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研究在汉中 文l本刊记者呼东方 近几年,汉中官方及专家学者认为, ‘‘汉文化’’研究应放在“汉代文化”这个重点上,结合汉 中在-c三汉,,时期的人文资源,进行多方位性研究。汉中在汉文化研究方面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 果,为汉中打造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市汉台区文庙巷的汉中市种子质量检验站院 人。最近几年协会的力量在不断发展状大。” 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汉中市汉文化 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6g,《天汉》杂 从内.一座裸露着红砖头墙壁旧楼的二楼尽头,是 三间挂着汉研协会《天汉》编辑部、天汉书画院与天汉讲 台的办公室,这里是汉中市汉文化研究协会。 创办这个协会的是汉台中学的退休老师姚璞。姚老师 说,2004年,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中 t5欲在全省各地市 志被《陕西日报》推为科普读物。 据统计,《天汉》杂志已经出版发行了4(1多期,其主 要代表作品都是与汉文化研究有关的论文与诗文。很多会 建立基地,他受聘开始了汉中市的汉文化研究工作。 2006年,姚老师创办了内部刊物《天汉》杂志。“我 们以这个杂志为载体.开始了以汉中两汉三国时期历史文 化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活动。”姚老师介绍说: “此后的十 员还出版了个人研究著作.其中代表作品有孙启祥的《汉 中历史文化论集》《蜀道与三国》、刘长源的《汉中古史 考论》、李建国的《汉字文化探源》等等。 如今,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下设龙岗文化研究部、褒 姒文化研究部、汉台文化研究部、张良文化研究部、张骞 文化研究部、三国文化研究部。 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开展的各种活动与研究成果,在 多年间,汉中市研究汉文化的一大批专家和爱好者聚集到 我们的协会中来,比如: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 院院长梁中效教授现任协会副会长,还有学者孙启祥等 研究方向 一一一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把为张 断 撒舯 越鞴j 嫩薹 舭钏 捌 唯味 戕黼 ㈣龇. 婶 代 化 :日腑托祥 、;鹏 骼 删 .一 坪哼 捌梁中效、姚璞都是汉中当地有名B9 5 ̄.文化研究专家 2O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汉中市汉文化协会“陕西省社会科 学普及基地”。 j文物I 作者就∞ ;,1015L寝阳的降 ,j 1商i辽坪疋 b 、,: 她定讲究会,并1 一 , (r )5)-波联 处,7 .f 讲究 的 干¨ f L朗全 鸽r 0 研污会的,矗 I.怍, 起 ,汉 }也f 文 :会负责汉・ 的 … f,市博物馆 责 1 983年】(1q.FLI…战挪武 刊博物 、洲此襄樊市迂化 I:l J、I扶雨汉[}】 [ 爻化J¨j联 战 j 葛, 究会.并征成都举 ‘了帝一 办诸葛 会 1 984年1I)j_j. 扁 会. 编琏坼 会 1 L 汉 地【墨义化局 勉 j’《渚葛亮 『究之 》 渚葛 J了 册资料 ,1 中第二 文棚 他资料38稿 } 一『】埔印,收录 1 99n年代,《汉 州j范学院学根》曾 立《三嘲研 究》 ,编辑“兰 】丈化与汉中” 允’ 辑.发表丁 地以睹葛兜研 巾;} 的 批学术沦文 2(){)0年以后,“全 题的一 如跟不卜玎j 固文化研究空前活跃的情M下, 坍.三 旧文化研究呈现 巡之势,2( ̄02 9川,汉r{,市 化 埘—卜办 第十j届全国睹葛亮学术研究会, 集,量到全围学界诟 求出版论文 此后, 翦兜Ⅲ究会汉中联络处 ,司 I 37 两 N[w wFs_1 ¨ 基本停 :了各项活动 2017年5月, “2017第二届中围汉中栈道文化峰会”在 汉中举行. 中囡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P L1川 部 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蜀道文化研究昕所长朱福全,阳发外 商剑20()6年起,汉中议文化研究协会在《天汉》杂志 上陆续发表一些关于三围历史文化的文章。2009年9月,勉 县人民政府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诸葛亮学术研究会,收到 国语犬学旅游学院院长、陕阳旅旃研究院院长潘秋玲,陕 两理1 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秦岭与蜀道文化研 论文77篇,会后编辑出版论文集《定军【』一1下论三国》。这 是汉中市举办的一次引入注目的全国性的三国文化研究活 动。 究r}j心主任、两汉 围文化研究所昕长梁r+1效,汉中文化 名市建设顾问、陕 理工大学汉水史化特聘研究贝、文化 2O07年,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参加了陕西省汉文化学 学者黄建中等参加丁此次论坛。各他名家的精彩 点和建 议,对进一步推动卉拽道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助力r 栈道 保护与传承起到了 擞作用。 术研讨会。此后,姚璞还和梁中效等人一起参加了长安文化 资源研讨会以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学术研讨会等。 201 2年3月,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启动了《天汉文化丛 书》的编撰T作。 多年来,泌中学术 以陕阳理] 火学对两汉三田文化 近朗.陕两理[火学还欲中请筹 “叶】囤秦萄 道坜 史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巾报圜际学术liJ ̄i,t会” 的研究最为活跃,以粱中效教授为代表的陕西理工大学的 学者们不『又积极参与全圈的汉文化研究工作,而且还成立 了两汉一罔文化研究所、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汉 家发祥地文化研究中心。 20 1 6年l 2月,陕两理工大学主办了陕西省首扁“丝 两汉文化研究 余秋雨在游汉中 感慨: “我址汉族。我讲汉 ,找 写汉 ,这是因为我 f曾经有一个体人的{ 朝一一 而l『义朝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 己老家.氖次来汉中 做回…次家。” 憾_r 因此,找有个建议。让全体中旧人把汉中 。 自 彩,邪我就 霄遗 绸之路青年学者沦坛”汉中分沦坛城同会场“张骞精神_及 秦蜀r 道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两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除卫民做了《张骞与丝绸之路》专题报 告.陕眄省文化遗产6开究院学者巨东做了《秦蜀古道在汉 中的延伸》专题报告,_卜海博物馆研究员、书画研究专家 汉中自 有“天汉”之美称,天 音.汉人之淌Ft1.也 自汉高{H创世以来. 乇朝以“ ” 名.继而汉人、仗 族、汉浯、汉文化之称旧得以确宅 1 994qz,汉[}】 … 评为“全国历史文化 城”j 中两汉文化底蕴厚重 《诗 》 监亦仃光”,天汉 天上的银河, 陶喻之做 《张骞泛槎》专题报告,陕两师范大学教投、 博 :, 导帅王晖做』 《张 凿宅四城之前中两文化爻流的 几个特』■》专题报 ,陕 理工大学义:旅学院院长梁巾效 : “维天 汉, j汉 人胥 ,银 r教授做j-《张铐文化和中华文明》专题报告。会后编辑印 制_r会i义沦迂集,收求沦文45篇。 水是天地辉映而存在的 早年萧何 H: “灭汉, 称 美。”谏言刘邦居汉l斗】韬光养晦,历 秣 5. 后逐晚巾 汉文化协会常年举行各种活动宣传推广汉文化 原,成就汉室帝业。自此, “天汉”之称载入典籍。名闻 遐迩。 两汉文化在汉中留下了浓重的印记,汉中历史博物馆 珍藏有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共计12000 余件,是汉中珍贵文物荟萃之地。其中的“石门十三品” 陈列褒斜道及摩崖石刻通碑,是我国书法史上小篆向隶书 过渡的重要实证;张良功成身退、张骞出使两域、蔡伦潜 心造纸、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体现出了尚 智文化;汉中还有最著名的栈道文化,《战国策・秦策》 记载: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古栈道 蜿蜒曲折如历史之脉络,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剥蚀,遗存极 少,汉中境内共有七条。 两汉文化是汉中汉文化研究的重点。孙启祥发表 《“汉文化”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目的是厘清“汉文 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而梁中效《张良与栈道文 化》一文说明,张良的栈道奇谋不仅是刘邦定天下的基 础,也奠定了中国栈道文化特色。 《天汉》杂志干U登了《张骞与丝绸之路新探》《张良 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出版的《天汉》杂志和丛书 三国鼎立的战略支点,是无可争辩的三国文化胜地。岳德 新《曹操汉中失利原因何在》一文分析了重用夏侯渊、兵 夫逃亡、拥汉派土族对抗、孙权进攻合肥等因素与曹操失 利汉中的关系。田孟礼《读(三国志)说汉中》一文梳理 了《三国志》中与汉中有关的人物事件。郭鹏《两汉三国 时期的汉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两汉三国时期汉中的 大事、人物、遗迹、文物、战事、文献等。 文化与留坝旅游》《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旅游与开发—— 以张良文化为例》《汉中两汉三国文化浅释》《张骞精 神》《萧何追韩信与“马道”》《张良与紫柏山历史文 诸葛亮与汉中的关系也是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点。 李恩来、赖甫跃《诸葛亮在汉中八年的主要活动》、郭清 华《诸葛亮屯军汉中对北伐的意义》、唐金裕《诸葛亮北 化》《蜀道一一大官驿道》《刘邦“暗度陈仓”之行军路 线》《开辟丝绸之路两巨人一一张骞和班固》《造纸之圣 蔡伦》《张良庙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汉文化漫谈》 《明修栈道兵出子午一一韩信的谋略与军功》等等与两汉 文化有关的研究论文与文章。 伐时筑汉、乐二城的军事意义》等文章,主要探讨了诸葛 亮屯军汉中对蜀汉军事、政治的影响;唐金裕《渚葛亮北 伐对汉中的水利整治》和侯素柏《浅谈诸葛亮在汉中的休 士劝农》两文,探讨了诸葛亮对汉中经济的贡献;郭清华 《诸葛亮为何要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傅兴林《诸葛亮 =1 葬汉中的心态透析》等文章。论述了诸葛亮归莽汉中壮志 未酬的悲壮情怀和权臣身后的忧患心态。 三国历史研究 据传民间有一种说法,一部名著《三国演义》,约有 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国内发现的与三国文化有 汉文化研究协会也参加到了汉中与三国文化研究中 来。《天汉》杂志先后刊登了与此研究有关的多篇文章与 论文,代表作有《三国时期的“空城计”考据》《汉中 关的名胜古迹有5O0多处,主要分布在陕两、河南、四川、 湖北等地,目前已开发的三国旅游景点大约有70多处。 安危系魏延》《近三十年汉中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借荆州”的是非曲折》《汉中境内两汉三国遗址选 在全国各地的三国景点中,汉中资源优势明显。这里 是历史上三国时期各方争夺的焦点和三国英才频繁光顾的 地方,境内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 场、古阳平关、马超墓祠、刘备立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 读书台、张鲁城遗迹、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三国时期的 历史遗迹,使汉中在全国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改革开放后,汉中涌现出不少研究汉中与三国文化历 史关系的专家学者与民间爱好者。1980年代,岳德新、范 介》《如何认识定军山之战》《从武侯遗命薄葬看诸葛亮 的廉政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古汉中文化及诸葛亮对其 贡献》《分析诸葛亮钟情汉中的缘由》等等。 历史地理研究 横亘于曹魏和蜀汉交接地带的秦岭,历史上一直是难 以逾越的军事屏障。三国时期,这里又处于中国历史上自 吉升的《定军山战役的重大作用》、白日煦《刘备为何夺 汉中》、薛凤飞的《刘、曹汉中之战》三篇文章,探讨了 夺取汉中对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梁中效等成为后起之秀。梁中效在《汉 中在三国鼎立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一文中认为,汉中是 然灾害频发期和东汉南北朝寒冷期,故自然因素对军事、 社会的影响尤为突出。 马强的研究成果《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 程》分析了自然灾害对东汉王朝造成的危机,认为中原、 巴蜀、荆扬三大自然地理与文化区域的分异和地形地貌、 新西部NEW WEST 2017 ̄E7.E.j I- ̄3:FIJ I 39 目独家调查l Exclusive Stu‘vey 姚璞研究宣传汉文化的事迹登上了当地报纸 气候、疾疫等环境 素对三围 史进徉有直接影响 孙启 佯的《蜀道与二二…》论述了蜀道和汉中在三旧鼎立进程中 的地 ,队为罔绕蓿蜀道的汉中战役催生了二三闺的实际形 成,通过蜀道腱 的魏灭蜀之徵实际宣告了 旧鼎立的结 束,量围爷雄促进了蜀道旧路的维护修复和新路的开辟利 F用.、郓荣章《诸葛亮兴兵攻魏昕走的褒斜饯道》《渚葛亮 述 》■文,论述九 葛亮北伐的进军路线问题 攻’f『5【l1行乓路线 i义》《诸葛亮m兵斜谷伐魏的有关问题 《 田志》f{]许多地名的今址众说纷纭.睹葛亮第 一一~一耕引 新一又; 一寻 一 一一 懈一~叉一~矧区 真 叉一狳一 赠一物一 斑一 规甓一物 杯 舨 二l一建一划 瓶一筑高 迹一视、 一筑. 帅东一明、造一公建 ~古建 围另一 讯遗一都幽f一游开 一些文 说一比一寺原. 一东塔 出一青砖当一虎头~ 祀一处秦安县东北之陇城镇。孙 祥经实地 承畴、孙官 次北攻曾魏时 5j 失守的新亭即属此类 除H样、王文 杰等人依据《三 志》的记载和《三围演义》的描述,撰 文称街字位于今 踏访,考之《三 志》及裴松之注原文.在《街亭位于陇 关道【 【_]献疑》…史中认为,渚葛亮与曹魏的争战未北逾 天水.街亭赢在今灭水东南麦积镇。此外. 祥《张飞间道进 汉中考辨》指出,刘备取汉中时,张飞 未如 志 载的邪样从定远(今陕丙镇巴)、阳乡间道进 军,拴马岭、捞施河、 “飞凤llI”题刻等所渭张飞遗迹系 附会之说。陈显远《诸葛亮在汉中的活动遗迹略考》和 《褒斜栈道中几个重要地名考订》两文,梳理了 籍中关 于与 葛亮活动{=}=1关的萁谷、赤岸府痒、赤岸、汉城、乐 城、赤阪等地名的记裁。孙启祥《汉末曹刘汉中争夺战地 名考辨》考证了 日平关、今l5l{ 关、阳安爻、关口、关 城、张鲁城、广 、马鸣阁的名称演变及地理位鼠一郭鹏 《三囤人物葬地顷疑一一同(人民曰报>(新民晚报)商 榷》,纠正了两报中文章对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 人掉地的错误记述 文化遗迹保护 |j整个困家的经历一样,汉中这座具有两千兰百多年 厂力电的文化名城几千年间形成的历史文化物质基础,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