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成果——频谱谐波时效技术

来源:好土汽车网


科技成果——频谱谐波时效技术

适用范围

机械行业,机械制造过程中金属工件在铸造、锻压、焊接和切削加工和使用中的残余应力的降低和均化。

成果简介

1、技术原理

通过傅立叶分析,不需扫描,在100Hz内寻找低次谐波,施加合适的能量在多个谐波频率振动,引起高次谐波累积振动产生多方向动应力,与多维分布的残余应力叠加,造成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峰值残余应力,同时使残余应力分布均化。

2、关键技术

将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机电一体化。特点是各功能模块采用目前先进成熟的技术,最后组合成最先进、可靠的设备。其中,加速度的测量与数据采集、FFT频谱分析,直流电机的PWM控制和电机转速的稳频等为关键技术。

(1)控制器驱动激振器进行振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在1000-5000rpm的转速范围内采集进行傅立叶分析的数据,获取工件的固有频率及其谐振频率分布。

(2)对获取的频率自动进行分类、排序和选取时判据原则是:A、多振型原则;B、

最大能量吸收原则;C、频谱分析。只选取范围在16.7-200Hz以内的频率,处理的激振频率选取范围在16.7-167.7Hz以内。

(3)自动选取要处理的频率个数为3个或3个以上,自动选取要处理的频率个数最佳为5个。

(4)以最佳疲劳载荷加载原则为判据来确定(2)中所选取频率需要处理的时间。

(5)顺序处理(2)中选取的频率时,若由共振频率,则自动跳开共振频率去处理下一个频率。

(6)本专家系统软件作为工艺设备核心,要求具备高可靠性、操作便捷性,因此分别选择在成熟稳定的MSDOS平台和Windows XP,下采用Turbo C2.0语言编写,以达到内存节约、系统稳定的需求。

3、工艺流程

在毛坯状态下、粗加工之后、半精加之后用频谱谐波时效的方式取代原来的热时效,以消除材料和加工之后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尺寸精度稳定性,防止变形开裂。

主要技术指标

1、功能指标

(1)最大激振力可达80kN;

(2)对工件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找出5个谐振频率,2个备用谐振频率;

(3)循环选择频率,同时具备加速度延时保护功能和亚共振频率自动过峰功能;

(4)振动参数除激振力调节保证有两个最大振动加速度30-70m/s2值在外,其余参数选择由振动设备自动完成;

(5)振动频率为6000rpm以下,噪音低;

(6)设备的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XP。

2、硬件技术指标

(1)高速、多通道的A/D转换,保证了数据的高速采集和实时处理;

(2)商效、严格的数字信号处理,无需电机从1000转到10000转进行全程扫描,通过频谱分析即可得到相应的峰值,并可自动确定最佳的振动频率组;

(3)采用高速微处理器作为下位机,对电机具有高精度的控制能力,电机稳频精度为:±1rpm;

(4)采用先进稳波控制技术,电流输出平稳、无电气噪音,温升大幅度降低,电机持续运行可靠性和寿命高;

(5)在大偏心、转速通过亚共振峰时,可以抗击瞬间超过30A的过载大电流;

(6)采用电磁屏蔽结构,防止信号由于外界电磁干扰造成波动、失真的现象;

(7)加速度值由符合国家标准的振动测量仪在:30-70m/s2范围内进行校订,保证振动强度符合国军标《WJ2969-2008》;双保险:加装电源滤波器和自主设计的吸收电路模块,防止工作电源受干扰波动时,设备造成损伤。

典型案例

节能改造情况: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现有25台频谱谐波时效设备用于建材行业和风电行业。每年需热时效工件产量3.5万吨。

节能效果:据重齿集团提供数据,采用频谱谐波时效技术替代热时效后,节电1198万kW,节约天然气120万m3,累计节约标煤达6435t。频谱谐波时效处理工件每1t消耗1kWh计算。另来自中国信息协会数据:每节约1亿kWh就意味着节约4.04万tce,减排10.64万tCO2。

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1000万用于设备采购,半年即可收回投资,能耗节约率达99.7%。原支付配套厂热时效费用400元/t,采用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后支付配套厂费用为100元/t,加工费用节省1050万,节约电费779万元,节约天然气费用为160万元,年累计节约为1989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