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院(系)、馆、所、中心,硕士研究生培养各有关学科:
为了迎接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的评选,即日起开展校内推荐工作。该项评选是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上水平的客观检验,希望各有关单位、学科认真组织,积极准备,精心操作,“公平、公开、公正”地推荐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候选人,确保推荐工作的质量。
一、推荐范围
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期间在本校获得硕士学位者(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可以推荐参评。在2006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也可参评。凡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机密的学位论文不参加评选。
二、推荐的参考标准
⒈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⒉在科学理论、专门技术或研究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较好的应用前景;
⒊材料翔实,推理严密,数据可靠,文笔流畅,表达正确; ⒋对于理工门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在攻读学位期间及毕业以后共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SCI论文1篇以上或EI论文2篇以上;
以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或取得发明专利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并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以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取得重大技术创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果卓著,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并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⒌对于其他学科门类:攻读学位期间及毕业以后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定的中文450种重要期刊或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委)1217种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2篇以上,同时该学位论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申请材料
1.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1)
2.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申报作者简况表(附件2) 只需要申请材料的电子版,电子版请发送到邮箱:lfan@sjtu.edu.cn。 四、注意事项
⒈本通知由各有关院系负责下发至指导过毕业研究生的每位导师(含退休导师),切勿遗漏。
2.各院系进行提名、推荐、筛选工作,开展初选评审。研究生院也受理导师、教师、同学或其他人员的个别提名(包括自荐和他荐)。
⒊申请材料(电子材料)在9月13日前提交,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选出推荐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候选人,待上海市文件正式下发后对申请材料进行整理、修改、印制、上报。
4.联系人:樊琳 62932880 附件:
1、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推荐表
2、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申报作者简况表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
2010年7月14日
附件1: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推荐表
推荐单位代码: 10248 推荐单位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 论文题目 论文英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一级学科代码 指导教师姓名(限填1人) 作者在读期间及获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成②果 序号 1 论文答辩日期 一级学科名称 获得硕士学位日期 二级学科代码 指导教师研究方向 成果出处④ 论文涉及的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 成果查询信息⑤ ◎是否专业学位 ◎是否产学研 ①①成果名称③ 2 3 4 5 论 文 主 要 创 新 点 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经审查,本学位论文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公开评审。 单 位 承 诺 及 推 荐 意 见 校保密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公章 2010年 月 日 经学校审查,本学位论文与授予学位时的原文一致,“代表性成果”等相关材料和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靠,同意推荐参加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并承担由此材料不真实性问题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 以上特此承诺。 单位公章 2010年 月 日 注:①是否专业学位和是否产学研联合培养,请在“◎”中打“√”。 ②“代表性成果”限填所有各年度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及获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学位论
文密切相关的、并能反映学位论文水平的成果。可填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奖励等,但总数不得超过5项。请准确填写各项成果的查询信息,确保按此查询信息能查询到该成果,以便于专家评议时核查。
③“成果名称”栏,可填写论文题目、专著名称、专利名称、奖励名称等。 ④“成果出处”栏,可填写刊物名称、出版机构、奖励发放单位等。
⑤“成果查询信息”栏,应填写论文检索号、国际标准书号(ISBN)、专利号、获奖证书号等。填写“检索号”时,若论文被SCI、SSCI、EI、A&HCI检索,则填写论文检索号;否则填写刊物的出版年期。
附件2: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申报作者简况表
推荐单位代码: 10248 推荐单位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姓名 入学年月 一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代码 论文题目 论文英文题目 论文涉及的研究方向 发表学术论文数(不重复计算) 性别 出生年月 获硕士学位日期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被收录数(不重复计算) SSCI A&HCI 是否专业学位、产学研 民族 论文答辩日期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在读期第一作者/ 间及获 第二作者 SCI EI 通讯作者 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最具有代表性论文 ( 的影响因子(索引或数据库名称) 攻读硕士学位方式 现工作单位 作者现工作情况 通讯地址 办公电话 专业技术职务 (评定年月) 导师情况 ( ) 导师姓名 家庭电话 行政级别 ISTP ) 已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数 1-统招生□ 2-联合培养□ 3-在职攻读□ (请在相应框内打勾) 邮政编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导师研究方向 注:1.“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最具有代表性论文”应为附件1中所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2.所有信息需录入数据库,请仔细核对并保持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