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好土汽车网
中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近几年来,我们沙市三中在开展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一九九六年四月正式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主要关心的是发展性问题,兼顾少数有一般心理障碍的学生。 在两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要求很强烈,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们初步构建了一套心理辅导工作体系,使我校心理辅导工作初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心理辅导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工作的内容既要符合这一目标,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并且要着眼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我校的心理辅导站目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是为科学育人提供依据。“建档”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我们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设计了三大类别: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惯、爱好与娱乐、你心理有什么困难)、测试情况(AAT、MAAT、MHT、PCRT、EGPT、CCT、QPT)、家庭情况(与家人关系、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习惯)。其中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不清楚的部分可询问家长。测试情况由辅导站完成。 心理测验是一种对行为样本所做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这是件很复杂的工作。目前我们从华东师大引进了一套针对中学生的心理测验系列,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标准化心理测验,我们主要在高一年级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主要目的是让新进校的同学尽快适应环境,让老师、学校更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动机诊断测验在高二进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让老师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高三学生面临专业选择,学生、老师、家长都很需要很客观地了解“选择什么职业是合适的”,所以对高三学生进行职业测试和进行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

心理测验之后,我们把有关的结果分别反馈给老师、家长和学生。如学习适应性测验后,我们把班级分析表给班主任老师,把个人诊断卡给学生。反馈结果的同时,我们给班主任讲解如何根据测验结果评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测验结果可相信但不可全信,是有的,但不可完全依靠它”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 我们还有目的地选择实验班组作结果对比分析。如去年我们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后,选了两组不同群体的学生作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所得结论,对于班主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学习有较好效果。

另外,我们还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详细的测验报告分析。以便当我们掌握各个年级、各个层次、各种类型学生的详细情况。

总之,老师、班主任、学校可通过反馈结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给家长反馈主要是帮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爱护孩子必须遵循的一般教育规律。 (2)考前心理辅导

考试是对学生认知行为的测量,要求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它,但是往往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考试前,尤其是高考前表现出强烈的紧张情绪,出现一系列症状:焦虑不安、心跳加快、头昏头痛、记忆减退等等,以致许多同学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因此很

有必要针对高三学生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我们编印了《考前心理调节》的小册子发给高三全体学生,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正确看待焦虑情绪强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放松练习。通过团体辅导,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同学的焦虑过度的问题。对个别较严重和较典型的学生,我们还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辅导。例如,我校实验班一学生,初中成绩总是名列前矛,进入高一后,第一次考试为全年级前二十名,按说也是优秀成绩,但他自我期望值过高,心绪变得低沉,又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最低时仅有300多分,心情更加抑郁,导致失眠进而神经衰弱,经多方求医,虽解决了失眠的问题,但心理问题未得到解决。到高三上学期,也是我校心理辅导正式工作时,经班主任的介绍,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到心理辅导站(当时,成绩只能达到400分左右), 我们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一个多月后他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善,慢慢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成绩逐渐上升,高考分数过了本科线(540分),进入理想的大学。

(3)开展个别咨询

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随时热心接待前来求询的学生,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宽松、和谐气氛的场所,辅导老师在咨询中注意变换老师角色,又注意不同于社会上的纯咨询,使学生感到这种方式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能轻松、乐意地接受。

在个别咨询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的,有与异性关系处理不当的,有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失眠、心慌的,甚至有因情绪出现自杀念头的。

我校接待过这样一位女生,她的求助心理很强烈,在心理辅导站落座后,她主动谈起了自己的情况。通过交谈,了解她本来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成绩上等的女孩子,因为一位以前要好的女同学不与她讲话,她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当晚便失眠,心理恐慌,莫名其妙地害怕,之后的半个月情绪一直低沉,觉得活着没意思,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神经失常,学习时思想不能集中,成绩下滑,父母安慰她,她自己通过听音乐调节情绪,都没有效果。我们首先对她提出的几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答复,消除了她心理的疑虑,坚定了她能让心理恢复正常的信心。然后以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慢慢消除了心中对自我的否定。并让她每天早晚做良好的心理暗示。第一次会谈后,她自己感到心情好多了,笑着走出了心理辅导站,几天之后,她打电话说心理状态完全恢复了正常,表示非常感谢。

学生的个别咨询,有的先预约,有的未预约。只要我们在辅导站,几乎每天中午都有学生来访,有一天共接待了三个同学,每个一小时。这项工作虽然十分辛苦,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但我们抱着“牺牲享受,享受牺牲”的态度,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对于一部分急切需要帮助的同学,这项工作确实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我们正计划把这一工作逐渐规范化,还准备出专刊培训老师和学生心理辅导队伍。 (4)培养心理辅导队伍 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有一批骨干教师。我校先后选派老师参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专班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还参加了西南师大中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和辅导培训班以及北师大学校心理咨询函授班的学习,这些系统的专业学习为心理辅导工作的稳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仅靠专业骨干队伍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不够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广大教师对心理辅导工作技能的掌握将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心理辅导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首先,请专家讲课,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素质测评,并要求通过理论考核,作为青年教师上岗的要求之一。这样对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在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理论素养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政教处利用暑期班主任集训,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系统的心理辅导工作培训,使

广大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能自觉地借鉴现代心理辅导技术,采用与学习讨论和协商的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进取,帮助学生完善积极的自我意识,推动个性发展。

我们还注意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很多,而且教师又是学生认可的教育者,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依赖常常会超过对其他人的。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教学中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将心理辅导原则渗透其中,对学生采取尊重、期待和激励的态度,就能形成很好的师生密切合作的氛围,教书育人必将更上一层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