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青云小学 徐伙珍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当家作主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找准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自读自悟,创新设计,教给方法,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中“当家作主”,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自读自悟法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参与机会,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方面、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采用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六读”中主动参与:一读课文,说说你对小女孩留下什么印象;二读课文,谈谈你在过年时会有些什么想法;三读课文,讲讲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大年夜的,你和小女孩的想法为什么会有不同;四读课文,体会一下小女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好幻想,这说明了什么;五读课文,设想你仿佛听到小女孩在呼唤什么;六读课文,(看图)联系实际生活,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样,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感有悟,在读后发言交流,从而深切体会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悲惨遭遇,唤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教学《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尽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
读写人文章时,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