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
欣赏写小动物的作文精彩片断,掌握更多的描写动物的方法,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要点阐释
通过阅读欣赏一个个描写动物作文的片断,学习如何描写动物的外形、习性,积累大量的描写动物的词句,在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练习内容
欣赏描写小动物的习作。 ●课前活动
搜集并阅读大量的描写小动物的作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并欣赏大量的描写动物的作品,学习并积累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描写外形的方法,描写生活习性的方法。
2、积累有关动物描写方面的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
欣赏习作,进一步学习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 授课类型 写作欣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喜欢动物,有句话叫做“爱屋及乌”,相信大家一定因为喜欢一个个可爱的动物而喜欢描写动物的文章,更渴望自己也能写把动物写
得具体生动。今天我们上一节动物习作的欣赏课,相信大家会像走进了有趣的动物园。
二、欣赏外形描写的片断。 1、研读赏析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小兔子吧!(课件出示习作片断)
兔子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它的一双红眼睛被白毛包住了,嵌在眼窝里,像镶着两颗红宝石。白兔两只长长的耳朵,足有二寸半,里面一层是粉红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我想它的听觉一定很灵敏。小白兔的鼻子扁扁的,嘴唇分成三瓣,总是不停地耸动着,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随时在根据气味寻觅食物。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有力,在动物王国里它还算是个长跑健将呢。兔子尾部有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正如俗话所说的:兔子尾巴长不了。
(1)写动物时常常要把动物的外形特点写清楚,写作顺序非常重要,请大家阅读写小兔子外形的习作片断,看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作者的写作顺序非常明显,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把小白兔的外形介绍得很有条理。第一句话“兔子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是对小白兔整体的描写.后面依次写了小白兔的“眼睛、耳朵 、鼻子、嘴唇、前后退、尾巴\这样的顺序使得读者读起来感觉清楚条例。
(3)抓住了小白兔的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概括:
①红眼睛像两颗红宝石 ②长长的耳朵外面毛茸茸的 ③嘴唇三瓣儿,不停地耸动着 ④前腿短小,后退长而有力 ……
师生小结:再写动物外形时,最重要的是要抓准动物的特点.
(4)这段写小动物的片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①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②嘴唇分成三瓣,总是不停地耸动着,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随时在根据气
味寻觅食物.(进行有趣的联想 )
③在动物王国里它还算是个长跑健将呢。(拟人的手法给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
④如俗话所说的:兔子尾巴长不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俗语亲切好玩儿) ……
(5)有感情地朗读,再来体味作者写作方法的巧妙吧! 2、积累拓展片段
(1)我们再来欣赏两段话( 课件出示两个片段) 片段一
这条可爱的小狗,它的名字叫黑子。它浑身上下都长着墨汁一般黑色的毛,只有四只脚带有白色的斑点花纹。黑子的尾巴稍微带有一丝白色,而且黑子走路时总是翘得老高老高,神气得像将军。它那一双宝石般的眼睛闪着光芒,使坏人见了就提心吊胆.
片断二
鸽子羽毛是洁白的,头顶上却有着火烧云般的红色,远看就像披了一件雪制的斗篷。颈上是一圈银灰色的羽毛,在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鸽子那一对大而有力的翅膀,像两把展开的扇子。有时,它们上下拍动着翅膀,在碧蓝的天空中悠闲自在地飞翔。
(2)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方法,并多读几遍,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欣赏生活习性的描写: 1、阅读范文
写动物当然要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都有其有趣的特点。大家拿出课前发的例文,读一读。
我家的小白猪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2、抓住特点
谁来说说哪些段落写的是小白猪的生活习性?(2、3、4、5)抓住小白猪的什么习性特点?(贪吃、贪睡、淘气)
3、默读赏析
哪些语句你很感兴趣,就反复阅读欣赏,学习作者巧妙的写法,积累有关词句. 4、赏析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精彩的亮点进行赏析
①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
(成语“一拥而上\"、动词“拱”以及关联词语“还没……就……\"运用形象地写出了小白猪贪吃的特点,
②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似乎在向我求饶\"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小白猪的喜爱,“似乎\"一词非很有必要,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感情交流方式。)
③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作者观察真细致,“挺\"、“扒”、“倒头\"、“睡”等一连串动词运用巧妙地写出了小白猪贪睡的特点.)
④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 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
(小作者观察小白猪时进行恰当的联想,由小白猪在院子里撒欢儿联想到“获得自由”和“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且作者将这样的联想用句式“好像……又好像……”连接起来,既准确,又流畅.)
(“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其中的“一会儿……一会儿……”“乱拱”“灰头土脸”将小白猪淘气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 四、美文共享
1、小组内交换自己搜集的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从写作顺序、抓住特点、精彩表达等方面去赏析。
2、谈赏析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谈赏析收获,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谈都行。
●例文点评 奶奶家的大花猫
奶奶家有只大花猫,它已经八岁了,相当于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算“老爷爷”了.但手脚还是很灵活,上房、上树都不成问题.
这只猫长的非常胖,大概是奶奶总喂它好吃的吧!它的身子大部分是黄褐色,之间布满了灰色和黑色的条纹,一对棕色的耳朵警惕的竖立着,两只眼睛像灯泡一样亮,时圆、时细。
大花猫非常懒,我习惯叫它“懒虫”.每天它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又吃,到了晚上它也不去捉老鼠。有一天中午,我实在看不惯它那懒洋洋的样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拿着柳枝,冲进屋子训了它一顿,它好象听懂了,灰溜溜地出去了,我跟着它到了外面,满以为它已经痛改前非去“辛勤工作”了,谁知,它溜到草垛,晒着暖暖的太阳又呼呼大睡起来……
“懒虫”也非常调皮,一天我写作文的时候,要抄用一下门口的对联,就出去看了看,回来后,看见“懒虫\"坐在我的位置上正在专心致志的啃我的笔,我火冒三丈,使劲把它往下推,“嘿!”它就是不下去!我给你来点厉害的,我把我大伯叫了过来,大伯一下子把懒虫赶到了地下,这一下子“懒虫”好像摔得不轻,它坐在地上半天才“明白过来”,我心里暗自高兴:“哼!小样儿,跟我玩,你还嫩点!”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忽然懒虫一个鲤鱼打挺“嗖”地一下钻入柜下,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柜下传来吱吱的惨叫,仔细一看,大花猫的嘴里多了一只肥大的老鼠……这时懒虫翻着眼睛看了我一眼,迈着平稳的步伐四平八稳的走了出去,示威似的。
这就是奶奶家的花猫,懒惰、调皮,但关键时刻还不失“英雄本色”! 点评:
小作者的这篇习作语言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如:“它已经八岁了,相当于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算‘老爷爷’了\",“大花猫非常懒,我习惯叫它‘懒虫’”,这些有趣的语言让人读来感到亲切有趣。小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懒\"“调皮”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写作方法把大花猫写得活灵活现,如“忽然懒虫一个鲤鱼打挺“嗖”地一下钻入柜下”“满以为它已经痛改前非去‘辛勤工作’了,谁知,它溜到草垛,晒着暖暖的太阳又呼呼大睡起来……\"。文中的
动词描写也准确且多样,如“啃”“坐”“钻”“翻”等词,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大花猫的调皮,
●教学反思
这节写作欣赏课的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这个搜集过程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学生通过查找,阅读,比较,选择,对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习作欣赏课上,教师领着学生逐一赏析有关“外形描写”“生活习性描写”的精彩片断,使学生积累了语言,进一步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学生知道了怎样抓特点,并进一步学习了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动物特点等等。如果将此写作欣赏课安排在写作指导课之前,会更好地发挥它的引领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