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教案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教案1

来源:好土汽车网
《数据的收集》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2、 让学生跳出确定性数学的框框,逐步养成用数据来说话的习惯; 3、 初步了解频数、频率与实验总次数的关系;

4、 在参与中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到“做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重点:感受数据收集的全过程。 难点:养成用数据来说话的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判断、提建议→合作活动→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自我小结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程序 “在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中,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跑步!”对老师的这一说法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又怎样来确定老师说法问 题 感 知 的正误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提出判断正误的意见。 教师引导:应通过实际调查的情况来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以一个需要调查才能判断正误的说法引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本章与以前学过的数学内容不同之处。 合 作 探 教师引导:请在以下体育项目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项体育由学生组织调查,让运动项目: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跳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其他。 氛围中感受、经历数据的教 学 环 节 究 学生活动: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收集过程,感受本章的学习与以前学习数学的不同之处。 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调查,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面向全体学生;既让学生经历统计知识的产生过程,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由一名学生组织调查,其他学生配合调查。 2、 每一组交流调查的方法,让同学们进行比较,选择。 3、 汇总各组的数据,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⑴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⑵调查的方法是什么? ⑶调查结果的记录有哪些方法?哪个更好? ⑷通过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 1. 数据有用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依靠数据来说话。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比较民主、明智的判断或预测。 2. 如何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知识提炼 假如我们要选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体育活动,我们将会: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选出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民主推荐的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全班同学进行投票; 第五步:记录结果——唱票; 第六步:得出结论——统计,票数最多体育项目当选。 以动手实践再到知识提炼,避免学生仅仅参与,但不会提炼相关知识,陷入“花样”的形式在上面的推选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数据收集及分析整理的过程。 而不能掌握相关知识的 1、说一说 让学生举例想调查的问题,进行交流、巩固。 2、做一做 巩 固 拓 展 请拿出一枚硬币,随意抛向空中。硬币落定以后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请你猜一猜,它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你能保证每次都猜中吗?为什么? (1)请每个同学做10次“抛硬币”的游戏,把结果填入下表: 抛掷结果 唱票记录 出现次数 正面 反面 圈子里。 利用学生所提的问题温习新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教 学 环 节 出现次数 抛掷总次数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用数据来说话的习惯。 使学生初步地了解所记录的数据可以用频数、频率来表达。 把生活问题呈现到课堂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据的有用,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由组长汇总小组每个组员的数据; (3)汇总各小组的数据; 3、知识拓展 利用以上的数据,介绍数学概念—频数、频率 ⑴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⑵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4、试一试 鞋店的老板要进货,他要把某一尺码的鞋多进一些,这是根据什么理由?这些数据他是怎样得到的呢?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知 识 反 思 什么启示?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依靠数据来说话。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比较民主、明智的判断或预测,体会到数据是有用的。 在探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你可否碰到了困难?现在解决了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后作业: 能 力 升 级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做个小调查,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或启示。 1、 如果你想了解你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在我们班同学中属于多的还是少的,你该怎么办呢?请说明你的计划。 2、 保护青少年视力,已为全社会所关注。请你具体收集、统计 通过自我小结,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又实现了自我反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及时反馈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一下我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视力的标准一般从0.5—2.0,迁移能力,同时,再次激教 学 环 节 教学程序 其中视力在1.1以上(包括1.1)均属正常,1.5以上属良好,请统计我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列出统计表格,并依据你所得到的统计表格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3、 同学们,你的父母时刻都在关注你的成长,每一天无微不至的关怀,你感受到了吗?你可否也关注过你的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吗?请设计一个方案,了解我们的同学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情况。 4、 在我们班中,用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步行或其他方式上学的人数各有多少?请你收集这些数据,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设计意图 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在知识优化、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