规定,故此围护结构可采用。 2.1.2外墙最小传热热阻校核
根据外墙的组成,查《暖通空调(第二版)》附录2-3得,此外墙为Ⅱ型 ,传热系数为 K=0.767 W/(㎡·℃),并由表2.1,2.2得知
=6.0℃,=0.6+0.4。
=1×
=0.6×(-10.1)+0.4
代入得 ×(-21.4)=-14.62℃
0.115=0.31(㎡·℃)/W
=0.6×(-10.1)+0.4
=1×(18+14.62)/6×
<1/K=1/0.767=1.30(㎡·℃)/W 满足规定,故此围护结构可采用。
2.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校核
查《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JGJ 26-2010,得太原市的气候区属为寒冷A区。
2.2.1建筑体型系数的校核
由工程概况提供数据可知,此建筑物的体形系数S=0.29<0.3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JGJ 26-2010规定的限值),故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2.2建筑窗墙比的校核
查《山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得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窗墙比限值如下表所示
表2-3 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朝向 北 东、西 南
窗墙面积比 0.30 0.35 0.50
由建筑立面图算得,一个单元北向的窗墙比为0.17<0.30,东、西向的窗墙比为0.04<0.35,南向的窗墙比为0.35<0.50,故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校核
查《山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得寒冷A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限值如下表所示
表2-4 围护结构限值表 传热系数K
[W/(㎡·℃)] 是否
围护结构部位
规定限本设计符合 值 数据
屋面 0.80 0.68 √ 外墙 1.0 0.767 √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65 0.59 √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房间
1.83 0.96 √
的隔墙、变形缝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
2.0 1.76 √
的门户 外窗 2.8 2.70 √
故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3 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3.1热负荷计算
3.1.1热负荷的组成
对于民用建筑,冬季热负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和
冷
风
侵
荷包括两项:
、冷风渗透耗热量入
耗
热
量
。其中,围护结构耗热量分为基本耗热量和
附加耗热量两部分,基本耗热量(
)是指在
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耗热量(
)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
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它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式中 耗热量;
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按下式计算:
=W
-----围护结构的基本
-----围护结构的附加
式中 K-----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围护结构的面积,㎡; 温度,℃;
温度,℃;
差修正系数,其取值按下表所示。
-----围护结构的温-----供暖室外计算-----冬季室内计算
表3-1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特征
外墙、屋顶、地面及与室外相通
1.0
的楼板
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0.9
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
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
的隔墙 1-6层建筑 0.6 7-30层建筑 0.5
与不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7
不采暖房间有门窗与室外相同
5
不采暖房间无门窗与室外相同 0.4
不采暖地下室的楼板
外墙上有窗 0.7 外墙上无窗 0.4
不采暖半地下室的楼板(在室外
地坪以上超过1.0米)
外墙上有窗 0.6 外墙上无窗 0.4
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1)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照射不同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的修正。其修正率为
北、东北、西北朝向: 0~10% ; 东、西朝向: -5%;
东南、西南朝向: -10%~-15%; 南向: -15%~-30%。
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及辐射强度的大小。对于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0,其他朝向可不修正。由给
出的设计参数和图纸可知,该建筑冬季日照强度为57%,处于正南北状态,所以在本设计中取其朝向修正率分别为北向5%,南向-20%,东、西向-5%。
(2)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是室外风速变化而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暖通规范》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风力附加。只对建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诚镇、厂区内特别高的建筑物,才考虑垂直的外围护结构加5%~10%。所以在本设计中不考虑风力附加耗热量。
(3)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是考虑房屋高度对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而附加的。《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的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应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房间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的总和上。由于该建筑层高为3m,且《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规定地暖设计中可不考虑高度附加,故在本设计中不予考虑。
3.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是指把在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从室外温度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
高层民用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给出的方法计算。
(1)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大城市:
式中
界的标高(m),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1/2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m),(注:当h<10m时,仍按基准高度h=10m 计算
-----纯风压作用下建筑物中和
-----建筑物内热压竖井内的空
气计算温度(℃),当走廊及楼梯间不供 暖时,按温差修正系数取值,供暖时取为16℃或18℃,在此取为1℃;
均风速(m/s);
-----风压差系数,可取为0.7; -----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下的平
(2)各朝向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值,可按下式计算:
-----热压系数,其值可根据下表确定
表3-2 热压系数的确定
热压系数
序号
建筑内部隔断状况
气密气密性差 性好 1.0
0.8~~
0.6
0.8 0.6
0.4~~
0.2
0.4 1.0
1.0
室外空气经过外门、窗缝隙入室,经由内门缝或户门缝流往走廊1
后,便直接进入热压井(即内部有一道隔断)
如上述,但在走廊内,又遇走廊门缝或前室门缝或楼梯间门缝后2
才进入热压井(即内部有两道隔断)
室外空气经外门、窗缝进入室内3 后,不遇阻隔径直流入热压井时(即内部无隔断)
由图纸可知,建筑内部有一道隔断,取气密性为好,取
为0.6。
n-----在纯风压作用下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太原市的朝向修正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3-3 朝向修正系数 城朝向
市 N NE E SE S SW W NW 太0.90.40.10.20.30.20.71.0原 0 0 5 0 0 0 0 0
C-----作用于外门、床缝隙两侧的有效热压与有效风压之比;
-----高度修正系数,对于大城市,可
按下式计算
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m)
-----外窗、门缝隙的渗风指数,,无实测数据时,可取0.67。
(3)冷风渗透量L 按下式计算
-----单位长度门窗缝隙深入的理论空
气量
其值可根据下表确定
;
量
表3-4 每米门、窗缝隙渗入的空气
门窗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m/s) 1 2 3 4 5
125
单层0.3.
...
钢窗 6 9
5 6 2 113
双层0.2.
...
钢窗 4 7
1 8 6 012
推拉0.1.
...
铝窗 2 6
5 0 3 000
平开0.0.
...
铝窗 0 4
1 3 6 235
单层1.4.
...
木窗 0 3
0 1 5 123
双层0.3.
...
木窗 7 0
4 2 9
注:每米外门缝隙的为表中同类型外窗
类型
6 6.7 4.7 2.9 0.8 6.7 4.7
值的2倍。
SGC1、SGC2、SGC3、GC1、GC2取1.1,PC1、PC2取1.5,SM1取1.4×2,
-----房间某朝向上的可开启门窗缝隙
长度(m);
-----各朝向冷风渗透的综合修正系
数;
(4)由
门
缝
隙
渗
入
室
内
的
冷
空
气
的
耗
热
量
,可由下式计算
W
式中
, =1.0056
气密度
(5)应注意的问题
1)阳台门的冷风渗透量,可按相应朝向和级别窗户冷风渗透量的两倍计算; 2)住宅楼梯间不供暖时,应计算门户的冷风渗透量,可按2
计算;
3)若C<=-1或m<=0,可不计算冷空气渗透耗热量。 4.冷风侵入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是指把由开启外门侵入的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 按下式计算:
式中
n-----外门所在楼层以上的楼层数
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按下表采用
-----外门的基本耗热量,W -----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下的空,本设计取1.34
-----干空气的定压质量比热容
表3-5 外门附加率N值
外门布置状况 附加率
一道门 65n% 两道门(有门斗) 80n%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60n% 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
500%
的主要出入口
6.户间传热负荷
户间传热负荷是指分户计量采暖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某房间或某户与其相邻房间或临户之间产生的温度差别导致的传热负荷。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5.3条规定:实行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在计算确定户内设备容量和管道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采暖负荷的影响,计算负荷可附加≤50%的系数,可参考下式计算:
qAqhW
qh-----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W可取7W m2 A-----房间使用面积(m2)。
m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5.4条规定:户间穿热量,仅作为确定户内采暖设备容量和管道直径的依据,不应计入户外采暖干管和立管热负荷和建筑总采暖热负荷内。
3.1.2 热负荷计算说明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2.5规定,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或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时,为简化计算起见,可不计入通过楼板和隔墙等的传热量。
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3.3.2规定,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3.《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3.0.2规定,采用分户热计量的供暖系统,其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
4.综合2、3所述,在本设计中的室内计算温度不变。 3.2 热负荷计算算例
以111房间为例计算供暖设计热负荷:
111房间是指一楼一单元左边(西边)的房间,此房间是由1,2,3号卧室、1,2号卫生间、客厅、餐厅、厨房、开敞阳台、内阳台和飘窗组成,如下图。
图3-1 111房间
示意图
1.卧室1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北外墙:(3.4+0.1)×3-1.5×1.8=7.8m2 北外窗:1.5×1.8=2.7m2
西外墙:(3.6+0.1)×3=11.1m2 2)室内外温差
-=(18+10.1)=28.1℃
3)基本耗热量
北外墙:0.767×7.8×28.1×1=168.11W 北外窗:2.7×2.7×28.1×1=204.85W 西外墙:0.767×11.1×28.1×1=239.23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北外墙:0.767×7.8×28.1×1×(1+5%)=176.52W 北外窗:2.7×2.7×28.1×1×(1+5%)=215.09W 西外墙:0.767×11.1×28.1×(1-5%)=227.27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76.52+215.09+227.27=618.88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18℃,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5)卧室1的热负荷
W
2.卫生间2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西外墙:2.3×3-1.5×0.9=5.55m2 西外窗:1.5×0.9=1.35m2
北内墙:(2.2+0.1)×3=6.9m2
东内墙:(0.6+1.7+0.1+0.1)×3=7.5m2 南内墙:(2.2+0.1)×3-0.8×2.1=5.22m2
2)室内外温差
-=(25+10.1)=35.1℃
-=25-18=7℃
3)基本耗热量
西外墙:0.767×5.55×35.1×1=149.42W 西外窗:2.7×1.35×35.1×1=127.94W 北内墙:1.97×6.9×7×1=95.15W 东内墙:1.97×7.5×7×1=103.43W 南内墙:1.97×5.22×7×1=71.98W
=25℃,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2)朝向修正耗热量
西外墙:0.767×5.55×35.1×1×(1-5%)=141.95W 西外窗:2.7×1.35×35.1×1×(1-5%)=121.54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41.95+121.54+95.1+103.43+71.98=534.05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5)卫生间2的热负荷
W
3.卧室2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西外墙:(3.9+0.7+0.1)×3=14.1m2
南外墙:(3.4+0.1)×3-1.7×2.1=6.93m2 南飘窗:1.7×2.1=3.57m2
东外墙:(0.7+0.1)×3=2.4m2 2)室内外温差
=18℃,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18+10.1)=28.1℃
3)基本耗热量
西外墙:0.767×14.1×28.1×1=303.89W 南外墙:0.767×6.93×28.1×1=149.36W 南飘窗:0.996×3.57×28.1×1=99.91W 东外墙:0.767×2.4×28.1×1=51.73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西外墙:0.767×14.1×28.1×1×(1-5%)=288.70W 南外墙:0.767×6.93×28.1×1×(1-20%)=119.49W 南飘窗:0.996×3.57×28.1×1×(1-20%)=79.93W 东外墙:0.767×2.4×28.1×1×(1-5%)=49.14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288.70+119.49+79.93+49.14=537.26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5)卧室2的热负荷
W
4.开敞厨房和餐厅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北外墙:3×3-1.2×1.8=6.84m2 北外窗:1.2×1.8=2.16m2
西外墙:(1.2+0.1)×3=3.9m2 阳台门:0.8×2.1=1.68m2
2)室内外温差
-=(18+10.1)=28.1℃
3)基本耗热量
北外墙:0.767×6.84×28.1×1=147.42W 北外窗:2.7×2.16×28.1×1=163.88W 西外墙:0.767×3.9×28.1×1=84.06W 阳台门:1.76×1.68×28.1×1=83.09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北外墙:0.767×6.84×28.1×1×(1+5%)=154.79W 北外窗:2.7×2.16×28.1×1×(1+5%)=172.07W 西外墙:0.767×3.9×28.1×(1-5%)=79.86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54.79+172.07+79.86+83.09=489.81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W
(5)冷风侵入耗热量
W
(6)厨房和餐厅的热负荷
W
5.客厅和阳台(包括户门)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西外墙:(0.7+1+0.1)×3=5.4m2 东外墙:(0.7+1+0.1)×3=5.4m2
南外墙:(4.2+0.1+0.1)×3-2.7×1.8=8.34m2 南外窗:2.7×1.8=4.86m2 户门:1×2.1=2.1m2 2)室内外温差
-=(18+10.1)=28.1℃
3)基本耗热量
西外墙:0.767×5.4×28.1×1=116.38W 东外墙:0.767×5.4×28.1×1=116.38W
=18℃,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南外墙:0.767×8.34×28.1×1=179.75W 南外窗:2.7×4.86×28.1×1=368.73W 户门:1.76×2.1×28.1×0.75=77.89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西外墙:0.767×5.4×28.1×1×(1-5%)=110.56W 东外墙:0.767×5.4×28.1×1×(1-5%)=110.56W 南外墙:0.767×8.34×28.1×1×(1-20%)=143.80W 南外窗:2.7×4.86×28.1×1×(1-20%)=294.98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10.56+110.56+143.80+294.98+77.89=737.79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W
(5)冷风侵入耗热量
(6)客厅和阳台的热负荷
W
6.卫生间1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北外墙:1.8×3-0.9×1.8=3.78m2 北外窗:0.9×1.8=1.62m2 西内墙:3.6×3=10.8m2
南内墙:1.8×3-0.8×2.1=3.72m2 东隔墙:3.6×3=10.8m2 3)室内外温差
-=(25+10.1)=35.1℃
-=25-18=7℃
4)基本耗热量
北外墙:0.767×3.78×35.1×1=101.76W 北外窗:2.7×1.62×35.1×1=153.53W 西内墙:1.97×10.8×7×1=148.93W 南内墙:1.97×3.72×7×1=51.30W 东隔窗:0.96×10.8×35.1×0.75=272.94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北外墙:0.767×3.78×35.1×1×(1+5%)=106.85W 北外窗:2.7×1.62×35.1×1×(1+5%)=161.20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06.85+161.20+148.93+51.30+272.94=741.22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25℃,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5)卫生间1的热负荷
W
7.卧室3 室内计算温度度
(1)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1)围护结构面积:
北隔墙:3×3=9m2
南外墙:3×3-1.5×1.8=6.3m2
=18℃,供暖室外计算温
=-10.1℃,温差修正系数α=1.0
南外窗:1.5×1.8=2.7m2
2)室内外温差
-=(18+10.1)=28.1℃
3)基本耗热量
北隔墙:0.96×9×28.1×0.75=182.09W 南外墙:0.767×6.3×28.1×1=135.78W 南外窗:2.7×2.7×28.1×1=204.85W (2)朝向修正耗热量
南外墙:0.767×6.3×28.1×1×(1-20%)=108.62W 南外窗:2.7×2.7×28.1×1×(1-20%)=163.88W (3)围护结构耗热量
182.09+108.62+163.88=454.59W (4)冷风渗透耗热量
1)有效风压与有效热压之比C:
2)冷风渗透的综合指数m:
3)冷风渗透量L:
4)冷风渗透耗热量
W
(5)卧室3的热负荷
W
(6)户间传热负荷
综上所述,考虑间歇供暖后111房间的热负荷为
W
4 低温热水系统水系统设计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规定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施行分户热计量的,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计量时,每户应单独形成一个系统环路,即分户采暖。
4.1供回水系统的设计
4.1.1分户采暖单元立管系统形式的确定
单元立管是以住宅单元的用户为服务对象,向户内采暖系统提供热媒,一般放置于楼梯内单独设置的采暖管井中,有同程式和异程式。
从结构形式上看,同程式立管到各个用户的管道长度相等,压降也相等,似乎更有利于热量的分配,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其无法客服重力循环压力的影响,将造成垂直失调,上冷下热,因此,单元立管采用异程式共用立管。 4.1.2分户采暖水平干管系统形式的确定
水平干管是以民用建筑的单元立管为服务对象,向单元立管系统提供热媒,一般设置于建筑的采暖地沟中或地下室的顶棚下。有同程式和异程式。
在同一平面上,没有高差,无重力循环附加压力的影响,同程式水平干管保证了到各个单元供水立管的管道长度相等,使阻力状况基本一致,热媒分配均匀,可减少水平失调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水平干管采用同程式。
异程式立管,同程式水平干管的系统图见下图。
图4-1 异程式立管,同程式水
平干管的系统图
4.1.3加热盘管敷设形式的确定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盘管的敷设方式多种多样,但其敷设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尽可能使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二是简单便于施工。最为常用的布置方式有两种:回折型和平行型,如下图所示。
图4-2 回折型和平
行型示意图
回折型敷设方式施工时较平行型复杂,施工时取整个盘管的中心位置,按设计从中心向外铺,盘管的高温管段与低温管段相互间隔,使房间的温度分布均匀,适合于卧室、房厅等住宅中较宽敞的房间。
平行型敷设方式简单,这种敷设方式的地面温度是随着水流动的方向逐渐降低,温度分布显然不如回折型均匀,但在实际施工时由于盘管所采用的塑料管材一般较硬,不适合小曲率半径弯曲,适合于房间内空间相对狭小的厨房、卫生间及阳台等处的敷设。
在本设计中以回折型为主进行敷设,平行型辅助敷设。 4.1.4供回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且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 2.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的供、回水管应分别设置关断阀,其中一个关断阀应具有调节功能;
3.共用立管和分户关断调节阀应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管道井或小室内; 4.分支环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各环路长度宜接近;现场敷设加热管时,各环路管长度不宜超过120m;当各环路长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同管径的加热管,或在每个分支环路上设平衡装置;
(2)每个主要房间应单独设置环路,面积小的附属房间内的加热管、输配管可串联;
(3)进深和面积较大的房间,当分区域计算热负荷时,各区域应独立设置环路; (4)不同标高的房间地面,应独立设置环路。 4.2加热盘管系统设计 4.2.1管材的选择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加热管,一般采用热塑性塑料管、铝塑复合管或铜管,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热塑性塑料管。
选择塑料管材时,应结合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可维修性、施工方便程度和环保性能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与经济技术比较。
目前,工程实际中普遍认为最适宜作为辐射供暖加热管的管材,是 PE-RT管PE-X管。下表给出了这两种管材的综合比较,以供选择。
表4-1 管道性能综合比较
比较内容 管道种类
PE-PE-X RT
110℃/8760h实通通
验 过 过 低温下的韧性 很很
好 好
热强度 高 较
高
输送热水时的较较
壁厚 加工性能
薄 方便 优 差
卫生性能 环保性(回收利用可能性)
气味 热熔连接
薄 很方便 优 好 无 能
有 不能
变形后的恢复能
情况 复
原
施工方便程度 方
便 小口径管材价
格比
能复原 最方便 1.0 <
1.0
根据以上性能比较,本设计选用PE-RT管作为加热盘管。
选用盘管的公称壁厚,管系列S值都需要在确定工作压力之后进行校核 4.2.2 敷设注意事项
1.加热管的敷设间距,应按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50mm,也不宜大于300mm,最大不应超过400mm
2.为了确保地面温度均匀,应采用不等距布置,在距外围护结构(外墙、外门和外窗)1000~1500mm范围内,应采用较小的管间距(如100~200mm);将高温管段布置于室内热损失大的区域,并适当减小该区域内的布管间距
3.布置加热管时,应尽可能按室划分回路,分别于分、集水器相连接,在卫生洁具、固定设备等下部,不应布置加热管
4.加热管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距离宜为200~300mm,距卫生间墙体的内表面宜为100~150mm
5.敷设加热管时,管道必须妥加固定,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以保持500~700mm,弯曲部分宜保持200~300mm 4.3 地面构造的确定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地面构造由与土壤相邻的地面或楼板、绝热层、铝箔反射层、现浇层、防水层、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地面装饰层组成。固定地热加热盘管采用塑料管卡或用扎带绑扎在铁丝网上。其示意图见下图。
图4-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地面
构造示意图
1.绝热层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材料,且不应含有殖菌源,不得有散发异闻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在此选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铝箔反射层主要是发射来自热源侧的辐射,增强隔热效果,若允许地面双向散热设计时,亦可不设置反射层。
3.现浇层一般是地热盘管敷设、固定后,由土建专业人员协助填充浇筑完成。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mm,其厚度不宜小于50mm。
4.防水层一般设置于卫生间、厨房等较潮湿,需作防水、防潮处理的房间,居室、卧厅可不设防水层。
5.面层可采用地板、瓷砖、地毯以及塑料类砖装饰面材,在此选用瓷砖面层。
4.5单位地面面积供热量的确定
热媒的供热量(
供热量和向下层房间(包括地面向土壤)传热的热损失量。
由《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6.9条可知:地面向上的供热量,应为房间设计热负荷(
)扣除
),应包括地面向上
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量。在住宅建筑中,当各层均采用地面辐射采暖时,除顶层外,可以近似地认为来自上层地板辐射采暖房间的热量,等于本房间地板向下的传热量,即每层热媒的供热量与房间的热负荷近似相等(
)。
所以,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的的供热量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
的供热量,
上的供热量,
;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
;
-----房间所需地面向
-----各房间敷设加热盘管的地面面积,
;
安全系数;
;
下穿热量,
。
-----考虑家具等遮挡的
-----房间热负荷,
-----自上层房间地面向
确定地面的单位面积供热量时,必须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保证其不超过下表规定的最高限值。
表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设置位置 宜采用的温度上限
平均温度 值
人员经常停留 25~27 29 人员短期停留 28~30 32 无人停留 35~40 42
地表面平均温度
(℃),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 : 平均温度,℃;
气温度,℃;
上的供热量,
-----单位地面面积向
。
-----室内空----- 地表面
在校核中,如果表面平均温度高于规定的限值,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承担的热负荷,满足限值要求。
各房间单位地面面积向上的供热量以及地面平均温度的校核,见附表。 4.4 加热盘管间距的确定
以111房间里的卧室1为例进行加热盘管间距的确定:
卧室1的设计温度为18℃,房间总负荷为704.85W,户间传热负荷为0W,房间面积为12.24㎡。
参照《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中的附录B.1可知:在供回水平均温度为40℃(供水45℃、回水35℃),管间距为300㎜,室内计算温度为18℃时,加热盘管单位面积向上供热量为92.6W/㎡,向下传热量为22.4W/㎡。
所以可得管间距为300mm时,加热盘管的供热量为:
[(92.6+22.4)×12.24=1407.60W]>(704.85+0=704.85W),所以确定本房间的管间距为300mm。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所有房间管间距,见附表
5 低温热水系统分、集水器及附件设计
致
谢
日月如梭,岁月入流,时间如白驹过隙的从我指尖划过。终于,我的毕业设计在武晔秋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完成了我的毕业设计;悲的是这也意味着我不能再听到武老师如春雨滋润万物般的细心教导了,也不能和孜孜以求的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无忧无虑的遨游了。武老师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和细心的指导都历历在目。是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一日为师终生为母!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
再一次的感谢给与我极大帮助的武老师,感谢给与我极大鼓励的同学们,也感谢一直努力完成设计的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