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嚣 一 酝- ~簿觳 蔗氛麓2;i @§薤 i嚣‰蠢 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 培养方案设计概要 【摘要】本文强调通过实施口才培 训,在学校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 将口才培训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促进学 校教育和谐发展;演讲与口才培训与德 育相融合,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演讲与 口才培训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拓宽大学 生能力培养空间。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能力培养 【文献编码】doi:lO.3969/j.issn 0450— 9889(C).201 1.01.054 当前,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暴露出 较多问题,而表达能力不足、不会表现自 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表达能力不足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语言表达能力 本身不足;另一方面是虽然表达能力勉 强可以,但是所答非所问。对于第一种语 言表达能力本身不足来说,或许这一点 在工科大学生的身上尤为突出。很多大 学生不会很好地表现自己,不会利用有 限的时间来突出自己的优点、表达自己 想要被公司录取的意愿。第二种类型是 答非所问,面试最重要的告诉别人你曾 经做过什么或者学习过什么东西,能为 未来的公司带来什么。可是很多学生在 谈到自己的学业或者实习经历这块重点 的时候,说话寥寥,没有突出重点,本末 倒置,没有利用机会表达自己。 总体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在语言表 达能力或者是谈话技巧方面是需要加强 的。青海大学身处民族聚居地,加之这几 年面向全国招生,而这些学生大部分来 自内地县级城市以下的地区,可以说目 前青海大学学生的整体语音面貌是比较 口青海大学刘波 差的;另外,结合青海大学的学生培养机 制来看,目前还没有开设一门具有可操 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因此 学生也只能是借助于有限的媒体资源、 书籍自我培养。可见,当前开设“大学生 演讲与口才”系列讲座在青海大学十分 必要和紧迫。正是在这些思考的推动下, 结合青海大学学生的实际特点,我们设 计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演讲与口才培养 方案。 一、培养方案设计概要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 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 点;第二,不同情境下的演讲与口才技 能;第三,口才训练方法。 研究目标:首先,结合当前对人才需 求的特点总结出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 演讲与口才的实际能力;其次,总结出在 不同情境下,对于语言表达者的不同要 求;再次,总结出一套适合青海大学学生 特点的口才训练方法。 (二)方案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社会上演讲、口才类著作很 多,但是真正适用于大学生学习的教材 几乎没有,而且由于这一领域的专业特 点,决定了单纯依赖基本教材是难以真 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因此总 结出一套适合青海大学学生特点的演讲 与口才训练方法是问题解决的难点与重 点。 (三)培养方案的特色和创新 本方案的特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强调实训。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口 匠蓟 姐团啊@ 才好不是天生的,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 的。应具备怎样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每一 位即将走入社会迎接挑战的大学毕业生 关心的。第二,青海大学特色。青海大学 身处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 遍偏低。因此结合学生实际,加强普通话 的培训十分必要。探讨如何设计一套适 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演讲与El才教学方案 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方案成果的实施, 在青海大学的教学活动中是具有开创性 的,在此之前青海大学还没有一个专业 开设过类似的课程或进行过相关的能力 培养。其推广价值在于该培养方案可以 作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项目在校内所 有专业的学生中开展。 (四)培养方案的框架体系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广泛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 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口 才更是必备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强调实 践能力、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意义 更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为如此,近些 年来国内发达地区把口才训练作为提 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培训内容,常抓不 懈,并形成了一定的培训规模。基于以 上考虑,我们设计了适合青海大学学生 特点的培训方案。 培养方案应专门针对大学生口才训 练的需要编写,力求既有一定的理论深 度和信息量,又突出实训性、可操作性, 因此方案主体包括培训讲义和实训案 例。其中培训讲义分为理论篇与专题篇。 在理论篇中重点介绍口才与心理、普通 话、演讲、辩论、朗诵等几个部分,试图从 爱 J-_■_■ L - 蠹 理论角度培养大学生在口才方面的基本 理论素养。这部分尤其强调普通话的基 础知识以及演讲、辩论的基础理论;专题 篇则突出从实际出发,在不同的情境之 下应具备的不同语言技巧。这些情境设 计都是从大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通过召 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征询了大学生的 意见而逐步完善的。例如,在校园竞选过 程中应该如何组织演讲内容;在求职面 试中如何通过与面试官良好地沟通抢占 先机;在专业实习、调研访问的过程中,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境了解到你最想了解 的内容,等等。可以说这一部分是本项目 的创新之处。方案中的实训案例是经过 反复讨论、修改精心挑选的20个训练方 案。内容涉及普通话正音、表达练习、辩 论组织、演讲内容组织与表达以及语言 沟通练习,等等。针对青海大学学生语言 面貌的特点,应着力加大普通话正音和 表达练习。 二、培养方案实施的意义 培养方案的实施并不希冀能明显提 高青海大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 通过开设讲座在本校形成一种重视口才 教育的氛围,这才是最重要的。项目通过 后,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选修课,可以发 挥如下一些作用: (一)口才培训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演讲与口才培训可以理解是大学生 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通过实施口才培训,在学 校内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无 疑对于有着工科院校背景的青海大学来 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与专业教 学相融合,可使教学管理更显示其人文 化、艺术化,从而以达到“治学求和谐,和 谐求发展”的办学目标。 (二)演讲与口才培训与德育相融 合,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口才教育作为美育之一和德育有着 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将中外经典的 文学作品作为实训素材安排在平时的教 学环节中,不仅使大学生掌握口才训练 的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陶冶了情 操。实践与研究证明,只有把美育和德育 相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通过提高学生在汉语言修养方面的审美 素质和道德素质,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把审美能力的培养纳入德育之中。这样, 不仅有助于教育效果的评价而且促进了 教育方法的改革。运用形象的手段,培养 受教育者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造 就内心和谐、既有个性又有全面发展的 人才。 (三)演讲与口才培训与实践活动相 融合,拓宽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空间 开展校内主题演讲与口才训练系列 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素 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展上述活动中 注重主题鲜明且有时代性、内容丰富而 有形象性、形式生动而有趣味性,定能吸 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将学生 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三、培养方案实践过程中显现的问 题 此项目结题后,开设了一期共计32 学时演讲与口才文化素质选修课,通过 项目的实施,我们感受到在青海大学开 设演讲与口才培训项目的紧迫性和必要 性。 首先,大学生希望改善自己的语音 面貌、提高表达能力的主观要求是十分 强烈的。参加此次培训的大学生都认为 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问 题,亟待提高。与此同时,参加培训的学 生还希望能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实训的 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在公开场合演 讲的机会。 其次,目前青海大学所开设的就业 指导课程是在第八学期,这时开展就 业指导、引导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临近毕业,一些学 生已经找到工作,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为 @ 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仅有的几次课堂教 学对他们来说已无必要。因此开设诸如 演讲与口才类似的就业指导课程应早 动手。 再次,在首期培训班的37名学生 中,有6名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藏族为 主,他们此前接受的是汉、藏双语教学, 汉语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这给民族地 区演讲与口才教学又提出了又一个新的 课题。如何使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较短 的时间里能自信地用汉语在公众面前演 讲,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富有意义 的挑战。 最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提 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经常 可以听到部分老师忽视口才培养的偏 颇之词,而且目前青海大学还有部分教 师操着比较浓重的方言在授课,这不仅 影响了授课质量,而且也影响了教师形 象。因此,提高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 绝不是学生和少部分老师的事,它需要 全校师生共同提高认识,真正在青海大 学的校园中营造起“人人重视口才”的 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杨.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交口才 的培养[I]_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1) [2]孙海燕.科技人才的口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元1995(2) [3]刘伏英.论现代社会的口才素质 要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3) [4]叶晗.大学口才教程[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2007年教改 课题项目(06JY027) 【作者简介】刘波,男,青海大学财经 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 经济、大学生素质教育。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