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 1 2 术语﹑符号 …………………………………………………………………………..………2 2.1 术语…………………………………………………………………………………………2 2.2 符号 ……………………………………………………………………………………… 2 3 混凝土加速养护法 …………………………………………………………………………4 3.1 基本规定 ………………………………………………………………………………… 4 3.2 加速养护设备 …………………… ………………………………………………………4 3.3 加速养护制度 …………………………………………………………………………… 5 4 砂浆促凝压蒸法 ………………………………………………………………………………6 4.1 压蒸设备 ………………………………………………………………………………… 6 4.2专用促凝剂 ………………………………………………………………………………6 4.3促凝压蒸试验方法 ………………………………………………………………………7 5 早龄期法…………………………………………………………………………………………8 6 扭矩快测法………………………………………………………………………………………9 6.1基本规定 ……………………………………………………………………………………9 6.2试验方法 ……………………………………………………………………………………9 6.3强度关系式的建立 …………………………………………………………………………9 7 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与强度的推定 …………………………………………………10 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11 8.1基本规定 …………………………………………………………………………………11 8.2混凝土配合比的早期确定 ………………………………………………………………11 8.3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控制 ………………………………………………………………11 8.4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 …………………………………………………………………14 附录A 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方法 ……………………………………………………15 A.1线性回归法 ……………………………………………………………………………… 15 A.2幂函数回归法 …………………………………………………………………………… 16 A.3指数回归法 …………………………………………………………………………… 16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18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达到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推定的混凝土强度适用于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的强度控制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
1.0.3 本规程包括沸水法、80℃热水法、55℃温水法、砂浆促凝压蒸法、早龄期法以及扭矩快测法等方法。
1.0.4早期推定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沸水法 boiling water method
混凝土试件成型、静置后,浸入沸水中养护,测得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以此推定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2 80℃热水法 80℃ heated water method
混凝土试件成型、静置后,浸入80℃热水中养护,测得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以此推定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3 55℃温水法 55℃ warm water method
混凝土试件成型、静置后,浸入55℃温水中养护,测得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以此推定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4 早龄期法 early ages method
以早龄期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或其他龄期)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5 砂浆促凝压蒸法 accelerated sett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mortar method
筛取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砂浆,加入促凝剂,成型试件,然后置于高温高压中养护,测得加速养护砂浆试件强度,以此推定标准养护28d(或其他龄期)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6 扭矩快测法 torque method
通过快速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所反映的扭矩值,以及已知的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来推定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2.1.7 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 compres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specimen for accelerating curing
采用加速养护方法测得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
2.1.8 加速养护砂浆试件强度compresssive strength of mortar specimen for accelerating curing
采用促凝压蒸法测得的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 2.1.9 加速试验周期 accelerated testing period
从加水拌和、取样、成型、加速养护至冷却的时间总和。 2.2 符号
a — 回归系数;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fcu,i— 第i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值;
afcu,i— 第i组加速养护混凝土强度值;
a fcu — 加速养护混凝土强度值;
efcu —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
mfcu— n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
mfa— n组加速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
cun—试件组数。
r —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S*—回归方程的剩余标准差; x— 混凝土拌合物扭矩值;
ˆ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质量控制目标值;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质量控制目标值;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误差的标准差;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3 混凝土加速养护法
3.1基本规定
3.1.1 混凝土试件加速养护前,加速养护箱内水温应达到规定要求,且箱内各处水温相差不应大于2℃。
3.1.2 加速养护箱内的水温应于浸放试件后15min内恢复到规定温度。 3.1.3 在加速养护期间内,应连续或定时测定并记录养护水的温度。
3.1.4 对于具有自动控制温度装置的加速养护箱,还应用独立于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之外的温度计或其他测温装置校核水的温度。
3.2加速养护设备
3.2.1 加速养护箱的形状、尺寸应根据试件的尺寸、数量及在箱内放置形式而定。试件与箱壁之间及各个试件之间至少应留有50mm的空隙,试件底面距热源应不小于100mm。在整个养护期间,箱内水面应保持在试件顶面50mm以上(图3.2.1)。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a)加速养护箱正面 (b)加速养护箱侧
面
图 3.2.1 加速养护箱示意图
1— 具有保温功能的养护箱; 2—温度传感器; 3—校核温度计; 4—放置试件的支架; 5—加热元件; 6—试件; 7—排水口; a≥50mm; b≥100mm
3.2.2 试验所用试模应符合《混凝土试模》(JG3019)的规定。带模加速养护时,试模应具有密封装置,以保证不漏失砂浆水分而影响混凝土的组成。试验时可用特制的密封试模,也可在普通试模上覆盖橡皮垫,加盖钢板,用夹具夹紧,使试模密封(图3.2.2)。
234 图 3.2.2 试模密封装置示意图 1—钢板; 2—橡皮垫; 3—拉杆; 4—试模
3.3加速养护制度
3.3.1 沸水法
1试件在20±5℃室温下成型、抹面后,随即以橡皮垫或塑料布覆盖表面,然后静置。从加水拌和、取样、成型、静置至脱模共24h±15min。
2 将脱模试件浸入加速养护箱内的碱饱和沸水中。整个养护期间,箱中水应保持沸腾。 3 试件在沸水中养护4h±5min。取出试件,在室温20±5℃下静置1h±10min,使其冷却。然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
a得其加速养护强度fcu。
4 加速试验周期为29h±15min。
注:为防止沸水箱中水分过多蒸发,在装有温度控制装置时,可将水温控制在沸点下1~2℃。
3.3.2 80℃热水法
1试件在20±5℃室温下成型、抹面后,随即密封试模。从加水拌和、取样、成型至静置结束共1h±10min。
2将带有试模的试件浸入养护箱80±2℃热水中。整个养护期间,箱中水温应保持80±2℃。 3 试件在80±2℃热水中养护5h±5min,取出带模试件,脱模,在室温20±5℃下静置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1h±10min,使其冷却。然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
a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其加速养护强度fcu。
4加速试验周期为7h±15min。 3.3.3 55℃温水法
1试件在20±5℃室温下成型、抹面后,随即密封试模。从加水拌和、取样、成型至静置结束共1h±10min。
2将带有试模的试件浸入养护箱55±2℃温水中。整个养护期间,箱中水温应保持55±2℃。 3 试件在55±2℃温水中养护23h±15min,取出带模试件,脱模,在室温20±5℃下静置1h±10min,使其冷却。然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
a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其加速养护强度fcu。
4 加速试验周期为25h±15min。
3.3.4 采用加速养护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应事先通过试验建立二者的强度关系式。建立公式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
4 砂浆促凝压蒸法
4.1 压蒸设备
4.1.1 专用压蒸仪宜采用240mm的压蒸锅,装有压力表,其量程为0~160 kPa,压蒸锅构造见图4.1.1所示。
4.1.2 热源应保证带模试件放入装有沸水的压蒸锅并加盖安全阀后,在15±1min内使锅内压力达到并稳定在90±10 kPa。
4.1.3 专用试模的尺寸为40mm×40mm×50mm。试模由可装卸的三联钢模和
160mm×80mm×8mm的钢盖板组成,钢模应符合《水泥胶砂试模》(JC/T726)的要求,其构造见图4.1.3所示。
4321789BA
CB56B
图4.1.1 专用压蒸仪构造 图4.1.3 试模构造
注:1—锅体;2—小手柄;3—蒸屉;4—压力表 注:
A=50mm;B=C=40mm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5—密封圈; 6—限压阀;7—易熔塞;8—锅盖;9—大手柄 4.1.4 筛子孔径为5mm,并配备相应尺寸的料盘。
4.1.5 案秤:称量5kg,感量5g;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4.2 专用促凝剂
4.2.1 专用促凝剂CS或CAS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化学试剂,按表4.2.1的质量比配制。将所用的化学试剂分别研细,按比例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不超过7d。
表4.2.1 促凝剂配方(质量比) 名称 CS CAS 无水碳酸钠Na2CO3 (%) 75 60 无水硫酸钠Na2SO4 (%) 25 25 铝酸钠NaAlO2 (%) - 15 4.2.2对大流动性或掺用矿物掺合料及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宜采用CAS促凝剂;对低流动性混凝土或低水胶比的高强混凝土宜采用CS促凝剂。
4.2.3 对流动性混凝土,专用促凝剂每次用量宜为试样质量的1%;对塑性混凝土,每次用量宜为试样质量的0.6%~0.7%。对水胶比小于0.4的混凝土,每次用量宜减少,具体用量由试验确定。
4.3 促凝压蒸试验方法
4.3.1 将试模擦净,四周缝隙处涂抹少许黄油,紧密装配,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4.3.2 压蒸锅内加水至离蒸屉约20mm高度,将水加热至沸并保证压蒸锅不漏气。
4.3.3 每成型一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的同时,留取代表性的混凝土试样不宜少于3kg。 4.3.4 将湿布擦过的筛子与料盘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将混凝土试样一次性均匀摊放于筛子中。开动振动台,用小铲翻拌筛内混凝土试样,当粗集料表面不沾砂浆并基本不见砂浆落入料盘时停止振动。
4.3.5 筛分完毕后,立即将料盘中的砂浆试样拌匀,并称取600g砂浆放入湿布擦过的水泥净浆搅拌锅中,均匀撒入已称好的促凝剂,快速搅拌30s。
4.3.6 从搅拌锅中取出砂浆,一次加入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的专用试模中,振实砂浆,振动成型时间可参考表4.3.6。振动完毕立即用小刀将高出试模的砂浆刮去,抹平,盖上钢盖板。 从掺入促凝剂至盖上钢盖板为止宜在3min内完成。 表4.3.6 振动成型时间参考表 混凝土种类 振动成型时间(s) 塑性混凝土 30~50 流动性混凝土 20~40 4.3.7 将盖有钢盖板的带模试件立即放入水已烧沸的压蒸锅内,立即加盖压阀,压蒸时间从加盖、压阀后起计,宜为1h。根据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的品种与掺量,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压蒸时间。
4.3.8 记录压蒸过程中的升压时间(加盖、压阀后蒸汽达到90±10kPa并开始释放蒸汽时),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各次试验应控制在15±1min。
4.3.9 压蒸养护到规定时间,切断热源,去阀放汽。在确认锅内无汽压后,开盖取出试模,立即脱模,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方法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a测得其加速养护强度fcu。从切断热源到抗压强度试验时不宜超过3min。
4.3.10 采用加速养护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应事先通过试验建立二者的强度关系式。建立公式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
5 早龄期法
5.0.1 早龄期法的龄期宜采用3d或7d。
5.0.2早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宜在3d±1h或7d±2h龄期内完成,试验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
5.0.3 采用早龄期法时,早龄期试件与标准养护28d试件应取自同盘混凝土,且制作与养护条件相同。
5.0.4采用早龄期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应事先通过试验建立二者的强度关系式。建立公式的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第7章的规定。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扭矩快测法
6.1 基本规定
6.1.1 扭矩快测法所采用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在检测范围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坍落度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 2 水灰(胶)比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
3 拟推定的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误差不应大于±10%。 6.1.2 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20mm的混凝土。
6.1.3 混凝土试样用料桶直径不小于300mm,高不小于200mm,料桶不应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6.2 试验方法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2.1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配合比设定水泥品种和等级、外加剂品种和掺量、掺合料品种和掺量、集料品种和集料粒径等参数。
6.2.2 在试验室或现场取不少于3/4料桶体积的混凝土拌合物,同时预留标准养护28d试件。 6.2.3 将测试仪器的探头垂直插入待测混凝土拌合物中,进行测定。
6.2.4 按顺时针方向选择测试点,测点应不少于3个。测点距桶边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 且测点不应重合。
6.2.5 通过测试得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水灰(胶)比和扭矩,完成后由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推定出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6.3强度关系式的建立
6.3.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应能建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应能根据地区差异更改曲线设定,使之能适应不同地区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和强度推定。 6.3.2 可采用一元指数回归方程建立强度关系式:
e fcuaex (6.3.2)
e式中:fcu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推定值(MPa);
a— 回归系数;
x— 混凝土拌合物扭矩值。
7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与强度的推定
7.0.1 用加速养护混凝土(砂浆)试件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时,应先通过专门试验建立两者之间的强度关系式。
7.0.2 配制不同等级混凝土时,可采用线性方程(见7.0.2–1)或幂函数方程(见7.0.2–2)建立强度关系式:
eafcu=a+bfcu (7.0.2–
1)
eab fcu=a(fcu) (7.0.2–2)
e式中: fcu —标准养护28d(或其他龄期)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推定值(MPa);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a fcu —加速养护的混凝土(砂浆)试件强度测定值(MPa);
a、b—系数,按附录A的规定计算。
7.0.3 为建立混凝土强度关系式而进行专门试验时,应采用与工程相同的原材料制作试件。试样拌合物的坍落度或工作度应与工程所用的相近。
7.0.4 每一混凝土试样应至少成型两组试件,组成一个对组。其中一组应按本规程规定进行加速养护,测得加速养护强度;另一组应进行标准养护并测得28d抗压强度。
7.0.5 建立强度关系式时,混凝土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0对组。混凝土试样拌合物的水灰(胶)比不应少于三种。每种水灰(胶)比拌合物成型的试件对组数宜相同,其最大和最小水灰(胶)比之差不宜小于0.2,且使常用的水灰(胶)比应位于所选水灰(胶)比范围的中间区段。 7.0.6 按回归方法建立强度关系式时,其相关系数不应小于0.90。关系式的剩余标准差不应大于标准养护28d强度平均值的10%。
注:强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可按附录A的方法计算。
7.0.7当应用专门建立的强度关系式推定实际工程用的混凝土强度时,应与建立强度关系式时的条件基本相同;其混凝土试件的加速养护强度应在事前建立强度关系式时的最大﹑最小加速养护强度值范围内,不宜外延。
7.0.8混凝土强度关系式在应用过程中,可利用应用过程中累积的数据加原有试验数据修正原混凝土强度关系式,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仍应满足7.0.6的要求。
8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8.1基本规定
8.1.1 现场取样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取样后立即移至室温20±5℃的室内成型试件。 8.1.2 对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误差,应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检验其是否符合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推定强度的误差符合上述要求的,可采用8.3、8.4节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控制和早期推定。
8.2 混凝土配合比的早期确定
8.2.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进行。
8.2.2 在确定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配合比后,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应至少成型二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根据早期推定强度,定出可供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施工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但应以另一组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其它国家标准规定的龄期强度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8.3 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控制
8.3.1 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强度控制目标值(cu和),应根据正常生产中测得的混凝土强度资料,按月(或季)求得。强度的控制目标值不应低于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8.3.2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的控制目标值与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平均值的控制目标值相等。
ˆ按下式计算: 8.3.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控制目标值ˆ22 (8.3.3) ˆ—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控制目标值; 式中: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控制目标值;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误差的标准差。
8.3.4 混凝土强度控制图宜采用计量型的单值—移动极差管理图(X-R),由单值(X)和移动极
差(R)二个管理图组成,见图8.3.4-1、图8.3.4-2。
X值AaBbUCL UCL′
单CcCBaAcbX LCL′ LCL 图8.3.4-1 单值(X)管样本序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移动极差UCL UCL′ R R′ 样本序图8.3.4-2 移动极差(R)管8.3.5 标准养护28d强度的单值(X)管理图的控制中心线坐标为强度控制目标值cu。上下控制线分别位于中心线之上与之下的3距离处。将控制图等分为6个区,每个区宽1。6个区的符号分别为A、B、C、C、B、A,两个A区、B区及C区都关于中心线对称。在图8.3.4-1中以实线划分该6区。
8.3.6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单值(X)管理图的控制中心线坐标为强度控制目标值cu。上
ˆ距离处。将控制图等分为6个区,每个区宽1ˆ。下控制线分别位于中心线之上与之下的36个区的符号分别为a、b、c、c、b、a,两个a区、b区及c区都关于中心线对称。在图8.3.4-1中以虚线划分该6区。
8.3.7 将单组试件的早期强度的推定值和移动极差,直接在两个图上绘点,并将相邻点用虚线连接,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控制。将单组试件的28d强度和移动极差也在两个图上绘点,并将相邻点用实线连接,用于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的控制。
8.3.8 早期强度推定值的点子或28d强度的点子各自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生产过程出现可查明原因的变差(见图8.3.8):
1.1个点落在A(a)区以外; 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
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b)区以外; 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c)区以外; 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c)区内; 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c)区内。
8.3.9 未出现可查明原因的变差时可继续生产;当出现可查明原因的变差时,必须加以诊断和纠正,使之不再发生。
8.3.10控制图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实际强度水平对中心线和控制界线进行修正。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X UCAL B CCcu B A UCAL B
C
Ccu B A
X
检验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X 检验1:1个点落在A区以外
UCAL B CCcu B A
X UCAL B CCcu X B A
检验4: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
检验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UCA L B
C Ccu B A
X X UCAL B CCcu B X A
X X
检验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检验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同一侧的C区以外
UCAL B
UCAL BX
X CCcu B A检验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CCcu B A检验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
图8.3.8 可查明原因的检
8.4 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8.4.1 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宜与质量控制图同时使用,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的依据。混凝土工程的验收评定仍以标准养护28d强度为依据。
8.4.2 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采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中的非统计方法和统计方法中的方差未知的方法进行推定。
附录A 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方法
A.1 线性回归法
A.1.1 按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
feacu=a +bfcu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A.1.1)
(其中:b=
LxyL
xxa =mfcu-bmfa
cunm1fcu=
nfcu,i
i1nm1fa=cunfacu.i
i1nnLan2
2
xx=(fcu,i -m,i) - 1i1fa)=
(cufacui1n(i1nLaxy=(fcu,i -mfa)(fcu,i-mfcu)
i1cu=
nnfacu,i.f1ncu,i-facu,i) (
fcu,i)
i1n(i1i1式中:fecu—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推定值(MPa);
facu —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测定值(MPa);
facu,i —第i组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测定值(MPa); fcu,i —第i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测定值(MPa);mfcu —n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mfcua —n组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 — 试件组数; a,b —系数。
A.1.2 关系式的相关系数(r): r=
LxyLxxL yynn其中:L2
2
yy=
(fcu,i-mfcu)=
i1f21ncu,i-i1n(fcu,i)i1A.1.3 剩余标准差(S*):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fa2 cu,i)(A.1.2)
S=
*LyybLxyn2 或
(1r2)Lyyn2 (A.1.3)
A.2幂函数回归法
A.2.1 按幂函数回归方法建立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
ea fcu=a(fcu) (A.2.1)
b
e式中:fcu—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推定值(MPa);
a fcu —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测定值(MPa);
a,b —系数。 A.2.2 式A.2.1两边取对数:
ea㏑fcu=㏑a +b㏑fcu (A.2.2)
eaA.2.3 令u=㏑fcu,v=㏑fcu,c=㏑a,则幂函数回归变换成线性回归:
u=c+bv (A.2.3)
A.2.4 按A.1的方法进行计算。
A.3 指数回归法
A.3.1 按指数回归方法建立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
e fcu=aeabfcu (A.3.1)
e式中:fcu—标准养护28d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推定值(MPa);
a fcu —加速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测定值(MPa);
a,b —系数。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A.3.2 式A.3.1两边取对数:
ea㏑fcu=㏑a +bfcu (A.3.2)
eA.3.3 令u=㏑fcu, c=㏑a,则指数回归变换成线性回归:
a u=c+bfcu (A.3.3)
A.3.4 按A.1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不同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2 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程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5—××××
条 文 说 明
2006 北京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目 次
1 总则 ………………………………………………………………………………………… 1 3 混凝土加速养护法 ………………………………………………………………………… 2 3.1 基本规定 ………………………………………………………………………………… 2 3.2 加速养护设备 …………………………………………………………………………… 2 3.3 加速养护制度 …………………………………………………………………………… 2 4 砂浆促凝压蒸法 ……………………………………………………………………………… 3 4.1 压蒸设备 ………………………………………………………………………………… 3 4.2专用促凝剂 ……………………………………………………………………………… 3 4.3促凝压蒸试验方法 …………………………………………………………………… 3 5 早龄期法…………………………………………………………………………………………5 6 扭矩快测法………………………………………………………………………………………6 6.1基本规定 ………………………………………………………………………………… 6 6.2试验方法 ………………………………………………………………………………… 7 6.3强度关系式的建立 ……………………………………………………………………… 8 7 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与强度的推定 ………………………………………………… 9 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 11 8.1基本规定 ………………………………………………………………………………… 11 8.2混凝土配合比的早期确定 ……………………………………………………………… 11 8.4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 ………………………………………………………………… 12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1 总则
1.0.1 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的试验方法,由于试验周期长,既不能及时预报施工中的质量状况,又不能据此及时设计和调整配合比,不利于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和充分利用水泥活性。因此,需研究制定早期测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方法。
1.0.2 考虑到在目前条件下,还无法以某种早期测定的强度(或参数)直接取代标准养护28d强度,因此通过建立标准养护28d强度与早期强度二者的关系式,用早期测得的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对粉煤灰混凝土或大体积混凝土,也可推定其60d强度。推定的混凝土强度仅适用于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而不用于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国外一些国家的同类标准也多未用于合格评定。
1.0.3 本规程规定的六种方法中,沸水法、80℃热水法和55℃温水法为原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本次修订进行了验证性试验,证明其方法仍然适用于现代混凝土;而砂浆促凝压蒸法、早龄期法和扭矩快测法为本次修订新增加的试验方法。
1.原标准规定的三种混凝土加速养护试验方法,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和应用,证明其方法切实可行且易于操作。但该标准实施至今已二十余年,而混凝土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混凝土正朝着高强高性能方向发展,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也由原来的塑性混凝土向着泵送、大流动性方向发展。因此,本次修订对这三种试验方法进行了上百组的验证性试验,试验表明这三种试验方法仍然适用于双掺混凝土及高强混凝土。
该三种试验方法所用试件与常规方法相同,不改变混凝土的组成,能较全面地反映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加速养护设备简单,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三种试验方法各有其特点:沸水法,水温容易控制,在无专用加速养护箱的单位,可自制简易沸水箱进行加速养护,因此易于实施,但要求试件在室内静置24h期间室温须能保持20±5℃,或具有标准养护室;80℃热水法的优点是当日即可得出试验结果,是三种方法中所需时间最短的方法;55℃温水法,由于养护温度不高,故操作安全,但要求加速养护设备须能正常连续工作约一昼夜。
上述三种方法适用于掺用木质素磺酸盐、FDN、UNF等外加剂的混凝土。当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时,需要较长时间的前置时间或较低的加速养护温度,宜采用沸水法或温水法。当掺用其它类型外加剂时,需经试验确定。
轻骨料混凝土也可参照本规程建立混凝土强度关系式。
2. 上述三种方法最快也需要7h,另外二种方法均于次日得出试验结果,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为及时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本规程增加了砂浆促凝压蒸法和扭矩快测法。
砂浆促凝压蒸法的优点是一个多小时就可得出试验结果,从而快速推定混凝土强度,及时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同混凝土的加速养护方法。
扭矩快测法是参考国外的技术,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的一种快速推定混凝土性能的方法。它是采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直接推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水灰(胶)比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等,应预测混凝土28d强度。该方法简便、快捷,数据处理实现计算机智能化,且仪器携带方便、易于操作。
3.早龄期法是通过建立早期(3d或7d)标准养护强度与标养28d强度的关系式,依据早期强度推定28d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得到应用。
3 混凝土加速养护法 3.1 基本规定
3.1.1~3.1.4三种加速养护试验方法均以试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介质中经较短时间的加速养护,因此,水温不均匀和试件放入养护箱内造成水温降低的延续时间较长,均将影响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发展条件的同一性。鉴于水温对混凝土加速养护强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水温进行了较严格的规定。
3.2 加速养护设备
3.2.1 由于养护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对热源位置、水位高度、试件放置位置和间隔等都作了规定。
3.2.2 80℃热水法和55℃温水法是于试件成型后,经短暂静置,即置于热水或温水中养护。为防止未结硬的混凝土表面受养护热水的扰动,漏失砂浆水分,影响试验结果,故规定所用试模应具有密封装置。
3.3 加速养护制度
3.3.1~3.3.3 三种加速养护试验方法的加速养护制度的确定,主要是考虑既求得较高的早期强度,又使试验作业时间较短,并适应一般的工作时间。
加速养护制度中的前置时间、加速养护时间和后置时间,经二十余年的应用是合适的,本次修订未作改动。
前置时间 试验表明,在相同养护周期内,前置时间的长短对混凝土的加速养护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前置时间延长,加速养护强度略有增加。对热水法和温水法,试验结果表明:前置时间从1h增长到3h,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准养护28d强度的比值增长并不明显。鉴于加速养护试验方法的试验周期宜尽量缩短,并为满足搅拌、取样、成型的必要操作时间的要求,所以统一规定为1h。
加速养护时间 加速养护温度确定后,加速养护时间的长短往往决定着加速养护强度的高低。一般来说,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准养护28d强度的比值越大,由加速养护强度推定的标准养护28d强度的误差越小。试验结果表明:沸水法和热水法的加速养护时间在4h以内,加速养护强度以直线关系增长;加速养护时间延至5h,加速养护强度发展速率减缓;加速养护时间超过6h,加速养护强度基本不再明显增长。考虑到试验周期宜与一般工作时间相适应,80℃热水法的加速养护时间定为5h;沸水法定为4h;55℃温水法定为23h。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后置时间 试件从加速养护箱中取出,试件温度较高,而温度对试件的抗压强度结果有较大影响,且脱模和冷却也需一定时间,为提高试验结果的精度和复演性,所以统一规定一定的后置时间。试验表明:后置时间在1h以内,后置时间的变化对加速养护强度的影响较明显;当后置时间超过1h,后置时间延长时,对加速养护强度的影响不甚明显,所以统一规定为1h。 3.3.4 预先通过试验建立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养28d强度的关系式。
4
砂浆促凝压蒸法
4.1 压蒸设备
4.1.1 为了方便,专用压蒸仪采用市场上均能购到的φ240mm压力锅,通过改装,增加压力表即可。因压蒸锅的稳定压力取决于限压阀的重量,φ240mm压蒸锅的稳定压力基本上在90±10 kPa左右,稳定时的温度在120℃左右。采用量程0~160 kPa的压力表,比较适合测量90±10 kPa的压力。
4.1.2 热源可采用2.0kW的电炉,可保证压蒸锅的压力在15min左右达到90±10 kPa。在夏季或冬季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大热源的功率。
4.1.3 采用40mm×40mm×50mm的三联专用钢模,一方面是为了使试模能放到专用压蒸仪内,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和水泥抗压夹具配套使用。钢盖板的尺寸以能盖住专用试模中的砂浆为宜。 4.1.4 筛孔直径采用5mm,以保证筛得的砂浆中不含粗集料。
4.2 专用促凝剂
4.2.1促凝剂是砂浆促凝压蒸法的关键材料。若促凝剂掺量过少,砂浆压蒸后的强度较低,离散性大;若促凝剂掺量过多,易造成砂浆凝结过快,甚至无法成型。因此,合理选择促凝剂的掺量是非常关键的。参照《公路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1994),选用CS和CAS二 种促凝剂。
4.2.2 在CS和CAS促凝剂的选择上,对于大流动性或掺用矿物掺合料及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宜选用CAS促凝剂;对于低流动性或低水胶比的高强混凝土,宜选用CS促凝剂。 4.2.3 对于流动性混凝土,因坍落度较大,混凝土凝结时间较慢,可适当增加促凝剂的掺量,通过试验比较,促凝剂的合理掺量为6g(即样本质量的1%);而对于塑性混凝土,因坍落度较小,混凝土凝结时间较快,宜减少促凝剂的掺量,通过试验比较,促凝剂的合理掺量为4g(即样本质量的0.67%)。
对水胶比小于0.4的混凝土,因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相对含量增大,与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相比,对于相同用量的促凝剂,其凝结硬化速度就显得过快,因此对水胶比小于0.4的混凝土,宜减少促凝剂的掺量,以满足成型的要求。在本次规程修编试验中,促凝剂掺量减少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到2g(即样本质量的0.33%)时,才能满足混凝土成型的要求。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不尽相同,不宜规定统一的掺量,因此规定具体掺量由试验确定。
4.3 促凝压蒸试验方法
4.3.2 压蒸锅内加水至离蒸屉约20mm高度,目的是防止沸水飞溅到试模上。如果压蒸锅漏气就不能保证90±10 kPa稳定压力的要求,所以试验前一定要检查压蒸锅是否漏气。 4.3.3 试验表明,留取3kg左右的混凝土试样,可以成型一组砂浆试模。
4.3.4 筛至粗集料表面不沾砂浆,并基本不见砂浆落入料盘为止,此时水泥砂浆基本上和粗集料分离。注意,试验中一定要将砂浆筛干净。
4.3.5 筛分完毕,一定要将料盘中的砂浆快速拌匀。称取600g砂浆正好能装满40mm×40mm×50mm三联试模。事先称好规定量的促凝剂及快速搅拌30s,目的是为了力求快速成型。通过试验,快速搅拌30s基本上能使促凝剂和砂浆混合均匀。
4.3.6 塑性混凝土因其流动性小,振动成型时间相对长些。表4.3.6给出的振动成型时间只是个参考值,具体时间可由各单位根据试验确定。
4.3.7 为了统一压蒸时间,应预先将压蒸锅内的水烧沸。压蒸时间从加盖、压阀后起计,而不是从蒸汽达到稳定压力90±10 kPa时起计。
4.3.8为了使砂浆在相同的压力和温度下,保持相同的强度增长时间,记录升压时间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规程规定各次试验的升压时间均应保持在15±1min。试验表明采用2.0kW的热源能满足上述要求。如果试验受季节气温影响,可通过增减热源的功率来保证压蒸过程的升压时间。压蒸时间一般为1h,由于水泥品种不同(如普通型、早强型),有的掺、有的不掺矿物掺合料,掺量又各不相同,外加剂又有缓凝型和早强型等情况存在,所以压蒸时间不一定局限在1h,具体适宜的压蒸时间可通过试验确定。
4.3.9 压蒸养护到规定时间后,一定要确认锅内无汽压后再开盖取出试模,以免发生意外。取试模时带上厚手套以防止烫伤手。取出试模后为了减少因时间带来的误差,一般在3min内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3.10 预先通过试验建立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养28d强度的关系式。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5 早龄期法
5.0.1 以3d、7d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早期推定方法,已在不少单位中应用,这次一并列入本规程。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推定也是有误差的,因此有必要对试验条件、推定公式的建立与应用等加以规范。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 扭矩快测法 6.1 基本规定
6.1.1 扭矩快测法所采用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实现功能及技术指标如下:
1. 工作原理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是利用混凝土的流变特性原理,直接采用旋转扭矩传感器测量混凝土的流变阻力矩,通过流变阻力矩与混凝土技术指标的相关关系计算出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仪器采用单片机技术,自动计算和校正测量数据,并可以实现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预测。这种测量方式的优点是:采用已知参数预置方式检测,可以不依赖实验室而直接显示检测结果,方便现场使用。它能反映出流态混凝土的整体特性,特别是对大流动性混凝土反应敏感。
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扭矩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图6.1.1 工作原理方框图
首先通过预置电路将混凝土的相关参数预置进测试仪,作为微处理机的计算参考值。扭矩传感器将混凝土反剪切阻力矩直接测得,变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微处理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同时微处理机还输出一控制信号以校正传感器的误差,保证测试精度,并将结果送给显示电路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接口电路把测量信号送给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或打印输出。
2.实现功能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可直接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水灰(胶)比、28d强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并可完成平均值计算和检测数据的任意检索,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混凝土生产的实时控制或打印输出。
3.技术指标
坍落度的测量值与标准试验方法相比误差值不应大于±10%; 水灰(胶)比的测量值与实际水胶比相比误差值不应大于±10%; 拟推定的混凝土强度与标准养护28d强度相比误差不应大于±10%。
6.1.3 为保证被测混凝土具有代表性,混凝土试样用料桶的直径≥300mm,高度≥200mm。
预置参数 接口电路 前置信号处理 A/D变换 微处理机
控制电路 显示电路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2 试验方法
6.2.1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配合比输入水泥品种,外加剂掺量,集料品种、粒径等参数,主要是考虑混凝土早期强度产生于水泥及活性掺和料的水化,中后期强度产生于微细粉料的填充效应,为强度推定提供准确的计算依据。
6.2.2 在试验室或现场取样不少于料桶体积3/4的混凝土拌合物主要是考虑装得太满可能引起溢料,太少又有可能使传感器触底,影响测量准确性。
6.2.3 探头是否垂直插入混凝土中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规定探头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插入的深度大约为100mm。
6.2.4 按顺时针方向选择测试点,测点应不少于3个。为了确定测量的均匀分布性,可以多测几次。测点距桶边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主要是防止传感器与桶壁接触,影响测量的代表性。测点不应重合,主要是因为经过测试的部位,石子被拨开,如测点重合必将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6.2.5 测试完成后推定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其计算过程由仪器自动完成。
6.3 强度关系式的建立
6.3.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仪的软件部分已建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与强度之间的计算公式,仪器出厂时生产厂家根据用户所在地区的混凝土原材料技术参数,确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技术曲线,使仪器能满足不同地区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及强度推定。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7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的建立与强度的推定
7.0.2 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准养护28d强度的关系,具有统计的不确定性质。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计算,表明加速养护强度与标准养护28d强度间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且线性回归
eaeab方程便于实际应用,故推荐以线性回归方程fcu=a+bfcu和幂函数方程fcu=a(fcu) 作为混
凝土强度关系式。
由于幂函数方程比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高一些,故本次修订增加了幂函数方程。通过对变量的适当变换,把非线性的相关关系转换成线性的相关关系,然后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选用回归相关密切的关系式作为混凝土强度关系式。
7.0.3 因水泥品种、粗细集料质量、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以及外加剂的品质,均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因此应采用与工程相同的原材料建立强度关系式。
aa7.0.4~7.0.5 回归方程中fcu的变化范围对回归方程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所以对fcu的变化
范围应有适当规定。考虑到常用强度等级混凝土水灰比的变化幅度,规定了在建立回归方程时,混凝土试样最大、最小水灰比之差不宜小于0.2。
为便于对各次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线性显著性进行比较,对观测值的数量(即成对试验数据组数)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虽然观测值的数量越多,推定值越准确,但考虑到试验工作量不能太大,同时,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的有关规定,规定建立回归方程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0对组。
7.0.6 衡量回归方程相关显著性的参数是相关系数,用加速养护强度推定标准养护28d强度的精确度一般用剩余标准差来表示,所以规定要求计算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据此确定本次试验所建立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是否可用。
原标准规定强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85,实践表明,该规定偏低。为提高关系式的推定精度,本次修订将其提高到0.90。
表示回归方程误差的参数,可以有几种方法,本规程参考了国外有关标准的规定,结合国内的试验资料,提出用剩余标准差来衡量回归方程的误差,并规定不应大于10%。
7.0.7 在实际应用时,推定强度略超出原建立强度关系式时的最大、最小标养强度值的情况会发生。如果规定不应超出,就会使该次试验结果无效。另外,在原建立强度关系式时的最大、最小标养强度值在超出一定范围内仍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条文改为“不宜”外延。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7.0.8 回归方程与用于试验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的品种和质量状况有直接关系,水泥强度质量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将带来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系数的变化,他对推定误差有较大影响。为了保证强度关系式的可靠性,可用生产累积的数据校核强度关系式。若无异常情况,可用累积的数据加原有试验数据修订原强度关系式。
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应用 8.1 基本规定
8.1.1 在实际应用中,试验条件变化较大的是原材料的初始温度,特别是冬夏两季,在露天堆放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初始温度相差很大,与建立强度公式时存放在室内的原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对推定结果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有试验资料表明这种影响甚至会产生较大误差。本条规定就是尽量避免原材料的初始温度对推定结果的影响。
8.1.2 标准养护强度与推定强度之差为推定强度的误差ε,ε应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其检验应依据《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性检验》(GB/T4882-2001)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方法》(GB4889-85)进行。
8.3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控制
8.3.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式为:
eafcu=a+bfcu ①
e式中:fcu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MPa);
a fcu —加速养护混凝土强度的测定值(MPa);
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与早期推定的混凝土强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e fcu.i=fcu+ ②
式中:fcu,i— 第i组标准养护28d混凝土强度值(MPa);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误差(MPa)。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经8.1.2条检验误差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以某一段时间(如月、季)为统计期的标准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即fcu.i~N(, 2)。同批混凝土因养护条件
aa和龄期不同的加速养护的混凝土强度fcu,假定也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可以表示为fcu~
eaN(a,a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fcu和fcu是线性关系,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经线性变
2eˆ,ˆ2)。 换后仍服从正态分布, 即fcu~N (eaˆ 根据数学期望的性质,公式①有:E(fcu)=A+BE(fcu)=aˆ 公式②有:E(fcu.i)=A+BE(fcu)+E() 即:=aˆ2=B2a;公式②有:根据数学方差的性质,公式①有:D(fcu.i)=D(A+Bfcu)即2aD(fcu.i)=D(A+Bfcu+) 即:
ˆ22 ˆ2+2 或 2=ˆ2,其值既受影响,又受的影响。所以当早期推 由于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方差 定混凝土强度值出现异常时,应从两个方面去查找原因。可以先从查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偏差入手,然后再查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使生产恢复到稳定状态。
8.4 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
8.4.2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采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中的非统计方法和统计方法中的方差未知的方法进行推定(以下简称“早期推定”)。可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推导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验证其与标准养护28d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以下简称“标评”)之间的差异,详见附图一、二。早期推定的错判概率和漏判概率α、β均小于标评;早期推定的漏判概率β在多数情况下比错判概率α大。而标评的漏判概率β在多数情况下比错判概率α小。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附图一:C30混凝土早期推定强度评定(非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二)抽样数量与错、漏判概率关系图概率(%)0.400.350.300.250.200.150.100.050.0005C30 标准差3.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3.5 漏判概率101520C30 标准差5.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5.5 漏判概率2530抽样数量C30 标准差4.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4.5 漏判概率试件组数为1至9组时、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试件组数为10至30组时、采用统计方法二评定
概率(%)0.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附图二:C30混凝土标养廿八天强度评定(非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二)抽样数量与错、漏判概率关系图试件组数为1至9组时、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试件组数为10至30组时、采用统计方法二评定051015C30 标准差4.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4.5 漏判概率202530抽样数量C30 标准差3.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3.5 漏判概率C30 标准差5.5 错判概率C30 标准差5.5 漏判概率
实际积累数据的检验评定比较:
选用某地实际积累的温水法对组数据,采用分批的办法分别按早期推定和标评的方法检验。以下分别叙述分批方法的检验效果。
从1982年至2002年6月不同单位的2096对组的数据中选出相同强度等级、对组数大于100对组的数据,其中C20混凝土449对组、C25混凝土266对组、C28混凝土731对组、C30混凝土342对组。每个强度等级的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依次分别按每批1组或每批2组或每批3组……或每批30组,组成早期推定和标评验收批分别评定。
如C20混凝土449对组,其早期推定强度和标养28d强度可分别分成1组为一批共449批、2组为一批共224批、3组为一批共149批、……30组为一批共14批。然后分别进行早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期推定与标评,并比较两种评定效果的差异。早期推定在采用统计方法二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ˆ+。 由下式计算: = 222 此时会出现4种情况:①早期推定合格、标评也合格;②早期推定不合格、标评也不合格;③早期推定不合格、而标评合格;④早期推定合格、而标评不合格。前两种情况属于两种评定的结果是一致的,后两种情况属于两种评定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情况④则是早期推定的错判。 现将C20、C25、C28、C30共1788对组检验结果按批的组数分成四类:1组到9组为一类、10组到14组为一类、15组到24组为一类、25组到30组为一类分别统计,其结果列于附表1。
附表1
两种评定检验结果的情况 ① ② ③ ④ 小计 1~9组 检验占本类小批数 计的百分率(%) 3664 73 530 10 450 9 401 8 5045 10~14组 检验占本类小批数 计的百分率(%) 555 74 60 8 51 7 82 11 748 15~24组 检验占本类小批数 计的百分率(%) 694 75 79 9 37 4 109 12 919 25~30组 检验占本类小批数 计的百分率(%) 285 74 35 9 15 4 49 13 381 检验结果分析:早期推定结果与标评结果基本一致。从附表1中可以看出:每类中的四种情况的批数占本类的百分率基本相同,其百分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4%、9%、6%、11%。也就是说早期推定和标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①与情况②约占83%,不一致的约占17%。可以说两种评定方法的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
早期推定与标评的差异:情况②与情况③均为早期推定不合格,此时标评也判为不合格的约占这两种情况的60%,标评判为合格的约占40%。也就是说当早期推定判为不合格时,标评有60%的可能是不合格,有40%的可能在标评时是合格的。因此可以说出现情况③是一种有益的警告。情况①与情况④均为早期推定合格,此时标评也合格的情况①约占这两种情况的87%,标评不合格的情况④约占13%。因此在早期推定合格时对验收函数略大于验收界线的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早期推定的错判。
差异的原因: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误差是影响早期推定与标评结果一致的主要因素。误差产生的原因:一是试验条件的波动;二是混凝土养护条件不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同。前者的波动是难免的,但是可以控制的尽量小;后者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同样采用标准养护3d、7d的混凝土强度和28d强度之间可以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也存在误差。因此控制试验误差,控制混凝土质量在较好的水平是减少早期推定与标准养护28d评定差异的关键。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