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好土汽车网
2020年第1期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曾恩艳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教师需要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改革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在结合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观察技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完善,就能够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观察的行为习惯,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加强自身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观察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无论是进行图形现状的识别、数据规律之间的探索还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分析与探究能力都依赖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一种体现,通过良好的观察力培养,学生能够对数学文字、符号以及特殊的计算关系具有较为敏锐的感知,以此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加强观察方式的指导

观察力对自身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点,其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概念或是定义就能够让学生进行掌握。观察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方面体现,而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发展与完善。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性格特征与学习差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综合性的制定教学措施,并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在后续性教学手段实施下,学生也能够对自身的现有能力进行综合的发展,观察能力也会相应的进行提升。在实际的观察兴趣、观察过程再到观察结果的呈现都必须有学生内在情感的体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际现象与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行结合,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观察结果体现。若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够体现出想象力和良好的感知能力,最终的观察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想象空间创设与创新能力的体现来进行观察方式的指导和观察结果的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要求学生在观察完毕之后,相应的进行观察笔记的记录,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观察的新思路与新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在空闲时间中,学生能够利用观察日记来对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加强观察方式的体现。

2.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实际的引导效果

小学生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限制,使得其观察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自身的教育引导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观察法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分析事理为目的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要求在观察对象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三角形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很直观,学生也可能很了解,但很难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悟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对比法来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比如说: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启发学生正确地利用比较观察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清晰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差异,避免知识的混淆。另外,如果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结算公式时,教师可以有

效地利用知识迁移的作用,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每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接着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引导学生,给学生启迪,让他们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后为什么要除以2的缘故。通过细致的教学方式设计,就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其自身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能力提升的角度上,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与综合性发展。

3.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观察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在依赖于兴趣引导下来完成的,从本质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来看,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观性体现,并在建立持久的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产生一定的感知。为此,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就是一项十分重要培养方式。首先来说,由于小学生自身性格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学习状况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往往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产生各种分心、溜号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学习美感能力的提升,来对学生进行吸引。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而言,数量关系以及特定空间位置和图形等形成的美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对此方面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特定形式美感的体现下,来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从而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观察乐趣的体现。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桂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47.

[2]佚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2).

[3]张瑜.浅谈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8):254.

[4]邓申碧.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2):101-101.

[5]文惠林.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策略[J].成功(教育版),2009,(3):95.

[6]代鹏.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持续观察的能力———以《动物的卵》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2019,(34):83-84.

[7]陈伟忠.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观察蚂蚁》一课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126-128.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