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精选

来源:好土汽车网
⾼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精选

⾼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执教者:黄⼩兰【课程标准】

⾼中语⽂课程应帮助学⽣获得较为全⾯的语⽂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以适应未来学习、⽣活和⼯作的需要.

⾼中语⽂课程必须充分发挥⾃⾝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受到优秀⽂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的知、情、意全⾯发展.⽂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中语⽂课程应关注学⽣情感的发展,让学⽣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觉的审美意识和⾼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教材分析】

学⽣从各种渠道⾃主寻找风格各异的送别诗,教师精选⼏⾸典型的送别诗印发给学⽣供课堂⼀起鉴赏,课后再以《名师⾯对⾯》作为辅助教材,选⾥⾯的送别诗作巩固训练.【学情分析】

本班是历史选科重点班,学⽣的语⽂基础和感悟能⼒相对较好.但正处于⾼三第⼀轮复习的他们,知识体系尚未形成,诗歌鉴赏能⼒还较薄弱.不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已进⾏⼏周了,他们对诗歌的“形象、语⾔、表达技巧”等已有所了解.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掌握⽅法和规律,才有利于以后的独⽴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能⼒:

、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法 .(⼆)过程与⽅法:

、课前⼩组合作,⾃主探究,了解送别诗的特点.、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讲练结合,鉴赏⼏⾸有代表性的送别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化的博⼤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法.【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课型:专题课课时:⼀课时⼯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

前⾯已讲授了诗歌的“形象、语⾔、表达技巧”三个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按内容分类(⼭⽔⽥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讲,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从⽽更好地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准备】

布置学⽣课外完成作业,每⼈找两三⾸送别诗,分⼩组交流讨论:1、古⼈送别有哪些习俗?

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致有⼏种?3、送别诗常⽤哪些意象?【教学步骤】

⼀、导⼊:(先播放歌曲“送别”,渲染⽓氛.再语⾔引⼊)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千百年

来,故国乡⼟之思、⾻⾁亲⼈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的⼼弦,\"送别\"⾃然成为多情的诗⼈歌咏的重要内容.“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的⼼!今天,我们⼀起来⾛近诗⼈的⼼,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检查作业.

、古⼈送别有哪些习俗?

(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古⼈送别习俗.)(投影显⽰)、送别诗抒发的感情⼤致有⼏种?

(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其思想感情类型.)(投影显⽰)、送别诗常⽤哪些意象?

(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意象.)(投影显⽰)⼩结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师⽣⼀起⼩结):

、送别习俗:折柳送别、唱歌送别、喝酒送别.(课件显⽰)、送别诗的感情⼤致有三重类型(课件显⽰):哀伤凄婉慷慨豁达坦陈⼼志

、送别诗常⽤意象:(课件显⽰)空间:长亭、灞陵、南浦时间:黄昏、⽉夜、清晨景物:杨柳、柳絮、杨花秋、明⽉、⼣阳孤⾈、孤帆、流⽔三、鉴赏送别诗的⽅法:

(⼀)明确“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

过渡问题:诗⼈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学⽣讨论回答后,师⽣⼀起⼩结(课件显⽰):

、“柳”与送别情感(以典型诗句为例,师⽣⼀起讨论,然后⼩结)诗例: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渭城曲》秦楼⽉,年年柳⾊,灞陵伤别.——李⽩《忆秦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柳永《⾬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讨论后⼩结)“柳”与送别情感:

()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常相似. ()“柳”与“留”谐⾳,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柳枝有随地⽽⽣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在异地他乡⽣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傍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中送别王维

⼭中相送罢,⽇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灵澈上⼈刘长卿苍苍⽵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阳,青⼭独归远.

讨论后⼩结:离别诗中常出现“⽇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诗⼈喜欢傍晚时分送别,⽽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的离情别绪(反衬).、“⽉亮”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送友⼈薛涛⽔国蒹葭夜有霜,⽉寒⼭⾊共苍茫谁⾔千⾥⾃今⼣,离梦杳如关塞长.

明确:⽉光给⼈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致的;再则,⽉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诗⼈常借⽉抒怀.通过⽉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深长.

(⼆)⼩结(意象与送别诗情感关系):可见,“⼀切景语皆情语”,诗⼈选择意象是有⽬的的,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过渡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法的什么呢?(学⽣发⾔,师⽣⼀起⼩结)(课件显⽰)鉴赏送别诗的⽅法:抓意象品位意境

注意借景抒情、烘托的作⽤四、⾼考链接

、⾼考题回顾(课件显⽰):

阅读下⾯两⾸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送⾏⾈,⼀别⼼知两地秋.⽇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悠悠.暮春浐⽔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莫听宫前⽔,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1)两⾸送别诗都写到的“⽔”,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分)

答:上⼀⾸⽤“⽔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借“宫前⽔”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明确考纲考点(课件显⽰):

《考试⼤纲》在“古代诗⽂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表达技巧()评价⽂章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五、精题巧练(⽤刚才所学的⽅法鉴赏送别诗的思想感情)(课件显⽰)、淮上与友⼈别郑⾕

扬⼦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情感的. (学⽣讨论、⾃主回答,再明确答案)

答:离愁.⾸先,作者借景抒情,选取了⼤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根据刚才学⽣回答时出现的问题,进⾏规范答题指导)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课件显⽰)()审清题⽬,找准切⼊点.()采点得分:

总说观点—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效果(感情)()表述准确、简练,⽤术语.、送杜⼗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暮征帆何处泊?天涯⼀望断⼈肠.

问题:这⾸诗中的“渺茫”⼀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渺茫”⼀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中的茫然,写出诗⼈送别友⼈时的怅然若失之情.

、(能⼒迁移):给下⾯这⾸诗设置考题,要清楚考点和答题思路《别董⼤》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

六、⼩结本节课内容(见板书设计).七、课后作业:

、把课前找到的诗歌分类装订,在教室后⾯展出,⼤家交流阅读.、找出《名师⾯对⾯》中的送别诗,进⾏巩固训练.附板书设计:送别诗

常⽤意象 情感类型

空间:长亭、灞陵、南浦 哀伤凄婉 时间:黄昏、⽉夜、清晨慷慨豁达 景物:杨柳、柳絮、杨花、

坦陈⼼志 春草、秋、 明⽉、⼣阳 、孤⾈、流⽔鉴赏⽅法:抓意象、品意境析感情借景抒情 烘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