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全册
课题: 1认识美术工具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课时 2 第1课时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教学准备 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 学 过 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 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第2课时 绘画制做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课题: 2大家都来做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情感态度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教学难点 总课时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来做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 第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牙签等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来做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课题:3彩线连彩点 引导学生尝试用剪刀、纸、笔等通过看看、剪剪、画画的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学习过程中所欣赏的大师的画、学生的画以及所认知识与技能 识所感受的点与线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发过程与方法 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 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与价值观 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点和线。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总课时 教学准备 常用工具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这里有幅好玩的画,同学们快发挥你的想象力看看它像什么?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吴冠中《春如线》) 生:像小草、像大树、像小鸟……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这幅画是用什么绘画方式来画的呢? 师:“对了,这幅画是由许多的彩点和彩线组成的,它们组成了一棵树,小绿点是树叶,咖啡色的线条是树枝。” 师:上节课老师也带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线,那我们现在来复习下,大家都认识些什么线呢? 生:直线、曲线、波浪线、粗线、细线。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多线,老师再来补充一下吧,老师还知道长城线、蜗牛线、虚线…… (老师同时板书画出这些线,板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彩色粉笔来表达彩线) 师:“现在老师有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老师这边有串贝壳项链,那它到底是线还是点呢?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 生:“线……点。”(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请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这条项链是由许多的小贝壳组成的,然后用绳子串一串就成了项链。所以这条项链是由点和线一起组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彩线连彩点。” 板书:彩线连彩点 二、讲授新课 师:“我们再来看看《春 夏 秋 冬》旁边者四幅画,它们画的是什么丫?” 生:“春、夏、秋、冬。” 师:“那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画里面那幅画说的是春天,那幅画是秋天呢?大家举手回答。” 生:“……” 师:“真棒!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知道哪幅画是春天,哪幅画是 第 课时
秋天。春天呢,四处都在长新芽,嫩绿嫩绿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朵都盛开了。秋天呢,树叶都换上了金黄色的衣裳,都要落下来了。所以我们通过这些不同颜色的点和线来表达不同的季节。” 师:画家用不同的颜色、各种线条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和自己对四季的感受,看来这些点和线,在画家的眼中真的是太有趣啦! 师:线条不仅能看到,还能听到。(播放录音)谁听出了什么?什么线?根据音乐得旋律,用铁丝试一试,还能变出什么。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其实线条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大家2分钟,看看你们还能找到那些线条。 生:书上的线、衣服上、窗外、 花盆等 师:走出教室,你还见过那些有趣的线。 生:喷泉喷水,形成的弧线;夜空放射的礼花;树皮;围墙的栏杆;站队;雨。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运用线表现了什么?这些作品,哪些线有变化、哪些线守秩序。 三、课堂练习 师:通过欣赏,我们看到了小朋友用线表现事物,如果我不让你用笔画,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表现不同的线。 生:毛线;木棍、手指蘸色;手工纸等 师: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师: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在创作时同学们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 法,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归纳。 师:今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将你所想到的各种各样的点和线表现出来,可以画,也可以运用其他的工具去创作。 师: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评 师:通过欣赏同学们的画,评价同学们哪里好,哪里还不够和画画的学习态度。 师:说说自己创造了些什么样的点和线。讲讲自己的画? 师:我们身边有许事物,都可以通过我们双眼的观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和尝试,就可以创造我们想画的一切。 课题:4下雨了 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体验角色在雨中的不同心情,表现学生在《下过程与方法 雨啦》中的独特心情和情景。体验不同的观察方法(从局部感知到整体感受),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画笔对线条、色彩表现《下雨啦》的愉悦心情,通过观察感受与价值观 雨中的独特美感,享受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状态。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 表现角色动态、雨具在雨中的联系及不同情景故事。 总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谜底:雨) (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条画看到的雨,老师也可在黑板上示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局部定格,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有些动物找地方躲雨,有些动物喜欢雨天。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1、雨的模样 你眼中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雨) 师生共同点评: 蒙蒙细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线 磅礴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线 雨的方向——随风而动的斜线 2、雨的色彩 想一想,女孩子眼里的雨是什么色彩呢? 你能用什么色彩的雨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绘本插图《七彩下雨天》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美丽的想象,我们心中的雨也变成七彩的了。 3、雨的故事 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人们穿雨衣、打雨伞,马路上的伞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 妈妈们打着伞来接孩子,同学们已经互相照顾撑着伞走在路上。
小动物们会找个地方躲雨、有的还会把荷叶当伞呢…… 4、动画示范 动画示范画伞和穿雨衣的人。 归纳:我们画雨,可以根据季节或是心情选择雨的颜色,表现出雨中的故事。
5、创作引导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说说自己的创意,想画怎样的雨中故事。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点或线表现出下雨的情景,画一画雨中的故事。 作业步骤: 1、先用记号笔勾线画出主体的人物或动物; 2、画雨,要注意雨和风的方向; 3、凃主体色,注意露出主体颜色, 4、添加环境,注意雨景的色彩。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观察了雨的模样、画出了雨的色彩、讲述了雨的故事,表达了独特的心情,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美发生在《下雨了》…… (五)拓展 观察家乡的雨季,体会家乡雨景的独特美感,画画《下雨了》的连续剧。 课题:5《五彩的烟花》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过程与方法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同学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示力等。 情感态度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示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同学养成平时观与价值观 察和表示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教学难点 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示对烟花的感受 总课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2 第 1 课时 同学)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保守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示烟花绚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同学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同学平时观察和表示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协助同学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同学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同学作品都表示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同学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1.激趣。 (1)同学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同学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同学考虑:怎样表示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同学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身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示自身对烟花的感受。 (3)同学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同学上讲台介绍自身的作品,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置画面;是否表示出自身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竞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相关资料: 油画棒水彩画资料和技法介绍。 (1)油画棒资料介绍。 油画棒是一种固体的绘画颜料,它是在粉画的基础上加进一定比例的油和软蜡,经过加温、加压、冷却、定型而成。 油画棒色彩鲜艳,使用方便,能直接在纸上和画布上使用。油画棒可以和其他颜料配合使用。油画棒具有厚重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颜色品种,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理想的绘画工具。 适合油画棒作画的画纸比较多,一般常用的纸是外表比较粗糙的图画纸,还有各种色卡纸和灰、白卡纸。另外,水砂纸也是非常好的资料,因为水砂纸不只容易着色,而且有较冷静的底色,作画效果更具有特色。 目前市场上油画棒的品种很多,最为著名的有台湾产的派通牌和日本产的樱花牌。这两种品牌的油画棒,质地细腻、松软,色泽纯粹、鲜艳,色谱齐全,分为16色、25色、50色等几种。上海产的马利牌与进口产品性能势均力敌,而且价格低,产品分为16色和25色两种,较为普和且容易购买到。 挑选油画棒时,无论是何种品牌,一定要选择质地松软、色泽鲜艳、颜色品种较齐全的产品。 (选自李观生编著:《儿童美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4月) (2)水彩颜料介绍。 水彩颜料从原料上说是从动物、植物、矿物质等各种物质中提取制成的,也有化学合成的。 (3)油画棒水彩画介绍。 油画棒有不溶于水的特点,所以它和水彩颜料结合使用,会发生一种独特的效果,也叫油水分离法。在以油画棒为主的表示手法中,先用油画棒对全幅作品进行充沛表示,然后根据画面需要,再用相应的水彩颜料涂底色烘托,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快速,画面效果也很好。 课题:6《美丽的印纹》 通过学习用手指、树叶等有纹理的物品初步进行印纹练习,掌知识与技能 握拓印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拓印在基础之上进行添画使之成为新形象。 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过程与方法 识。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验拓印的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快乐感受。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或树叶等物品印出印纹的肌理效果,掌握拓教学重点 印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拓印在基础之上进行添画使之成为新形象。 总课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2 第1 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学具准备:印泥、水彩笔、树叶等。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和老师一起读儿歌。全文:“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2、小青蛙冬眠了,没有参加小画家们的绘画比赛,多可惜!同学们想不想参加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丽的印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儿歌的形式,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 二、引导发现,体验探究 1、让学生说说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画的画。(脚印) 2、回忆:雪地里自己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观察会出现的效果。说一说为什么纸上有的地方有颜色,有的地方没有颜色?(学生总结:因为手上有凹凸不平的手纹) 4、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凹凸不平的东西拿出来,互相欣赏,交流。(树叶、瓶盖、------)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带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体验,观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发现美丽的纹印。改变了过去教师“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是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结论,由此在课堂中形成学生互相启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5、欣赏教师用不同物体拓印添画的范画作品。 6、以故事的形式演示树叶和手指拓印添画的过程。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教师自编故事的形
式进行演示,这既是一个学习情境的创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在掌握树叶和指纹添画的过程中,轻松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为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作品奠定基础,) 三、尝试练习,想象创造 1、(多媒体课件)欣赏用手指和树叶等物品的拓印作品。 2、说一说你想用手指和树叶设计什么? 3、学生尝试练习,发挥想象,积极创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边听儿歌边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拓印作品,开阔学生的思维,体验美术作品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集体参与,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拓印作品。 2、互评:说说喜欢哪一个作品,喜欢什么地方? 3、给自己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或说几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一年级的学生逐渐了解儿童绘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自编故事或说几句话,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小结 1、播放动画片(有趣的指纹画) 2、你们知道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动物都是用手印出来的,多神奇啊!同学们回家也尝试一下,看谁能用手的不用位置设计出有趣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动画片,让学生体验美术绘画的多样性和技巧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7《小挂饰》 挂饰的装饰作用,制作方法及材料的多样性。初步尝试设计过程,设计串连出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不同分格的挂饰,练习剪、粘、贴、画、穿等制作手段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并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学习小挂饰设计制作的构思、材料的选用和制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及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为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小挂饰相应的工具材料,并将收集加工后的小挂饰材料有序地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快乐。 寻找与众不同的小挂饰材料来制作挂饰,熟练并安全地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 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总课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策略 本课是“设计·应用”类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材,利用剪、粘、画等制作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挂饰美化环境进行设计与制作,从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教学主要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通过讨论,欣赏,评述,创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欣赏评述──分析方法──练一练,做一做──归纳感受等环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师:(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同学们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板书课题:“小挂饰” 欣赏评述分析方法 师:有句俗语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挂饰来装点自己的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或节日庆典时的影片)
师: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身上的饰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小挂饰 生:观看、欣赏、参与讨论。 师:找出挂饰的共同特点:装饰、美化的作用。 师:引导分析挂饰的结构,“挂”+“饰”。 师:分析、感受、理解挂饰的色彩、形状及民族特色之美。 生:从挂饰的形状、色彩、民族特色方面进行讨论。 师:看过这么多有趣的小挂饰,你们想不想在一起研究一下,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生:想。 师:老师八挂在黑板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师:组织学生讨论: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有谁的材料与众不同?串在一起又是怎样组合排列的? 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贝壳、皮线、麻绳、金属环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性质及组合之后的效果。 练一练,做一做 师:请各组的学生拿出材料一起试着把材料摆放成一串,注意各种材质的材料的配合。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成果,介绍自己的思路,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议、集体总结搭配组合的方法。 生:学生将材料摆放、尝试,将各种材料组成一串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 师:(教师在学生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将有联系的物品串在一起会更好看, 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绘画、折叠等,以美化效果。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可以将有联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 师:课件展示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 师: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利用你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一个挂饰。老师给大家两点提示: 1.较硬的尼龙绳、金属丝来串物体可以避免穿针引线。 2.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胶粘贴或用线捆绑,再串联。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下面的环节。 作品展示 归纳感受 师:组织各组代表展示介绍作品,说一说本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并说明创作意图与自己的特色。
课题:8《鱼儿游游》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知识与技能 具和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过程与方法 爱表现自己,能稚拙地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 学生对动画片比较熟悉,对其中的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色有自己的喜好,可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感觉。 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总课时 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第 课时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教学准备 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 一、组织教学: 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猜猜看好吗? 多媒体显示谜语,教师说出谜语: 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脚也没手,能在水中游。
教 学 过 程 问:你们猜猜它是谁啊?(学生齐说:鱼)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和鱼交个朋友。(板书:第8课 鱼儿游游) 三、新授。 1多媒体显示海景动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海底的景色多美丽啊!还有许许多多既漂亮又可爱的小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瞧!那边还有一条小鱼儿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扮演小鱼儿的角色:嗨!大家好!我是海底小导游!欢迎到我们家来做客,认识一下我们的家族成员吧!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条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和我们中的谁交朋友呢?并说说喜欢我们的理由。 2.多媒体显示多张鱼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条鱼,并说说理由,最好能说出鱼的特点。 3. 考考你。 师:看完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答) 师:现在小鱼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呢! (1)多媒体显示“考考你”: 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指答 多媒体显示: 鱼=鱼身+鱼鳍+鱼嘴+鱼眼+鱼鳞 (2)多媒体显示“讨论一下”: 你能用几种方法给我们增加新的朋友? ① 指答 ② 多媒体显示: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 ③ 师生分别欣赏剪纸、绘画、叶贴画、布贴画作品。 4.比一比。 (1)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 多媒体显示“比一比”:哪一小组能给我们创造最漂亮的成员? (2)问:哪一小组觉得自己能为鱼儿们创造出最漂亮的成员? (3)教师讲解作业要求。 (4)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奖,并将手中的小红旗插入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多媒体显示“小小观察家”: 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看看鱼儿是顺水游动的还是逆水游动的?
六、轻松舞蹈。 教师播放欢快的儿童歌曲,学生随着音乐学鱼儿游动的样子。 课题:9我在空中飞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的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拓展儿童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 情感态度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想像“我在空中飞”的情景。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材料探索表现“空中飞”。 总课时 第 课时 教具:飞行器、风筝、仙女、精灵、鸟类等会飞的物体的图片、教学准备 录相或模型。 学具:绘画纸、手工纸、剪刀、胶水、自己和家人的头像小照片。 一、引导过程: 教 1、了解一下班里哪些学生做过飞机,或坐过游乐场里的摩天 轮、飞行器。
学 过 程 2、说一说:乘坐飞行器在天上的感觉怎样?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在地面上看到的有何不同。 (出示鸟瞰青岛风景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俯视的风景。) 3、讨论:还可以怎样飞上天?如果你能飞上天,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交流时比一比谁的主意最妙。 4、做一做:站起来闭上眼,打开风扇,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你想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呢? 二、发展阶段: 讨论:你想与谁一起飞,飞的时候你们几个人怎样排列? 作业要求: 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表现在空中飞的画。 三、拓展阶段: 各组将所有的作业根据飞的情节连在一起,再集体编一个在空中飞的故事,比比看哪一组的最有趣。 布置带下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思考:看看书上的作品,除了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运用那些工具材料? 讨论、选代表起来回答,其他组可补充。 2、上节课我们画在空中飞时,优秀多同学想表现出立体效果却画不出来,比如想表现自己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是翻起来的,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工具材料来表现?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及手法解决问题。 二、发展阶段: 如果让你用画、贴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你想怎样来做?那些地方画、哪些地方贴? (可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建议其使用彩色纸做底子。自己或朋友的脸可用照片剪贴再画上身体,飞行器可用纸来折,云朵可用棉花、卫生纸来做。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 三、创作阶段:
用画和贴相结合的方法创作一幅“我在空中飞”的画。可两三人合作一幅大的。 四、拓展阶段: 讲一讲自己画中发生的在空中飞的故事。 回家搜集宇宙的资料,探讨人在空中飞的可能性。
课题:10我的新朋友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情感态度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能较真实地进行反映。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总课时 教学准备 2课时 第 课时 教具:人像参考资料、一张对开大小的KT板、范作、录音机、带。 学具: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一、找朋友: 录音机播放音乐课刚学过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随音乐在班里找一个好朋友对唱。 说一说: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的样子,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猜对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能猜准?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抓住人物主要特
教 学 过 程 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 1、带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进行观察: ①有的同学的脸长长的,有的圆圆的,请认为自己是圆脸的同 学站起来大家看对不对;再找出其他脸型的同学。 ②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彼此五官、发型的特点。 2、再次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样子,要把特点抓住。 3、选一名长相较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引导学生分析他的特点,教师迅速的在黑板上画出。 4、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 作业要求: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的样子,只画脸,画好后剪下来,贴到老师准备的KT板上,组成一幅“全家福”。 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画的要大,注意画的五官协调,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三、欣赏“全家福”。 从“全家福”中找一找自己的同学,评出画的最像的,鼓励学生多关心、观察自己的好朋友。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 四、课后问题:回去看看书,并动脑思考一下还可以怎样表现自己的好朋友。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
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课题:11花儿寄深情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设计漂亮的花瓣造型。 教学难点 把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花。 总课时 第 课时 教师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等教学准备 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吸管等。 一、引导阶段: 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问:每年的9月10日是什么 节? 老师教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 师,那你想怎样来感谢老师呢?(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找出感谢老 师的方式,强调如果自己动手制作礼物,老师会更高兴。) 教 出示范例:我们亲手制作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老师更有意义。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图片,分析其外形、颜色,主要是花学 瓣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各种形状的花瓣。 2、试着用各种纸材画画、剪剪各种形状的花瓣。鼓励学生发挥 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好看的花瓣。制作时鼓励学生过 使用重叠剪的方法。 3、花瓣设计好了,怎样才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朵花?并让花茎 站立起来?小组讨论,并试着组合一下,看你一组想的方法最多、程 最巧妙。 4、互相交流好的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制作出更美的花。 三、讲评:让学生谈谈创作的体会,介绍一下本组是怎样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制作出这么好看的花的。 布置回家搜集适合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观察更多的植物造型。 四、展示阶段: 出示教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的植物,这些与我们上节课看到的花有哪些不同?利用了哪些材料?
观摩一些造型比较奇特的植物图片,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可在适当分析植物结构时,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仙人球等结构较为特殊的植物,让学生领会多角度折,折纸成球等特殊表现法。 五、发展阶段: 1、奇思妙想:启发学生在现有植物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 几个需要在制作之前讨论的方面: ①本组准备的废旧物品的形状适合表现什么植物? ②为了表现好这种植物,须对原料进行怎样的改造? ③还可以利用哪材料对其进一步加工? ④本组同学如何发挥各自专长进行合作? 2、情感升华阶段: 引导学生懂得教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照顾同学们的成长,鼓励学生将最美的花儿献给自己的各位老师。并向老师说一句感激的话。 六、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收回可再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我们引仔细观察,将各种材料变废为宝,用更多的材料和表现方法表现植物。 课题:12我做的文具 知识与技能 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过程与方法 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表现各种文具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表现能力。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文具的造型、装饰。 教学难点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对文具造型的兴趣。
总课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 1、纸盒、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新颖、别致的文具。 一、引导阶段: 二、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三、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四、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课后拓展: 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 布置下一课时带纸盒、纸袋等废旧物品。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欣赏各种不同媒材制作的文具,了解制作文具的材料与手段是多样的。 以大纸袋做的书包为例分析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适合的改造成为文具。发现基本的制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探讨设计与制作文具的具体方法步骤: 1、讨论用自己带的废旧物品可以制作什么文具,怎样进行改造,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总结出设计制作的方法: ①观察想象(所带材料的特点) ②拼摆组合
③固定装饰(固定一定要结识) 四、发展阶段: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自己所带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认真的制作,打造出全新款式的文具。 五、新款文具发布会: 各组将自己设计的文具以发布会的形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以讨价还价的形式来对其评价。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利用更多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文具。
课题:13会动的小纸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井绳。 情感态度 根据自己组小纸人的身份编一个故事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渠道探究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总课时 第 课时 (1)教师准备一些短小精悍的、适合于表演的、孩子们熟悉的小故事、各种形象的小纸人。 教学准备 (2)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一头宽、一头窄的纸条1-2对。 (3)学生准备彩色笔、纸、剪刀、胶水等物品。 教材简析: 会动的小纸人之所以会动,是因为它的身子是用纸弹簧做的, 课前学生告诉我,他们在幼儿园时学过制作纸弹簧但那是上下一样 粗的纸弹簧。本课要学的是上大下小的纸弹簧。 教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小纸人范作、并用它们同学生合作表演一个节目。
学 过 程 这个小纸人为什么会动?哪一部分会动?它像什么?我们叫它纸弹簧。 2、探究如何制作纸弹簧:发给每一组一个两头一样大的白色纸弹簧。 ①感受纸弹簧的弹性及活动的特点(摇一摇,捏一捏) ②同组通过观察或拆开老师发给的纸弹簧,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③自己试着折回去。 ④请折成功的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一下。 3、进一步探究制作小纸人: ①用老师发给的彩色纸条折一个纸弹簧。 ②对比自己折的纸弹簧与老师发给的白色纸弹簧有什么不同之处 ③为什么制作小纸人的纸弹簧需要一头大一头小?(试着分别摇一摇,看哪一种动的厉害)大头在上动的幅度大还是小头在上动的幅度大?(试着摇一摇找出答案) ④看老师范作,自己的小纸人还需要做上什么? 二、发展阶段: 1、思考并交流:你将要表现的角色的头部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如何来表现? 2、用撕贴、剪贴加添画的方式完成人物头部。 3、根据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剪贴上合适的四肢。(注意比例) 三、表演阶段: 同组的同学都制作完毕后,根据自己组小纸人的身份编一个故事,并利用剩下的彩纸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场景进行表演。 四、收拾与整理: 将环境卫生收拾好后,把小纸人按故事情节在窗台上摆放好。 布置下一节带彩纸等工具。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上一节课我们用纸弹簧制作出了会动的小纸人。那你知道纸弹簧还可以做成什么造型? 欣赏纸弹簧造型作品:龙、小猫、小蛇、小鹿等。这些造型用的纸弹簧也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吗?(不一定) 二、发展阶段: 1、做小龙等较长的动物,折纸弹簧时纸条不够长怎么办?(自己小组试折一下,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2、各小组交流一下解决办法,看哪一组的办法最好最简单。 3、各组商量一下要制作什么,先要制作一个什么样的纸弹簧,再添加些什么?添加的部件可不可以制作成类似纸弹簧的可以动的? 启发学生想象,通过合作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玩一玩:
将各组制作的作品组合到一起,为各自的角色编上台词,来表演一下。 四、收拾整理阶段。 五、课后拓展: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弹簧?可不可以用纸弹簧代替,动手试一下。
课题:14繁忙的大街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大胆想象表过程与方法 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大胆表现各种造型、方向的车辆。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段表现繁忙的交通。 总课时 第 课时 教师:表现繁忙的交通及各种造型、不同方向的车辆的课件、教学准备 一张整开图画纸。 学生:铅笔、蜡笔、水彩笔、胶水、彩色纸。
教 学 过 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路上经过十字路口时见到的繁忙的交通状况,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或几个人上来表演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车的样子 摩托车侧面的工程抢险车侧面的吉普车 正面的轿车背面的越野车 3、除了课件上展示的,你还见过什么车?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将自己见过的车的外形简单的表述一下,在描述时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基本形来概括车的各部分。 二、发展阶段: 1、除了自己见过的车,你在科幻电影、动画片、童话里还见过什么样的车?如果让你来设计,你还会画什么样的车?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2、画一画自己见过的和没见过的车。每张作业纸只画一辆车,要画的满一些,本节课能画几张就画几张,每一张画的角度和车型、颜色都要不一样。 把这些车剪下来下一节课用它们组成大马路。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但车窗、门等基本要素要具备,车的颜色要干净、协调。 三、布置学生回去观察马路上的其它交通设施。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做游戏:将桌椅组成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选七八位同学装扮成各种车辆从各条道路上开向路口,看会出现什么情景,再选一位交通警来指挥,让车辆有序地通过路口,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忆: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交通设施,它是什么样子的?作用是什么? 3、为了使交通畅通,青岛建了许多立交桥,老师这儿就有一座,不过还没通车,要请同学们帮忙规划一下。 出示整开图画纸,上画一座立交桥,先与学生一起“规划”一下每一条路的行驶方向,再请几位学生上来画一下交通标志和左、右行线、斑马线等,使学生明确每一条路上该贴上向什么方向行驶的车。 二、创造阶段: 1、将上节课画的车辆剪下来贴到立交桥相应的车道上。剪贴的时候鼓励学生突破平面,将其它造型方式结合运用。 当学生将已完成的车贴上去时,就会发现由于习惯的原因,画的侧面的车比较多,造成左、右行的车道上太挤了,正面的车道上太空,这时就需要进行“交通调流”,教师扮演警察叔叔指挥学生
不要再送上侧面行驶的车了,赶快画一些正面、被面行驶的车。 2、分配给各小队任务: (1)交通标志牌 (2)绿化带、建筑 (3)街边行人 (4)其他可能出现在街道周围的情景 可运用橡皮泥涅等形式进行。 三、展示成果,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繁忙交通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道路和汽车。 课题:15乘上列车去画画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引导他们感受、寻找美的事物。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抒发出自己对祖国独特的感受。 总课时 第 课时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并请家长介绍一下自己到教学准备 各地区旅游的感受。 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 教材简析: 本课要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的壮美景色,使学生在看一看、说 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游戏式活动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方面,第一节主要是通过网络欣赏做过各地的风光,第 二节主要以“开火车”到各地旅游的方式,集体合作画一画、做一 做各地的景色。 教 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 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 学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
过 程 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表演:现在我们的火车要在黄山站停靠,请大家下车游览。 (点击“黄山”出现黄山的页面,当鼠标指向哪一幅图片,就会同时出现关于这幅图片的介绍。这时请一位识字多的同学当“导游”,为大家念一念介绍。教师在讲述时应做到突出风景的美,为学生做好范例。) 表演:我们的火车又要开动了,请游客们坐好。(学火车开动的样子) 下面火车要在苏州停靠,请游客下车参观。(点击“苏州园林”) 用同样的游戏参观国内各大景点。在介绍中可穿插学生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3、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本课时主要来设计,下节课主要来绘画和制作。)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回忆上节课坐“火车”出去“旅游”的见闻,说说自己准备表现什么? 2、(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人物、景物的想象。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大胆、自由的表现。热情的与同学交流、分工合作。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同学们扮成火车和导游,继续玩开火车旅游的游戏。“导游”向大家介绍时主要谈自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及自己收集的祖国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 三、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课题:16童话里的小屋 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看、想、撕贴、泥塑、绘画等方法进行知识与技能 房子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能为自己的小房子编一个相应的故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绘制不同的房子。 教学难点 在材料基础上对房子的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 总课时 第 课时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盒、纸筒、瓶子等。带彩纸、彩泥、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教学准备 2、教师准备一些“童话里的小屋”的故事及录像资料,准备若干摆放学生作品的场景,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若干。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纸盒、纸筒、彩泥等多种原料制作小房子,教 并为它编一个童话故事,主要是使学生懂得分类收集材料并进行相 应的艺术改造。 学 一、引导阶段: 1、教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出示教师制过 作的各种小房子,并打开门、窗、让学生看到里面住的是谁、有什 么摆设。 程 2、请学生欣赏以“童话里的小屋”为主体的录像资料,然后请 学生自由讨论:你最喜欢那种类型的房子?喜欢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怎样的色彩? 3、根据自己带的材料思考: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屋顶什么样?怎么做?(加上或剪出)门、窗分别做在哪里?(能开吗?) 二、发展阶段: 1、如果屋顶是选择剪的方式来制作,那你能够想出几种制作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多种改造方法。 2、教师演示怎样将纸盒完整的拆开并反过来重新折好、粘牢。演示最难的一种改造房顶的方法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具体示范一下怎样做能打开的门、窗。 3、请学生帮忙利用多种装饰手法进行“内、外装修”。 三、设计制作、鼓励创新: 小组合作、利用好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童话里的小屋”。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撕贴、泥捏、绘画或各种手法相结合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房子,大胆创新。 2、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将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老师制作的场景中,每一组上来讲讲自己的房子里有哪些人物,都有哪一些童话故事发生? 五、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回家后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课题:17会滚的玩具 知识与技能 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多种方式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与价值观 的喜悦。 教学重点 合理选用废旧材料,表现会滚的玩具的细节部分。 教学难点 总课时 培养学生自选材料、自筹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设计造型的方法。 第 课时 1、教师课前准备易拉罐、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 教学准备 2、学生准备纸盒、小瓶、罐等材料,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动的简易玩具在游戏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引导阶段: 在讲台与学生课桌间用kt板设置一道斜坡,展示一些会滚的玩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展示一些滚不好的玩具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滚不好?而示范的玩具为什么滚的好,可以让学生上来拿着比较一下。 二、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有代表性的瓶、罐、纸筒等材料制成会滚动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滚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制作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三、游戏: 作业完成后到斜坡处滚滚试试,看谁做的又漂亮,滚的又快、又好。 说一说: 1、你感觉这些玩具中哪一个最有意思?为什么?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介绍一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 如果再做一次,你准备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 教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同时提出发展要求。 四、收拾与整理。
课题:18电脑美术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担任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采用模板添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与价值观 的喜悦。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画图”程序中的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模板中的各种形象组合成一幅画。 总课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 1、教师准备电脑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新教材中要求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本课就是将美术与信息技术课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初次接触电脑绘画。 一、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基本操作的学习: 1、复习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如何开机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从“程序——附件”中找到“画图”并双击打开。 3、利用大屏幕投影操作,认识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 任意形状的裁剪选定 其它很形象的图标: 橡皮*彩色橡皮擦用颜色填充取色放大镜 铅笔刷子喷枪文字直线曲线矩形 多边形椭圆形圆角矩形 4、示范各种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师每示范一种工具后都让学生进行操作尝试。练习目的:使学生熟悉各种工具,能够熟练的运用鼠标。 二、发展阶段: 练习:1、试着用铅笔中的粗线以红色画一画线。再用橡皮擦干净。 2、用画线工具画一条粉红色的直线和一条紫色的曲线。
3、用喷壶取草绿色喷出大颗粒效果。 4、选矩形工具画一个正方形,并用黄色填充。 5、选中矩形,并进行复制、粘贴。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使用好各种工具,不会的地方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三、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画图工具的使用。 2、学习如何利用模板添色: 打开菜单栏里的“编辑——粘贴来源——我的文档——动物”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粘贴到画面上。 运用涂色工具为动物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脑画笔工具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制作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3、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电脑前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卫生和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后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探索电脑绘画的魅力。还可以接触其它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 课题:19过年啦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小商品。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布置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他们在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的习惯。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说、画、做、演、乐,再现过新年时的热闹情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年货时技术上的难题。 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 教学准备 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和准备工具,如:报纸、纸盘、瓶子、橡皮泥、彩色纸、绸带等。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二节“综合*探索”课,以“办年货”为主线, 融合了绘画、制作、表演娱乐等多种形式。第一节主要通过想一想、 讲一讲、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新年的来历、 过新年的特点及民俗、各地过年的风情及过年时各处的变化等,进 行一次采办年货的集体活动。第二节通过做一做、演一演、乐一乐教 等形式,以“社区共同庆新年”的形式体验大家一起庆新年时浓浓 的亲情、友情、融洽的邻里之情与欢快气氛。 学 一、引导阶段: 1、说一说:你搜集到的关于过年的来历、有关过年的民间传说 及民俗风情等。也可以用表演等形式表现。 过 2、想一想:过新年时我们的家里、街上、市场上、商店里都有 什么变化?如何将这种热闹的气氛再现到我们的课堂上? 二、发展阶段: 程 1、给各小组分配任务: 有以下几个场景可供各组选择: 超市集市服装店 2、选好场景后各组利用带来的材料对自己选的地方进行节日的喜庆装饰。 做之前先讨论:这个场景有哪些商品?在过年时有什么变化?如何进行装饰?怎样选择、改变自己所带材料的形状来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对学生提示:除了这样做之外,还可以怎样做。并帮学生解决具体的技术上的难题。 3、演一演: 表演过年前到市场上办年货的情景。以讨价还价的形式互相评价所做的作品。
课题:20美丽的植物和动物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正确的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课时 1 第 1课时 1、教师搜集漂亮的动、植物的图片,制成电子幻灯片。准备基辅艺术家表现动、植物的写实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教学准备 2、学生收集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植物图片资料、事物或标本。 一、引导阶段: 教师放幻灯片展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 在大自然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 样真漂亮,你看出来了吗? 二、发展阶段: 1、植物主题的欣赏: 教 先展示不同的花的幻灯片,这些美丽的花朵都有什么形状的? 具有哪些漂亮的色彩?针对你最喜欢的一种说一说。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尽量的将自己的感受学 表达完全。 2、动物专题的欣赏: 教师展示动物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花纹、颜过 色等特征,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并根据自己对这种动物的看法与 喜爱程度进行谈论。 3、表现动、植物的绘画作品的欣赏: 程 电脑展示卢梭的表现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绘画作品,请学生欣 赏。用学生能接受的话语简介卢梭及其代表作及作品风格。 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参考书上小朋友的表述) 4、写一写: 用拼音将自己这节课欣赏的感受写下来,回家请家长写上意见。
布置回家收集有着漂亮花纹或纹样的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实物、标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