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政策与法规

来源:好土汽车网
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初教081班 08131104 陈招荣

一、对纲要的解读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刚要》共分4个部分,22章,70小节。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二、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看到关于教师发展的提议,我感到了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对于当前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但是关于教师资格证书认定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首先,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国家继续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专业地位,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对于提升教师素质提出了培养途径,如在实践中成长、提高业务水平、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并且特别强调将是的建设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其次,更加重视对教师评价的多元性。《纲要》强调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

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而非过去的统一化管理,忽视各方面因素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第三,重视农村教师的待遇。鉴于当前我国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新《纲要》提出了包括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津补贴标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对于在农村长期从教且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四,严格了教师准入标准,但仍需继续细化准入标准和考核方式。尽管《纲要》提出了分级制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但是对于具体的考核标准并未做出更加严明的规定,且对“定期登记制度”未做出明确规定,教师资格是否需要定期考核、每次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是否一样没有做出说明,另外,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只有分学制阶段和学科,并没有任何等级差别,且全国通用,这些是应该改革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作为未来教师我们应该知道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解了“三为主”高效课堂的真正内涵。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三、对《纲要》的一些建议 (1) 有关教育体制的建议:

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社区(村)、家庭个人对于教育各负什么责任各得什么利益,当结合党纪国法、参照计划生育政策,设计一套刚性的制度规范。尽快对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教育均由地方政府主办,中央政府和省一级政府设立权威的有实权的督导评估机构。为了国家和全民族的长远利益,国家不仅要“负责义务教育”,还有负责“精英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由地市级政府主办,从高考中选拔出的精英人才由国家负责培养,对人才输出地实行国家重奖。

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培养、产生与聘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机制,坚决去行政化,实行教育家办学。改“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党委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 (2) 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提高待遇为核,以业务能力培训为重,学历教育次之,又次之。建立校长与教师的流动、互换机制,在有效遏制公务员灰色收 入增长的反腐制度下,落实教师法定的待遇;在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同时,打破教师职业终身制。否则,官员腐败、社会腐败、连学术和知识分子都一起腐败,亡国 灭种皆有可能,遑论民族复兴和教育创新!

四、展望

通读《纲要》后着实振奋人心,体现了党和国家立志建设好教育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决心。其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该目标明确提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而且在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这些措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上大学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掌握一门技术,成为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也是成才的一种方式。所以国家在这次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可以是多元化培养人才,更加民主和自由,更加人性化。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则更加能够实现人才的多元化,早日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