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3、花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 何露
第一次研磨反思
《花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由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所引发的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问题。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但是在第一课时到底该先教什么。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因此,我把教学任务主要定在这两个方面: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我认为第一课时,字词是不能丢的,但是生字词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为了生字词更有趣些,于是我设计了采取了多种方式读生字词,形成赛读的氛围,从而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教学环节我有点失误。由于课文比较长,学生读一遍下来本来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在备课时候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入的时间过长,带领学生欣赏各种话的图片,再让学生谈感受,这一个环节花费大量时间,所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没有展开。这样就使学生在第一课时没有读透课文。
其次,我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把握好。我为了让学生更多学习课文知识的主观意愿,所以大量的灌输知识。例如我引入了日内瓦大花钟,介绍各种花开花作者描写的不同方法。导致本来应该第二
课时的学生才学习的知识,我这节课就灌输给他们,有点超之过急。教学应该一步一步来,不能揠苗助长。
第二次研磨反思
进行第二次试教之前,针对第一次教学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设计作了一点小小的修改,也改进了教学,但也有些地方需要再改进。
1、注意把握朗读训练时间,导入部分精简,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大大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时间。我也设计了多种方式读课文:默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这样就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地熟读了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指名分段读课文的内容时,每一个学生读完,我都让其他的同学来充分地评一评,这样比第一次更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节课越上越有激情。同时也及时总结各段落大意,训练学生的概况能力。
3、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时候,很多的词语解释我都自己包办了,很怕学生没有理解好,没有给学生自己自主解读的机会。课后我自我反思,认为还是应该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后老师再来纠正,这样才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4、在写字环节,我让学生继续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识记字形。但是在学生写字的时候我没有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在本课中左右结构的生字有8个。但是在田字格的布局却各有千秋。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的学习生字的能力。
第三次研磨反思
《花钟》第一课时,我已经试教了2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觉得在三(5)班的录像课中发挥得还是比较出色的。
结合前两次的试教经验,我没有过多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是更加注重教学的细节,把细节落到实处,把语文的识字教学、朗读训练简简单单地呈现出来,朴实的课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多少与花哨,力求处处落实教学目标。
1、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本堂课中同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有些生字的结构特点是左窄右宽如:播、修;有些生字的结构特点则是左右大致相当,如:醒、致;而又有些字是左边稍稍窄,如:艳;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自主识字,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印制有田字格生字写字表,让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有完全正确的书写典范,再随堂指导学生写字,接着用展示台把学生的书写展示出来,再大家一起来评一评。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同桌互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的时候,我更是出示了难读的句子:((1)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zào),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zhuó)伤的危险。(2)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zhàn)开的花蕾。(3)还有的花,需要昆(kūn)虫传播(bō)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wěn)合。通过自己有感情的范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4、在理解词语的时候,更是把主动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再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图片来理解。不要求精准的解释出,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图片大概理解词语的含义。
这三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只有努力改正不足,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争取向更高的境界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