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研究——以茅台地区为例

来源:好土汽车网
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研究——以茅台地区为

王登富;张朝晖;郭坤亮

【摘 要】赤水河谷上游是国酒茅台的水源地,是典型的亚热带河谷地带.通过对该地区201号标本的初步鉴定和统计,发现苔藓植物共计17科32属66种(含变种),苔门植物有5科6属9种;藓门植物有11科25属56种;角苔门植物1科1属1种[褐角苔Folioceros fusciformis(Mont.)Bharadw.].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68.18%),平铺型(13.64%)和 交织型(18.18%),其中矮丛集型明显占有绝对优势,这可能与该地区亚热带河谷气候和植被有一定关系.区系地理成分共有13种类型,除世界广布成分外,该地区热带亚洲成分(25.49%),北温带成分(21.57%),中国特有种(15.67%)和 东亚成分(15.67%)占有一定优势.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8)004 【总页数】4页(P118-121)

【关键词】赤水河谷上游;苔藓植物;生活型;区系 【作 者】王登富;张朝晖;郭坤亮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贵州,仁怀,5645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949

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常以孢子繁殖,其独特性表现在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全世界苔藓植物约23 000种[1]。苔藓植物分布广泛,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对岩石风化、土壤有机质积累、森林沼泽化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早在1972年,周恩来就强调,“茅台酒厂上游100km内,不允许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2],属于赤水河谷上游地区。本研究区域位于茅台酒厂至上游约14.4km (下称该地区)。该地区还是茅台酒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茅台酒的发展。国外对河谷地区苔藓植物的研究较早,如Alfred

Clebsch[3]曾对田纳西州坎伯兰郡低海拔河谷地区苔藓植物进行过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的报道,如张朝晖等[4-5]报道了贵州黄果树喀斯特河谷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组成中藓类植物新纪录,并对喀斯特河谷洞穴苔藓植物岩溶进行初步研究;王智慧[6-7]等对黄果树喀斯特区域河谷苔类区系及生态分布进行研究,并报道了喀斯特区域河谷苔藓名录;熊源新[8]等对贵州红水河谷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报道。但是,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研究还未曾有报道,因此选为研究区域。本次初步调查苔藓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及区系地理分布,为保护该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茅台酒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茅台生态功能保护区提供基础科学数据和资料。

本研究区域位于茅台酒厂至上游约14.4km,该区地理位置106°19′10.8′′~106°21′34.4′′E,27° 48′46.5′′~27°51′52.0′′N,海拔397~422m,属低海拔河谷类型,年均温度17.4℃,年降雨量800~1 000mm,地势低凹,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夏季最高温度达40℃,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年可达1 400h。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特点。 2.1 野外工作

2009年10月和2010年1月对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进行了2次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201号。由于该地区是河谷地带,为使采样能够有更好的代表性,沿河岸

用随机采样法进行标本采集。现场进行经纬度、海拔和pH的测定,并详细记录标本的生境和盖度。 2.2 室内工作

室内用HWG-1型双筒解剖镜及XSZ-107TS型光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借助于《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9]、《中国苔藓志》[10-14]以及多本地方苔藓植物志[15-17],同时参考国际的最新的苔藓植物资料[18-21](Redfearnet al.,1996;Zhanget al.,2006;Zhang,1998;Zhang &Pentecost,2000)等对苔藓植物进行鉴定。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区系地理成分的划分是参考吴征镒[22]等的划分系统,生活型的统计采用Magdefrau K.[23]的分类系统。 3.1 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通过对标本的鉴定,发现苔藓植物共计17科32属66种,苔门植物有5科6属9种;藓门植物有11科25属56种;角苔门植物1科1属1种[褐角苔Folioceros fuscifor m is(Mont.)Bharadw.]。该地区优势科及种数统计如表1所示。 优势科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占较大优势。该地区丛藓科和真藓科都具有13种,各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9.70%;其次葫芦藓科Funar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也占有一定优势,它们都具有6种,各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9.10%;而珠藓科Bartramiaceae所占的优势较小,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7.61%;地钱科Marchantiaceae和曲尾藓科Dicranaceae所占的优势最小,各占该地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6.10%。虽地钱科植物所占优势最小,但在该地区分布比较广泛,这可能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未遭到破环的缘故。

该地区苔藓植物分布广泛,比较常见的有地钱M archantia polym orphaL.、大叶石灰藓Hydrogonium m ajusculum(C.Muell.)Chen、疣叶石灰藓Hydrogonium gangeticum(C.Muell)Chen、立碗藓Physcom itrium

sphaericum(Ludw.)Fuernr.、狭网真藓B ryumalgovicumSendt.、密叶泽藓Philonotis hastata(Duby)W ijk&Marg.等。 3.2 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生活型

采用Magdefrau K.[23]的分类系统,可以将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分为3类:矮丛集型(68.18%)、平铺型(13.64%)、交织型(18.18%),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矮丛集型明显占有绝对优势,如:立碗藓Physcom itrium sphaericum (Ludw.)Fuernr.、密叶泽藓Philonotis hastata(Duby)W ijk&Marg.、大叶石灰藓Hydrogonium m ajusculum(C.Muell.)Chen、葫芦藓Funaria hygrom etricaHedw.等,这可能与亚热带河谷气候具有一定关系。其次交织型占有一定的优势,如:密枝灰藓Hypnum densiram eumAndo、密枝青藓B rachythecium am nicolumC.Muell.、淡色同叶藓Isopterygium alb. escens(Hook.)Jaeg.等,可能与该地区残存的阔叶林植被有关系。平铺型占有的优势最小,其代表种地钱M archantia polym orphaL.在该地区分布较广,是一个优势种,这与亚热带河谷地带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3.3 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据吴征镒[22]等编著的《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根据苔藓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区,将赤水河谷上游地区苔藓植物的地理成分划分为13种类型,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世界广布成分的苔藓植物有15种,在该地区占有最大的优势。代表种如:地钱M archantia polym orphaL.、葫芦藓Funaria hygrom etricaHedw.、真藓B ryum argenteumHedw.、石地钱Reboulia hem isphaerica(L.)Raddi、灰白青藓B rachythecium albicans(Hedw.)B.S.G.等。热带亚洲成分的苔藓植物有13种,在该地区占有较大的优势,仅次于世界广布成分,这与亚热带河谷地带实际相符。代表种如:南亚石灰藓Hydrogonium consanguineum(Thwait.et Mitt.)Hilp.、瘤鳞地钱粗鳞亚种M archantia

papillataRaddi subsp.grossibarba(Steph.)Bischl.、羽叶凤尾藓Fissidens plagiochiloidesBesch.、南亚丝瓜藓Pohlia gedeana (Bosch.et Lac.)Gang.等。北温带成分有11种,居第三优势。代表种如:溪苔Pellia epiphylla(L.) Cord、褶叶青藓B 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Mohr.)B.S.G.、粗裂地钱原亚种M archantia paleaceaeBertol.subsp.paleacea等。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各有8种,也占有较小优势,代表种分别有: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inflexum(Lindb.) Lac.和密枝青藓B rachytheciumam nicolumC. Muell.。其他地理成分类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赤水河谷上游地区区系地理成分比较丰富,除世界广布成分外,热带亚洲成分占最大优势,这与亚热带河谷地带实际相符;北温带成分次之;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第三。

(1)从种类组成上看,苔藓植物种类相对丰富,通过鉴定发现苔藓植物共计17科32属66种,苔门植物有5科6属9种;藓门植物有11科25属56种;还发现了褐角苔Foliocerosfuscifor m is (Mont.)Bharadw.。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占有绝对优势。

(2)从生活型来看,苔藓植物生活型单一,矮丛集型明显占有绝对优势,可能与亚热带河谷气候有关。

(3)从区系地理成分看,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除世界广布成分外,热带亚洲成分占最大优势,这也与亚热带河谷地带实际相符;北温带成分次之;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第三。热带及温带成分均占很大的比例,表明赤水河谷上游地区具热带和温带成分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

致谢:野外标本的采集得到杨再超、刘雪兰两位同学的大力帮助,实验室标本的鉴定得到吴启美、刘荣相、陈肖鹏、潘莎、谢斐等同学的协助。

【相关文献】

[1]C.A斯特斯(英).植物分类学与生物系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王恺.茅台酒的不可复制:“天”、“人”纠葛[J].市场瞭望,2007:102-104.

[3]Alfred Clebsch.Bryophytesof theLowerCumberland River Valley in Tennessee[J].The Bryologist,1947,50(4): 366-376.

[4]Zhang Z H.Contribution to the bryoflora of Guizhou,S. W.China:new records and habit notes on mosses from Huangguoshu karst area[J].Journal of Bryology,1996, 19:149-152. [5]张朝晖,王智慧,祝安.黄果树喀斯特洞穴苔藓植物岩溶初步研究[J].中国岩溶,1996,15(3):224-231. [6]王智慧,张朝晖.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类区系及生态分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 (1):17-21.

[7]张朝晖.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藓名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1):24-34. [8]熊源新,闫晓丽.贵州红水河谷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2008,28(1):37-46. [9]陈邦杰.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1978. [10]高谦.中国苔藓志(第一、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996. [11]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三、第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6. [12]胡人亮,王幼芳.中国苔藓志(第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吴鹏程,贾渝.中国苔藓志(第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高谦.中国苔藓志(第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5]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十七、十八、十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2,2005.

[16]白学良.内蒙古苔藓植物[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区苔藓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8]Redfearn P R,Tan B C,He S.A newly updated and annotated checklist of Chinese mosses[J].Hattori Bot. Lab,1996,79:163-357.

[19]Zhang Z H,Chen J K.Marchantiophyta and Anthocerophyta in Guizhou province,P.R.China[J].Journal of Bryology,2006,28:170-176.

[20]Zhang Z H.A preliminary taxonomical study on Tufa-Bryophytes in Guizhou,S W China[J].Chenia,1998,5: 173-176.

[21]Zhang Z H.,PentecostA.New and noteworthy listof bryophytes from active travertine sites of Guizhou and Sichuan,S.W.China[J].Journal of Bryology,2000,22: 66-68. [22]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3]Magdefrau K.Life-for ms of bryophytes[M].In:Smith, A.J.E.(ed.)Bryophyte ecology.NewYork:Chapman and Hall,19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