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好土汽车网
148 l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0月第8卷第28期Guide ofChinaMedicine,October2010,Vo1.8,No.28 痛 肢体周径增]J ̄>l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30。,屈伸肌肌力5 级 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步态正常,偶有疼 代骨科康复的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康复过程的不同时期和 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护理策略,骨折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 痛 肢体周径增加O.5-1cm,关节活动度增加I5。 ̄30。,屈伸肌肌 力 级。差: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 折特点,加强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 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 】。 大多数骨科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在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 50%,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肢体周径增加<0.5cm,关节活动 度增加<15。,屈伸肌肌力3级以下,肌肉萎缩明显。 2_3治疗结果 成,骨科康复应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因此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 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 锻炼。在出院前要强化患者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进 行考核,使之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效果的随访和门 89例骨折患者中7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3个月时根 据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良率91-3%。 3讨论 诊复查,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疗效,并修订康复方案。此外,除锻炼 关节外,骨折中、后期鼓励患者逐渐进行全身活动,改善患者整体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效果与骨科康复密切相关。骨折的康 复治疗必须围绕功能恢复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临床处理情况,制定 能,并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 生活 。 相应的康复程序。当采用石膏等非手术的外固定措施时,在不影响骨 折固定的前提下:应早期进行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肌 腱挛缩和骨质疏松等骨折病的发生;未经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以 维持其正常功能;为消除肿胀、控制疼痛、减少肌肉痉挛,应注意局 部处理;在复位固定稳妥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功能训练,以早日完满 参考文献 [1】王琳,李冬梅,石荣光.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的护理[J】.护士进 修杂志,2007,22(1):83—84.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74—75. [3]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6-38. 地恢复功能。不正确的康复措施可能导致手术成功后患者运动功能仍 无法恢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现 [4】徐燕.康复护理高级教程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5. 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及护理干预 李云青 【摘要】目的分析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公安部门送来的213例精神病患者 对社会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主要是心理沟通和行为约束,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结果213例精神病患 者的主要社会危害是伤害、扰乱治安、盗窃、妨碍公务、杀人、家庭暴力、纵火、抢劫等,通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理、自我管理、认知力、 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护理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尸<0.O5)。结论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大,惩处难,通过有效的护理 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危害性,有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28—0148—02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 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对社会构成一定的危害。 患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患有精神疾病 的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而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 重要问题,统计显示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并且多数未享受有 效的治疗,其社会危害行为不容忽视。而对精神病患者的惩处,目前 我国法律还是盲区,执法一度陷入尴尬。如何减少精神病患者对社会 的危害,还必须依靠治疗,而护理干预在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2.1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Ⅲ 近年来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危害事件不断凸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 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的顽疾,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①侵害目标随意性强: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往往是在病态下驱 使的,目标往往随意性大,作案工具无选择性,导致受害人猝不及 防。②报复性强: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的失控,对之前存在矛盾的人 会采取极端的保护手段,而且不达目的善不甘休,往往导致受害人严 重受伤或失去生命。③缺乏有效治疗,再次作案概率高。由于地方政 策或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多数精神病患者未接受长期有效的治疗, 导致作案后进入社会再次行凶,加上对精神病患者处理相关法律的缺 失,更滋生了他们作案的心理。 2.2导致危害的原因【2J 用。郴州市精神病医院近年来对公安部门送来的精神病患者,加强了 护理工作,效果良好。 1研究对象 本组213例精神病患者均为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医院的患者,其 中男109例,女104例,年龄18 ̄68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35年, 平均病程28.5年,有84例曾接受过治疗,其余均为首次入院治疗,所 以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①家庭的监护: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居住在农村,监护人都是农 2社会危害及原因分析 精神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感知、思维、情 郴州市精神病医院(423000) 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lO月第8卷第28期Guide ofChina Medicine,October2010,Vo1.8,No.28 临床护理I 149 表1护理前后惠者改善对比(例) 注:护理前后对比,P<0.05 民,由于每天忙于农活,加上缺乏相关的知识,监督和管理意识比较 低,导致精神病患者的行为的外界约束力比较差。另外,由于周边人 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而家人没有充分的 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危害,一时的疏忽往往酿成大错。②治疗无法持 受,因此给予他们相关知识的灌输,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疾病, 并教导给相关的预防措施,同时叮嘱家属出院后加强监督,避免再次 作案。同时鼓励他们给其他患者做宣传,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帮助 绝望和拒绝治疗的患者树立信心。 续: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难以承 受其巨额的治疗费用,只有放弃治疗,一旦失去治疗,复发的可能极 大,继而危险到社会。 3护理干预 对于公安机关送来的精神病患者,一般行为都比较恶劣,给社会 造成了严重后果,病情也比较重,因此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3.1生活护理 公安机关送来的患者,人院时缝头垢面,衣服脏臭,头发胡须 长、脏,在入院时应立即给他们洗澡、剃胡须、梳理头发、换上干净 的衣服,让他们感觉到医院的温暖,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询问家庭地 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尽早帮他找家里人。 3.2入院干预 对于此类精神病患者,一般比较兴奋和躁动,并带有一定的行为 攻击性,在入院时,首先要向公安人员了解患者的入院前的危害行 为,并逐一做好记录,然后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在患者情绪稳定 后,告知采取保护措施的目的,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同时通知其家 属,向他们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史,为其制定治疗提高依据。 3.3用药干预 精神病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抵制服用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理 想,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 】。护士要在日常 的多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跟他们形成朋友关系,在取得信任之后, 向他们说明服用药物的作用及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在服用药物的过 程中,要时刻注意他们是否藏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对于藏药 不交还的患者,可以引导或用外物替换如玩具、糖果等,慢慢诱导他 们交出药品。 3.4心理护理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要不定时的与其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他们 的思想,一方面灌输过激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平时注意 他们的行为和表情,沟通的时候多采用间接和提问的方式进行心理问 题的把握,以免错误的沟通引发他们抵制情绪。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 患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将患者的经历贯穿在故事中, 但措辞要温和,让患者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比直接教育效果更 明显。有些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对此要帮助他们走出过去的 阴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以及如何弥补,比如康复后为社会做贡 献,为受害家庭分担事物等,从最大限度上减轻他们的内疚感。 3.5康复期干预 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心理、生理、自知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感 4结果 4.1危害类型 本组213例精神病患者中,伤害45例、扰乱治安36例、盗窃28 例、妨碍公务3l例、杀人12、家庭暴力26例、纵火22例、抢劫13例。 4.2护理前后改善情况 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生理、行为、认知力等方面都有明显 改善,见表1。 5小结 精神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心理因素:由于人的 性格、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同一件事情对一般人 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心理素质差,情感脆弱的人来说,都有可能造 成伤害,继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心理障碍,生理:部分精 神病患者先天存在某些技能缺陷,如脑功能不全,容易发生心理疾 病,压力大: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很多人被紧张的工作和学习 压力所包围,处于高压状态的人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激发精神病;缺 乏爱: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和离婚率的高速提高,让很多老年人和青年 人缺乏应有的关爱,导致他们长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日积月 累的心理疾病在无法承受时就演变成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者不仅是社会的负担,同时也是社会危害所在,尤其是 相关法律的缺失,受害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减少他们的危害行 为,必须要进行长期治疗。但精神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就 行,其中的护理更为重要。比如通过心理沟通,能够梳理其心理问 题, “消灭”发病诱因之一;而通过行为指导和规范,能够提高他们 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便更早回归社会;危害行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能够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警惕,提高自控力,降低不良行为的发 生。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护理前后,患者改善明显,因此,在精 神病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日积月累的教育和沟 通,降低患者复发率,从而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朱海燕,梁承志.让精神病患者不再成为社会之痛[J].家庭健康, 2006(12):lO-1 1. [2】王永柏,刘敏.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 医学杂志,2004,14(6):356—357. [3】张文艺.危害社会治安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管理[J】.中国 民康医学,2009,21(17):2175.2176. [4】杨慧敏.探析精神病患者护理的相关问题[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8):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