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好土汽车网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23卷第1期 (Social Sciences) “英语语言学”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孙婧, 姬京彤 呼和浩特010080)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反馈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 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高,且普遍反映教学内容深奥,教材难懂。鉴于此,在教学中,建议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已经出现一些针对该课程教学改 一、“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 革的思考和探索:潘之欣 、吴庄、文卫平 J、张铭 与研究现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社会得 涧、李忠善 分别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对语言学类课 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学生反应做了调查,提出了各 自对课程改革的对策;王扬 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进行了反思;鞠玉梅_8 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分 析了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语 以传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承载手段,而语言学 正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学科。以英 语语言为专业的学生,在习得基本语言技能之后,更 言学教学,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促进了语言学课程 的改革。同样作为长期从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 学之教师,笔者试图通过问卷来调查本校英语专业 学生在“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类 要对语言之为何物有高屋建瓴的认知。基于此,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 纲》¨ (以下简称《大纲》)中规定,语言学为英语专 业必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 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 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 性思维。”然而,本应承担起这一重任的语言学课 似问题,并希望在调查结果基础之上总结出一些具 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英语语言学”课程教 学提供参考。 程,却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学效果不 二、对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调 查与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目的为:(1)了解学生对课程设 置的意见和建议:(2)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 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畏学,教师畏教_2j,其影响直接 体现在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理论的满 意率明显低于语言技能 上。因此,语言学课程改 革势在必行。 收稿日期:2013一l1一l1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0801) 作者简介:孙婧(1981一),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姬京彤(1979一),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ll2 (包括课程兴趣及原因、教材评价及原因、课程收 语专业2007级、2008级学生,他们来自于六个自然 获);(3)对比教学实际开展情况与学生期待(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师生用时比、课堂语言使 用、多媒体使用率),从而总结既往教学,发现不足, 在未来教学中加以改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本次问卷调查对象 为已结束“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内蒙古工业大学英 班,其“英语语言学”课程分别由四位教师讲授。问 卷在学生中随机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 问卷内容为自行设计的与“英语语言学”课程相关 的20道多项选择题,其中4道题目可作多项选择。 (一)课程设置 表1 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必要性、开课时间、总学时数与课堂规模的意见 A B C D 1.课程必要性 2.开课时间 3.总学时数 4.课堂规模 必修52.9% 一年级O% 太少31.7% 小班60.5% 选修40.4% 二年级1.9% 合适44.2% 大班22.9% 取消6.7% 三年级69.2% 太多24.0% 无所谓16.3% 四年级28.8% 52.9%的学生认为“英语语言学”应作为必修 的时间和精力为就业努力。“英语语言学”课程目 前设置为32学时,对此学生反应各异:44.2%认为 合适,但也有不少比例的学生认为太多(31.7%)或 太少(24.0%),体现了较大的个体差异。“英语语 言学”课程以自然班为单位采取小班授课模式, 课设立,40.4%的学生认为应设置为选修课,同时 也有6.7%的学生认为应该取消。这说明虽然约半 数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 识,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以为然,这样的认知直 接影响到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关于开课时间, 69.2%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三年级比较合适,也有 26%的学生希望四年级时再开设。这可能与近年来 就业压力日渐明显,学生希望在四年级时能有更多 60.5%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但同时22.9%的学 生认为该课程可以大班授课,16.3%的学生表示 无所谓。 (二)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 表2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效果、教材以及收获反馈 A B C D E 5.教学效果 6.喜欢原因(可多选) 7.不喜原因(可多选) 8.教材评价 9.困难原因(可多选) 10.课程收获(可多选) 喜欢6.7% 语言学知识40.4% 语言学知识26.0% 太难12.5% 术语42.3% 较喜欢21.2% 教材9.6% 教材33.7% 偏难51.9% 一般47.1% 不太喜欢15.4% 不喜欢9.6% 教学方法17.3% 教师水平25.0% 说不清17.3% 教学方法25.0% 教师水平7.7% 说不清16.3% 适中33.7% 较易1.0% 容易1.0% 抽象概念70.2% 语言表达12.5% 生词太多35.6% 缺乏兴趣5.8% 学科知识60.6% 有助学习42.3% 分析推理26.0% 有助考研33.7% 受访学生中表示对该课程兴趣一般的为47. 此可见,学生普遍感觉教材难度大,学习困难。至于 1%,表示喜欢或较喜欢的仅占27.9%,不喜欢或很 不喜欢的占25.0%,体现出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 程的兴趣仍然不高。而在喜欢与不喜欢原因描述项 中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要是语言 引起困难的原因,分别反应为抽象概念(70.2%), 术语(42.3%),生词太多(35.6%)。 学生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收获总结为学科 知识获得(60.6%),有助英语学习(42.3%),有助 学知识(40.4%)和教师水平(25.0%);而导致学生 考研(33.7%),提高分析推理能力(26.0%),这表 明学生仍把“英语语言学”作为一门知识获取型课 程,对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指导意义认识不足。 (三)学生期待与建议 不喜欢该课程的主要原因则是教材(33.7%),语言 学知识(26.0%)和教学方法(25.0%)。 多数学生(64.4%)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语言 学教程》偏难或太难,认为适中的仅占33.7%。由 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堂语言以及多媒体使 l1 3 用等与课程效果紧密相关的多项调查项中,分别从 实际实施情况和学生期待角度设计了问卷题目,以 便于对比二者间差别。 表3 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堂语言以及多媒体使用实际情况与学生期待 A B C l1/l2 实际 教材为 25.0% 教材中心、 50.O% 教材自学、 21.2% 教学内容 l3/14 授课方式 l5/16 课堂语言 期待 实际 期待 实际 唯一中心 教师讲授 4.8% 48.1% 8.7% 1.9% 补充课外 教师讲授、 学生参与 英汉双语 64.4% 40.4% 73.1% 87.5% 补充课外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纯汉语 27.9% 9.6% 17.3% 10.6% 3.8% 纯英语 期待 14.4% 81.7% 17/18 多媒体使用 实际 充分 期待 51.9% 一般 76.9% 39.4% 无 l8.3% 8.7% 4.8% 11、12题分别有4人,3人未作答;13、14题分别有2人,1人未作答 教学内容方面,半数学生反映实际课堂要以教 材为中心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形式展开(50.0%),而 数据显示,51.9%的“英语语言学”课堂已充分 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学生也认可这一手段 的使用并期待其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帮助。 更多的学生期待这一形式的进一步加强(64.4%); 仅有4.8%的学生希望以教材为唯一内容,显著低 于实际课堂实施状况(25.0%)。这一对比也体现 出多数学生希望进一步改进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授课 方式。也有部分学生(27.9%)反应希望教材自学, 补充课外知识,这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学生对教 材的不满,希望教师能酌情增减内容。 三、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动 就授课方式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表3反映 的数据来看,实际教学中48.1%的课堂仍是以教师 讲授为主,只有8.7%的学生对此授课方式满意;而 力,自然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 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是教师必须攻克的一道难 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 1.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来阐 释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绝不能孤立于语言而存在,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虽然已有所参与(40.4%),但更 多的学生期待其进一步加强(73.1%)。可以看出,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同教师在“英语语言学”这门 教师若能将枯燥的语言学理论与日常语言相结合, 理论知识性颇强的课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另一方 面,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避免 一将晦涩深奥的语言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 自然能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启发学生思考,使用归纳或演绎法引导学生 从观察中总结规律并验证,实践“研究性教学”和 味地灌输性学习。 在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目前87.5%的课堂使 用英汉双语教学,而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一手段 (81.7%),这可能缘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抽象 “探究性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课堂上组织 学生参与各种研究性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 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英语语言学”课程 性,使得学生希望在适当时候能得到母语的帮助来 更好地理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体现 出矛盾性:有14.4%的学生希望课堂中更多地使用 英语甚至是纯英文授课,与教师的实际选择有较大 差异(1.9%);只有3.8%的学生希望汉语授课,低 于实际使用情况(10.6%)。这一差异可能是学生 的信息量与课时量的制约,可以尝试将研究性教学 与传统讲授型教学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 活调整。如在课内开展启发式提问,分组讨论,课后 采取调查汇报、课题辩论等方式进行自主研究以培 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问英语水平个体差异所致。 114 3.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现代 技术能够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多维度地丰富教学内 容,教师还可以应用网络技术,组织网络论坛来实现 随时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4.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素养 要做到在课堂上能灵活掌控,授课时深入浅出、 旁征博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对教师水 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语言学知识体 系有透彻的理解,也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个 有心人,时刻注意收集生活中可能运用到教学中的 例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敲开“英语语言学” 这一看似神秘领域的大门。 (二)明确课程目的,合理设置课程 “英语语言学”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指导性 的学科,其重要性在《大纲》中已有明确说明,在教 育工作者中也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对相当一部 分学生而言显然还不甚了解,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 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英语语言学”必须继续作为一 门必修课来开设。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具备初步语 言技能,此时研习这一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和 就业规划。利用32学时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英 语理论和知识也比较合理,可以继续保持。对于准 备考研等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可以考虑加开针对性 选修课予以补充。而考虑到这一课程若想通过学生 更多的课堂参与实现趣味性的体现而达到较好的效 果,授课规模也应以小班教学为宜。 (_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教材偏难,主 要由概念抽象、术语晦涩难懂、语言理解力不强等原 因造成。对于第一次接触含有大量术语的全英文理 论性教材的学生来说,这一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历 年来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 胡壮麟等编著的《语言学教程》和戴炜栋等编著的 《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fo J,前者历年来几经修订, 2011年推出第四版,后者也在2010年推出第二版。 但历次调查都显示学生对教材满意度仍然不高 。 一方面教材编著人员应当竭力调研听取一线教师及 学生的建议不断修整教材使其更符合教学实践;另 一方面,教师授课时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依据 语言理论在语言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再结合 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取舍,灵活使用教材。同时也可 以建议学生结合使用配套中文版教程和练习册,在 遇到抽象概念和术语时,可以从中英文两个角度去 揣摩,以加深理解。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英语语言学”课程设 置比较合理,但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依旧不高,在教学 内容、教材、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英语 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加快 教学改革步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所有语 言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内高校 对语言学类课程的教改研究尚在探索中,但作为一 线教师,应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从而改进课程教学,争取 使其成为更受学生欢迎、能让学生获益匪浅的一门 专业理论课。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0. [2]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 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8). [3]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 [R].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03). [4]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 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O1). [5]吴庄,文卫平.“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问题与 对策[J].中国外语,2009(03). [6]张铭涧.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及对策 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9). [7]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 外语研究,2004(05). [8]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 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 学,2007(04). [9]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10]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 思考[J].外语界,2008(06). 1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