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船教学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狐狸村赛船大会》说课稿
介休二幼 张文豪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是大班的绘本《狐狸村赛船大会》,这个绘本是英国着名童话作家夫妇:布莱恩?帕特森和辛西亚?帕特森创作的《狐狸村传奇》系列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哈、小威、鲁鲁三个好朋友为了在赛船大会上击败阴险的老鼠,想尽了办法,可是就在他们即将成功之际,他们为了救兔子而失去获胜的机会。故事的主题意在告诉孩子们:朋友比冠军更重要,友谊比荣誉更值得珍惜,通过阴险的办法取得胜利,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以下是我对这个绘本教材的分析: 1. 画面分析:这个绘本的画面精美,色彩艳丽,形象特别鲜明,而且图画信息量较大,细节
表现很多,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看图能力,他们能够并且乐意去观察画面的细节。所以这个绘本画面很适合大班的孩子阅读。精美的画面,精致的田园风光,小动物们可爱的表情。使得这个绘本很讨孩子们的喜欢。 2. 故事语言分析:这个故事以较强的叙事性的语言、激发斗志的词句,给幼儿呈现了一个充
满激情的故事。其中,威风凛凛、击败、获胜,以及一些比赛用语,如:预备、开始、加油、冲等都营造了一种斗志昂扬的氛围,这也符合了大班孩子开始有比赛,竞争意识的特点。 3. 角色、情节与主题表现的分析: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个好朋友,他们调皮、可爱而又充满了
正义感,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破坏老鼠的阴谋,堂堂正正的赢得比赛,他们费心设计制作了\"公爵夫人号\"在赛场上抵挡了老鼠们的攻击,可是就在将要取得胜利的关头,他们面对了\"要胜利还是要友情\"的抉择,最终他们选择就了兔子,输了比赛,却赢得了大家的喝彩。这样的情节安排很有曲折性和教育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孩子阅读。 二、说目标
我把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为两条: 1. 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2. 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知识性目标: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技能性目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猜想故事情节发展。
三、重难点:
重点: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难点: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分析:懂得友情比赢得比赛更重要,这是目标是这个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所在,所以我把这条目标确定为本活动的重点。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和它们的作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理解记忆,所以我把这个目标确定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故事ppt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和各种船只的图片)
故事背景音乐四段(随故事情节和情绪变化,老鼠出场的反面角色音乐对比) 五、教法:
视听结合法:通过课件,音乐的运用,引发幼儿兴趣,并通过老师的讲解,配合动态的课件给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使他们紧跟着故事情节,及时理解,并能大胆猜测,大胆表述。
谈话法:1.在导入故事时,教师用谈话讨论赛船比赛的方法,让幼儿自然的进入到故事中。2.在交流认识不同的船时,教师出示各种船只的图片,与幼儿谈话讨论:这些船你都认识吗?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你觉得哪一种船适合三个朋友参加比赛? 让幼儿自由表达,并通过谈话和老师的讲解认识一些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简单构造及它们的作用。
提问法:针对故事中的每个情节变化进行发问,让幼儿思考,使每个环节都很好的衔接在一起。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并加深
印象。 六、学法:
自主阅读法:教师给幼儿充分的自主观察的时间,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得出自己的结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并针对观察展开讨论。
合作学习法:大班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阅读的同时,让幼儿合作交流,共享自己得出的结论,共享自己的想法,
提问法: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出来,帮助幼儿理解。 七、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解决重难点,我将这个活动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 导入
出示赛龙舟的图片,与幼儿谈话引入故事。
师:(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赛船大会)
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也有人要举行赛船大会,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故事:《狐狸村的赛船大会》
分析: 2. 播放课件(及音乐)分部讲述故事情节。 (1)赛船大会要开始了
一年一度的狐狸村赛船大会开始了,小哈、小威和鲁鲁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比赛的唯一规则是:船必须是自己做的。选手们要开着自己制作的船,最先驶入终点。可是,每年的决赛中他们总是遭遇老鼠们,老鼠们最擅长作弊耍赖那一套,所以他们总是能赢。)
瞧,今年老鼠们在船底安装了尖利的木杆,打算把其他船撞沉。三个朋友决定,这次一定要击败老鼠,取得胜利。可到底要造哪种船呢?
\"要轻一点,有足够的浮力。 \"要不漏水的那种。\"
\"最好能大一点,足够装上我们三个和更多的人。 \"总之,要结实一点,不然会被老鼠他们打败的。\" (2)造船。
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应该造一条什么样的船? 一起帮他们想想办法。 师:(出示不同的船图片)老师这里有一些船的照片,你觉得哪一种船最适合三个好朋友去参加比赛?
(与幼儿讨论、交流各种船的特点以及船的构造,作用)
三个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找到了水獭船长帮忙。这活儿可不容易,船长花了整整一夜才画好了设计图。
师:(提问)你猜他们会造一条怎样的船?
让我们看看,他们齐心协力造了一条怎样的船? (幼儿观察图片并描述船的外形)
首先,他们选择合适的木材造好了船身,接着给船体刷上油漆,最重要的是给船安上了蒸汽发动机。船长还做好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烟囱,最后铺上了小哈妈妈缝的顶篷布,这艘成风凛凛的船完工了,取名叫\"公爵夫人号\"。
(3)比赛开始了
比赛的日子到了,所有的船都来到了起点,准备出发。
\"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村长发出了口令,伴随人群的欢呼,大家出发了。 老鼠们划动船桨,猛地冲了出去,他们朝着刺猬队笔直地撞了过去,一直把他们推到了岸边。
转身他们又朝着公爵夫人号冲来。
\"全速前进!\"小哈发出指令,\"他们撞上来了。\"他话音未落,只听\"砰\"! \"他们撞到我们了。\"小威说:\"快看,他们的大棒子坏了。万岁!\"再看老鼠们,个个气得哇哇直叫。
可是老鼠们并没有放弃阴谋,他们又转身用\"面粉弹\"攻击兔子。兔子们一时间什么也看不见,老鼠们趁机.一头撞去。只听一声巨响,兔子队的船立刻开始下沉,兔子们扑通扑通纷纷掉进了水里。老鼠们开始往终点冲去。
(4)三个伙伴的决定。
师:(提问)这时,三个小伙伴开始为难了,开始争论起来,他们会争论什么?
是呀,兔子们落水了,三个朋友有些迟疑了,他们费尽心思破坏了老鼠们的阴谋,取得了领先,现在到底该怎么做呢?你觉得他们该如何决定?为什么?
看看三个伙伴是怎么决定的。
\"快看!小成大喊,\"他们不会游泳。\"
小哈立刻掉转船头,朝兔子们驶去。鲁鲁把绳子放下去,把兔子们一个个救了上来。
可这么一来,他们就追不上老鼠队了,老鼠们要赢了。不管公爵夫人号怎么努力,他们也得不了冠军了。
师:(提问)你觉得这样的结局怎么样?(你觉得他们没能赢得比赛可惜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三个小伙伴说?)
老鼠们冲过了终点,可迎接他们的是一片沉默。当他们举起冠军奖杯的时候,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拥到了河边,欢呼着迎接公爵夫人号,迎接他们心中的胜利者。
3. 小结:三个朋友虽然没能取得胜利,但是却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在他们的心里,朋友比荣
誉更重要。在大家的心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冠军。 八、延伸活动
狐狸村的赛船大会每年都会举行,明年的比赛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果请你为三个小伙伴设计船只,你会设计一艘怎样的船?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了解它们外形及功能上的不同之处。
2.观察各种船的图片,大胆想象,为三个伙伴设计明年比赛的船只,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表现。
3.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幼儿喜欢的船模。篇二:人音社音乐课件《赛船》二年级下(简谱) 本课件由《eduoffice音乐教学备课软件》制作。
《eduoffice音乐教学备课软件》是为广大普教系统音乐教师量身打造的一款实用、易用的音乐教学备课软件。
软件具有五线谱课件编辑制作、简谱课件编辑制作、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制作、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混合编辑排版等功能;乐谱播放支持128种音色,任意位置播放,及移调播放等;特有的乐符字符化功能可以方便地编辑制作乐理教学课件;与word、photoshop等软件无缝连接,并能导出mid、jpg、png、doc、pdf等多种格式。
免费的《eduoffice音乐教学备课软件》也为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曲谱创作的便利,以创作带动学习,通过自由编辑乐曲、修改和试听,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篇三:新人音版二下音乐教案
二 下 音 乐 教 案 1
2013-2014年第二学期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2 3 4
5 篇四:《水上的歌》参考教案
《水上的歌》参考教案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 学 内 容
聆听《划龙船》 教学基本要求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基本要求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表演《小螺号》 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基本要求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 (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篇五:《箱子岩》教学设计 《箱子岩》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一、对作家学生并不熟悉,要作详细的介绍。
二、本文结构比较鲜明,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作者两次到 箱子岩的所见所感进行比较。
三、文章中作者的抒情、议论是教学的难点,要引导学生深 入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着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 北京大学教授。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二、写作背景介绍
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这里是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沈从文20岁(1922年)离开这里,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记录自己所见所感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是其中的一篇。
三、课文内容分析
1.作者15年前到箱子岩是在什么时候?15年之后到箱子岩是在什么时候?
讨论后明确:作者15年前到箱子岩''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当地人正在过\"大端阳节\"。15年之后到箱子岩\"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
2·作者15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样子的?15年之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样子的?这两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差别?
讨论后明确:作者15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 作者15年后到箱子岩
看到的自然景象:\"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上十分瘦削,悬岩
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作者描绘的15年前看到的自然景象色彩鲜艳,景色绮丽,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而15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却是破败、单调、萧条的样子。
3.作者两次到箱子岩,一次赶上当地人正在过\"大端阳节\",另一次也是\"快要过年的光景\",节日的气氛在作者笔下十分浓烈吗?
讨论后明确:作者两次到箱子岩,感受到的节日气氛不尽相同。15年前赶上当地人正在过\"大端阳节\",节日的气氛在作者笔下十分浓烈。有青年们在赛龙船,有人们在两岸呐喊助兴,有\"好事者\"放鞭炮,十分热闹欢快,甚至赛龙船的人们\"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长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而15年之后当作者在\"快要过年的光景\"回到箱子岩,节 日氛围却没有了,只\"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鱼网\"。当作者有意识地\"??上 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时,却只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
4.作者描绘端阳节赛龙舟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绵延已久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当地人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勇敢、雄健、慷慨、诚实、热情的生命活力。
5.作者描绘的\"跛脚什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讨论后明确:\"跛脚什长\"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经历。他当过兵,负伤后跛了脚,领到了一些抚恤金,还有了\"什长\"这个名分,他在做贩卖鸦片之类的\"特别生意\"。在作者眼中,\"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特别是当作者联想起15年前所见到的\"??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踯的小孩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我今晚所见到的跛脚什长\"的时候,这种批判就更为强烈。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二、1.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体会各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作者第一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有: (1)慨叹民族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2)感叹乡民们的与世无争、自然淳朴的生活:
\"??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
(3)对民族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感慨:
\"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要一个常年身在城市里住下,以读读《楚辞》就'神往意移'的人,来描绘那月下竞舟的一切,更近于徒然的努力。我可以说的,只是自从我把这次水上所领略的印象保留到心上后,一切书本上的动人记载,全看得平平常常,不至于发生任何惊讶了。\"
作者第二次到箱子岩的体会有:
(1)感叹乡民们继续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
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2)慨叹人的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虽然也同样有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时,就陆续发生庆贺或仇杀,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
(3)为当地人一成不变的古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明天\"的命运感到担忧:\"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4)为受到外面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深深的忧虑:
\"唉,历史是多么古怪的事物。生恶性痈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2.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感受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讨论后明确: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来看,作者这时已经在湘西以外的世界中生活了15年了这15年的时光,使他对外界社会和湘西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作者由15年前的热血青年,变得深沉而充满理性了。他对乡民的性格弱点进行着沉重的反省。希望他们能脱离原始蒙昧的状态,唤起他们的理性觉醒,作为一个有为奋进的民族加入到社会竞争中去。
3.怎样理解作者不同的感受?
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民风既有由衷地赞叹,又有对湘西社会前途的担忧,作者既希望乡民们能保持自然淳朴的民风,守住素朴道德的原始人性,又希望他们能保持旺盛的原始生命力,抵抗现实社会的侵蚀,使湘西社会能够充满活力地与外面的世界共同发展。另外文中对湘西民风的赞叹,也包含着作者对外界复杂、堕落的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
二、语言特点分析
沈从文的散文语言韵味独特,试分析下列语句:
1.\"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讨论后明确:这句话的句式简短,语言简练,把龙舟的外形、装饰,桨手的打扮,以及龙舟行驶的迅捷都表现了出来。
2.\"四点钟左右,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
讨论后明确:句中\"腐蚀\"\"占领\"两词运用巧妙,既表现出黄昏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了世界,又营造出了苍凉凄冷的气氛。
3.\"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
讨论后明确:\"镶\"字的运用很有特点,可以让读者体会出坐在长凳上吸旱烟的人那种一动不动、全神贯注的神态。
4.\"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
讨论后明确: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语言凝练,表现作者对乡民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5.\"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画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份特高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懒洋洋地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
讨论后明确:跛子的身上''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作者用\"懒洋洋\"\"拉开\"\"摊出\"三个词语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三/作业
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从文章主题和表现手法上试与本文作比较,看看二者的异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