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姚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
A14-1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交底单位名称:楚姚高速土建二合同段五工区 接受交底单位名称: 交底内容: 交底人 土石方工程 交底日期 被交底人数 交底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交底具体内容: 一、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 1、大型土方和开挖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研究整个施工区域和施工场地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资料、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质量和分布情况、挖土和弃土要求、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等,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严禁盲目施工。 2、基坑开挖后应及时修筑基础,不得长期暴露。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回填基坑时,必须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分层夯实。 3、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内机械运行的道路,开辟适当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4、在饱和黏性土、粉土的施工现场不得边打桩边开挖基坑,应待桩全部打完闭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开挖,以免影响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应防止开挖基坑可能引起的基坑内外的桩产生过大位移、倾斜或断裂。 5、土方开挖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对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查和鉴定,对可能受开挖和降水影响的邻近建(构)筑物、管线,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整个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其沉降和位移、开裂等情况,发现问题应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处理。 6、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否则应分析后施工的深坑对先施工的浅坑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应采取必须的保护措施。 7、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陡峻山坡脚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妥善处理后,才能施工。 通用表(A表)
8、基坑开挖工程应验算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注意由于土体内应力场变化和淤泥土的塑性流动而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使基坑邻近建筑物等产生相应的位移和下沉。验算时应考虑地面堆载、地表积水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不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支护,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 9、施工前先清除边坡上方3至5米内的树木、杂草、浮石,修好施工便道,打通机械进场道路;高边坡危险地段要设防护栏,清除地表浮石。 10、操作人员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人工与机械不准同时上下作业,人机配合施工应交错进行。 11、自上而下分阶段进行施工,禁止挖“神仙土”,撬“神仙石”,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开挖施。 12、高陡边坡地段施工,施工人员要戴好安全帽,使用安全绳,严禁上下双重作业。 13、坡面上操作人员要及时清除松动的土石,坡下弃土及滚石范围内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禁止通行。 14、施工中发现山体滑动、崩坍迹象危及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机具。 15、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警告标志,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楚的位置上指挥。 16、机械在边坡边沟作业时,应与边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使车轮压在坚实的地面上。 17、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辅助工作,应与机械交替作业,机上机下人员密切协作,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18、各类机械操作、爆破等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相关岗位安全技术交底执行。 19、作业人员要配备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2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防空洞、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21、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22、基坑开挖深度超过9m(或地下室超过二层),或深度随未超过9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施工方案必须由单位总工程师审定,报企业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查。 23、上下坑沟应先挖好阶梯或设木梯,不应踩踏土壁及其支撑上下。 24、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遗址或化石等,以能够立即保护现场和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25、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26、用挖土机施工时,挖土地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进行其他工作;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27、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或铺填超厚。施工现场英根据需要安设照通用表(A表)
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红灯警示。 28、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要及时进行支撑或改缓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边坡的变化。 29、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保持2~3m,并应自上而下挖掘,严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作方法。 30、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31、基坑深度超过14m、地下室为三层或三层以上,地质条件和周围特别复杂及工程影响重大时,有关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要协同建设单位组织评审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2、挖土施工安全要求: (1)在斜坡上方弃土时,应保持挖土边坡的稳定。弃土堆应连续设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以防山坡水流流入挖方场地。但坡度陡于1/5或在软土地区,禁止在挖土上侧弃土。在挖方下侧弃土时,要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表面应低于挖方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 (2)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且不应再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土坡坡度要根据工程地质和俄土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4)在滑坡地段挖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② 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在开挖时,须遵循由上到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 二、危险源:(见附表《土石方开挖危险源辨识》) 三、应急措施: 1、机械故障:按各类机械故障应急措施执行。 2、地质气象灾害:由于受公路施工的影响,或公路界线周边固有地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会突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洪灾等地质气象灾害。当发现以上情况后,施工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施工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各施工队首先要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再考虑财产安全。 3、人身伤害应急措施: ①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疗。 ②急救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救运。 通用表(A表)
③急救电话:120。 ④常用急救方法: Ⅰ、包扎:伤口包扎绷带必须清洁,伤口不要用水冲洗,如果伤口大量出血,要用折叠多层的绷带盖住,并用手帕或毛巾(必要时可撕下衣服)扎紧,直到流血减少或停止。 Ⅱ、碰伤:轻微的碰伤,可将冷湿布敷在伤处,较重的碰伤,应小心把伤员安置在担架上,等待医生处置。 Ⅲ、骨折:手骨或腿骨折断,应将伤员安放在担架上或地上,用两块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宽度不小于10~15厘米的木板或竹片绑缚在肢体的外侧,夹住骨折处,并扎紧,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和伤势。 Ⅳ、屑碎入目:当眼睛为屑碎所伤,要立即去医院治疗,不要用手、手帕、手巾、木梗及其它东西擦拭眼睛。 Ⅴ、灼烫伤:用清洁布覆盖伤面后包扎,不要弄破水泡,避免伤面感染。伤员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送医院治疗。 Ⅵ、气体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让其仰卧,解开衣服,但勿受凉,如中毒者停止呼吸,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Ⅶ、触电: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用干木材等绝缘料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拨开后,将伤者移至附近安全地带。进行抢救时,在未确认触电者身体不带电时,请勿直接接触受伤者身体,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应让其仰卧在地上,解开衣服,使其呼吸不受阻碍。如触电者呼吸停止,应不间断地做人工呼吸抢救,并挤压心脏,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等医务人员和送去医院的路途上。抢救触电人员应耐心、持久。 Ⅷ、中暑:发生中暑后,应将中暑者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脱去或解开衣服,让患者平卧休息,给患者喝盐饮料或开水,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发生持续高烧及昏迷者要立即送医院。 ⑤发生事故事,应采取安全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对受伤人员的抢救不能延迟。 接受交底单位负责人 不够可填写签到表 所有接受交底人员:(可另附签到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