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1、原材料选用。
①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②细骨料:宜采用Ⅱ区中砂,因为使用中砂比用细砂,可减少水及水泥的用量。
③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5-20mm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④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⑤掺合料:应用添加粉煤灰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并且混凝土的28天强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标准强度值。一般采用60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来代替28天龄期强度,控制温升速率,推移温升峰值出现时间。
⑥外加剂:在混凝土添加外加剂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这样相应地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试配及施工配合比确定: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 二、温度预测分析
根据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气温气候情况及各种养护方案,采用3D —TFEP程序对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差进行计算机模拟动态预测,提供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及随混凝土龄期变化情况,进行保温养护优化选择。根据计算,拟先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1—2层麻袋,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1、混凝土浇筑:
①多台输送泵进行集中浇灌,如有条件可加入塔吊及溜槽辅助。为保证施工质量,利于混凝土早期散热,应对厚混凝土进行相对较长的分层施工,分4层,每层约800~900深(每一大层内仍须做到斜面分层),待每层达到预定高度后略作停歇,约2~3h后混凝土完成相当部分早期沉缩,及散发了大量的早期水化热,此时再集中覆盖下一层混凝土,并于两层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棒插入振捣拔出后原位孔洞能立即恢复为准),确保深厚混凝土施工质量。
②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帘、湿麻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得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于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持续浇水养护14d。 ③混凝土浇灌计划安排应考虑天气状况,及时联系气象台,取得近期的天气状况,避免雨天施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④混凝土振捣要及时,同时不漏振,但也不能过振,防止离析。 ⑤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3—4h内初步用水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2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表面龟裂,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四、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内部布设温度测点;同时在混凝土外部设置气温测点,保温材料温度测点及养护水温度测点,另设备用用测点。所有工作测点都通过热电偶补偿导线与设置在测试房的微机数据采集仪相联接,温度监测数据由采集仪处理后自动打印输出。现场温度监测数据由数据采集仪自动采集并进行整理分析,每隔一小时打印输出一次每个测点的温度值及各测位中心测点与表层测点的温差值,作为研究调整控温措施的依据,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五、养护措施
1、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
①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以往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二至三天内,其间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十余天至三十余天。
②混凝土降温阶段,弹性模量迅速增辊,约束拉应力也随时间增加,在某时刻如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便出现贯穿性裂缝。因此控制降温曲线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尤为关键。 2、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①降低砼的入模温度:高温季节施工时,砼搅拌前对碎石、砂洒水降温。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
②砼采用薄层连续浇筑,即浇筑层厚度不超过30CM。并进行合理的分层分段。
③砼内部布置适量的温控管道,通过不断循环冷水,从而吸收砼热量。砼浇筑到冷却水管标高后开始通水。根据砼升温和环境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冷却水的流量、流速及进口水温和出口水温。
④严格按要求进行各层间和各块间水平和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水平施工缝间铺设金属扩张网。沿侧面砼表面铺设防裂金属网。
⑤砼的养护。在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砼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生。夏季,砼表面应做到潮湿养护。
六、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浇筑不应留冷缝,保证浇筑的交接时间,应控制在初凝前。 2、保证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3、及时发出温控警报,做好覆盖保温及保湿工作,但覆盖层也不应过热,必要时应揭开保温层,以利于散热。 4、保证混凝土供应,确保不留冷缝。
5、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