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读“1990~2010年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C.产业结构升级
B.交通条件改善 D.职业收入差异
2.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对农村的影响是( ) A.加速农村聚落规模的扩大 B.扩大与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D.不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在家务农和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差异明显,所以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差距。第2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将减轻农村土地压力,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减缓农村聚落规模的扩大,缩小与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有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读“珠江入海泥沙量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回答3~4题。
1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珠江入海泥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4.关于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B.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与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有关 C.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 D.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河流含沙量的大小取决于河流流速的快慢,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珠江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入海泥沙量最小。第4题,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修建水库,导致水库下游河流流速减缓,搬运作用减弱,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读“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单位:%)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2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B.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英国、中国、俄罗斯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乳畜业发达
B.乙国北部山区属于印度洋板块 C.丙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D.丁国电脑软件业发达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甲国草地面积比重最大,而乙国林地面积比重最大,丙国耕地面积比重最大,丁国草地比重较大,林地次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草地面积大;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大,林地比重最大;印度耕地面积最大;中国草地面积较大,林地次之。第6题,甲国为英国,草地面积大,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业发达;乙国为俄罗斯,北部位于亚欧板块;丙国为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丁国为中国,加工工业较发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为“1995年和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1995~2014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 ③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④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8.下列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始终保持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②适当减缓制造业的发展 ③把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④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A.①② C.①③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结合坐标图信息知,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升高,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第8题,“绿色发展”应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基础上,把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的发展模式。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主要航空站及航线数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B.③④ D.②④
9.关于我国航空线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航线大于10条的航空站东北多于西南地区 B.航线介于41至80条的航空站最少 C.省级行政中心的航线都多于20条 D.航线超过40条的航空站多为省级行政中心 10.甲省区航空站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经济发达,航空需求量大 ②对外贸易密切,进出口人员及货物较多 ③行政区面积较大,
4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城市间距离较大
④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对不便 A.①② C.①④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航线超过40条的航空站多为省级行政中心。航线大于10条的航空站东北少于西南;航线介于11至20之间的航空站最少;省级行政中心中拉萨、西宁等少于20条。第10题,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贸易密切,进出口人员、货物多;自治区面积较大,城市之间距离较远,所以快捷的航空运输更适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也较为便捷。
下图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至武汉河段累计冲刷量预测图”。据此完成11~13题。
B.③④ D.②③
11.图示时段内,宜昌至武汉河段( ) A.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C.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B.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12.推断淤积量最大的时间段是( ) A.30~40年 C.60~70年
B.40~50年 D.70~80年
13.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刷的变化,该河段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固河堤 C.植树造林
B.疏浚河道 D.修筑大坝
5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答案 11.B 12.D 13.A
解析 第11题,结合图示知,0~50年间累计冲刷量逐渐增多,说明该时段以侵蚀为主;而50~100年间,累计冲刷量逐渐减少,说明沉积作用加强,据此判断结论。第12题,淤积量最大的时间段应是累计冲刷量减少最大的时段。第13题,由于0~50年间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该河段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固河堤,防止洪涝灾害发生。 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农业劳动力人均 国家 人均可耕地面积(公顷) 耕地面积(公顷) 甲 乙 丙 丁 0.09 0.10 0.03 0.32 0.4 12.4 1.1 5.1 5 521 6 957 6 196 4 055 每公顷谷物产量(千克) 14.甲、乙、丙、丁依次为( ) A.中国、英国、韩国、巴西 C.英国、巴西、中国、韩国
B.韩国、英国、巴西、中国 D.巴西、英国、韩国、中国
15.乙国每公顷谷物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大 C.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B.气候适宜种植业发展 D.化肥等施用较多
16.关于丁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种植甜菜、青稞等农作物 B.应在平原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C.咖啡、大豆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D.雨热不同期是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因素 答案 14.A 15.C 16.C
6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解析 第14题,结合图表信息和各国国情,甲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为中国;丁国人均可耕地面积最大,为巴西,据此得出结论。第15题,乙为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气候角度来看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其谷物单产高的原因是科技发达。第16题,丁为巴西,处于热带,不适宜甜菜、青稞等农作物的生长;巴西的平原主要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破坏森林植被;巴西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干旱河谷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下图中甲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乙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 A.东南坡 B.东北坡 C.西南坡 D.西北坡 18.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 ) 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
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
7 / 8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C.聚落区较低 答案 17.D 18.C
D.非聚落区较低
解析 第17题,由甲图可以看出,西北部林树下线最低,即树木分布海拔低,水分条件好。第18题,从乙图可以判断,林树下线海拔在聚落区的海拔较低,非聚落区的海拔较高;林树下线随坡度先升高再降低。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