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经济新闻报道的特色、不足及其优化

来源:好土汽车网
经济新闻报道的特色、不足及其优化建议 ——以《三湘都市报》为例

改革开放之后,地方媒体经济新闻报道不仅仅需要关注传统的农工商业,还需要关注投资、金融、房产、it等新兴领域的内容以及所在区域其他社会经济的内容,这就要求不同地区媒体的经济新闻采写工作要适从所在经济区域的经济内容进行。这样,不同地方的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特色就不同,各自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不足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以《三湘都市报》为例,来阐述其经济新闻报道的特色及不足,并提出粗浅优化意见。

首先,《三湘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题材广泛,充满浓郁的地域化和都市化色彩;(什么题材都有,举几个标题即可) 就笔者对近十期左右的《三湘都市报》的观察,其内容有关于社区银行、长沙老街老店的现实状况、政府公车社会化市场化的报道,还有关于企业年会、网购、公司活动的报道,总之报道的内容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些报道体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化和都市化色彩,大部分内容与长沙或湖南本土的经济现象有关,而这些经济现象又大部分与市民、各个市场经济主体有关,符合都市群众和市场经济主体内人群的阅读需求。

二、事件述评与记者手记结合,语言平易近人,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在对十余篇《三湘都市报》财经版报道内容的观察后,可以发现,其中有近50%的经济新闻报道有记者述评内容板块和记者手记内容板块。这些板块信息量较大,且运用的语言表达平易近人,并带有记者对于事件的客观看法,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其中尤以《从10亿豪赌出发,格力迈关键一步,帝国初成》,《坡子街,请给老店留一席之地,租金6年涨6倍》两篇报道的记者手记内容最为典型,前者的记者手记揭示出了格力成长过程中的大量信息,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后者以散文体的文字形式表达了记者对城市老街的记忆和城市老街文化保存的思考,发人深省。

三、报道内容纵横交替,体现出服务大众意识(雾霾,大黄鸭的例子)

《三湘都市报》在报道题材内容广泛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内容纵横交替报道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服务大众意识。这里面有两篇报道值得其他纸媒学习,那就是《我省105位“土豪”今年网购超百万》和《从10亿豪赌出发,格力迈关键一步,帝国初成》。前者报道的主要事实是湖南省网购情况,但其并没有一味简单罗列网购数据,而是在其中纵横交替的穿插和解释了很多词汇,如“霾单”、“黄金大妈”、“父婴时代”、“大黄鸭”、“拇指一族”等,并对其进行了点评,这就使文章内容趋于趣味性,得到受众赞许;后者则在文章当中对百姓的几个

疑惑点,如格力空调的“耗电问题”、“噪音问题”、“清洁问题”等进行了解释说明,体现出高度的服务群众意识。

其次,《三湘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数据和图表运用明显不够

在读过几篇近期的《三湘都市报》财经报道后,笔者发现,其报道的内容当中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数据图表,而且报道当中所使用的数据量也相对较少。就拿《高档礼品茶遇冷,湘茶提质寻求“洋出路”》这篇报道来说,里面用到的数据较少,难以充分说明问题,而且本篇报道大可以有效的运用制作图表的方法,直观形象的将湘茶的产销情况,国内外市场对比情况展现出来,以便让读者更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和接受。

二、经济新闻内容大多关注湖南区域,对国家经济政策解读少。

《三湘都市报》财经版的新闻报道当中,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解读性报道相对较少,这大概是源于其为地方都市媒体的客观情况。就近期的报道内容而言,笔者只看到几篇转载的报道,如《十三五”我国将普及就医一卡通》,《中国城镇化将打造三大都市群,多个城市群》等,而这对于解读国家经济政策,让百姓更深入的了解国家经济动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新闻报道内容的逻辑构架和语言组织单一,可读性不强。

纵观《三湘都市报》财经版所报道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其报道的逻辑构架基本由三部分构成,即由新闻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以及事件的结论三部分构成,而且组合顺序相对单一,在语言组织上也相对古板,这极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新闻的可读性。

再次,阐释《三湘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与不足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结合其特点改变其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不足,笔者认为方法主要有三。

一、选题及新闻采写过程中,结合百姓文化水平,合理制作和运用经济新闻图表和漫画。 由于经济新闻的数据量偏大,而且数据难于理解,这时制作合适的数据图表和漫画,并加以简单的解释,会在受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也便于受众更好的理解经济新闻的实质内容。但在制作数据图表和漫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知识储备情况合理的制作图表和漫画,这样即可以起到解释说明新闻现象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方面可以借鉴《21世纪网》和《经济日报》来进行改进。

二、新闻语言和结构上要多样化,提升阅读性,避免受众审美疲劳。

经济新闻本身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经济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应

忽略经济新闻的趣味性。一个好的经济新闻除了要清楚的解释分析经济现象,还要让受众喜于接受那种报道方式,这就要加强经济新闻的趣味性,换句话说,就是加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而这恰恰需要从语言和结构上下功夫,在这方面,需要经常转变文章的结构,要充分利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文章构成方式和散文体等文体形式,这样才不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在这方面,华尔街日报体是很好的选择。

三、地方经济新闻报道应加强与国家经济政策的结合和互动。

地方经济新闻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态的变化有关。笔者认为地方经济新闻报道在选题上应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形态,合理的呼应和讨论国家经济政策对地方经济形式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宣传和解读国家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国家经济政策与地方经济水土的契合程度,有利于推动政府的决策。在这一方面《南方都市报》经济版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综上所述,笔者粗浅的阐述了《三湘都市报》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提升意见,愿能与其他地方纸媒共勉,发挥地方媒体特色和所长,同时借他山之石以优化提升,推动中国地方媒体的升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