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来源:好土汽车网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住院患者。 一、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ICD-10编码:L40.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炽盛证 湿毒蕴肤证 气阴两亏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重点观察皮损颜色、面积、浸润及鳞屑变化和全身伴随症状(包括精神状态、生命体征、二便情况等)。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

1

抗“O”、C反应蛋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相关免疫学检查、B超(肝、胆、胰、脾、肾等)、CT、MRI检查、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测、肿瘤相关筛查、血培养、甲状腺功能、心电监测、血气分析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火毒炽盛证:清热凉血解毒。 (2)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 (3)气阴两亏证:养阴清热解毒。

2.根据不同的皮疹特点选择相应剂型的中药外用药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湿敷 (2)中药浸浴 (3)中药软膏或中药油 (3)穴位贴敷疗法 (4)针灸、拔罐疗法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皮损明显改善。 2.生命体征稳定。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合并严重感染,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ICD-10编码:L40.8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8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入院第1天)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西医诊断(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等) □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 □完成住院病例和首次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 □辅助检查项目 □中医治疗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皮肤科常规护理 必须检查医嘱 □分级护理 □血常规 □清淡易消化饮食 □尿常规 □高蛋白饮食 □便常规+隐血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心电图 □记24小时出入量,测体重 □胸片 □重症监护(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心功能 等) □肝肾功能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电解质 □中药静脉注射剂(□清热解毒类 □清热□血脂血糖 利湿类) □凝血功能 □口服中成药 、C反应蛋白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浸浴 □中药□血沉、抗“O”□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湿敷 □穴位贴敷 □针灸疗法) 艾滋病、梅毒等) □西药 选择检查项目 □局部外用药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皮肤镜检查 □维A酸类药物 □B超(肝、胆、脾、胰、肾等)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相关免疫学检查 □免疫抑制剂 □CT、MRI检查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测 □肿瘤相关筛查 □抗生素 □血培养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甲状腺功能 □糖皮质激素 □心电监测、血气分析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抗组胺类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免疫球蛋白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目标 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3

□生物制剂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生命支持治疗 □其他 主要 □入院宣教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护理 □发放临床路径告知书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工作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病情 □无 □有, 原因: 变异 记录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目标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2~3天) (住院第4~7天) 完善检查,明确原发病及诱因并予纠正。 初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确认检查结果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明确原发病及诱因予纠正 □中医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中医治疗 时间 时间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皮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 □高蛋白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测体重 □重症监护(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静脉注射剂(□清热解毒类 □清热利湿类) □口服中成药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浸浴 □中药湿敷 □穴位贴敷 □针灸疗法) □西药 □局部外用药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维A酸类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长期医嘱 □皮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 □高蛋白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测体重 □重症监护(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静脉注射剂(□清热解毒类 □清热利湿类) □口服中成药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浸浴 □中药湿敷 □穴位贴敷 □针灸疗法) □西药 □局部外用药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维A酸类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4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抗生素 □抗生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生命支持治疗 □生命支持治疗 □其他 □其他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复查异常指标和心电图、电解质等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主要 □根据医生医嘱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疾病进展教育 护理 □避免诱因 □治疗教育 工作 □饮食指导 □指导运动 病情 □无 □有, 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时间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时间 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第16~28日内,出院日) 安排出院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 □完成查房、出院记录及出院诊断书 □评估疗效 □出院后门诊复诊及药物指导 □主管医师拟定随访计划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无 □有, 原因: 1. 2. 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第8~15天) 目标 巩固治疗效果 主 □住院医师查房,上级医师定期查房 要 □书写病程记录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诊 □中医治疗 疗 工 作 5

长期医嘱 □皮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清淡易消化饮食 □高蛋白饮食 □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记24小时出入量,测体重 □重症监护(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静脉注射剂(□清热解毒类 □清热利湿类) □口服中成药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浸浴 □中药湿敷 □穴位贴敷 □针灸疗法) □西药 □局部外用药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维A酸类药物 重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点 □免疫抑制剂 医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嘱 □抗生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糖皮质激素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抗组胺类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免疫球蛋白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生物制剂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剂量增加 □生命支持治疗 □其他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指标 □复查心电图 □肝肾功能 □电解质 □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记录 主要 □疾病进展教育 护理 □治疗教育 工作 病情 □无 □有, 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长期医嘱 □停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出院宣教 □发放出院健康教育手册 □药物指导 □指导患者门诊复诊 □帮助患者或家属办理离院手续 □无 □有, 原因: 1. 2. 6

□如延期出院,原因: 责任 时间 时间 护士签名 医师 时间 时间 签名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牵头人:周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要完成人:

周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杨 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范 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 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曲剑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