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部编版

来源:好土汽车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戎______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 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惊慌闪躲,摔倒伏地。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1]根据古文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 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 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 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 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1 / 6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子:____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之: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 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

4. 课内精彩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f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溺而不返(______) 堙于东海(______) A 喜悦 B 仇恨 C 悲伤 D 感激

[3]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 破之(_________) 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 (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6. 古诗文阅读。

2 / 6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________的故事。

7.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 / 6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

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誼(xuān):忘记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 (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

[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

[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4 / 6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快乐阅读。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③树下自若④。或问之,曰:“非其有⑤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①许衡,河内县人,金末元初时有名的儒者、教育家。②怀之河内:怀州的河内县。③危坐:正身而坐。④自若:安然如常,毫不动心。⑤非其有:不是自己分内所应有的东西。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啖:_________或: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5 / 6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 (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_____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