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审检查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可编辑修改word版)

来源:好土汽车网
内部审核检查表

(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

序号 / 审 核 内 容 第一、 二、 三条略 审核方法 / / 审核记录 审核结论 / 第四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查看人员培训情况,是否 查人员培训记录表,所有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宣贯培训, 有进行相应的培训宣贯? 符合 人员无违法行为。 是否有相应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 和措施,确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生审阅本公司体系文件是否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有规定? 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查公司体系文件,在质量手册中对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作了规定,并建立的相应的程序,可确保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 符合 第六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查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案。 境监测人员总数的 15%。 1、查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人员的数量、专业背景、符合工作经历及检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检测活动相匹配。 2、查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本公司现有人员 15 人, 符合 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 3 人,占总人数的 30%。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 第七条 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查技术负责人档案,专业为化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 查技术负责人档案是否满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从事生态环境相关检测工作 10 年,并进行了相关培训, 符合 足要求? 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 5 年以上满足任职要求。 的经历。 版本/版次:1.0

第 1 页 共 6 页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 第八条 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查授权签字人档案是否满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足要求? 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 3 年以上经历。 查授权签字人档案,授权签字人具有授权范围内的相关 专业知识,有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检测相关工作 3 年以上经历。 查质量负责人档案,质量负责人具有生态环境检测相关 符合 第九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负责人应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查质量负责人档案是否满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足要求? 的质量管理要求。 的专业背景,并经过了相关培训,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检测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检测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满足任职要求。 符合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查公司人员一览表,以及(一)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查公司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检测人员专业符合要 检测人员档案,是否有经 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求,经过相关培训,撑握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化学、生 过相应的培训,是否有考有关化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防护知识; 物等安全防护知识。 核上岗,考核方式应包含(二)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在上岗前,检测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和能力确认,并经过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的 仪器操作等授权,满足上岗要求。 品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与考核等。 现场查看,公司是否有环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测试 境控制区域,是否进行了 或采样的场所环境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包括但不限 环境条件监控? 于电力供应、安全防护设施、场地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应对公司建立了《环境与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查看平面图,各区域布局实验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并明示其具体功能,应按监测标准现场查看,公司有环境控制区域,并进行了环境条件监 是否合理?是否有清晰标 或技术规范设置独立的样品制备、存贮与检测分析场所。根控。查看公司平面图,各区域布置合理,有清晰标注, 注?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据区域功能和相关控制要求,配置排风、防尘、避震和温湿环境条件满足实验条件的要求。 求? 度控制设备或设施;避免环境或交叉污染对监测结果产生影现场查看,实验室内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进行了定期检现场查看,是否有安全防响。环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设施,并查,现场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护设备或设施?是否有定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期检查?是否有现场安全 识。 警示标识? 符合 符合 版本/版次:1.0

第 2 页 共 6 页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配齐包括现场测试和采样、样品保存 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 查看设备台账,设备配置 仪器设备。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数量经查公司有建立检测设备台账,配备了与检测项目相适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采样要求。是否充足? 应的仪器设备,满足公司开展检验检测业务需求,制定应明确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规查是否建立设备操作、维了《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量值溯源程序》,对设备进范使用与维护保养,防止其污染和功能退化。现场测试设备在护规程?设备使用前后是行状态确认,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对关键性能否进行了设备状态核查? 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 符合 监测工作要求。 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所开展的监测业务相适应的管 理体系。管理体系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查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是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否覆盖了相应的活动? 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 查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已覆盖相应检测活动。相关程序 包括:26《检测工作控制程序》、24《抽(采)样程序》、25 《样品管理程序》、27《现场检测管理程序》、33《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等,覆盖了公司相应的活动。 符合 第十四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可采取纸质或电子介质的方式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采用电子介质方式时,电子文件管理应纳入管理体系,电子文件亦需明确授权、发布、标识、加密、修改、变更、废止、备份和归档等要求。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相关的外来文件,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均应受控。 查文件控制程序,是否有 文件编制、审核、批准、 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方法;查 受控文件目录,是否控制 所有质量体系文件; 查受控文件目录,所有体系文件及外来文件已受控。 是否使用电子介质方式, 2、目前公司未使用电子介质保存文件。 如有, 是否纳入管理体系?相应的外来文件是否 有受控? 1、查《文件控制程序》,有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 发放、保管、修订、废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符合 符合 第十五条 是否有分包情况,进行分 有分包事项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 包是,是否有对分包方进对分包方资质和能力进行确认,并规定不得进行二次分包。行确认并有相应的规定? 本公司无分包情况。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就分包结果向客户负责(客户或法律法是否有对分包方进行监督规指定的分包除外),应对分包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或验证。 和验证? 符合 版本/版次:1.0

第 3 页 共 6 页

第十六条 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程 序?抽查 2 份原始记录, 内容是否完整?信息是否 1、查程序文件有《记录控制程序》。抽查 2 份报告原始充分,是否具备溯源性? 记录,内容完整,信息充分,具备溯源性。 活动中由仪器设备直接输出的数据和谱图,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记录的更改是否有相应标 2、可打印的设备原始数据均有打印出来一并归档; 质的形式完整保存,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应采取适当措施备份保识? 3、记录更改有相应的人员签字。 存,保证可追溯和可读取,以防止记录丢失、失效或篡改。当输电子记录是否有备份?是否有保存相应记录的复印 出数据打印在热敏纸或光敏纸等保存时间较 件或扫描件? 短的介质上时,应同时保存记录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及时记录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 保证记录信息的充分性、原始性和规范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监测 符合 符合符合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于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应做到: (一)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验证。包括对方法 涉及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 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方法 第十七条 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查是否有检测方法验证/确 度)等内容进行验证,并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认程序文件。是否有对现1、查程序文件有《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管理程序》。 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行使用的标准方法进行验 抽查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多管发酵(二)使用非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对方法的证?是否有自制方法且进 法 GB/T 5750.12-2006 2.1、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适用范围、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性能指行了确认?方法验证和方 硫酸钾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2012 等十个现行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 等法确认是否形成了报告? 使用的标准,有进行方法验证,并形成了方法验证报告, 要素进行确认,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报告内容是否包含了相应 报告内容包含了相应的信息和技术指标,有相应的原始样品进行测定。非标准方法应由不少于 3 名本领域高级职称及的信息和技术指标?是否 记录,具备溯源性。 以上专家进行审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培训和技附有相应的原始记录,确 2、未涉及非标准方法的使用。 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保可追溯? 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 (三)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报告,并附验证或确认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保证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可追溯。 符合 符合 版本/版次:1.0

第 4 页 共 6 页

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时,对于系统无法直接是否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采集的数据,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予以完整保存,并能系统(LIMS)?如有,是第十八条 实现系统对这类记录的追溯。对系统的任何变更在实施前应得到否有建立相应的程序进行批准。有条件时,系统需采取异地备份的保护措施。 控制? 本公司暂无涉及。 符合 第十九条 抽查采样或现场监测档 开展现场测试或采样时,应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案,记录的信息是否完整, 1、查现场检测报告,有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报告有体采样计划,明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 是否有相应佐证材料(如现监测点位,监测频率、检测方法、检测项目等内容; 内容。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 保 照片等)?每份记录是否档案中有现场采样、检测的照片作为辅助证明材料; 证现场测试或采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现场测试和采样有 2 名或以上监测人员签2、经查每份记录均有 2 名或以上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应至少有 2 名监测人员在场。 字确认? 符合 符合 应根据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加保存剂、冷藏、避光、防震等保护措施,保证样品在保存、运输和制备等过程中性状稳定,避免玷污、损坏或丢失。环境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以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实验室接受样品时,应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和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可以拒收,或明确告知客户有关样品偏离情况,并在报告中注明。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 现场查看样品保存情况, 是否满足相应标准的要 求?查样品接收的记录, 是否进行了样品检查?是否建立了样品标识系统, 并在全程保持? 1、查程序文件建有《样品管理程序》,具有检测物品的标识系统,标识系统在整个检测期间始终保留。查样品 室,样品标识清晰,样品保存完好。 2、有样品流转记录,样品流转信息记录完整。 3、查有样品保存的《温湿度监控记录》,满足样品保存要求。 符合 第二十条 符合符合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应满足相关监测标准和技 第二十一条 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基于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各项措施的控制限要求。 查质量控制计划是否有制定?能否覆盖公司所有监测领域?计划是否实施并予以评价分析? 有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覆盖所有检测领域:并具体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并对质量控制进行评价分析, 详见表单《质量控制评审报告》。 符合 版本/版次:1.0

第 5 页 共 6 页

查体系文件是否有相关规 定?抽查检测报告,是否 当在生态环境监测报告中给出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有给出符合性声明或结1、经查公司体系文件,有建立《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范的声明时,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应充分了解相关环论?查报告审核人员和授符合对应要求规范,报告未涉及符合性声明或结论 第二十二条 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具备对监权签字人档案,是否有进2、查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档案。 行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测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的能力。 染排放/控制标准的培 符合 符合 训? 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的保存期限应满足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 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档案应做到: 查体系文件中是否有档案 (一)监测任务合同(委托书/任务单)、原始记录及报告审保存期的规定,是否满足 1、查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有档 核记录等应与监测报告一起归档。如果有与监测任务相关的相应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要 案保存期的规定,满足相应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要求。2、查其他资料,如监测方案/采样计划、委托方(被测方)提供求? 第二十三条 编号为检测报告,档案内容包含:委托检验协议书、样品流的项目工程建设、企业生产工艺和工况、原辅材料、排污状抽查 5-8 份监测档案,档转记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均有及时归档,并况(在线监测或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合同评审记录、分包案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 有保存相应的电子文档。 及时归档?是否使用电子 等资料,也应同时归档; (二)在保证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电 介质进行存储? 符合 符合 子介质存储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本存档。

注: ○1 在审核结论相应栏内注明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缺此项、 不适用; ○2 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未实施的, 为不符合; 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实施不规范的, 为基本符合; 体系文件无描述的, 为缺此项; ○3 不符合、 基本符合和缺此项者为整改项, 应在说明栏内作相应的说明。

内审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版次:1.0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