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个性发展研究
年 级 日 期 时 间 管理师 辅导教师 课 时 夯实基础 【课题】原子的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查漏补缺 想。 2.了解原子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兴趣激发 思维拓展 【考点解析】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行 为 与 习 惯 、 学 科 素 养 养 成 一、复习引入: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将原子再分);那么原子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再分呢?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实心球的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 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通过实验来不断的修正模型。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问: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粒子呢?原子能否再分呢? 详细教学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共7页 第1页
· 1.道尔顿原子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他认为原子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象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反弹回去。 卢瑟福认为: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思考:争对这一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A.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心的。 B.原子的中心存在一种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微粒。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5.现在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共7页 第2页
· 原子核很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原子核几乎还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思考:原子核虽然很小,那它还能不能再分呢?如果可以的话,你能从卢瑟福实验得到一些启发,想象一下用什么方法进行吗? 用高能粒子去撞击原子核,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小的粒子。 用这种方法,科学家得到了两种更小的粒子即质子和中子,如上图中的碳原子核就是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 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注意:1个原子只有1个原子核,不同的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不一样。 你知道原子与原子核的体积比呢? 2.思考:原子呈电中性(不显电性),你能根据上面的原子结构说一下原因吗?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想一想: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那么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 8个。 3.在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共7页 第3页
· B.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C.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D.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4.原子结构 思考:问题: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5.反粒子:如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6.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和质量数: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题 1.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2.如图所示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共7页 第4页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3.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分别说明了:①原子核的体积很小;②_原子核带正电__;③_原子核质量很大__。(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某些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质子_。 第二课时 1.想一想:什么是元素? 如:钠元素是指所有核电荷数为11的原子的总称。 如:氯元素是指所有核电荷数为17的原子的总称。 元素: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同种原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以及中子数都是一定的。而不同原子中其核外电子数和原子核内共7页 第5页
· 质子数以及中子数都可能不同。为了分类我们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内所带的电荷数目也称为核电荷数。 同类元素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例:见课本中氧的三种原子。 A 原子核中有 ( 8 ) 个质子,( 9 )个中子; B 原子核中有( 8 ) 个质子,( 9 )个中子; C 原子核中有 ( 8 )个质子,( 10 ) 个中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氢的3种同位素 原子的同位素的应用 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用质子、中子、α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用α粒子轰击铝原子核,可发生下面的核反应,其中反应生成物就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人工方法得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经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沿着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的. ①.利用它的射线 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等。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 ②.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弹。 ③.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 学分析。 离子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叫钠离子。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负电的微粒,叫氯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共7页 第6页 ·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小结反思 【教学反思】 情况反馈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共7页 第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