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蓝色新区体育中心 莲花山路北延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路基处理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交底提要: 施工单位 工序名称 交底内容: 一、强夯处理 1、施工准备 ①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②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③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④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强夯法的主要施工参数有: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夯点的布置、夯击便数、间隔时间等。 2、施工工艺 ①确定施工参数 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16t(要求采用1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m2,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m2。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的平方根,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 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 H=а(M*h) 其中H为有效加固深度(m);M为夯锤重(t);h为落距(m);а为系数,对黄土可取0.34~0.5。 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分别为主、副夯和满夯,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4次,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地面隆起最小为原则,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强夯遍数为3遍,分别为主夯、副夯和满夯,间歇时间由试夯时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的观测来确定,根据设计文件建议、主副夯间歇时间72小时,副夯、满夯间歇时间72小时。 ②强夯施工 清理场地整平。 夯点布置,夯点放样用石灰(或标桩)标明第一遍位置,并测量标高。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 夯击就位,进行第一遍夯击(主夯)。夯机就位后,将夯锤按设计夯击能起吊至预定高度,脱钩下落,放下钓钩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倾斜度大于30°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再进行夯击,主夯时,每点夯击4锤,并做好详细记录。 移动位置(不带门架的夯机,3~4点移动一次),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 主夯完成后,静置72小时以上,带空隙水压力消散后,推平夯坑,准备副夯。 重新测量定位,按上述要点进行副夯施工,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仍按规定间距,每个点同样夯击。夯完以后,间隔72小时以上,推平夯坑准备满夯。 满夯处理,满夯处理范围包括进行主、副夯的全幅。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锤底面积),夯后测量标高。 静置7天后进行效果检测,夯坑若有积水,应排除以后才能推平夯坑。 3、注意事项 3.1施工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单击夯击能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2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3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原始记录应完整、齐全。 3.4在强夯区四周要设置醒目的危险警告标志和安全管理措施,坚决不允许行人和非施工车辆进入强夯区,以确保操作员过往行人和车辆等的安全。 3.5施工前应对强夯段落进行核查,确保采用强夯路段远离建筑物至少50m以上,减少对临近建筑的影响,同时应根据施工情况,采取隔振、防震措施消除强夯对邻近建筑物的有害影响。 3.6路基强夯处理区四周挖排水沟及截洪沟,如遇雨季施工,以防雨水长时间浸泡强夯施工现场。另外强夯施工时挤出的水可利用排水沟汇聚后用抽水机外排。 3.7严格按照设计及试桩参数进行施工,夯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夯坑内有积水须用泥浆泵排出。 3.8施工顺序从边缘向中央,夯机直行后退施工。夯击应满夯,夯印彼此搭接,不留空档。 3.9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3.10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3.11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3.12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3.13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四、质量控制 ①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②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③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④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⑤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 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 五、质量检验标准 ①夯坑质量: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50mm,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得90%。 ②湿陷性系数:检测图的湿陷性系数是否小于0.015。 ③承载力:参考值,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 ④干密度:参考值,大于天然干密度 检测频率为每200m检测1处,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试验段试验情况适当调整,检测值与检测频率均应根据试验段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二、换填处理 1 施工准备: ①确定需进行换填的范围,在开工前对换填范围、深度进行复查,地基上部换填填料,应结合地基下部地层情况和路堤填料换填,换填土填料及填筑要求同路堤基床以下填料。 ②测量放样:首先按设计要求进行中线、高程和横断面测量,然后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和距离中心的位置放样。 ③准备和检验、考核施工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的各自指标和合格证。 ④采用机械挖除填土时,应预留保护层由人工清除,保护层的厚度为50cm。 2 施工方法: ①对于需要换填的淤泥、黑土或膨胀土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根据换填长度决定开挖顺序、长度在100m以下时,开挖由一端往另一端进行。长度在100m以上时,开挖宜从中部往两端进行。 ②底部处理,当底部的开挖宽度和深度达到设计并经过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可采用压路机对换填面进行压实,当含水量不佳时,应洒水闷料才能保证压实效果。 ③按验收标准要求作填前压实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审定后,方可进行合格料的回填。 ④换填注意事项及换填后基底垫层铺设: ⑴施工过程中若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或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经设计方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⑵路堤地段换填处理地基后,经检查合格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基底垫层铺设,垫层铺设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3施工工艺流程: ⑴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 ⑵根据换填部分所处的路基部位,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⑶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 ⑷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检验频率每2000m²检验8点,不足2000m²时,至少应检验两点,必须每点都符合施工规范(JTJ071--98)及设计要求。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⑸路基修筑前15天应在取土地点取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碾压前应先测定土的实际含水量是否符合或接近最佳含水量。如果回填土太干燥,应在碾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压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土再碾压。 ⑹回填作业时,先填低洼路段,后填一般路段;先填路中,再逐渐填到路边。按水平分层逐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压实度要达到90%以上。不得顺坡铺填,最大层厚不超过20cm,土块粒径≤10cm。 ⑺碾压机行走方向应平行路基中线,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路中线方向不应小于50cm,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夯位。 ⑻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叠的原则。 ⑼每层填筑时,保证填方材料在路堤全宽很好成形。出现不规则或凹陷表面时,采用挖松、添加、移去或换土重铺的方法予以修正,并重新压实以保持表面平整和均匀。 ⑽雨季施工期间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并对开挖和填筑好的施工段进行压实和覆盖塑料布等保护措施,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⑾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⑿路基压实度要满足以下要求:路床以下深度0~80 cm,路基压实度为95%;路床以下深度80~150cm,路基压实度为93%;路床以下深度>150cm,路基压实度为90%。 项目(专业)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