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1期 贵州民旗学院学报(哲学杜喜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Ethnic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 Feb.20l监 (总第71期) 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 ●傅安辉(黔东南民族师专中文系,贵州凯里55600o)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2)01—0054—04 和范畴,这并不妨碍各种学科的发展,因为决 定一门学科独特性质的关键性因素是所研究的问 “”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以审 美论为主导,认定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性,而体 现在方上是以美学作为文学理论最根本的研 究视点和方法。因此,文学理论与美学是相混的。 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较有代表性地把美学和 文学理论混同于一体。此外,我们经常听到“文艺 学美学”、“文艺学美学方”等说法。在2O世 题,而不是研究的对象、范围等等 一门学科一定 有一系列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是对同一个 事物,不同学科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说正是 对世界有独特的提问和对所提问题的有价值的独 特解释,才构成了一门学科独特的性质、地位和存 在价值。因此,根据学科研究的独特问题来确定学 科相对的性质,对于建立适当的学术规范,促 进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美学所涉及的对象相当多,研究的范围也 相当广泛,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则是以“审美”和 “审美经验”为核心的,它不应该像文艺理论那样 面面俱到地研究文艺的各个方面,而是研究文艺的 审美经验问题,这是美学的本性所在。 纪,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普遍形成了一种观念上的审 美论潮流。于是,美学的视角和方法是最权威的视 角和方法,美学话语成了最权威的话语。这种美学 霸权主义使文学理论成为美学的附庸,甚至使文学 理论丧失了自己的研究领地和学科地位。 应该承认,学科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是不存在 的,而且随着各学科所关注问题的转移,也会出现 学科间的交叉或融合 但是,学科交叉或融合的前 提是存在着相对的各门学科,没有学科间的差 相对于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文学理论所研 究的问题应属于形态学范畴。所以,从知识层面上 看,文学理论比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更具体,也更 丰富 首先,它们所涉及的问题虽有相近之处,但 总体上是不相同的 如果说美学主要是关注文学 艺术中的审美经验问题的话,那么,文学理论与美 学只有一小部分的重叠。其次,由于文学的审美问 题只是文学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 异,就无所谓学科,也就无所谓学科间的交叉或融 合。就我国20世纪文学理论和美学的学科状况来 看,首先是各自的相对性并未建立,因此,二者 之间的所谓交叉或融合只能是低层次的混合。 也应该看到,各种学科都可以研究相同的对象 收稿t:l期:2001—06—13 作者简介:傅安辉(1955一),男,昱争东南民旗师专中文系副教授。 鹱量 基蓝堂睦生担垫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支学-语言学研究 傅安辉: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 在文学领域里,文学理论所涉及的问题要比美学问 术。而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语境中,“文艺”有了两 个含义,一个相当于“文学”,另一个则是文学艺术 的统称,相当于艺术。与此相应,文学理论除了它 的本义名称外,又有一个既包含文学理论又等同于 文学理论的“文艺学 。 题丰富复杂得多,文学理论面对文学整体,它是关 于文学的专门性学问。虽然审美问题是文学理论 中的基础性重要问题之一,文学的审美经验也是美 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它们各自所研究的问题 是异大于同,把二者混同起来是不恰当的。特别是 在新时期的研究界和高等学校,往往有意把文学理 论摆在从属于美学的位置,误导很深远。其实从美 学中只能推出文学的审美问题,而不是文学的所有 针对这种混乱的情况,有的学者近年来有意识 地作了区分,被冠以“文学理论”书名的文学理论 著作多起来了,“文艺理论”渐渐地被“文学理论” 所代替。在20世纪的80年代,文艺学被普遍界定 为包括文艺理论、文学史、文艺批评的学科。现在 开始有人指出,“文艺学”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文学 学”,它以文学为对象,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 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五个分支。 在20世纪的我国,人们说话、写文章还常常把 “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赋予它们以并列的关 系。例如,在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把文 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将二者看成并列关系。此后, 《讲话》中所运用的“文艺”、“文学艺术”、“文艺 界”、“文艺批评”等一系列术语就成了党和国家 问题。把文学理论从属于美学就大大缩小了文学 理论的范围,使众多本来属于文学理论的问题从文 学理论的视野中消失了。例如,在文学审美论的视 野里,文学形式就成了审美形式。可是,文学形式 除了审美性之外,还有作为话语形式等属性,它恰 恰是文学理论应该重点研究的特殊性问题,而在文 学审美论中却被忽略了。如此看来,新时期文学审 美论把美学的问题及其观点和方法直接移植到文 学理论中去,并采取美学术语加上文学理论术语的 话语组合策略.对文学理论进行全面消解,结果是 文学写作或创作变成了审美创造,文学形式变成了 审美形式,文学欣赏变成了审美欣赏,文学批评变 成了审美或美学批评,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学范畴也 被审美范畴所替代 这样就完成了美学全面占据 文学理论阵地的霸权主义进程,文学理论地盘成了 美学的殖民地,最终危及文学理论的学科地位。所 以,文学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我们的文学理 论摆脱与美学的混淆或对美学的从属地位。 ()文件中的标准术语,自然被人们广泛采用。 近年来,有的学者专门撰文分析文学与艺术的关 系,提出了学科术语性的质疑,认为文学显然与艺 术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属于艺术中的一个部分, 正如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样。文学对于艺术是 被包含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 然而,不管是把文学从艺术中单独列出,还是 以文学来代替其他艺术;不管是仅仅从艺术分类的 角度来看文学,还是从多种角度来看文学;作为学 术研究的对象,文学应该有它自己的范围,文学只 能是文学,而非他物。文学理论的对象主要是文 学,而不是文学艺术或文艺。文学与文艺的混淆会 带来学理上的棍乱,这不仅制约了艺术理论自身的 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文学理论的建设 在忽视文学 我国从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说得清 楚“文学”与“文艺”的区别,原因是这两个词常常 被混用。例如,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主要讲文学理论 的课程被称作《文艺理论》,还有“文艺理论教研 室”,关于文学的理论学科被称为“文艺学”;还有 另外一个“文艺学”,那就是文学理论教材里经常 讲的包含了文艺理论、文学史和文艺批评的广义的 文艺学。 俄语中的“文艺学”源于德语“Literatur—Wis— 与其他艺术的区分时,一方面使艺术理论失去自身 的研究对象,艺术理论最后变成了文学理论;另一 方面使文学理论失去正常把握文学的恰当视角,不 可能真正揭示文学的本质、规律和意义。由于在现 代汉语里,“文艺”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所以“文 艺理论”可以单单以文学为对象,也可以包含文学 与艺术。于是,从艺术哲学或艺术理论的立场来研 究文学也就顺理成章了,新时期文学审美论在把文 学的本质特征界说为“审美”时,所着眼的就不仅 仅是文学,而主要是文艺或艺术。 所以,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应该澄清一些必要 的学科问题,文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要在研究对象上 贵 民族学院学报2o02・1墨 sensehaft”,都是指关于文学的科学。但在德汉词 典里,却被译作“文艺学”。 “文学”真的等于“文艺”吗?尽管古今中外历 史上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很复杂,有演变而含义很 多,但在现代汉语里,二者是有区别的。“文学”是 指诗歌、散文 ,J、说 戏剧等语言艺术门类,“文艺” 通常是“文学”与“艺术”简化了的统称,指文学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学-语盲学研究 傅安辉: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 走出文学与文艺混同的认知误区,在学科名称上清 除文艺学与文学理论的混淆,让艺术理论回归艺术 理论.让文学理论回归文学理论。 读者的任务就是弄懂作者所写的作品,而文学研究 者的任务也主要是分析、接受传达作者在作品中所 要表达的东西。既然把作者及其创作置于中心,文 学理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即使 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它虽然强调文学与作者的关 系,但实际上这个“作者”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 同现实主义一样也是侧重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 这就形成了传统理论以“外部研究”为主的理论格 局,于是“实证研究”就很有影响。 以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为代表的新的文学理论 是直接向这种“实证研究”挑战的。它把研究的重 点由作者为主转向作品为主,试图以作品为中心来 构筑文学理论,体现了建立文学理论的学科化 我国文学史上早就有文学理论的存在,文学理 论并非外来之物,例如孔子论诗,司空图的《二十 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刘勰的《文心雕龙》 等等。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也和外国的一样,主要 由三个方面构成:1.关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或批评 性言论;2诗人作家对文学的思考;3.关于诗歌、 小说、散文、戏剧的哲学思考。这些传统的文学理 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哲学、社会学、美 学所派生,或是诗人作家创作之余的副产品,均属 于从属性的,几乎没有学科性的专门研究,没有像 数学、物理、化学那样专业化,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外 文学理论还不是一门专业,不是一个学科。 在文学研究上,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关注文 学考证,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鉴定)。然而,十月革 特征。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和西方其他一些文学理 论都断然拒绝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理解作品意 义的根本依据,这虽然有些极端,但却剥夺了作者 原来拥有的对作品的解释特权,使文学以作品的形 式成为公共物品,使对文学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有解 读意义的公共事业,这样就为专业的文学理论研究 和大学文学理论课程的设置开辟了道路。以作品 为中心进行研究更符合文学的本质特性。因为不 仅诗人、作家是靠他们的作品才得以认定的,而文 学存在的价值也主要是由作品实现的。没有作品 就没有读者,没有作品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作者. 没有作品也没有与文学相对应的那个“世界”。因 此,以作品为主要对象就使文学理论拥有了便于认 定、又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抓住了文学内部过程 和它在生括及文化过程中实际发生影响的关键环 节。这样,文学理论便从传统的世界、作者、作品、 读者这四要素的前后递进作用关系变为四要素之 间多重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它们复杂的关系中,作 品处于中心位置,它是文学最实在、最具体、血最有 特征性和表征性的存在形式。于是,现代文学理论 就形成了四个基本的学科问题:作品内部问题;作 品与作者关系问题;作品与读者关系问题;作品与 世界关系问题。在文学的实际过程中,上述四个基 命产生无产阶级文学后,随着文学在整个艺术世界 以及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增强,随 着人文学科分类的细化以及知识的专业化和 化,特别是随着文学研究领域中对文学自身理论问 题的探讨日益迫切,文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必要专 门加以理论研究的领域 于是,在2()世纪初, 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文学理论的学者及其成果.那 就是形式主义者及其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这 理论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要确立文学理论自己 独特的理论问题,因此,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成为20 一世纪文学理论的奠基石或第一个里程碑。 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关键性 区别在于:它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的艺术门类, 以文学独特的性质和价值为核 tk,问题,以语言学作 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特殊方法,试图以此来建立一门 的学问——文学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试 图创立一种的专门研究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 这门文学科学不是如何研究文学,而是文学研究的 对象究竟是什么?即应该是文学性,是那些使某一 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正是这种试图确 立文学的地位、确立文学理论独特的核心问题 和研究方法、并从而确立的文学理论学科的努 力,开始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历程,成为20世纪文学 理论鲜明的学科标志。 本问题不是完全相互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 的 因此,四个基本问题使现代文学理论的学科构 架得到了确立。现代文学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学 科特征,那就是实践性。由于学科性的现代文学理 论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作品,由于它关注的核心问题 是文学的独特性质和价值,直接与作品的解读,作 品意义的阐发和作品价值的判断等实践性工作联 系在一起。因此,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是一 种紧密的协作关系.对整个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影响 比传统文学理论大得多。事实上,从西方到东方, 传统的文学理论结构是 现实生活一作者一作 品一读者。作者处于这个文学结构流程的中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学-语百学研究 博簧辉:文学理论的学科思考 现代文学理论不仅直接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 提供术语、方法以及价值判断的基础,而且常常是 同批评理论结台在一起的,这就使文学理论走向 且文学观念、文学的范围也在变,文学性、文学价值 等概念的含义也在发展变化着。文学还因民族、国 别差异而存在巨大差异。就是在地球越变越小的 今天,一体化的所谓“世界文学”还是一个神话,跨 文化的文学理论“大全”也还十分遥远。因此,任 “批评化”,成为一种批评理论。这样的文学理论 决不满足于站在一旁对文学说三道四,而是要进人 文学内部,直接参与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这样的 文学理论也不满足于仅仅探索诸如“文学的本质 何历史时期、任何民族文化中的文学理论都是特定 的、具体的,而且正是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具体性使 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理论具有鲜活的内容和实践 意义。追求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区域的理论 普适性不仅不可以,而且是有害的,因为世界上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根本就不存在。实际上, 许多哲学、社科理论之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大话”、 “空话”,正是它们在追求“大全”时丧失了与人的 生存和文化实践的生动关联,丧失了人文学科理论 本应具有个体性,因而也就丧失了可信度。 因此,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理论,它的知识体 系的完整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基本概念框 架的建构,而不以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和结论作为自 己追求的目标。要把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原理、 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 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 史。 既要强调文学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的特 点,又要注重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 实践性联系 文学理论不仅仅要提供关于文学的 基本知识,还应该为解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提供必要 的术语和方,这也正是现代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所在。 学科应当是实践的学科,因为所有的理论 都来自于实践,受实践检验。 总之,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要打破固有的理 论结构,拆除封闭的理论围墙,以文学作品作为研 究的重点,以文学的诸多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 文化作为研究的深度背景,以审美和语言学作为研 究的视角,立足现实,重视实践,使文学理论的学科 定位合理化,科学化,从而获得鲜活的学术生命力, 不断适应现实文学和现实人生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是什么”等形而上问题,而是更加关心作品的意义 何以生成,读者何以在语言的“河流“中解读作品 意义等实践性问题。这样的文学理论也不仅仅是 让学生掌握几条原理,而是重在帮助学生去有效地 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正是由于 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实践息息相关,文学理论在整 个文学研究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使现 代文学理论不断专业化,学科化 四 以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为开端的现代文学 理论在使文学理论专业化、学科化的同时,也带来 了负面影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文学理论走向 单一化、化。于是,导致了文学理论与文化的 脱离,使文学理论成为一种技能化的语言分析工 具,丧失了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化阐释力。 因此,欲使文学理论健康发展,还得给其作一合理 的学科定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给现代文学理论 作出合理的学科定位呢? 文学理论除了应走出美学而进人文化研究范 畴,应把文学作为审美话语的性质、意义、结构形态 和价值等作为本学科的基本问题等课题之外.欲使 文学理论真正面向文化研究,真正成为具有较强实 践性的学科,还有一个有关知识体系的效用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文学理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对于 文学现象的总括性理论体系,还是一种关于文学研 究基本概念的框架性理论构架?在2O世纪的文学 理论界,普遍受到黑格尔学说的影响,总想求大求 全,建立一门具有普遍诠释意义的文学理论学科, 把全人类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都纳人自己的研究范 畴,要求所阐述的理论能够概括所有文学现象的本 质特征和规律,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我国道家的 学说中就有“学海无涯”的思想认识,这不仅是因 为人的生命有限所致,而且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有限所致。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问,其研究在一定 程度上基于个体的文学和文化经验,因此总是或多 [L]童琏炳】998 3 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扎.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 J]支艺研究.L997.(4)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和比较[M].长 文学理论[81]三联书店.1984. 3 L [2]李心峰[3]A-杰弗森等[4]韦勒克、沃伦(1)P10 沙:湖南文艺出版杜.1984 P.5 [5] 卫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理论[J]文艺理论.2000 或少带有个体}生差异 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 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不仅文体在变,而 责任编辑:潜流 民族学院学报2002-1 i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