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筹措途径

来源:好土汽车网
第22卷第l2期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叫mal of Cho玎gq【ing hlStitute of rec}ll10l0 (Social Science) 2008年l2月 Dec.2008 v01.22 N0.12 新形势下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筹措途径 刘玉霞,李建军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综合办公室,重庆荣昌40246o) ^ =0 :t^ : ^ = ^ : ^ : 摘要:民办高校的筹资问题一直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瓶颈。民办高校是对公立学校的补充形式,是 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之一,所以民办高校的创办不仅为我国终生教育创造了条件,更为提 高全民的素质创造了条件。本文针对民办高校的筹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民办高校;民办高等教育;资金筹措 文献标识码:A q 0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章编号:167l一092,4(2008)12一Ol65—03 民办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 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的活动。我国当代民办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经过20余年的办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且 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相当数量的办学规模和较 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 提高。 1.2资金问题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一个学校 的管理水平如何,是学校兴衰的关键_3 J。目前,在全球经 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和知识一体化的新形式下,民办高 为规范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其生存与发展的办学经费问 题。如何解决民办院校的筹资,推动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 发展,成为当前政治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校面对市场,面对投资运作、校园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科 研、人事劳动、财务后勤等管理任务,面对如何塑造全面发 展的创新型一代的神圣任务等。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管 理队伍,只是依靠出资者个人包揽一切、决定一切和靠家 族群办事的领导、管理模式,是绝对办不好高等学校的。 资金不足,当然不能充实和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管理人 员,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管理水平。 1资金问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校办学资金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发 展,高校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经费不足中找 到原因。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哪些大学得到最大数量的 金钱,就将有助于决定哪所大学拥有10年或加年的发展 优势”,经费不足成为妨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 1.3资金问题影响民办高校专业结构的合理设置。由于资 金问题,一些民办高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大多把自己定位 为职业教育层次,且院系设置几乎都集中在计算机、管理、经 济、旅游等办学费用较低、就业回报较快的专业领域。这样 的定位影响民办高校的专业结构的合理设置,使民办高校没 有自己的拳头学科,阻碍了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 要障碍 。 1.1资金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家 梅贻琦教授提出:“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 谓也。”大楼与大师的关系,实际上是泛指硬件和软件的关 系 J。无论大楼还是大师,都需要充足的资金。衡量大学 质量的指标包括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仪器设 2我国民办高校资金筹措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完全依赖型筹资方式难以支撑民办高校的办学。伊 丽博士根据办学经费的来源和依赖程度将民办高校分为 完全依赖型和部分依赖型两种。完全依赖型是指办学经 备、图书资料等。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提高这些质量指标 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从硬件方面讲,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 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从软件方面讲,资 金不足难以支付高水平教师较高的劳动报酬,难以引进和 费主要来源于学费,其他部分则靠多种渠道筹资。部分依 赖型可分为两种类型,学费主要依赖型和学费次要依赖 型,前者是指学费占办学经费的大部分,后者指学费占办 +收稿日期:2008—06—19 作者简介:刘玉霞(1972一),女,四川阆中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 l66 重庆工学院学报 不走各种形式的办学路子,别无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经费的小部分,大部分来自其他渠道。伊丽博士1999年 对当年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22所民办高校及其所在 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 明,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大部分民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 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民办 教育也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民办高校 办院校靠学费支撑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 路l引。 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笔者根据我 国国情和结合国外一些私立学校办学的经验,总结出解决 我国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的方法。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学杂费是学校主要的财政收 入和自我发展资金来源,学费的收入约占所有经费70%~ 80%。单一的筹资方式导致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状况不容乐 观,过高地依赖于学费,导致我国民办高校抵抗风险的能 力降低,这将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5 J。 2.2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个人资金投入难以实现民 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国营企业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的责任 人,企业的利润是国家的财富,企业负责人有权将资金用 于扩大再生产,无权用于民办教育。由于我国私营经济起 步较晚,一般私营企业没有经济实力,或者没有相应的减 免税政策在举办公益事业上望而却步。那些“富豪”怕给 自己带来麻烦而“财不外露”。有些私营企业主把教育看 成“商机”,以不多的资金期待更多的“回报”,利用政府扶 植私营企业的政策,以公司方式运作,开办“民办大学”,同 时吸收大量银行贷款以增添设备,建设校园,采取了收“赞 助费”、“建校费”等名目,或者是降低录取分数盲目扩大招生 规模,增加学费,从而影响了民办大学的声誉。著名民办教 育家胡卫惊呼:当前民办教育发展涉入“深水区”,数字代表 的只是表面的繁荣,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呈现整体走弱的趋 势。据比较确切的统计,北京20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 创办的l5所民办学校,现在只剩下3所;四川成都40多所 民办学校现在只剩下l家,曾经风靡一时的南洋集团也已转 手。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资举办的“纯”民办学 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正在不断被挤压和缩小。 2.3缺少政策面的支持,使民办高校资金筹措雪上加霜。 高等院校在企业扶持和学费的收入下,经费还是日渐显得 捉襟见肘,不得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伸出援助之手,但银 行只为一些信誉好、办学条件优的民办高校敞开通道,所 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民办高校相对来说很少,且这些民办高 校无法像公立高校一样,享受无息、低息、贴息的优惠政 策,这相应给众多通过银行贷款的民办高校带来雪上加霜 的还贷过程。银行贷款只是一个缓急办法,这让办学者在 办学过程中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高昂的利息和紧促还贷 时间会让借贷者背负更大的压力,不得不把手伸向学生。 这就会带来更多的招生问题。一般而言,学生更青睐于公 立院校,如果学费过高会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生源下降, 学校开支更会雪上加霜。 3立足国情,拓展筹资渠道,实现民办高校 持续发展 在1996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 泽民总书记强调:“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 发展高等教育。”朱镕基总理强调“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3.1企业、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外资或者个人等社会力量 投入资金。在国外,众多教育都是由私人或者企业共同创 办的。依据不同标准,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民办高等教育发 展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 当中,注入式是最主要的资金投入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 以市场机制为配置教育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以大型私营企 业、企业集团或个人投资为依托,以高质量办学水平换取 市场信誉,通过教育与资本联姻,获取民办高校运转与发展 资金或者启动资金。例如普通高校“校董会热潮”风起云涌, 目前已经有{;o多所普通高校采取了这一筹资方式。对外经 济与贸易大学成立了校董会制度的首家高校,它大量汲取社 会的剩余资金,吸引一些民营企业的参与,作为学校的股东, 按公司股东分红的方式获得年终的分红福利。笔者认为民 办高校也可以仿效普通高校的筹资方式,大量汲取社会的闲 置资本,采取股东分红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 3.2合理的专业设置为学校创收做铺垫。1)面向市场。 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当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 避短,比公立高等院校更重视市场需求,坚持“对准市场设 置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努力使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经 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以实用型为主,强诃复合型人才的培 养,符合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就业 的关系,做到“学业推动就业,就业依赖学业”l6]。2)校企 联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借助企业的资源开辟校外实践 基地,从专业和课程等方面体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要求。同时,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培养 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既增加学校的就业率,又 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生源,为学校 创收做铺垫。3)狠抓特色发展。特色办学和市场意识一 直以来就是中国民办高校引以为荣的两张王牌。民办高 校在专业设置中,不应只局限于目前的金融、旅游、文秘等 热门专业,不宜只在办学成本低的专业领域发展,应从市场 中捕捉新的学科增长点,并注意逐步发展应用理工科专业及 面向广大农村的各类专业,占据有利的细分市场。另外,民 办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随波逐流,要从学校本身的特点出发, 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原则,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办 出特色鲜明的名牌大学,这样才能够避免过多的专业重复, 减少不必要的专业竞争,确立自身的专业优势,增强民办高 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 3.3注重产学研培育,以获取更多民间资金。民办高校与 地方政府、企业等的互惠合作,是解决办学经费,实现其跨 越式发展的办学新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 经济建设和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大的 社会财富,还为学校长足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例如,哈 刘玉霞,等:新形势下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筹措途径 l67 佛大学最新数据统计,联邦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收入 对办得好的民办大学给予资助,对资金困难教育质量无法 占总收入的40%;斯坦福大学每年靠出租录像带的收入平 保证的劝其停办,对资金虽有困难,但认真办学,教育质量 均高达10O万美元。 有保证的,用资金资助(如低息贷款或有偿提供搁置的教 另外,要加强对社会的服务,民办高校必须解决的问 育资源等)杠杆将专业相近的民办大学合并办学。 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在学识上做到最 好,并且要在道德教育上下足工夫,保证学生走出社会,为 4小结 社会做贡献,使各专业的毕业生增加就业市场竞争的优 势,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实现学校、社会与个人发展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人 “三赢”。 们把精力和金钱放在继续深造上。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 3.4以金融手段聚集社会的闲余资本。目前,贷款已经成 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作为 为民办高校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为了加快民办高校发展 公立高校补充的民办高校更多发展空间。民办高校的建 步伐,很多民办高校纷纷与银行合作,签订了信用额度,举 设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资金紧缺 债筹资办学,这是解决民办高校资金紧缺的一条出路。通 问题会在规模经济的促进下得以缓解。 过与银行合作也可以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办企业融 资、学生助学贷款、教师个人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服务,这是 参考文献: 个互动的过程,这种新型的筹资方式,真正使双方都受益, 其实是个双赢过程。 [I]彭安臣.公益性视野下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一加 3.5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民办高校资金筹措提供保障。 大政府资助力度[J].现代教育科学,20o4(6):28—31. 政府要切实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 [2] 黑龙江省社管办.如何认识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几个关 施条例》,在民办高校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方面提供大力 系[EB/0L].黑龙江民办教育网.h郇://www. Ⅱlbjy. 支持,为民办高校的资金筹措提供保障。如在民办高校申 COm. 请用于学校自身发展的贷款时,给予相关的信贷优惠政 [3]刑汝霖.民办高校健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策,政府可以协调金融部门降低对民办高校的信贷门槛, [EB/0L].中国教育先锋网-htfp://www。ep_c}lim.net. 根据政策向民办高校提供低息贷款等等;将“民办学校享 [4] 陈解生,赵坤,祝颖,凌玉玺.浅谈民办高校筹资方式 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的规定落到实 [J].成人高教学刊,20o6(6):30—35. 处;民办高校在新建、扩建时,人民政府应按照公益事业用 [5] 张剑波.对民办高校拓宽筹资方式的思考[J].大学教 地及其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在土地征购的问题上切 育科学,200r7(3):38—42. 实减少障碍。 [6] 张景云.树立科学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协调发展[J]. 另外,笔者认为,为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 卫生职业教育,2005(4):21. 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民办高校的管理和调控,尤其是 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应当根据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分类。 (责任编辑范义臣) (上接第164页)商学院合作办学,开展“2+2”或“3+1”的 探讨[J].商业经济,20o4(11):10—12. 培养模式;或者引进国外优秀商务教材、商务课程和教学 [2]陈晋,肖东生.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方式;或者由国外商学院派教师提供部分国际商务课程的 外国教育研究,2O02(3):20—23. 讲授;或者与国外商学院进行学生交换,让学生有机会与 [3]NIGELAND唧s.全球化商务能力三要素[DB/OL]. 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 120o6—09—27].http://bl0g.csdn.ne warIgchina ng/ 流能力。 黜hive/2006/09/27/1293695.aspx. 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与广度不断加深和扩展,面 [4] 李宋昊.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及其培养[DB/ 临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市场国内化趋势,我国企业要在 0L].[200r7—03—28].http://www.1unwenl68.cn/Man- 全球经济竞争中谋求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国际商务人才作 ages/,re /20cr703/3420.h . 支撑。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对国际商务本科人才的能力 [5]王立志.创新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DB/0L].[20o6— 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0~26].h仕p://www.edud洲.ne teacher/jiaoyan/ chuang】【in/20o6l0/9r7l1.} .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范义臣) [1]赵银德,屠立峰.高校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