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红楼梦》

来源:好土汽车网


玉蝙蝠品读《石头记》疑史

没读《红楼梦》之前,我曾自狂地说:我看书从不看两遍。尽管那时听说过,不看《红楼梦解》,看不懂《红楼梦》。当我第一次捧着厚厚的《红楼梦》时心里就想:我应该慢慢仔细地品读这本小说,免得看两遍浪费时间。当我读完《红楼梦》之后,气愤地喃喃而语:什么破小说,根本就是曹雪芹记流水畅般地描述一段家事。时隔六、七年之后,静静反刍其味,不禁到新华书店买来一本《红楼梦》重读,然而前八十回一看就是三、五遍。

《石头记》没有被人们普遍称赞之前,作者曹雪芹抄家后是被人们忽略的,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老百姓,以至于后来人们不知道他的详细生卒年月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逝世许多年以后,《石头记》才被当地人们口头传述和转抄原稿。当人们读了这部《石头记》很想知道曹雪芹这个人的详细身世信息时,与曹雪芹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健在之人都不知道他的详细身世了。可以判断出,与曹雪芹年龄相仿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人世。总之一句话,曹雪芹没有正史记载他的身世资料。现在要探索他的一些信息,只能从这部小说内容之中去探索。

《石头记》讲述的是曹雪芹本人家事的真实情景,虽然他把故事强加到汉唐时代,但清代乾隆年间的早期读者一看就知道讲述的是他本人相关的家事述记小说。这种小说体裁,曹雪芹是第一个创始人。促使曹雪芹这种写作方式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有这几点:一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是写这部书的时候相关人物有很多还在人世;三是便于小说的合理部局。一部风流荒唐史,为了顾及活着人的颜面,小说中的真实人物都是化名,固以真(甄)假(贾)以乱之,但不是曹雪芹理念之中杜撰出来的小说。对于曹雪芹写这部小说的大概年代,很多红学家都能确定其大概年代。但其小说实质性的人物内容,就是曹雪芹自己亲

身体验和知道的家事。小说故事中虽然把有些人物外貌特征写的像清代以前的形象,但内容实物都是清代本身,确切地说是曹雪芹那个时候。我说到这,不禁要提醒在看的各位看官,80年代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其人物塑造形象是清代以前的,但许多家中物件确是清代的,这不能说其错误百出,因为其小说本身也是如此,比如说钟表和玻璃镜子。下面我给各位参考两件东西产生流入中国的大概年代: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商品。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发明了锚形擒纵器。1728年——1759年,航海钟问世。

雍正1678年—1735年。1722年—1735年在位。

年羹尧1679年——1726年。

乾隆1735年登基。

如果曹雪芹出生在1715年左右,曹雪芹被抄家应该在1736年——1737年间,也就是乾隆登基后不久。曹雪芹被抄家后10年左右,便开始着手撰写《石头记》,然而一写就是10年。从这时间点去算,曹雪芹逝世就在乾隆在位时的中、早期,也就在1760年左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写道: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筳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化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曹雪芹在写这部《石头记》的过程中,不要想象成一人寒窗灯下,蘸笔成文,其间还是有一些曾在“大观园”中的女子在身边的。那么究竟有哪些女子我不能确定,但以我的猜测,其中有这一些化名女子及友人在帮助曹雪芹写成这部书的:薛宝钗、莺儿、袭人、李贵(男)紫鹃、李纨、史湘云、平儿、彩云、芳官、柳湘莲(男)及惜春等人。其中识字有文才的化名女子有薛宝钗、惜春、史湘云和李纨。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保留了以前在大观园与儿女们诗社的诗稿。通过诗稿与身边众多人口的述可以帮助曹雪芹清晰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生活情景。

曹雪芹出生在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婴孩时期,因父亲官升至兵部二品举家迁居北京。“宁国府”和“荣国府”究竟在哪里呢?大观园的场景和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描述的十分生动贴切,这并不是曹雪芹凭空想象出来的。从小说描述来看,大观园的场景与圆明园场景非常相似,“宁、荣”二府后来应该合并在圆明园里面。圆明园、长春园和绮园三大园林组成皇家园林,统称叫圆明园。在1708年之前,该地方曾是风景秀丽的村圧,也有街道,商家、店铺、周边有广阔的田园与丘山。

《石头记》后半部分是遗失了还是曹雪芹并没有写完?依现在《红楼梦》通行本来看,《石头记》应该只写完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七十七至八十回从情节的连惯性、语法与人物内心逻辑上去看根本不吻合。其中有一个天大的遗漏就是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依据前文惯例特性,曹雪芹必然会对迎春出嫁情形作重要的详细描述,然而其间对迎春出嫁却只字未提。到了第八十回后面,突然提到迎春从婆家回娘家这边住却呈现的莫名其妙。 依此可以看出,七十七至

八十回并非是曹公之笔。然而《石头记》作为八十回(或者以七十八回)公诸于世,很显然曹雪芹并没有写下去。至于后几回是谁写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曹公逝世不久, 其身边的女子想代替她写完这部书,但困难重重只写完几回就收手吧。有可能是化名薛宝钗的女子(其妻),也有可能是化名史湘云的女子。有一点很可疑的是,曹雪芹虽然没有把这部书写完,但结果却在前面第五回【游梦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面隐埋,当时的早期读者只要稍留点心就能揭开。如果曹雪芹写下去,篇幅应该不会很长。紧接下文的是一连串的悲剧,迎春出嫁不到一年被折磨而死;宝玉无奈娶宝钗,林黛玉悲痛离开府第外出上吊自缢;元春失宠而死,随之不久被抄家。对于这些事情,曹雪芹会不会情绪悲痛而无法写下去,或者身体状况也不好的原因。

人们吃鸡蛋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想是哪只母鸡下的蛋。然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读者就有了解其作者的欲望。曹雪芹把《石头记》写出来,本意是为闺阁昭传,也许他心里根本没有想过写出来赚钱,在他开始着手下笔之时,心里应该清楚这部书要写很多年。那么,他写这部书的方式与其它明清小说截然不同,如果把许多想表达的事情隐藏的过深,读者很难探索发现出来,那么他花费大量时间和功夫写这部书就没有一点意义;如果表达的过于直接和浅显,在当时就会招来许多麻烦。但从总的来说,我们品读这部书的时候,想了解一些事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学识浅薄,当然对有些也存在疑问。但依据我所了解的,所能知道的,写出来呈现给新一代的红学爱好者体会一下,让他们能够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能轻车熟路一点,少走一点转路。

曹雪芹想表达的事情很多,但很多事情不敢或者说不便随意直接说出来。比如说,贾宝玉、贾琏、贾蓉等究竟与哪些女子有男女性爱关系?秦可卿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王熙凤这等泼辣,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入她眼?如果你感兴趣,请看下一篇:玉蝙蝠品读《情

僧录》

玉蝙蝠品读《情僧录》

小说披露的最早也最直接的贾宝玉男女之事,是与丫头袭人发生了男女关系。留心去看,贾宝玉性启蒙时候想的最初的女人不是身边的丫头,而是秦可卿。

老太太贾母带着宝玉到宁国府游玩,贾宝玉疲倦想睡觉,秦可卿让下人打理一间上好的干净房间带宝玉去睡,宝玉进门就看到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达练即文章。 因最厌恶读书,看到“文章”二字就连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可卿却以为宝玉对这个房间不入眼,因此想,只有自己的房间是宁府里是最好的了,然而把宝玉带到自己的房间去睡。 曹雪芹在描述可卿与贾蓉的房间布置中,这些文了,暗地里隐藏的意思很丰富。虽然曹雪芹对其房间描述运用了夸张之句,但也名符其实布置的很是浪漫、豪华及透露出一股奢淫之气,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其夫贾蓉沾花惹草、风流成性,时常夜不宿归,然而却对自己婚房布置的如此温馨,这一般来说很反常。我在这里引用李清照描述丈夫时常不在家的寂寞情景:“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可以看出她与公公贾珍通奸甚是身心愉悦。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方朦胧睡下,就做了一场春梦与警幻仙子(也即秦可卿)云雨之事。当春梦化成恶梦惊叫之时,不禁喊出:“可卿救我!”秦可卿很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无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可知宝玉多情又有心。 当袭人帮宝玉穿裤子时,手碰到冰凉的液体不禁感到脸红。回到自己住所,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情。

通篇小说之中,只有贾宝玉与袭人第一次发生男女关系描述的比较直接,而后面贾宝

玉和哪位女子有男女关系,则隐藏的比较深,从表面文字中一般很难发现出来。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公子追欢笑 拾麒麟侍儿论阴阳】中提到宝玉和丫头碧痕有男女关系。在贾宝玉众多丫头中,曹雪芹很少提到碧痕,然而却通过丫环晴雯口中因洗澡的一句话表现了出来。 宝玉笑道:“我才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睛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做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子,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怎么洗的,笑了几天。我也没那工夫收拾水,你也不用和我一块儿洗。、、、、、、” 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知道,贾宝玉这时却还没有与贴身丫环晴雯发生过性爱关系,但这时已经开始想要晴雯了,而且已经在尽力讨晴雯的欢心。后面要找出贾宝玉与晴雯有过性爱关系的直接描述是没有的,但之后是有男女关系的。我再前一篇说过,曹雪芹只写到第七十六回,第七十七回中写出两人从没有过关系,那不是曹公之笔。那么怎么说明他们有过关系呢?如果你只以表面文字直接描述才能证明贾宝玉和哪个女子有过性爱关系,恐怕你只知道他与袭人有过,其她女子你再也发觉不到。曹雪芹在描述这些方面隐藏的比较深一点,这也是该小说的魅力之一。那么贾宝玉什么时候与晴雯有过的呢?那就是在袭人母亲死后,袭人回家为母亲守孝时期发生的。曹公在文学艺术表达方面很有功底,这部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表现的很成功。首先他在描写与袭人云雨之情后写道:自此宝玉视袭人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更为尽心。 之前的晴雯服侍宝玉只是尽一个贴身丫环的本职,但并不尽心尽力,许多烦劳琐碎之事都丢在袭人身上。在袭人回家为母亲守孝的期间,袭人的本职也全落在晴雯身上,但晴雯服侍宝玉远超过了袭人,从晴雯病补雀金裘表现的淋漓尽致。当袭人回来得知晴雯带着病为宝玉补雀金裘的事情,笑着对晴雯说:“看来你对他已经很尽心了。”晴雯含羞不语。两个人都与宝玉有过了男女关系,彼此心知肚明,简短的一两句文字,把两个人的心思都呈现了出来。后来贾政在外地做官三、四年回来,宝玉知道父亲要考察自己的功课,因此心里很着急,但晴雯心里比他更急,处处为宝玉出主意帮他度过这个难关,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后来晴雯对宝玉的贴心远远超过了袭人。

贾宝玉和妙玉的男女情爱关系,曹雪芹描述的很含蓄。在第五回指迷十二钗的[世难容]评语中明确说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孤癖人皆罕。你知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越妒,过洁世间嫌。可叹这,青灯古佛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在陇翠庵是个留发的小尼姑,有洁癖,也很孤僻,但很有才华。她曾经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后来落魄,对世间许多人和事都看不惯,但唯独对宝玉情有独钟。书中好几处都提到妙玉对宝玉的特殊待遇。贾母带着众人到陇翠庵,刘姥姥站过的地方要去冲洗一遍,喝过的茶杯要丢掉。当妙玉与宝钗黛玉在另一厢房喝茶的时候,宝玉走来,妙玉却拿自己平时喝的茶杯给宝玉,而宝玉却以为是个普通的茶杯。这说明妙玉非常喜欢宝玉,但两人这时之前两个没有男女关系的,因为宝玉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妙玉平时喝的茶杯。 在一次大雪天的诗社中,众女子因喜爱陇翠庵的雪中红梅,众女子都忌怕妙玉为人,都让宝玉去折红梅花。这个时候,众女子都知道宝玉和妙玉的特殊关系。 还有一次宝玉和平儿同一天过生日,妙玉特地寄来一封书信祝贺宝玉的生日,署名为“槛外人”。性情非常清高的一个女子,对宝玉生日能记在心里,说明她很爱宝玉。然而,宝玉生日,却不能接近在宝玉身边陪他过生日,署名“槛外人”道出妙玉无限的伤感和爱恋。这个“槛”字,并不是刑妯烟说的铁门槛、铁槛寺。宝玉生活在荣国府大观园之内,而妙玉是在大观园之外。

贾宝玉是一个十分多情的公子哥,而且长的很俊美的一个美男子。那么他究竟与多少个女子有过性爱关系,曹雪芹在完成这部书时增删几次,其中对这些相关情节以及当时朝政相关情节做了很大修改,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真想去挖掘其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一些情节缩影去展开想象。在小说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提到,贾宝玉和秦钟对男女之事已经很放荡。秦钟与宝玉年龄相仿,按推算只有十四岁左右,却在外面风花雪夜,把年老的父亲秦业气死,而且是在秦可卿丧事期间。秦业应该早有耳闻

秦可卿是怎么死的,突然又来一个小尼姑智能找上门来,秦业气死是因儿女两个这般放荡。秦钟不久因此也病死,宝玉失去了一个性情相同的朋友感觉很失落。后来贾宝玉和柳湘莲也成为好友,柳湘莲也是久经风月场上的戏子。看一个人的本性看他的朋友,这在贾宝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贾宝玉其实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人,当然前提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子。书中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宝玉这个情况,比如看到宝琴和刑妯烟初次到他家府上做长客,当看到她们的美貌他就兴奋异常,问世间生造出多少灵异秀美的女子而感慨万千。他在挑选丫环问题上也体现出来,比如他看到柳五儿与平儿一般貌美,他就要招在自己身边做丫环,然而久在身边的普通丫环,但却非常聪明伶俐的小红,被王熙凤发觉要了去做丫鬟,他却毫不在意。他看到蔷薇花架下面一个美丽女孩龄官蹲在地上哽噎抽泣画“蔷”字,他就去找那个女孩,龄官看到宝玉就像看到瘟疫一般躲开,结果知道龄官喜欢贾蔷,宝玉就痴呆地发觉并不是每个女子都会喜欢他。从这些情况去看,多情的贾宝玉却又很滥情。

喜欢贾宝玉的女子也有很多,除袭人、晴雯等之外,还有平儿、鸳鸯、金钏等女子。奇怪的是同父异母的探春喜欢他有些特别,探春对宝玉的喜欢并不纯粹像妹妹喜欢哥哥那样简单,就像林黛玉喜欢贾宝玉是一类的性质。有人也许会问,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没有男女性爱关系?他们之间耳鬓斯磨,肌肤接触是常有的,后来被王夫人痛责一番林黛玉,致使黛玉不让宝玉过份亲近,性爱关系可以确定是没有过的,这也是贾宝玉抱恨终身的原因之一。贾宝玉有一个癖好,非常喜欢胭脂,甚至会放到嘴上舔吃,尤其女子涂在唇边的胭脂口红,他会凑到女孩子嘴唇上去舔。(婴儿时期的贾宝玉满周岁时,府上长辈们曾把书本、算盘、刀剑、胭脂、佛珠等物放到床铺上让宝玉去抓玩,以此测试贾宝玉长大成人之后的志向,然而宝玉只对胭脂抓在手上爱不释手,父亲贾政从此对贾宝玉非常憎恨。)宝玉甚至亲泽过史湘云、出嫁之前的平儿,但对到贾府中长住的薛宝钗,宝玉有这份心思,却不敢对宝钗越雷池一步。

不论是在清朝还是现在的婚姻观念,宝玉和黛玉是不能结为夫妻的,但是宝、黛之间彼此非常深爱。中国千百年来的婚姻配对观念喜欢门当户对,宝玉和宝钗结为夫妻,宝玉很无奈,宝钗也很无奈。曹雪芹在描述这些故事中,心里是在呐喊。 从小说种种迹象上去看,薛宝钗根本不喜欢贾宝玉,至于宝玉被父亲杖打之后,宝钗鼻酸语哽完全出于一个善良女子的本能流露。宝玉想亲泽宝钗,却是出于一个风流男人的本性。曹雪芹在描述这些故事情节中,从客观上来看,宝玉年青读书时期,锦衣玉食,却完全是过着风花雪夜的日子,以至荒废学业。曹雪芹在表述这些事情中,也是在警示那些纨绔子弟。

一部《情僧录》,一部荒唐史。贾宝玉是作者曹雪芹的化身,抄家后的宝玉后来做了几年和尚,飘荡了十年之久,后来专心写这部小说,一直到逝世。人生难受老来贫,这是他对自己年老的落魄伤感。他有许多怨恨,他恨自己,恨自己族人富贵荒唐,甚至恨大清王朝。曹雪芹的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事情有很多,正如周汝昌所说的,其书囊括了文、史、哲。 在闲暇之余,我将写下一篇:玉蝙蝠品读《金陵十二钗》。

玉蝙蝠品读《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贾府从南京迁居北京所跟随来的女子。其中分正册、副册、又副册,依此加起来就是三十六个女子了。其实远不止这36个,只是作者以正册来划分府第中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女子。

林黛玉

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文字描述是最多的,对其内心的思想也描写的最深、最具体。以我

从客观读者上来讲,林黛玉在正册中的金陵十二钗中,其为人和修养是最差的一个,我这么说也许曹公有知的话会很生气。我也明白,林妹妹在小说和戏曲中,其形象很受大多数人的喜爱。论文才,她与薛宝钗不相上下,论修养,她比宝钗差的很远。也许是曹雪芹很喜爱这个女子的缘故,对其许多缺点都视而不见。

林黛玉有痨病,也就是肺结核,虽然曹雪芹并没直接所指黛玉是痨病,但读者一般都能看出来。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痨病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处方就是安心静养,吃些理气大补之药。其实薛宝钗很明白林黛玉的这个病,多次劝她宽心静养,并且送给她许多燕窝去吃。但是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却没有丝毫的进益。

黛玉深爱宝玉,起初对宝钗很是猜忌,但因宝钗对她病情的关心与呵护,便对宝钗产生好感。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背地里伤心流泪,以至于别人往往不明白什么原由,然而贾宝玉很了解她的心思,常常哄她开心。因此,黛玉喜也因为宝哥哥,苦也因为宝哥哥。

林黛玉不是一个惜老怜贫之人,她嘲讽刘姥姥说:“当日舜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她在这个修养方面,却远不如豪门公子贾宝玉。刘姥姥喝过的杯子,妙玉要扔掉,贾宝玉却还会体恤刘姥姥,向妙玉讨要,把杯子送给了刘姥姥好去卖掉换些钱。在林黛玉眼中,只要她不喜欢的男人,统统都是臭男人,哪怕是其他男人的物品。

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很有修养的贤慧女子,与她哥哥薛蟠的品性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她是一个很有见识又很有才华的一个女子,而她的哥哥薛蟠,人们都称他为薛大呆子,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在当时的清代社会观念中,薛宝钗在树立一个女子的美好形象方面,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倡导:修身、治家、平天下。在大观园的众多女人当中,修身没有谁比得上薛宝钗,治家没有谁比得上王熙凤。男儿应学王熙凤,女子当如薛宝钗,这是我对这部小说两位女人的感言。在大观园的众多女子当中,薛宝钗赢得贾府之中上上下下人的好评,没有谁不喜欢薛宝钗。在众多姐妹中,宝钗的年龄比较大一些,情感也比较丰富、成熟。如果放到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薛宝钗是不会嫁给贾宝玉的。一个人的优点,从其反面去看,就会呈现出不足的缺点。用王熙凤的话来评论薛宝钗讨厌之处,就是说:“事不关已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曹雪芹这部小说的魅力之一,就是对女人的心思了解的很透彻,也描述的很深刻。 宝钗比黛玉、探春等女子年龄较大一些,少女之春的那些情怀却表现的更为含蓄。诗词最能流露出人的内心情感,从宝钗的诗词中,看不出她的任何少女的那点心事,不像林黛玉表露的那么强烈。很可惜的是,曹雪芹这部小说没有写完,在[终身误]的评语中可以知道,宝钗嫁给了宝玉,真正做到举案齐眉,然而宝玉很长时间不以为意,心里却一直想着死去的林黛玉。 可惜了人家薛宝钗这样的一个好女儿。 宝玉婚后知道了黛玉外出上吊自缢,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就真的做了十年之久的和尚。在这近十年之中,宝钗一直看望他,为他守候了十年。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对黛玉的情慢慢淡忘,亲友的劝导,宝玉才回到宝钗身边,后来才生了儿女。这也就浪费了宝钗的十年青春。

王熙凤

从大体上来说,王熙凤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子。曹雪芹在[聪明累]中说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自己有血山崩之症,却还事事操心,不注意休养而过早地死于血山崩。

按当时的大家族惯例,贾府的王夫人年纪大了放手不管家事,理当由李纨接手做管家,结果却让王熙凤管理这个大家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很明了,李纨心地太善良,她本人也不喜欢管理这个家,贾宝玉年龄又太小,最合适的人选也只有王熙凤了。当然,很多人羡慕这个位子,好强的王熙凤本人也很乐意做这个管家。

别说王熙凤管家太厉害,太苛刻,贾府几百号人,但她的确把荣国府管理的很好。秦可卿管理宁国府,却纵使得下人非常懒散。王熙凤相比李纨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是没读过书。王熙凤天性聪明、幽默,而且很有口才。如果王熙凤生活在现在去做主持人,她一定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持人。很多人说她很恶毒,她的确缺乏女性的温和。

王熙凤与侄子贾蓉有男女关系,虽然说她是贾蓉的长辈,但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多。贾瑞想调戏王熙凤的时候,整治贾瑞的男人有贾蓉和贾蔷,因此可以判断出,贾瑞之所以敢大胆地调戏王熙凤,表明王熙凤红杏出墙别人早已知道,而且不只是一个贾蓉,其中与贾蔷的可能性也很大。

秦可卿

秦可卿在这部小说中没有多少篇幅的描述,死的很早。她真正的死因,也许贾府中的人也很少知道真象。从表面上看,她与公公贾珍偷情而淫丧天香楼自缢。

秦可卿初次怀孕的时候,腹中的孩子是其公公贾珍的,可卿怀孕必定首先告诉贾珍知道。贾珍不可能让可卿把孩子生下来,秦可卿当然也知道不能让孩子生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朝那时候流产并没有刮宫,主要是用药流,也就是吃中药打胎,而且,秦可卿药流也错过了最佳时期,结果把性命葬送。可卿的这个病症并不是什么疑难病症,只是那冯紫英和张先生并有直接明说,曹雪芹的描述也没有直接点明。可以从这一句的描写体现出

来: 那先生笑道:“大奶奶的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要是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只怕此时已痊愈了。、、、、、、” 秦可卿并不敢公然地请郎中到府上开药方打胎,而是通过其它方式自己进行的,当出现了问题之后才请郎中来治病,冯紫英和张先生其实已经心知肚明而不敢直说。原因很简单,贾蓉并没有孩子,也是宁国府贾珍唯一的独苗,郎中知道可卿打胎,说明就不是贾蓉的。贾府中的风流事外人皆知,所以冯紫英和张先生不敢直说。有一点值得怀疑的是,贾蓉很可能没有生育能力。

李纨

三从四德的古代妇女礼教在李纨和薛宝钗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李纨在贾府被抄家之前,是真正的做到了在家从父,嫁既从夫,夫死从子的古老儒家思想。顺便看看薛宝是不是很遵守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兰花象征着名贵,李纨之子贾兰。贾府被抄后,其他的王、薛、史三大家族也受到牵连。贾府被抄家,是当时清朝政府打击腐败官员,贾政、贾琏、贾珍必然被押问罪,财产没收(其中主要是府库里的金银,包括贪赃的金银和物品,田产和房屋等。)奴才丫环被遣散,子嗣贬为平民。贾家是世袭官,也就是从此结束了享受皇家世袭的恩惠。树倒猢狲散,李纨带着儿子贾兰搬出大观园自成一家。

李纨与贾兰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很艰辛。李纨专心督导贾兰用功读书,当贾兰登科入爵,可以说是光宗耀祖,母子苦尽甘来。贾兰做了几年官,母子受到皇朝很大的封赏。不久之后,贾兰病逝。

史湘云

史湘云很有可能被父母指腹为婚,或者出生后不久被父母指定了婚配。但在婴儿时期,父母就双亡了。很小的时候,贾母就把她带到贾府与贾宝玉一起长大,身材体形和贾宝玉差不多。

史湘云并没有孩子,应该在史湘云出嫁后不久,其夫卫若兰就死了。从曹雪芹拟定隐含的人物名字,卫若兰情况类似贾兰,但其家并不算很富裕。

曹雪芹这部小说的建树和推广,史湘云应该起着很重要的人物之一。

其她6钗

其她6位我就省略不写了,写出来也没多大的意义。

散记

在《石頭记》这部小说中,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吞)似人非人。什么意思呢?你读这部小说时,你把两者看做两个人物,其实也可以说不是两个真实性的人物。在第二回的冷子兴演说荣中府中的对话,冷子兴和贾雨村的对话,完全是作者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描述。第一回甄士隐和道人的对话也是一样的性质。这部小说真正的描述开始,是在第三回的林黛玉拋父进京都。前两回的描述,那是作者曹雪芹很小时候的事,也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事,读者完全可以当作引子来读。对于小说中一僧一道的插入,可以当作楔子来看。但两者之间,却是模棱两可的。

曹雪芹在前面说的很清楚、很明白,这部小说是他自己曾经的往事,为其曾经生活在身边的闺阁昭传,说白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部纪实小说。曹雪芹在写这部小说时,

怕影响当时健在之人以及当时朝政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谎说故事在汉唐时期,人物名全都改变了。曹雪芹不会把有些事情隐藏的太深,如果读者看起来挖掘不到什么是真,那他写这部小说一点意义也没有,读者就像吃米糠一样难受。可我在看红楼梦的《百家讲坛》时,有的讲师好像在故弄玄虚,说曹雪芹怎么怎么样安排了,把曹雪芹这部小说完全看成了一部杜传出来的小说。

说老实话,我也对这部《石头记》不是很懂,有些事只能合乎逻辑的大胆去推测。我不知道贾宝玉究竟有多少个丫头,因为贾宝玉也不知道自己的有些丫头是谁。

我对高鄂续写的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我反复看几遍的只是曹雪芹写的,但还是存在许多不了解。很感谢曹雪芹,为我们现在的人了解当时他生活情景,了解到当时官僚阶层是怎么奢侈,腐败;了解到一些贫穷老百姓的生活基本情况。在此,顺便也感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的一幅画卷让我们现在的人看到当时汴京的社会场景。然而曹雪芹的这部《石頭记》

与《清明上河图一样》,为我们现在的人了解当时一些历史情况有着重的意义。

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