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5:1到45 + 1
作者:苏丹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8期
师生关系,不管哪个年代,总走不出几个类型:很友好,很不友好,一般。事实上,我们都做过学生,深知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是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较大影响的。比如说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任科目就会学得很好:相反,这个科目就会很差,即便换了老师教授这门科目,这个学生对于这个科目的学习还是会有心理上的抗拒。而拥有高尚品德修养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却总是融洽的,他们的一言一行是足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成长的。这样的师德就像滴滴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学业的长进和优秀品德的形成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师生关系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的呢?要怎样去实现呢?
先来阐述一下这样两个概念。一个是45 :1,一个是45+ 1。这两个公式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是45人,所以得出了这么两个公式。45 :1就是指学生与老师站在了完全对立的场面(当然不一定指全部学生),由于某些事件的误会导致了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抗拒的心理,学生不愿意服从老师的命令。45+ 1,就是指学生完全和老师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共同努力完成所有的目标。 45 :1
在我初当班主任的很多时候,事情发生了就比较急躁,会马上想解决,可是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冷静的处理方式,因此,会在某些时候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抗拒的心态。例如,班级一天之内被扣了2分了,听到这个通报后,我当然会非常生气,冲进教室里把全班同学狠狠的责骂了一顿,很多同学被骂得莫名其妙,觉得明明不关他们的事情干嘛要怪他们,可又不敢反抗,但在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抗拒的心态。事后我想想也觉得有点太过分了,不能责骂全班的学生,毕竟犯错的只是个别,大部分学生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又觉得已经骂过了就算了,没有向同学们正式的道歉,这个时候,隔膜就会在我和学生之间不知不觉的产生了。这个时候,也就是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推到了45:1的状态。
但是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扣分之后就不应该生气,也不应该教育学生了吗?当然不是。学生犯错了,当然要采取教育手段,可是怎样做?做什么?这才是很关键的。在我初当班主任的这几年中,偶尔会犯类似这样的错误,这时就在无形中把学生推到了老师的对立面。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孩叫王必为,我对他比较头痛,他总是不愿遵守学校班级的纪律,在课室里,爱讲话,爱做自己的事情,插嘴、搞恶作剧、欺负女生,老师多次教育就是不听。也可能因为教育太多次,他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老师批评要不就是采取不管不应,要不就是跟老师顶嘴。这个时候师生之间的完全变成了对立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样才能挽回他的心,使他跟老师配合,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一旦跟老师的关系到达僵持的地步,就比较难挽回了。
正是因为师生之间的种种不和谐,造成了整个班级的不团结,力不往一起使。什么眼保健操评比、卫生监督、违规行为等等,大家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结果都是失败而归。 45 + 1
45+1,说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要让全班学生与你同心共同进退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脑力体力的活儿。甚至很多时候都会吃力不讨好。因此,怎样做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呢? 首先要找原因。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
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自己的子女来看待,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但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爱之深责之切”的良苦用心,从而形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让你的爱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权贵之家亦或是平民百姓,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教师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现在的我任教一年级,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深深地感染了,所以我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这样,在\"严师\"面前孩子怎么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自然能够理解老师的苦心。 当然,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要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下级,当作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
因而,要使班级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融洽,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以德服人。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他们让我快乐、充实地生活着、工作着。
所以,要达到45+1的境界,就先得让45个人团结起来,而这个团结的过程正是我们教师自身素养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的过程,与此同时自然而然把那些顽劣分子一一突破,最后再达到统一。教师要用爱心、关心、细心关注每一位孩子,为学生过生日、照集体照、为班级做班级日历等等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并且争取在各种活动和评比中获得好成绩,这样不断使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我想,如果45颗心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那么班级也会共同前进,他们对于我这个班主任也会有了依赖和信任,那时的我才算真正融入到这个45里了。
从45:1到45 + 1会经历一个很漫长很耗费精力的过程,也是一位拥有高尚师德的老师成长的过程。45:1 会让一个班级垮掉,45+ 1则会让班级越来越好。老师与学生并不应该是相对的词语,而应该是一个融洽而相合的词语。只有老师和学生站在了一个方向努力向前,才会有更快更大的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