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GSANG 辑的误解及其原因 析法律推理问题上对于逻 周毅 摘要逻辑在法律推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一问题上法界也存在 着不少的误解,产生误解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探讨根源,消除误解,对于法律推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意 义。 关键词法律逻辑法律推理逻辑 尽管足够多的文献证明逻辑对于法律的发达史起着至关重 的法规构成三要素说。其三,是基于对“逻辑”这一概念的误解。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这 要的作用,但自19世纪后期以来,逻辑在法律理论界受到了越 首先,逻辑是一个多义词,也是法界的通识。斯科特・布鲁尔说:“在《法律的道 来越多的批评,先是历史主义法学、现实主义法学、实用主义法 是逻辑学界、学,后来似乎所有的法学理论都把对逻辑的批判视为其理论建 路》中,霍姆斯至少在五个不同的意义上使用‘逻辑’这个概 构的起点,特别是具有“后现代”倾向的一些法学理论更是否定 念。”『引其次,法律推理、论证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逻辑系统中进 所依据的规则也就不同,其推理形 逻辑在法律领域中的作用。事实上在今天强调逻辑在法律中的 行的,采用的逻辑系统不同,作用要比批判逻辑冒更大的风险【lj。尤其是在法律推理领域,许 式也就不同。从当前逻辑的发展看,命题逻辑、谓词逻辑、道义逻 多学者在形式逻辑对分析和评介法律推理是否重要的问题上持 辑等系统已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因此,对法律推理论证的分析 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他们或认为逻辑的作用有限,或称逻辑毫无 研究就可以依不同的逻辑系统提出不同的理论,建立不同的理 用处。我们认为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这样的观点,大都是源 论体系,而不能把其都归结为三段论。 于对逻辑的误解,产生这些误解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笔者试图 误解二,把推理仅仅看作是一种前提到结论的推导过程。有 通过分析这些误解形成的原因,以消除这些误解,还逻辑以公 不少法界学者片面、僵化地看待推理,在他们看来,推理只是从 正。 已知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和推导过程,而没有把其看成 误解一,法律判决或裁决的模式是逻辑的“三段论推理”。阅 给出理由的论证,因此,有的法学者以法律推理所赖以成立的大 读古今中外有关法律推理的文献资料,就会发现有不少学者把 前提法律规则和小前提法律事实都是不确定的,对逻辑推理在 论证中的作用提出质疑,有的甚至于认为,逻辑根本 法官作出判决或裁决的推理过程归结为三段论模式,这一观点 法律推理、在我国的有关法律推理研究中尤其表现得突出。他们普遍认为, 不适用法律推理、论证。 法官判决推理就是“法规+事实=结论”,其中,法规是大前提, 这种误解的原因基于对逻辑推理的一种片面、僵化和单纯 事实是小前提,法官只需通过逻辑的演绎推理便能得出法律判 的认识和理论。实际上,推理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也是 个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思维过程。其一,推理是一种推导过程, 决结果。 一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受逻辑产生及逻辑在 只要给出足够的命题,不管这些命题是事实、价值还是经验命 法律中应用的历史的影响。逻辑三段论理论作为人们思维、表 题,都可以在不同的逻辑系统里按照某一规则得出不同于前提 达、论证的最常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一直在 的新命题,即结论,当然,其结论可以是必然的,也可以是或然 逻辑的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至100多年前,三段论逻 的,相同的前提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究竟得出何种性质及 辑还是最有影响力的逻辑理论”口。另外,三段论被应用在法律活 内容的命题,则依赖于推理所选择的逻辑系统和规则。其二,“推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 动中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三段论推理就已被用到 理的另一个含义是论证,即通过辩论,41。对于一个正确有 法律活动中去,并逐步成为一种传统的法律论证方法,因此,三 性的过程,目的是为所获得的结论提供理由”[段论推理理所当然地被作为认识、分析法律活动、尤其是司法判 效的推理而言,前提是其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因此,倒过来看, 决的工具。其二,是源于对法律法规语言的僵化的认识。持此观 前提是结论成立的理由,质言之,一个推理也同时是给出了一个 点的学者把法律法规当作全称性质命题来处理,例如,他们把对 命题成立的理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推理前提与结论具有 法条“犯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理解为“所有 的逻辑联系,有人把其归结为一种因果关系是很有道理的。“法 犯抢劫罪的人都应当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然后再 律推理的实质内容和意义应当是对于法律判决理由的论证。”[51 结合事实命题“张三犯了抢劫罪”,自然依三段论就能有效得出 其三,如果把一个推理看成是得出新命题并且同时是给出一个 “张三应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结论。然而,事实上法 命题成立的理由的话,那么,由演绎、归纳、辩证等所有推理形式 律法规命题从逻辑角度看是省略了联结词的命题,其究竟是一 得出的法律命题和结论都可以看作是由逻辑做出的。 个什么性质的命题,完全依赖于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完全可 推理是一个命题序列,其中,一个命题是结论,其他的命题 以把上面的法规理解为“如果某人犯了抢劫罪,那么他应当被判 是前提,在推理的规范表达中,处在“因此”或“所以”等连接词后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这样,再加上“某人犯了抢劫 面的是结论,其余的是前提。推理是为了得出新的命题,论证是 罪”,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而这一推理却是一个蕴涵命题推 个推理序列,包含了一系列推理,论证旨在说明一个命题的成 理。事实上,把一个法条理解为蕴含命题更符合法学理论界公认 立与否。这种观点往往容易使人僵化地看待推理以及推理与论 一一52一 ・ 算・2010・5 CANGSANG 盼 证的关系。实际上,一个单独的推理也完全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 出现形式主义推崇“逻辑至上”,认为法律在逻辑上是自足的,鼓 论证,只不过演绎推理转换过来后是充分的,其他的推理转换后 吹“法典万能主义”。法律适用过程就是司法人员严格依照法规 是不充分的。 通过三段论推理获得判决结论的过程,法官除了法规,不得依法 误解三,法律推理中存在实质推理。在法界,依推理的依据 规以外的因素(如道德、公共政策、利益等)作出法律的结论,针 角度,把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实质推理是指不是 对此种观点,霍姆斯则认为,这种法律规范过分僵化,在他看来, 直接依据法规,而是依据法律规范的实质性分析,如立法目的、 法律应该反映时代、群体愿望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源自司法人员 原则等,得出判决推理。由于这种推理中,针对同一案件,不同的 长期经验的积累。实际上,霍翁强调经验的作用并不反对逻辑, 法官在独立判定以后可能选择不同的依据作为前提,因而其结 他只是反对法律中的形式主义。“霍姆斯当年大张旗鼓地反对 论也就不同。于是,就得出实质推理重要的在于法官的选择,而 ‘逻辑形式的谬误’,后来人们发现他主要反对的是那种把逻辑 不在于逻辑,逻辑的作用被淡化、低估,甚至被遮蔽了。 形式绝对化的做法” 。其次,霍姆斯生活在一个普通法系的国家 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其一,有学者把推理简单理解为推导 里,在普通法系国家里,法律以判例法的形式体现出来,法官主 而致,前面已交待,任何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看是一个推导过程, 要依赖判例判决,这种法律制度给法官在作出判决时更多地考 而倒过来看,它则是一种论证,即给结论一个成立的充分理由。 虑到利益、公共政策等因素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而由此作出的 在实质推理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官在确定法律事实.选择或不 判决又会成为新的法律,这就强调了法官的“造法”功能,适用中 选择某一依据时,都会给出一个或几个充足的理由,这些理由有 经验判断的方式,其要义是“造法” 。因此霍姆斯是以判例法为 些被明确表述出来了,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表述出来,但 视角,从法律成长的角度来说的。其二,脱离了经验与其语言表 至少在内心已经确信的。其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把法官在 达形式的关系。法官的经验最终是以法律命题形式出现的,法官 裁决过程中的推理链简化为单一的推理过程,于是认为不是逻 在法律活动中所形成的经验,最后通过表现为法律的概念或命 辑在起作用。其三,法律推理中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的二分法, 题,构成法律思维的要素,具体地说,这些经验概念和命题在法 隐含着形式推理似乎与内容无关,而实质推理与形式无关,但实 官作出判决或裁决的法律推理中(包括事实推理和法律选择推 际上,任何推理都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要面对价值判断 理)作为其前提,或在法律论证中作为结论得出或证成的理由, 的问题,所有人文科学中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推理,都不能完全脱 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推理形式或论证形式结构,而这仍然摆脱 离开内容。实际上,无论从逻辑的视角还是从法律的视角看,实 不了接受形式检验(也即逻辑检验)的过程,否则,就不能保证其 践中的法律推理只能有推理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而根本不存 结论的合理性和必然真实性。美国学者斯科特・布鲁尔说:“法律 在所谓的形式推理,说严重点,实质与形式推理的二分法从根本 的生命在于:逻辑中充满着经验,而经验又要受逻辑的检验。” 上看是完全错误的,实质推理是对非演绎推理的误称。我们可以 误解五,法律推理更多地涉及价值命题,逻辑的作用十分有 用实例来印证以上的观点,2001年,在泸州曾出现过一个典型 限。在大量的文章中,有关与逻辑与价值判断构成的法律推理的 的“实质推理”案例。案情是这样的:被告蒋某与丈夫黄某1963 关系的错误观点,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价值观 年结婚,1996年黄某又与另一女子张某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念(包括部分法律观念)是主观的,流变不居的,因此通过逻辑推 2000年黄某因肝病去世,黄某在病危时立下公证遗嘱,要求将 理得不到价值命题的结论。二是认为司法裁判实践中,只有很少 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财产一分为二,分别给蒋某和张某, 的情况下法官依据逻辑推理得出的判决与依据价值判断得出的 蒋某拒绝分配遗产,于是张某将“原配夫人”蒋某告上法庭,法院 结论相吻合 。于是,就有了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质疑、淡化甚至于 最后判决遗嘱无效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这可以说是一个法界所 否定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称谓典型的“实质推理”的案件,然而它却有着典型的演绎推理 产生这一误解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割裂了价值判 的形式:(1)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有权接受遗赠(法条),张某是 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片面夸大了价值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所以张某有权继承接受该遗赠。(2)违犯 判断的主观性和灵活性。价值判断固然具有主观性和灵活性的 社会公德的遗嘱是无效民事行为(民法原则)。黄某的遗嘱违反 一面,但是,在一定或具体的时空下,则其客观性和稳定性的一 了社会公德,所以黄某的遗嘱无效。 面起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当价值判断进入法官所待判决的具体 显然,这只是该判决简略的形式推理过程,它还可以进一步 案件,成为其法律推理的一个前提肚命题时,价值命题就是具体 地细化重构,但这就已经足以能够说明,这一所谓的“实质推理” 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使在众多的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中,也至少 以法原则和案件事实为前提,由几个各自完整的三段论形式的 能找到一个公共的或者体现大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价值观(比 演绎推理链条得出了判决。当然这一推理因为遵守了相应的推 如说国家意志)或一个更有充分理由占优势的价值观。如安乐死 理规则因而在形式上是有效的。 问题,尽管医、患、法(公、检)各执一价值观,但肯定的是被代表 误解四,法律推理重在经验,逻辑在经验面前无能为力。自 国家(实质上是国家中反对安乐死的群体)的检察机关的价值观 从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 在法官作出裁决的法律推理中占优势。其二,把推理的内容与形 验”,这一语句立刻被奉为法律界的至理名言而被追捧,在经验 式割裂开来。所谓的法官依据逻辑推理得出的判断与依据价值 与逻辑的关系上,就有不少学者把其不恰当地放在对立的位置 判断得出的判断这样的提法是不妥当的,这种提法混淆了划分 上,认为在法律推理中逻辑对于经验命题无能为力。 的标准。逻辑学在研究推理时,为了研究的方便只是暂撇开了推 这一误解产生的原因在于:其一,忽视了这一观点产生的时 理的具体内容,研究其形式,且记,这只是暂时脱离了内容,这些 代和空间背景。首先,强调经验在法律推理中的重要性,是在法 律形式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背景下提出的。在西方法学史上,曾经 要回到思维实践中去,实际上实践中荤 没有真 ・ ・2010・5 一53— △ 向更多的家庭,走向更多人的生活。将武术这项古老而传统的项 四、小结 目得以充分发挥和开发,使它的健康价值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现时期体育工作的根 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任务。要让“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人人共享体育,体育 1.宣传有关武术健身知识、技术、方法,使人们充分认识和 造福人人”、“健康第一”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成为人 掌握武术健身功能,让群众广泛而科学地了解武术的基本内容 们生活的一部分。武术以其锻炼形式多样,动作简单易学,场地 和形式,为全民健身服务。针对不同特点人群的健身需要,提供 器材简单,不受季节、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而著称,并能有效地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武术健身知识与方法,使人们在闲暇 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因此,武术健身运动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 时间可以自主选择,在公路上、空旷的田野、房前屋后、沙滩、山 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必将在全民健身中占据重要位 地或公园空地进行各种武术练习。 置。 2.拓展和创编武术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多更好、行之 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武术模式上,设计和创编娱 参考文献: 乐、健身和竞赛为一体的新型健身项目使武术更具有趣味性,是 [1】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武术改革的任务。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的项目进行改革,对武术 出版社.2003. 器材进行改革,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改革,着重突出健身功能、 f21周结友,裴立新.试论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相互关系及促 娱乐功能,使其具有时尚性,易于操作,并越来越丰富多彩。让人 进对策【J1_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们在健身活动中得到健康、自由、心情舒畅。 [3】全民健身条例[z】.国务院令第560号,2009. 3.建立武术健身指导中心,成立各省、市武术协会等社会化 [4】刘鹏.保障公民体育健身权益,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 组织。加强城乡武术社区体育指导站和活动点的建设,成立各地 持续发展[EB/OL].体育信息中心网,2009. 武术协会,组织推进武术健身的各种计划,动员和引导大众参与 【5]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U】. 武术,组织小型多样的武术竞赛和体质测验,提高人们参与武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健身的积极性。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文环境为人们展现一个武术盛 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介进行传播。各社会团 体、体育指导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引导人们热爱武术 李红军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张文娟) 运动,使武术在人们的视野和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0纠刘 叠ij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正脱离具体思维内容的推理。事实上,我们 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述『,【3]Sco ̄Brewer,“Traversing Holmes’S Path toward a Jurispru— 以上对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区分只具有 Lo cal Form”in The Path of The Law and its Influence: 认识论的意义,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我们的知识及基于知识的 dence of Legacy of Oliver Wendell HolmesJr.ed.Steven J.Burton,Cam— 推理是一个整体,在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 The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区分l】Ol。准确地说,任何推理都是依据前提,按照一定的规则推 bri[4】张保生.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卟法学研究, 导出新的命题。推理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 (6). 统一体,而之所以区分内容与形式是为了从内容方面考察推理 2006,【5]g,l、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f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 前提的真实性,从形式方面考察推理的有效性,因为任何推理只 [6】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U】.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 有与前提真实且形式有效时结论才是真实可靠的。 4). 结语:探讨这些误解及其产生的原因,目的并不在于要证明 ([7】吕来明.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 ̄&[EB/OL].华夏学习网. 谁对谁错,也不是想让逻辑成为法律或法律推理的核心,而是想 [8】陈金钊.从法律感到法律论证U1.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 说明对此问题的误解会对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误导作 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误解也导致了对逻辑的作用的 [9】王国龙.论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U】_黑龙江省政法管理 轻视和对逻辑的过分批评,而对逻辑的过分批评同形式主义对 干部学院学报,2008,(2). 逻辑作用的过分夸大一样,都是走向了一种极端,最终伤及法律 【11】(美)鲁格罗・狄亚瑟.法律的逻辑——由法官写给法律人 的尊严,而“法律如果要受人尊重,就必须提出理由,而法律论证 的逻辑导引fM】_厶北:台湾商周出版社,2005. 要被人接受,就必须符合逻辑思考的规范” 】。 参考文献: (1). 周 毅[11f10】张传新.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U1.甘肃社会科学, 2008,(5). 【2】(荷)伊芙琳.T.菲特丽思.焦包乾等译.法律论证原理——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 博士研究生 西北政法大学讲师 (责编高生记) ..74—— ・谚喜・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