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骊山游记

来源:好土汽车网
骊山游记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绮丽,有“骊山晚照”之

在上大学以前,听到名的《阿房宫赋》里的一咸阳。”一直想亲自去验证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一骊山脚下,和秦皇陵兵马机会首次登上了期望已久旅程。

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1301.9米,由东西秀玲组成,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美誉。

骊山这个词,就会想起杜牧著句话“,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一番,可惜一直没能如愿。去个同学校区刚好在临潼,位于俑不远。于是借着探望同学的的骊山,开始了我大学第一次

我去的时候已是深秋季节,清晨难免觉得冷嗖嗖的,虽已步入深秋,但骊山并没因此而而显得寂寞冷清,树木依旧茂密,没有一点向深秋屈膝的意思。抬头望去,这巍峨的骊山正笑容可掬,热情地欢迎我这远来的客。山间灿烂绚丽的鲜花是她粉妆玉黛的面容,婀娜多姿的弯柳是她的舞姿,环山萦绕的小溪是她的绸带。山顶苍苍茫茫,青松翠柏间红楼绿瓦点缀其中,显出她的过去、她的华贵。我们一行五人早上七点出发,一路抄小道上去,一路上担惊受怕,总怕被查出没买票,但进入景区后我们就随心开始自己的路途。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登上烽火台,站在山顶,大有“一览众山小,四海收眼底”的感觉。这骊山耸立在渭河平原旁侧,与华山遥遥相对。泾渭两河从它身旁流过,交叉处都不混杂,谓之“泾渭分明”。它居高临下有虎踞龙盘之势,秦始皇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欲荣耀子孙万世,至今还躺在这骊山墓里叹息。向北望去,相距23公里的西安清晰可见:那钟楼的大钟,鼓楼的大鼓仿佛隐约作响;那“沉香阁”据说就是当年小沉香刀劈华山,打败舅舅二郎神,救出母亲的地方;那半坡村,记载着我们的祖先还处于原始部落的历史;那大雁塔正是唐玄奘西游归来翻译佛经之处。往西看去,平坦的渭河平原上大小不一的土山鳞次栉比。原来那些煊赫一时的汉高祖、唐太宗、武则天„ „都沉

睡在这些土山里。最小的土山在马嵬坡,是唐玄宗被迫缢死杨玉环后,杨玉环的草草葬身之处。最后我们看见 一个高大的亭子矗立在半山腰,上书“捉蒋亭”三个大字,原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逃到这里,见有个山缝,便想爬过山缝翻出骊山,不料山缝中卡有巨石而成阶下囚,否则历史将要重写。那山缝宽约三米,高近百米,陡峭约80度。现在两边已按上铁链供游人攀登游玩。我看着同学抓着铁链试着攀登,两手抓紧链子,每跨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攀到巨石边,的确连缝隙都没有了。巨石高宽约四、五米,死死卡在中间。想必是当年地壳运动中,它从上滚下镶嵌于此。我看着悬挂在半空中!想来蒋介石当年赤手空拳爬这么高,还真不容易呢!看来骊山是个汇聚历史故事的宝地啊!

历史的深邃如同美丽的画布,展现给我们青春最美妙的画卷。骊山,就象是一片生命的领地,后来,我们又再度相约去了骊山,却再也没有人走完全程,虽然当时骊山已经有了索道,价格也很便宜,却再也没有第一次的兴致盎然。骊山,就这样更加深深地刻进生命的年轮里,融进永远磨不去的记忆中。离骊山越远,她的影子越是黯淡了下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想起过关于骊山的这个问题,或许是由于走过了许多的地方,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于是染上了容易遗忘的毛病。偶尔记起,骊山仍是与青春紧密相连,如同坚果,仁已柔软,壳却永远显得无比坚硬。想来人生世事就是如此,无数次的相逢可能对面不相识,如同冥冥之迷,让人无法捉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