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

来源:好土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

作者:高霄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10期

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想成为好教师,我们必须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从多个方面积极提升个人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具备哪些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如果教师对个人的事业毫无热情,抱着应付的态度,他就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成绩。”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他还肩负着塑造人、培养人的伟大使命。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每天面对单调重复的工作、面对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工作的激情,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更不用谈把工作做好了。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以及语文学科性质的关系,语文教师更容易产生疲惫心理。个别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对学生缺少耐心。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对所教的学生有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浓厚的职业兴趣。一个人只有从心里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职业意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

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具备的知识素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知识广博,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活跃,不感到枯竭。只有一流的知识型教师才能熏陶出一流的知识型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成为知识型教师。首先,语文教师要具备语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教学的支柱,是知识结构的主体,是顺利进教学的前提。其主要包括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用来支撑本体性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历史、政治、艺术、哲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才能掌握教学中的主动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要想成长为知识型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还要加强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不断学习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知识,促进知识不断更新,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领到博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中自由遨游。 三、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格的形成是特定文化以及一定的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对个体的直接影响。良好的修养是人格形成的关键。而教师的人格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道德、心理品格、为人处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和境界。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格,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潜移默化地体现着教育的力量。教师每天与学生在课内、课外接触、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输出正能量,通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状态、情操和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一个教师如果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他就能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的美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怀,言行一致、宽容大度的处事风格,从而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 四、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带动者。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是相对开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自由,也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组织管理的难度,因此对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和宽松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学,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够以教师的绝对权威把知识强硬地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课堂就是一个思想动态变化交流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有敏锐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积极的解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得有创新的精神,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就是只知道机械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创造型教师也是新课改后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做教学的创新者。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固有模式,不能够墨守成规,一味地套用模式教学,而要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然后设计形式新颖的教案,再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风格上,教师应分析自身的教学特点,并对每次的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反思,最终就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也要根据时代需要融入新鲜的东西,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材料,并有自身独到的体验和发现。 (责编 张翼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