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教案第1篇】 我教文言文《囊萤夜读》很简单,就是做了下面的事:
1.板书课题,把“囊”字一笔一画写得大大的,问学生什么是“囊”?我班学生很可爱,用描述的方式向同学们讲了“囊”。接着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认真写“萤”,问学生“萤”是何意?他们大声答:“萤火虫”,接着把题目板书完整,让学生读几遍。
【这一教法,没有什么特别的。重点就是写好“囊”“萤”两字,因为“囊”容易写错】
2.打开课本,让几位学生读课文。
先找一位读课文较弱的男生读。第一遍读,肯定读不好,磕磕巴巴的,总算读下来了。在“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朗读上可难了。“盛”读成了“shèng ”。
再找一位读课文较强的男生读。他是听了别人读过一遍的,读得很有力,但他“盛”读成了“chéng”。
我问同学们听出他们的不同吗?学生都是说听出来了。那到底读何音?我找数位学生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来判断,结果十来个同学都读“chéng ”。
我说:“看来少数得服从多数了,既然大家普遍读‘chéng’,那就读‘chéng’吧。那‘盛’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是“装”。我说赶紧写在书上。
我说:“靠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知道了“盛”的正确读音,也知道了其意思。
3.那我们好好把这篇短文整体读几遍。
学生读了,但节奏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我们在一句一句的阅读中,最终确立了如下的朗读节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让学生反复练读多遍。
4.初背诵。拿上课本,大家背诵一遍。从口型上有不少学生会背诵了。少几个学生试背诵一下,挺好的。
5.接下来,请大家仔细看看这篇小文言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学生在写。让学生说。最终完成形成以下问题库: (1)胤姓什么,他是哪个朝代的?
(2)哪句话写他恭勤不倦?哪句话写他博学多通?
(3)《晋书·车胤传》是谁写得?《车胤传》就课文这两句吗? (4)“贫”“得油”“练”“焉”是什么意思?“焉”可以取消吗? (5)“以夜继日”与“夜以继日”意思一样吗? (6)“盛”“数”怎么读? (7)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8)什么是夏月?夏月有什么特点?
(9)胤什么时间捉萤火虫?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天的那袋萤火虫能
让他读多长时间的书?
(10)这则文言文如果变成一篇长一点故事,怎么变? 6.如何解答这些问题?
(1)胤姓什么,他是哪个朝代的?——看注释1,知道了他姓车,是晋代的。课堂上,我问学生“胤”这个字怎么写?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一笔一画地教他们写“胤”,然后告诉他们“胤”由“八+幺+月”组成。法律规定出了五伏男女即使同姓也可以通婚。五伏又称五服,即五代、五辈。五伏之内属于一个老祖宗。就是五个辈分,从自己算起往上或者往下五个辈分。一个人上面长辈是有四代,往下面晚辈也有四代,作为一个人,身上的血肉有上面四代的,你的后面四代也有你的。“八”就是这个意思。“幺”就是“最小的”,“月”是肉。所以“胤”就后代的意思。我用同学们的姓及“胤”字练习着。当然,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讲了“赵匡胤”呢!
(2)哪句话写他恭勤不倦?哪句话写他博学多通?——学生都找到了。这叫联系下文理解了这两个词。
(3)《晋书·车胤传》是谁写的?《车胤传》就课文这两句吗?——这一问题,学生请我来回答,因为我肯定查找了这一资料。课堂上简单地给学生看了看。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今存一百三十卷。《车胤传》只有三段。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
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4)“贫”“得油”“练”“焉”是什么意思?——这一问题就是“得油”难以解决,还有“练”。课堂给学生补充油。这里的油不是汽油、
煤油。是什么呢?就是植物油!我国植物油最早加工利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时期(车胤是东晋人)(西晋是从265-316年,东晋是从317-429年)。最初,人们只用植物油点灯照明,甚至用作引火之物。譬如《晋书·王睿传》就记载了西晋初年,王睿率水军攻吴时曾用植物油烧毁长江铁锁的事情。很快,人们又发现了植物油所具有的香气和可食性,随之将其用于烹调。据有关资料,我国是在三世纪,也就是西晋东晋时期用蜜蜡的,所以这里的油也可以说是蜜蜡油。“焉”可以取消吗?——我让学生采取去掉“焉”字读一读。他们说不能去掉,即使是语气助词也不能去掉,去掉了总感觉缺少什么,不美了。我说这就是古汉语的一大特点——虚词美。
(5)“以夜继日”与“夜以继日”意思一样吗?——这个学生难以作答。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出处不一样。什么是以夜继日?就是用夜晚接着白天。白天读书晚上再接着读,这就是恭勤不倦,如此才能做到“博学多通”。
(6)“盛”“数”怎么读?——方法是大家讨论,最终找到答案。 (7)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一位同学起来说,大家都说挺好的。看来这件事很简单。就是博学多通的车胤,家穷常常买不起多少油,所以晚上无法点灯看书。他发现萤火虫,于是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捉数十只萤火虫放入袋子中,用其光照着书来读。 (8)什么是夏月?夏月有什么特点?——一开始,同学们都说“夏月”就是夏天。我说不对。“月”难道这里表示“天”。同学们明白了,“夏月”应该是夏天的夜里。夏月的特点是白天长夜晚短。夏天,一
般四五点钟,天亮了,六七点钟太阳才下山,白天那么长时间用来学习就够多的了,但车胤认为还是不够的,要延长延长再延长。 (9)胤什么时间捉萤火虫?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天的那袋萤火虫能让他读多长时间的书?——这个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只能是查资料。现场不好查,只能靠老师来讲。于是,我为学生提供了下面一段材料: 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全世界约2000种。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萤火虫吃一些露水或花粉和蜗牛肉等。萤火虫幼虫、成虫都能发光。萤火虫发光是耗能活动,不会整晚发亮,它们白天休息,在日落1小时后就非常活跃,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
这段资料告诉我们,车胤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最迟读到晚上11点半,因为过了这个点,萤火虫也要休息了。所以,同学们白天读书,晚上接着读,读到这个点足够了,足够成为大学问家的了。千万不要再读了,因为萤火虫都要休息,我们作为人也要休息。
(10)这则文言文如果变成一篇长一点故事,怎么变?——这个问题,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创作。 囊萤夜读
东晋时候的南平新洲(现在湖南省),有一个家里出生了有一个小男孩,父母给他起名叫车胤。
他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读书。因此到了
晚上,他只能默默在没有月光下或躺在床上背诵着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
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
想到这儿,他立即找来了薄薄的可以透光的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了里面。
车胤凭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学识日渐长进,最终入朝为官,做了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这篇短短的文言文才算学到一点东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初识文言文
师:我们上一篇课文的题目是《古诗三首》,一篇古诗用一首来表示,今天我们要学的小古文有两篇,所以称作“两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小古文,其实呀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言文。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__,它的特点呢短小而精炼。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导读准后鼻音) 3.随文识字“囊”。
师:“囊”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很有趣。你看,这一横代表的绳子,口就是口袋,一竖代表袋子里有东西,放在案子上,下面是要把口袋用绳子扎紧。这个字笔画较多,每部分要写紧凑些。同学们在书上写一遍。
4.回忆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注释。 2.检查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和我们平常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3.相机指导多音字
师:(预设学生读对了拼音或者读错了)课文有两个多音字没有拼音,咱们来瞧瞧(出示多音字)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句,教方法 1.学习第一句
师:刚才有同学读胤/恭勤不倦,也有人读胤恭/勤不倦。这到底怎么读?我们就借助注释来读一读。同学们看注释,课文选自哪里《晋书·车胤传》,主人公是谁?(车胤)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是车胤在读书,句子中是怎么提到主人公的?(胤)
2.理解“胤”,胤是他的名,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就把他的姓给去掉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3.理解“恭勤、通” 师:找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 引导学生扩词理解。
没有注释怎么办?以“倦”为例想到“疲倦”。(出示方法:扩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这句中你看到还有哪个词可以用扩词语的方法?(“博”字)你想到了哪个词?哪个词放在句中合适?(广博) 5.说理解。
师:学到了这些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6.正是车胤恭勤不倦才有了后来博学多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
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
1.小结第一句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师: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用了看注释、扩词语的方法。现在你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学懂第二句。 指生交流回答。
2. 适时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他是整夜都在读书?(夜以继日)从晚上读到白天,一个词就是——夜以继日。
3.师:全文用简短的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车胤读书。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呢?(“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区分“囊”不同意思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的布袋。)和题目中的“囊萤夜读”的“囊”意思一样吗?是的,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指导朗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4.师:他为什么要用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呀?是什么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5. 看插图,有感情朗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车胤呢?讲了什么故事,请你根据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汇报交流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5.感悟任务品质
师:从刚才到讨论中,你们感受到了车胤什么样的品质?(珍惜时间、勤奋好学)
6. 背景补充:据《车胤传》记载: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官至礼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全文。(配乐朗读)
7. 结古文学习的秘籍:(出示)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对照看。扩充词语想画面,牢记方法在心间。
8.学以致用:自己读一读下面这篇小古文《凿壁借光》 (出示)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9.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给大家讲一讲。追问:你是怎么读懂的?指名读。(评价:理解了你就能读得绘声绘色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和扩词法,理解句意,能说出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4. 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 会写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 借助注释和扩词法,理解句意,能说出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 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萤”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有趣的小虫。 (板书:萤)
师:有请今天的精彩两分钟:(介绍萤火虫) 问:如你得此萤,会怎么与它玩耍呢? 预设:
如:我会追着它跑;我会捉住它照明;玩手影游戏;多捉几只为我照明引路……
师:1000 多年前的东晋,有一个少年叫车胤,你也可以按照古人的习惯叫他“胤”,他是这样做的,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出示“囊”的
师:囊,是古人别挂在腰间装东西的布袋子,今天这个字的意思有了变化,表示“用袋子装”。 老师范写,学生在任务单上练写。 二、学文有法,品读精神 (一)读: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读准字音 读通句意 读懂表达的情感或道理 2.据意定音,读准课文 自学提示: ①小声读课文2遍,
②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学生自读 出示句子:
师:你是怎么判断多音字的读音的?
生:这两个字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我可以根据它的意思选择正
确的读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多音字辨音方法:据意定音 全班齐读这一句。 (二)解:
出示句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师:你能借助我们已知的方法说说意思吗? 学生基本可以正确说出这一句的正确意思。 师追问: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句意? 预设:
如:可以看页下注释,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请教别人;或是看插图或是查字典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记忆。 师:理解每一句的句意,今天还有一个新方法。 出示课件: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 贫穷 ) 博学多通。(广博)(学问) 以夜继日。(夜晚)(白日)
师:你还可以用扩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吗?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 同桌合作学习:
先和同桌交流,再指名发言,个别学生需要重点指导。争取人人都能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预设: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三)启示
师:少年车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小组合作,请代表或几位成员进行汇报) 预设:
初读课文后,车胤“勤学”的品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如:车胤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除了白天读书,晚上也要读书。也有的同学可能直接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如:车胤是一位特别恭敬有礼貌的人。 教师可适时引入资料,他认为“礼的根本就是恭敬”,所以他对人对事都十分守礼,恭敬。有的学生能从故事出发,发现他非常刻苦的品质,家里没有钱买灯油,他就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 1.想象画面中感悟品质 出示句子: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师:萤火虫又名流萤,夜照等,古时人们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化而成的,只有在荒凉的、杂草丛生的地方才会有萤火虫的出现。而车胤却能在家附近捉到萤火虫,可见车胤家居住环境不好,“家贫”只是不常得油吗?
师:你们的发言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出示)
指名朗读
你还发 现车胤有什么优秀品质? 预设:
如:文中写他很有学问,知道很多知识。这时教师可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出示资料:车胤曾显名于朝廷,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是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他还特别聪明,家里虽然穷,没有条件读书,但是他不放弃,给自己创造条件“夜以继日”的读书。
2.创设情境中感悟品质
师:“以夜继日”的读书,对车胤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自由想象发言 (情景对话)
师:夏日炎炎,室如蒸笼!车胤休息休息吧! 师:夏夜时分,蚊虫叮咬!车胤躲躲蚊虫吧! 师:囊萤微光,忽明忽暗!车胤明天在读吧! 出示《咏萤火》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在照明条件极不发达的古代,车胤夜晚唯有囊萤夜读,才能以夜继日焉!因为他捉住的这光,是亮光,是灯光,
也是时光。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师:车胤的这些优秀品质,你能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作者开篇概括了车胤的勤学,后面借助事例写出了他的勤学。 读全文,感受这种写法。
师:你们猜测一下,这样的人,长大以后会是怎样的人? 预设:
如:非常成功的人;受人敬仰的人;做了大官……
出示车胤资料:车胤学问渊博,勇于创新,为官刚正不阿,不屈权贵,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成为了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最终成为了户部尚书,是户部最高长官,名留青史。 师总结: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功呢? 三、图文并茂,帮助背诵
师过渡:今天,你们是从语文书的文言文里读懂车胤的,而在老师小的时候,是这样知道《囊萤夜读》的故事的。
(配乐静看连环画节选画面)
师:让我们把时间倒转至 1000 多年前的东晋,伴随着古琴声,看着车胤囊萤夜读的画面,传颂他的故事。
四、拓展阅读,体悟“追光”
出示:古人勤学,有握椎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颜氏家训》
师过渡:古时候勤奋刻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读书的不止车胤。 拿出阅读资料:《孙康映雪》《凿壁借光》《江泌追月》 小组合作:
1.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文意。
2. 说说在文中哪里看出主人公“勤学”的优秀品质。
师:如果用“囊”这个字来概括车胤与光的故事,其他三篇你可以用什么字来概括?四篇文言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学习了这么多篇古人勤学读书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感悟呢?让我们用文言文的方式来抒发你的感悟吧。 出示:吾读之,有所感,学当( ),始有得。 师:学完这节课,愿你也能成为这样的追光少年! 五、流萤意象,溯源延伸
师:流萤早在春秋时期就是诗歌吟咏的对象,但直到晋代囊萤夜读的故事后,流萤表达勤奋苦读的典故被传颂,流萤这一意向才被越来越多的写入诗作中,而唐诗更盛。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课下去搜集整理,也许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